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賽事都是如何盈利的?
我從本科到研究生 學了6年體育管理 回國後接觸了一些本地的體育賽事經營和市場營銷公司 發現盈利的模式讓人驚訝。比如,XXX公司引入國際某賽事,純粹依靠當地政府補貼賺取收入。請問這是正常的現象嗎?其他的賽事也都這樣靠政府嗎?
初入知乎,處女答就給這個吧~
首先你需要知道的是全國各地體育產業,尤其是體育賽事這塊的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相對發展較好的賽事主要集中在北上廣這三座城市,二三線的城市體育賽事相對發展較晚。但無論是北上廣還是二三線城市,基本上是兩種類型,一種是市場主導的,一種是政府主導。市場主導的主要是相關的體育營銷公司或從國外引入或受某贊助商委託對賽事進行組織和經營。這其中也分該公司是否有該賽事的所有權,比如某體育公司從國外引入了某賽事,並有該賽事在中國的所有權,那該公司就可以從相關的贊助和門票上得到大額收入。 如果沒有那麼該公司只是單純的負責該賽事的執行公司,盈利主要是來自當地的政府補貼、甲方公司給予的項目費、報大額預算在執行中節省成本。
政府主導的主要是政府將政府性質的賽事委託給體育公司來執行,各地方的體育局撈大頭,執行公司拿小頭。由於咱們中國體育產業的特殊性,無論以上哪種類型都離不開當地的體育局,很多比賽都要跟當地的體育協調合作,當地的體育局也要從中分很大的一杯羹。這種現象在北上廣這三座城市相對較小因為這三座城市體育產業市場相對較完善,市場起著主要作用。但在二三線城市當地的體育局就要做地頭蛇了,各種的關係都需要體育局來疏通,所以賽事的利益體育局也要參與瓜分,矛盾的是當地的體育局在賽事上也會給予經濟補貼(這個我國複雜的財政制度又有一定的關係。。。)比如某商業籃球比賽, 公司負責:1.隊伍的邀請費 2.隊伍的交通費 3.賽事的運營管理 4.媒體直播的費用地方體育局負責:1.200萬—250萬的承辦費用 2.隊伍在當地的落地費用 3.賽事審批,安保,場館等費用公司可以獲得:1. 賽事30%的門票收入 2.獲得除冠名贊助商外其他的贊助收入
地方體育局獲得:1.賽事70%的門票收入 2.獲得冠名贊助商的全部贊助收入註:該類賽事冠名贊助商一般是贊助費用最高的。這個的前提還是這個公司有該項賽事的所有權,如果只是執行公司那就更可憐了。
現在國內的體育營銷公司基本上是屬於做賽事的執行方, 很少有公司能有自己的賽事進行獨立的運營。
同時中國體產的關注者,以上信息希望能有所幫助~一個完整的賽事,盈利構成應該是媒體版權、商業權益、票務接待、衍生產品四個方向,這四個方向也就構成了一個賽事的完整知識產權。
通常在成熟市場的成熟項目中,媒體版權的收入是最大的一塊。奧運會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在中國實際情況比較複雜。
在15-16年之前,如果不是頂級的體育賽事,媒體版權的部分不僅很難構成收入,相反有時候會需要賽事的主辦方付出製作費、轉播費等成本。在此基礎上,主辦方才有可能尋求商業權益、票務接待、衍生品等方面的其他收益。大部分的商業賽事收入來源都是商業權益與票務接待兩部分。
但在15年以後,由於版權開始被熱炒【騰訊花30億買5年NBA(5倍),體奧動力花80億買5年中超(20倍),PPTV花18億買5年西甲(25倍),樂視買歐冠德甲意甲和美國職棒,阿里買NFL】,互聯網視頻規模化產業化的格局也開始形成。體育賽事的媒體版權收入開始成為可能。而商業權益、票務接待依然是主要收入。衍生品的開發同樣與知識產權保護息息相關,現狀不樂觀,以後應該會有更大的機會。
我本來研究生想讀體育管理的。。。。。。讓你這麼一說我就業還有希望嗎?
