怎麼評價王開嶺?

作為一個作家,其思想性、在當今中國散文屆的地位等等如何?


個人覺得他有些過於偏激和片面,總予人公知精英之感,誠然,其詞藻華麗卻總讓人覺得無病呻吟。舉個例子,他的<<仰望:一種精神姿勢>>指出星空是人類的精神依賴,是詩意與夢想的圖騰,而阿姆斯特朗的登月則破壞了這種意境,人類對星空的消費由愛慕到了佔有,"至此,康德和牛頓所棲息的那個精深夜晚,徹底終結。他們的星空已被徹底物理化。"時代在前進,科技在進步,如果我們一味只靠著詩意存活,那麼現在我們還是僅靠樹葉遮羞,王開嶺這位理想主義者把一切想的過於絕對化,我們是需要精神家園,需要守望,但是社會的前進就不是靠這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酸溜溜作家隨便扯淡就可以的,畢竟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他的這個毛病在後面的<<白衣人:當一個痛苦的人來見你>>也體現出來,先是譏諷當代醫生又是責備當代醫學,那大多數醫者在他筆下被貶斥的一文不值,正如我前面所說,如果醫學要進步,社會要發展,就要遠離某些酸溜溜作家的斥責與諷刺,給那些科學家們鼓勵與信心,也同樣不讓仁醫寒心!知乎首答,希望能給題主不同的見解^_^


我翻開王開嶺的書一查,這書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傳統文化」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士紳優待、小農剝削」八個字。


這是客觀回答:文筆不錯,想像奇妙。有悲憫情懷,有一點有道理。不好好說話。

以下主觀回答:

王開嶺?你說的是那個公知嗎?

王開嶺這傢伙從童心,女權主義(他所謂女權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男權主義罷了),俄羅斯課本,人類如何消費星空,對醫生的偏見,普世價值,什麼中國差勁是因為沒有宗教信仰),後來的反智化明顯。

我可喜歡看魯迅了。【若此處為先生招黑請只怪在我個人素質頭上謝謝】

同樣是批判,看他的文章卻可以反胃。

聖母我喜歡,聖母癌去死。

我就是不匿。


我也是個高中生 但對他的文字 思想不大讚同 也許是我年輕幼稚沒品不懂欣賞 可在我看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他確實在挖時代的痛腳 督促社會改造 但卻不都是進步性的甚至有些吃飽了撐著...... 如《女織》一文 古代閨閣女子學織怎麼可能都是爛漫的為愛一針一線 是為生活 恐怕在古人眼裡做件衣服與燒條鹹魚下碗面 倒個夜壺拖個地是一模一樣的吧 無論古今在女孩子眼裡家裡有錢去外面買漂亮衣服都是最好不過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 為家人做衣才叫浪漫。

社會在變又不變 生活方式改變了但日子還是我們人在過

脫離了現實意義 不能好好說話思考 就是無病呻吟 吃飽了嫌撐 古典之殤?要知道不可能所有存在的都不死不滅 把握最精華的過去 追尋最美好的未來

(腦補過多是病 得治)

附上《女織》原文段落:

我想說說「女織」,從人生美學的角度。對「女織」的蒸發,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她,我看重的是「織」的情感內容和性別審美。當一位女性在為戀人、丈夫、孩子織一件毛衣,、圍巾或襪子時,她用手指和棒針、用密密麻麻的經緯和幾個月聚精會神——所完成的僅僅是一個物嗎?當然不,這更像一場無聲的抒情。她用溫婉和柔韌,用細膩和漫長,用遐想和勞累,實現了一樁女性獨有的心愿。每一針、每一環,都是一記筆劃、一個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織了進去,融入這件最貼身的東西里去了。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語動聽,比珠寶首飾貴重。為此,她的手可能會磨繭,但她不在乎,心裡甜。


當學霸哥哥學霸姐姐幾次三番地和我們說,一定要看王開嶺~當語文老師拍著胸脯保證,你們好好看王開嶺,作文能提20分~當我的同學都沉醉於他清新爛漫的文風中無法自拔……請容我說一句,我不喜歡。花了一個晚自習看完精神明亮的人,他噁心的憂傷使我身心遭受重創。然後寫了一個多小時的長微博才使我恢復正常。或許有些偏激和先入為主。但我欣賞不來太出世的人。我就是條粗俗的小鹹魚,更喜歡入世而積極可愛的人。

更新:

最近做了王的一篇文章改成的閱讀理解,好像叫《白衣人:當一個痛苦的人來見你》,唉……強忍著不適努力理解那華麗的辭藻。其實觀點我還挺贊同的,生病這種事,不親自經歷就無法體會,只有病友才是朋友,才能理解。在讀這篇文章前我就這麼想了。但是,好好一個觀點,為什麼要寫成這幅樣子……說人話有多難啊!!!!


