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回答問題時,根據提問者的年齡寫出有針對性的答案,這種做法合理嗎?
這兩天看見的@塗國強 回答「馬化騰相信魔法嗎?」的這個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29366/answer/15608035以前@陳浩 也回答過這樣的一個答案: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521154/answer/15372106嚴格理想化分析的話,問題屬於「公共編輯區域」,提出後就不再屬於任何人了,因此針對提問者的特殊身份作出的答案都應該是不合理的。(這是我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可以討論。)
但是,確實存在提問者因為年齡過小,無法理解普遍性的答案的可能性。因此在面臨提問者年齡問題時,如何作答可以被合理接受?
不合理。
知乎鼓勵讓問題減少個人特色,一部分的原因便是「在你提出問題的同時,也是在幫助很多有同樣疑問的人道出了這個問題。如果有人給你提的問題一個很好的答案,他不僅是在幫助你,也是在幫助未來可能會遇到同樣問題的人」(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2850)。也就是說,回答是寫給所有可能遇到同樣問題的人看的,而不是給某個提問者看的。既然如此,回答者也應該避免根據提問者的個人特色來撰寫回答。
「但是,確實存在提問者因為年齡過小,無法理解普遍性的答案的可能性」?
拜託,讓 8 歲的小女孩上知乎,這種事情本身就很!不!科!學!
先不說《為什麼大部分男人常看中女人的美色,而女人比較看中男人的卻是內涵、人品和性格?》《常見的男廁所塗鴉多是謾罵和性暗示,而女廁所塗鴉卻是以謎語及小故事為主,如何看待二者間的差別?》這種不便向小學生透露的成人話題,單是《「奧特萊斯」業態模式在中國是否很難做起來?》《天福茗茶是中國第一個在主板上市的茶業公司,為什麼他能做到呢?》《LVS 集群採用 IP 負載均衡技術和基於內容請求分發技術,為什麼卻說 LVS 是四層負載均衡?》這些包含大量專業術語,且討論的話題多屬成人世界專有內容的題目,適合推送給@露露 嗎?
上一段列出的例子,都來自 8 歲的@露露 所關注的用戶的最新動態。我甚至可以想像,@露露 每天登陸知乎之後看到的首頁是什麼樣子。
(我用一個乾淨的小馬甲複製了@露露 的關注列表和話題列表,得出的知乎首頁截圖如下:http://d.pr/i/UE3S 這真的是一個適合兒童使用的網站嗎?)我們固然可以說,知乎在「家長的指導」下對兒童是安全、健康的,但對於這麼一個喜愛洛克王國、充盈著童趣和豐富想像力的小女孩,把她放到一個嚴肅、沉悶、喧囂、喪失童趣、缺乏幻想和色彩的成年人的網站里,真的合適嗎?
讓兒童去享受他們獨立於成人世界的生活的快樂,是一個成年人應有的節操。
p.s. 本頁中@陳浩 引用的來自WOT的數據,可以供大家參考:-http://www.mywot.com/en/scorecard/zhihu.com 知乎在 Child Safety 一項的得分最低。我記得曾經更低。知乎雖然不是 18 禁,但是目前的內容至少 12 禁,可能更糟糕。就最近的一系列爭論,某些人的言語就不適合兒童圍觀。
FYI http://www.mywot.com/en/scorecard/zhihu.com 知乎在 Child Safety 一項的得分最低。我記得曾經更低。知乎雖然不是 18 禁,但是目前的內容至少 12 禁,可能更糟糕。就最近的一系列爭論,某些人的言語就不適合兒童圍觀。
不知道 @露露 媽是怎麼想的……我個人不建議兒童上知乎。如果出現兒童,那隻能盡量保護。但就現在的情況看,他們的提問不被罵幾句幾乎是不可能的。沒什麼不合理的。
所謂」減少個人色彩「,別看得太死板。只要讓問題可以爲其他人所用就行。而這個其他人,不見得就是」所有人「。可以是某一種人,比如,在這個問題裡,它是針對某個年齡的人。
事實上,問題和答案,永遠都是針對」某一種人「的。情感類問題,即便問題本身包含大量由某個人提供的細節,出來的答案依然可以給不相干的人帶去幫助,這就行了。
答題人在答題的時候,實際上心裡總是會有個」目標人羣」的概念——寫給誰看。這就好比 @陳浩 寫一個數學方面的答案,他不可能考慮小學生看不看得懂。
既然」教育程度「可以是一個參量,」年齡「爲什麼不可以?
按照用戶年齡進行內容分級,非常有必要,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合理,為用戶量身定製特殊服務一直是我們的追求。否則你跟中國人講民主,你跟美國人講人大會,那不是對牛彈琴嗎?