中國的體育賽事盈利很簡單,我就在做蘇州本地賽事,同時也接觸了虎撲搞得體育賽事,他們的盈利模式很簡單:贊助加上門票,如果是本地賽事,盈利還包括各支球隊報名費。總之,搞賽事是可以賺錢的,就看你怎麼做了,靠的是你的資源和人脈,以及你的執行力。
體育賽事盈利模式靠三方面1、電視轉播權2、賽事招商權、3門票收入。就中國國青而言,1、電視轉播權基本沒戲,找個央視直播,不顧什麼比賽,100起,還未必排得上檔期。但是呢,地方政府需要舉辦大型賽事,這屬於他們的政績,政效。所以部分收入就算賽事成本補貼了。很多地方賽事都是這樣的,但是還有商業賽事純靠招商來盈利的,壓力很大。
商業體育賽事是一個大秀場,運動員秀技藝、秀風采風姿,教練員秀指揮藝術、秀氣定神閑、秀時尚衣冠,製造商秀最新產品、秀最尖端高端科技。無論是懷揣各類體育技藝絕活的運動員,還是運動服運動器材以及各類運動檢測裝備等等的展示,其背後的核心皆是怎麼樣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和市場份額。有人說,中國的春節聯歡晚會最令人羨慕,只要登場(哪怕是串場)就會身價倍增,但與奧運會、世界盃的秀場相比,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春節聯歡晚會只是中國自己人的演繹舞台,而出現在奧運會、世界盃表演舞台上,才是國際范國際巨星。
商業體育賽事是一個大捧場,規模越大規格越高的賽事,會有更高規格廣大場景的人群甚至更大規模的資本來到現場捧場。一個國家申辦或者舉辦奧運會世界盃,國家元首等最高行政長官會出頭露面,申辦資料廣告宣傳片往往不計成本邀請全世界最高水準的導演最具表演水平的明星演員來編導來演繹,籌備世界級的開幕式閉幕式,名流政要富豪商賈麇集於此,眾星捧月將商業賽事不斷升溫。
商業體育賽事是一個大拍場,全世界最高水準的攝像師攝影師會來到現場儘可能拍攝出最具震撼力的比賽畫面,然後將之演化為最有賣點的比賽圖片特寫寫真,製作成轉播權年年看漲的電視信號新媒體信號。在比賽賽場,現場觀眾如醉如痴為競技選手的精彩表現拍手叫好,他們即是為某一個球隊某一位選手擊掌叫好而來,他們的擊節叫座歡呼人浪又給這一大拍場哄抬著更好商業氛圍。伴隨著拍攝畫面拍攝出的電視信號新媒體信號演示播出的是廣告大拍場,比賽級別越高賽事越精彩,就會吸引到最大牌國際一線產品的最新設計的現場平面廣告電視廣告和各種各樣表現形式的新媒體廣告。
商業體育賽事是一個大賣場,賣門票賣飲品食品飾品賣球隊隊服賣明星球員裝備以及賣比賽吉祥物等各類衍生產品。美國最具號召力的橄欖球賽的衍生產品,不僅是比賽現場集中賣場擁躉們的搶手貨,而且還成了美國頂級電視購物商的重要產品來源。比賽門票是商業體育賽事的主要收入來源,有很多重大賽事三四年前就開始大競標大拍賣,體育票務公司民航公司旅遊公司乃至保險公司都會競相哄搶,以期通過炒賣哄抬球票價格,或者奇貨可居進行與民航機票旅遊路線和名類繁多的保險等產品捆綁銷售,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
商業體育賽事是一個大賭場,賭馬賭球賭輸贏,賭人賭物賭比分,高爾夫球場還會有人賭開球遠近賭一桿進洞,普通球迷會參與賽事賭博,高級職員高級政要會涉足賽事賭博,職業賭家更會在各種各樣的體育賽事賭博中樂此不疲,或彈指轉瞬間豪注百萬千萬,或談笑酒蠱中商號豪宅易主。體育賽事賭博中居然還有了看似名正言順的「體育博彩」—其標誌代號即體育彩票,即使在建國之後倡導禁賭禁娼的中國大陸,體育彩票產業也是中國體育產業的重要支柱。至於體育賽事大賭場的背後到底有多大市場有多少財富,好像沒有人說得清楚能夠統計出一個精確數字。
意甲西甲德甲法甲荷甲等歐洲五大足球聯賽球星閃耀,商賈雲集,賽場廣告球星代言電視貼片廣告等成為商家必爭之地,日本J聯賽韓國K聯賽以及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甲級聯賽等在很長時間都是這些國家的重要體育產業。
美洲杯帆船賽等號稱最具財富號召力、費用昂貴的奢侈賽事,門檻之高令人咂舌,一級方程式賽車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技術含量最高和最燒錢的體育比賽,高爾夫球則號稱最紳士最優雅也是社會各界人士「最喜歡最容易下賭下注的商業賽事」,而拳擊賽場是最短兵相接最肉搏最血腥也是最集中誕生體育賽場超一流富豪的地方,NBA聚集了全球籃球高手創造出最賞心悅目的比賽畫面是最國際化的單項賽事。