記得印象最深的《請想一想華盛頓》,王開嶺的:「華盛頓鞠躬的油畫懸掛了二百年,「國家絕不允許用武力來管理」這個樸素理念,也在美國公眾心裡紮根了二百年。兩個世紀以來,美國社會的政治秩序一直溫和穩定、未有大的集團動亂和惡性鬥爭——和該理念的始終在場有關,和華盛頓們最初對軍隊的定位有關。1974年6月,頗有作為的尼克松總統因「水門事件」倒了霉,當最高法院的傳票下達時,白宮幕僚長黑格曾冒失地提議:能否調第82空降師保衛白宮?國務卿基辛格輕輕一句話即令這位武夫羞愧難當,他說:「坐在刺刀團團圍住的白宮裡,是做不成美利堅總統的。」

那幅畫不是白掛的,它絕非裝飾,而是一節歷史公開課,一盞紅燈閃爍的警示屏。它鐫銘著第一代建國者以嚴厲目光刻下的紀律。尼克松難道會自以為比華盛頓更偉大、更享有軍中威望嗎?誰敢把喬治當年交出的權力再劫回來?

保衛白宮和保衛每座民宅的都只能是警察,而永遠輪不到軍隊。美國憲法明示:任何政黨、集團不得對軍隊發號施令,動用軍事力量干預國內事務是非法的。軍隊只能是「國防軍」,而不會淪為所謂的「黨衛軍」「御林軍」「衝鋒隊」或「錦衣衛」。尼克松最終向這一理念耷下了高傲的頭顱,他宣布辭職的剎那,腦海里會不會驀閃出華盛頓那意味深長的微笑?」

然而美國1992年洛杉磯騷亂,加州陸軍國民警衛隊,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被下令參與制止騷亂

嗯,再來個著名的,1932年美國老兵示威被軍隊鎮壓,具體自己搜搜

雖然貌似跑題了,但至少可以說他歷史不過關,但我更想說兩字「嘴臉」


個人觀點,體制內的人,思辨性性 略微 過得去,比鮑鵬山好那麼一點,但絕比不上樑文道,文風和用詞上不真誠,看過去就是偉光正散文版,通篇不好好寫的,一直在唱歌,氣慘賦薄。至於其在文學上散文上的的地位,需要更長時間觀望。


文風花里胡哨不可怕,至少是一種獨特的風格,可怕的是高考閱卷老師就喜歡學生寫成這樣,美名其曰為有深度、探尋「本質」。就像我們語文老師說的,很多學生模仿王開嶺模仿的那叫一個像,根本辨別不出來;還有的學生想模仿魯迅,可永遠模仿不像。可見王的這種文風不過是廉價品,談何深意?穿著件貂皮大衣就以為裡面也是玉石身體。要寫這樣金玉(是不是金玉還有待商榷)其外,敗絮其中的議論文不如讓我去吃屎 。


宛如一個神經病。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推薦他的書《精神明亮的人》嘛,大家都去買。但是發現很多觀點真的很偏激,還有奇奇怪怪的比喻,毫無理性可言,就像一個神經病在無病呻吟。


不值得評價。如果知乎連這樣的人都要認真討論起來,那麼,「請容我做一個悲傷的表情」


昨天來我們學校講座,把「戲謔」說成了「戲虐」


……一直很喜歡他的文誒,說是華麗的詞藻,但是很驚嘆於他華麗詞藻之間的準確性,還有有趣的比喻,看似突兀但是好像找不到其他替代品的定語,突然戛然而止的一句收尾,或沉重或輕鬆,或犀利或是諷刺,或者是嘆息,或者是悲哀,總之覺得很有趣,很有味道。

古典之殤絕對可以說是高中生議論文的範文之一了,中心論點,原因分析,引經據典,論據廣博……看了很多評論,大概是看不起高中生作文吧,但是我覺得能夠成為議論文範文,至少能說明文章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不是東扯西扯,漫無目的。

然後評論區最常見的詞就是,無病呻吟,無病呻吟大概是,沒病卻還要瞎哼哼的意思吧……我不知道你們的無病呻吟是認為作者所寫的問題是根本不重要,還是就算他哼哼了也改變不了什麼所以叫做無病呻吟……我覺得吧,人活著太物理刻板了不好,整天做夢也不合理……但是他的呻吟確實是因為有病存在,而且這些病痛是我們人為可以改善治癒的丫……比如放學路上,多和鄰里說一些話,這不好嗎?比如女織,媽媽或者愛人能為自己織一件毛衣,這不幸福嗎?比如黑夜,晚上多去戶外和家人散散步,看看夜的黑,這不是一件樂事嗎?