雖然我個人覺得,那兩個回答者有點小看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但是完全合理啊!問題是公共的,但答案是個人的,買萌的答案,深刻的答案,通俗的答案,有趣的答案,都是合理的啊!而且如果你覺得答案不合理,可以點反對+沒有幫助嘛。
個人不太接受這種「量身定製」的關心。提出一個問題的人,想得到的可能不只是答案,而是角度。不同的角度,來自和自己生活經歷、思維方式都不一樣的角度。角度的多樣性是珍貴的。沒有必要因為體貼,而遷就答題者的一些外界因素。就答案本身作答,回歸本源最好。舉個栗子,一個大學生提了個問題,有哪些英文小說好讀,求推薦。回答:按照四級、六級水平分別有哪些可以推薦,balabala~了一個書單。這個誠意是好的。但是這個大學生只喜歡看哈利波特呢,或者這個大學生非常痴迷喬治.奧威爾呢?這樣的答案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從自己的角度作答,「我很喜歡王爾德,因為……」這就是為答題者提供了另一個角度。
自答拋磚。
在看到情感類問題時,很多用戶並沒有過親身經歷,但是並不代表該問題的答案對自己毫無幫助,因為用戶可以假設「當我自己遇到該問題時,應該得到怎樣的答案」。
推而廣之,看到一個兒童提的問題時,用戶也可以假設「當我自己還是兒童時提了這個問題,應該得到怎樣的答案」,或者更好理解的另一個假設「當有兒童向我提這個問題時,我應該給他怎樣的答案」。——不過,雖然採用這樣的假設可以令那些針對性的答案變得具有合理性,但是用戶要在不同的身份之間進行轉換還是挺累的,尤其是在問題下既有兒童答案又有成人答案的時候。另一個想法是,回答者在寫答案時,如果寫下了針對提問者年齡的答案,也必須寫下問題通用性的答案。(反過來不成立,即可以只寫通用性答案,不針對年齡單獨作答。)通用性答案可以很簡單,如「馬化騰不相信魔法」或「參見xxx答案」,但是能保證答案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這樣的缺點在於給回答者提出了較複雜的要求和限制。
年齡就決定水平了嗎,我遇到過一個10幾歲的小女孩,跟我討論了一天哲學問題,水平並不比我低,俗話說聞道有先後,不在於年齡。
對問題本身,我認為不合理。首要原因是,憑著一個人的年齡,就判斷他/她的知識儲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現代有10歲就成為CEO的孩子,也有9歲就成為微軟認證工程師的神童。在知識上,我們能不能少一點成人的傲慢?再進一步,難道知乎上真的有那麼多人具備和孩子對話的經驗,知道怎樣的回答對一個陌生的孩子最有益處?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你的一個不經意的回答給他埋下的種子會開出什麼樣的花,誰都不知道。這不是普通的社交客套,而是深入的知識追求甚至世界觀的探尋。從另一個方面,難道成年人就全都具備同等的理解力去了解自己提出的所有問題的所有回答了?我們是不是還要根據學歷、根據工作經驗、根據學校排名去寫「有針對性」的答案?
但是,我不太同意「問題提出後就不屬於提問者」這種說法。一個改變了原意的問題修改,帶來的麻煩不計其數。在我看來,修改提問只是為了幫助提問者得到更符合他原本想了解到的答案。如果我們想要一個「更有代表性的」問題,完全可以自己重新提一個,然後通知原提問者。那種根據答案調整問題的例子,我雖然妥協過,但是一直認為是知乎的污點。如果作為一個提問者,我總是不能得到我想要的問題的答案,而是大多數人想要的問題的答案,我用Google不就結了,為什麼要上知乎?
但是,這種問題的存在,讓我感覺到另一個問題的迫切,那就是,根本不應該讓12歲以下孩子上知乎。連Gmail都要求13歲以上才能註冊(根據美國法律)。只能說我國法律在這方面還是空白。知乎如果真的是個有堅持的網站,就不該擺出兼容並包的姿態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看起來這和上面矛盾。然而,無論我們如何掩飾,知乎本身就是個社交網站,不是簡單的問答網站。在隱私保護和成人內容過濾方面,知乎完全不適合孩童。
如果例子中的問題不是由孩子直接提出,而是由父母代孩子提出,表述成:「x歲孩子問我,xxxxxxx,該如何回答」,然後補充孩子已有的知識背景,是不是會得到更合適的答案?是不是那些不了解情況就口出惡言的答案,根本不會進入孩子的視線?推薦閱讀:
※知乎點贊最多的摺疊回答是什麼?
※為什麼有人喜歡把答案寫成長篇故事?
※你為了寫出一篇高贊回答都做過哪些些努力?
※怎樣判斷知乎上一個答案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