從球類運動項目考察,曾經有人說比賽用球越大(比如籃球足球橄欖球類比乒乓球羽毛球撞球),球賽價值越大。此言不太準確。好像應該是比賽場地越大,球賽的價值也越大,創造的財富也越多。佔地數千畝的高爾夫球頂級大滿貫賽事縱貫全球,是全世界名流貴族商賈追捧的商業賽事,是國際大牌廣告商的摯愛,財富多多獎金豐厚。足球場籃球場橄欖球場網球場都有更多現場觀眾看台坐席,有更多電視轉播機位(包括飛貓技術)參與其中,加上比賽地址橫跨多個城市(有人說是整個國家),得到更多廣告商贊助商親睞創造更多財富自然不足為怪了。
《商業體育賽事》選取了最恢宏的奧運賽事、最商業化的足球世界盃、最奢侈的美洲杯帆船賽、最燒錢的汽車賽事、最中國化的武術賽事、最漫長的網球四大滿貫賽、最國際化的單項賽事美國NBA以及最稚嫩的中國全運會賽事為研究主線,梳理商業體育賽事的運營管理。《商業體育賽事》是聯合了中國頂級高校的最新最高科研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群策群力的結果。在本書的策劃和撰寫過程中,一直得到首都體育學院鍾秉樞教授、駱秉全教授、王守恆教授和楊鐵黎教授等的指導和支持,得到北京郵電大學王亞傑教授、楊放春教授、馬華東教授、賈慶軒教授、胡啟鑌教授、杜振華教授、方明東教授和楊瑞萍教授等的熱心幫助。浙江傳媒學院的彭少健、項仲平、詹成大、胡曉陽、陳永斌、陳敬遠、尚志強、李新祥、宋紅岩、石妍、馮巍、孟文光和錢琦,首都體育學院的左偉、張彬、周龍峰、袁強、侯覺明、郭彬和北京郵電大學的任樂毅、李煒瑋、黃傳武、徐敬宏、陳東籬、蔡斯聰、王同慶、李謙、李超群、劉佳奇等或撰寫部分章節初稿,或參與資料搜集與整理,為本書做出了很大努力與貢獻。
作為中國商業體育賽事的探索性開篇之作,作者希望全球最有標誌性意義商業體育賽事的演進背景、發展軌跡與更為深度的內在瑰寶,瞄準商業體育賽事的內在規律,進而為中國體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素材,給中國體育工作者一些思索一些啟迪。
本書作者曾靜平,「錢江學者」,國內第一位媒體管理博士,電信傳播理論、商業體育理論、體育網路理論創始人之一,北京奧運會和倫敦奧運會奧運轉播評點專家,是國內縱貫傳統廣播電視、體育產業、互聯網與新媒體、電信通信等領域的實戰派學者,參與過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的廣告運營管理。
應該說中國的賽事主要是兩種類型的賽事,非市場化賽事和市場化賽事,現階段中國的賽事主要還是非市場化賽事,而市場化賽事正在快速增長過程,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中國會有一批優秀的市場化賽事IP出現。賽事的主要收入來源涵蓋門票、贊助、版權和衍生品。非市場化的賽事主要是迎合政府或者某單位、某個人的訴求承辦,那自然是由政府或者這個單位、個人來買單。包括在中國大地上如火如荼發展的馬拉松賽事,除了北上廣等一些一線城市確有群眾需求和影響力能實現盈利,三四線城市的馬拉松純粹是政府跟風,自然是要政府買單的。不過隨著這項運動的發展,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力提升,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除政府之外也能有一些市場化的贊助和門票收入,這方面的收入趨勢是向好的,所以也能看出來賽事的市場化是一個趨勢。而在中國也有不少市場化的賽事,最顯著的就是每年夏季的海外足球賽事,每年鳥巢都會有一場商業足球賽事,這就純粹市場化運營的商業賽事,北京市政府是不會掏一份錢的。所有收入來源於門票、贊助和衍生品。中國體育文化環境還不完善,現在國家在大力推廣群眾體育運動,相信未來5-10年會有很明顯的變化。
幾乎全部。
推薦閱讀:
※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產業與經濟研究生都做些什麼?
※國外職業足球俱樂部是如何運作和盈利的?
※日本體育產業現狀如何?有數據參考最好?
※圍棋等棋類活動算體育合適嗎?
※下一個國民級體育運動項目會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