如果大家都以偏激和片面去理解,那隻能得到偏激和片面的結論。一篇文筆極出彩,不失邏輯性,道理明了,並且畫面感這麼強的文章,不足以稱之為好的文章嗎?這樣的一位作家不算作是一位好的作家嗎?無病呻吟,真的是無病嗎?若是放低標準,豈非每一篇散文都是矯情?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表情達意,自己的情,自己的意


讀了之後有反胃感。高三時候覺得熊培雲先生和王開嶺是差不多一號人物,但是讀完他們的作品我就覺得熊培雲先生比王開嶺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首先吧你看王開嶺不是因為喜歡而是因為考試因為體制。說實話高三寫作文我不怕甚至有點喜歡。但是考完了我就很反胃,為啥?言之無物。一堆廢話而已加上矯情的文字說著一些牽強附會的道理還被冠以「角度」「剖析」之類的。回頭卻發現你寫了那麼多啥都不是的東西。最後高考也不是很好,有段時間我想復讀。但是那個時候已經從狂熱走出來了,讓我寫一年作文,我不願意了。讀王開嶺的東西就是這樣啊,很多東西被他無限放大,給我感覺像個會寫噁心文字的營銷號。【但是老師特喜歡,奉為圭臬,所以我覺得老師實力有待加強】

然後嘛。讀了熊培雲的書我覺得社會機制挺有道理,受教了,謝謝他。讀了我喜歡的輕小說《大春物》對我各方面有了提升,受教了,謝謝他。看了《古拉格》原來我熱愛的蘇聯是那個樣子的,但是我覺得作者很實誠,有怨氣但是又不能表現太過,我能感受到。我覺得索爾仁尼琴這老頭有意思。以前看到一句話說的是讀了本好書,他會讓你感到「我也是這麼想的!但我不會表達,他說出來了!」當然啦,讓人豁然開朗也是很好的。可是王開嶺都不具備。他的文字沒有實質很浮誇態度也不實誠。到挺像我最近看的《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所以在高三我最喜歡看魯迅,百看不膩,又有東西又實誠。還有木心的世界文化史【名字忘了】糟老頭子真厲害!就感覺是一個長者來講人生經驗。

我曾經想在作文里模仿王開嶺,我做不到。我不矯情。我這個人很直。我很實誠。

後來據說去了市裡最好的兩家高中去賣書做講座了,我覺得心裡有點不是滋味。

書里上帝視角聖母心要怎樣要怎樣,最後還不是要名要利嘛?


我初中的時候,他來我們學校做過討論會,我坐在第一排聽。

聽到後半場我就有點後悔翹了下午我最討厭的科學課。

主旨總是好的,不妨概括為在霧霾中聆聽花開的聲音。不可否認,他散文的優美性還是極強的,並且本人的談吐也流暢風趣。

但是當他談到為了自己的小兒子的健康,而在家中安裝了數台空氣凈化器,與此同時抱怨了一番北京都市的霧霾,並較為片面地分析空氣污染的問題。最後高度讚揚了那些未被霧霾污染的地方。

不知道他現在是否還生活在北京。

只能說他活在框里抱怨條框,又心甘情願被桎梏而不願出走。

如此看來那些本應存在價值的文字便大打折扣。


他的字跡,字裡行間透露著優越和對時代的失望,一邊呼籲著「擁抱時代」(古典之殤前言里讓我覺得最有道理的話,可惜卻有被整整一本書批判打臉的感覺),一邊告訴我們你們這樣生活是錯的,只有我這樣才是對的。殊不知人各有路,他過分優化了他的時代,即便他文字有如繁星,也阻止不了我後悔買了他的書。

或許有人認為他沒錯的,我也知道他對者甚眾,可我是不太願意讓自己被他洗腦的。

興許是他這樣的的作家讓當代學生動輒就寫了時代飛速信息爆炸導致人心不古道德淪喪的可怕,動輒就是對這個時代和功利主義(事實上大家都在功利,個人並不覺得為己有何從根本上需要被大肆批判的地方)的失望。

但我不失望。我愛這個時代,我也愛古詩文,我愛名著,也愛近代小說。有問題嗎?他們矛盾嗎?

一切在被冠以「古」之前,他們也曾新過。為什麼我們在被教育時,一定要只讀聖賢書而與時代新產物隔離開?


這個問題我一定要回答!!

拋開他的作品啥的我就講講他這人

(不要以為我認識啥的啊...)

去年我去參加全國語文報杯現場作文大賽,貌似是第一屆現場的,然后里面有一項內容是 王開嶺的講座。

我一開始特別特別激動,畢竟可以親自聽到大家的講座(不過玩平遙古城我更激動!!【手動狗頭】)

一開始雜誌社老大講話他也在,注意注意!!

主席台上一大堆人正襟危坐,只有王開嶺把椅子往後挪!!

然後翹了一個二郎腿??

二郎腿??

全程不耐煩!!全程不耐煩!!

雜誌社老大的講座他聽到一半就站起來踢踢椅子走了....

我可以理解他有事情很忙,可是一個人必須的尊重??

我不管他的作品怎麼樣,至少我想很大聲的說

我很失望!!

我很失望!!

我很失望!!


西方就是好!美國就是好!自由民主博愛就是好!【特指他寫的精神風光卷中的議論文】

先不談內容,但是文筆真的不錯……不浮誇,優美流暢。內容需辯證看待。


王開是一位充滿詩性的理想主義者,但因為過於理想化也常為人所詬病。

看他的文章,裡面不乏有真情實感的詩一樣的文章,也含有惺惺作態和無病呻吟的作品,有時候為體現整體的華麗而故意搬用些華美的辭藻和故作傷感滄桑的模樣,來顯示他的感性。

他像一位稚氣未脫的嬰兒用好奇和天真的目光打量世界,也像古代多愁善感的文人。但由於他的某些作品存在著矯揉造作,不僅文風膩人,而且內容害人,一些人當然看不慣這種作品。不過有些文章的確耐讀,《精神明亮的人》中古典之殤的那篇文章用詩一樣的語言悲憤地闡釋現今環境遭受破壞卻又要求孩童努力聯想詩文中的意象的矛盾。

總之,他有中國傳統文人慣有的「無病呻吟」的通病,也像生活在童話中的人。


我剛初中畢業看了王開嶺的一篇文我就一點都不喜歡他的文,我今年才十五歲,就是前排各位大佬說的所謂「幾年前我肯定對他的文字如痴如醉」的年齡。可能是因為他寫的那篇華盛頓觸犯了我作為一個自干五的認知以及他對女織的認知讓我以為他怕不是個傻子 古代女人手上磨出了繭子也要織衣服那麼我認為只有兩種可能:1.要過年了得給家裡人快點做身新衣裳2.家裡開銷不足需要補貼家用。如果兩種情況都不是(●—●)那他說的情況還有可能
那也不會磨出繭子,因為這必然是家裡富足用不著自己補貼家用、自己做新年衣裳。朋友,難道你家到現在都是你的母親一針一線給你縫衣服?
那你真是捨得,要我早就跟我媽說讓我出去買了 有條件不利用攢著幹嘛?買別墅?
哦當然,也有可能我就是個粗鄙之人那各位喜歡王開嶺的文章的人大可以嗤之以鼻的對我低賤的審美表示不屑,反正我只認一個道理:
一個時代的進步與發達,真的和拿筆的文人(此處所指文人見最後一句話)沒多大關係。能為時代做貢獻的,是願意把自己大把的青春大把的心血大把的才華用在教育的進步,道德的指導,科技的研究和體制的完善上的人,而不是每天寫些酸酸唧唧的文字的人

作為一個受人詬病的00後我在此鄭重宣誓我絕對是個正常人,沒有對象的單身狗


太好了,原來有那麼多人跟我想法一樣。

高中老師叫我們拿這本書摘抄,我抄了幾段就不樂意了,我幹嘛拿那麼噁心的文字浪費我最喜歡的作業。

光看書名就有問題了,江河之殤。殤,就你會用是嗎?然後,好吧我一開始也沒看多少,就覺得他自以為是,用華麗的文筆掩飾他空洞的思想。矯情得不要不要的。然後我想,這樣評價會不會有失公正,就再看了些,發現,真的很噁心。

樓上有一位十五歲的說那些看不懂王的是心理年齡小,好吧我覺得你說反了。換我兩三年前一定是陷入其中無法自拔,把他奉若神明如何如何。我們初中語文老師(那真是好老師)就不喜歡長篇抒情大段議論,滿篇裝文藝裝知識淵博的作文。

像他那樣的作家肯定有的是,他只是運氣好對了老師的口味而已。然後叫我們買,可氣的是我和同學去買的時候,書城裡大部分書店都沒有。我已經覺得浪費錢了。

所以,我已經果斷扔掉它,抄林徽因去了。老師打不打我我也不管了,反正我有充分理由。

以上。


推薦閱讀:

從小就很成熟的人物應該怎麼寫?
如何評價《定西孤兒院紀事》及作者楊顯惠?
如何評價網紅出書現象?
如何看待 2014 年中國作家榜?
如何評價《人性禁島》這部小說?

TAG:文藝 | 作家 | 文學 | 思想 | 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