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裡面大家說的故事真實性有多高?
那些故事有真有假。匿名答案的心理分兩種,一種是牽扯到個人隱私不便公開姓名,一種是純屬虛構怕被熟人揭穿。這裡就說兩個匿名答案里假的最明顯的還贊者雲集的。
滴蠟具體怎麼玩?有什麼注意事項?
第一個高贊答案的假,在於情節與太多耽美故事有雷同之處。當看過夠多的耽美作品與虐戀文學後你就明白了。讀的過程中總會有此類感覺:咦?這個段落好像似曾相識啊?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好像許多文都用過類似橋段,難道就不能有其他新鮮創意了?看到中間我就看不下去了。如果你不太常看這類作品可能覺得它還挺真的,尤其是其中的配圖,還特別說明了歐舒丹不是低溫蠟。(全篇著重提到歐舒丹又讓人懷疑這其實是篇軟文)如果文章非軟文,作者應該是一個虐戀文化的研究愛好者,但實際上……整篇文的創作成分太重,細節和人物描寫太符號化臉譜化,加入的讀者喜聞樂見的興奮元素太多。除了看看技術層面,故事的展開幾乎沒有新意可言。「被人包養」的生活是怎樣的?
假到如果沒有必要不想再讀第二遍。作者肯定很得意呢,講了一個處處漏洞的故事卻有那麼多人相信。當你真的是藝術生,真的畫過畫,自己也寫文章,你一定能清楚看出那些思路產生與堆積的來龍去脈。只說一個細節,見下文:
我坐下來,說,我幫你畫幅畫吧。她抬頭看了我一眼,說,你穿那麼多怎麼畫?其實當時我只穿了一條內褲,披了一件襯衫,她除了一條內褲以外,好吧,我輸了。我脫去衣服,拿過畫板開始畫,一筆一筆的畫我眼前的這個女人。……她把下巴磕在我的肩上,看著眼前的自己說,好像缺點什麼,然後衝進卧室一陣翻騰之後,拿著口紅出來,熟練的往自己的唇上一塗,上下嘴唇一抿,剛剛的清純樸素瞬間變成嬌艷華麗,然後對著畫上的嘴唇深深地吻了下去,鮮紅的唇印讓畫里的她也彷彿活了起來。
真想知道作者用的什麼材料畫畫啊…重要細節全部缺失,只有一句「拿過畫板開始畫」。如果是素描,你們知道鉛筆畫好的東西看起來有多臟嗎,還吻上去……如果不是鉛筆粉末粘一嘴,就是根本印不上清晰的唇印。自己試試就知道了。如果是水粉不會弄髒嘴巴,但藝術生,大一過後就不再畫水粉了吧?那只是最初的基礎課。如果是油畫,天啊,你們知道畫好之後的油畫晾乾需要多久嗎?如果吻上去,一嘴刺鼻的油性顏料而且特別難洗。其他材料不分析了,只說重點。你們誰見過有哪些畫是與真人等比例的?人習慣性的會把東西畫小一號。在一張能拿起來的畫板上畫的小畫,竟然能被結結實實的嘴對嘴吻上唇印……看起來他完全沒顧及美感只畫了個大頭。我對作者的想像力之豐富表示佩服,同時對他常識的欠缺表示無奈啊。
看到評論里關於第二個問題的各種討論,多補充一句,其實一個故事再離奇,只要它的脈絡線索清晰,不違背大概念常識都會被判斷為真的。它的主要問題不在於用的何種畫材何種技法,而是各種違背常識。眼前的女人光著身子只穿一條內褲,他卻只對著她畫了一個等比例大頭……非情理之中也非意料之外,純屬胡謅。
讀真與讀假之間有種微妙的區別,也許是因為真實故事寫的沉重,行文間有躊躇,你可以清晰感受到其中的重量。而假故事行筆飄忽,劇情可能精彩卻無亮點,而亮點,就是作者本人的代入感。我們或許都有過這種時候,在寫答案時把自己的事放到一個朋友身上,而又把A與B的故事集合到一起創造出C,可那不一樣,那不是假,是一種在原有真實上的掩飾或潤色。認真的讀,你一定能區分出它們之間的不同。不要相信講故事的人,要相信故事。——勞倫斯
謝謝邀請。我喜歡說真話,尤其喜歡在知乎說真話,因為這裡水夠深,人心夠寬,這裡有許多配得上真實的讀者。匿名的帖子里是更多更深更真實的秘密。我在這裡寫作的願望,就是分享更大的世界。除了自我救贖這一終極使命以外,我的樂趣就是分享。
我編的故事就會很明顯是創作,沒有在知乎發過。一般會發在豆瓣。
用假的東西博得虛妄的喝彩,我不需要那種存在感,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夠忙了。當我確認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時,就不需要觀眾,也無所謂讚美。我的知乎設置里「贊」的提醒就沒開過,只看評論,就算是來罵我的,也一樣有意思。
我不在乎艱難困苦和侮辱謾罵,只有對自己撒謊是讓我覺得可怕的。每寫完一篇文章,修改時反覆確認的,就是這裡面是否每個字都出於真誠。哪怕一個詞誇張了都無法容忍。但是隨著心靈的成長,對誇張的定義也更深刻了,所以過去文章若再拿出來發表,我還是會改。再寫下去,也許會越來越平淡。如果您認為這算是假的一種,也無所謂,其實我不在乎。因為我只能對自己負責,這件事已經要竭盡全力了。
這也是一開始我在知乎很長時間都沒有說明我的工作,也從不回答專業相關問題的原因。因為我不想過多暴露自己,從而使讀者把注意力從故事本身轉向我這個人。不是來被相親, 對大部分人沒有那樣的表現欲。給不同的人分享一個子集就夠了。我的虛榮心胃口不大。
至於說其他帖子是真的還是假的,帶有多少編造和裝飾,還有許多人說著非常肯定的話整個人卻體現出非常的彷徨,作為一個細膩的作者和讀者,許多時候我能分辨出來,但是我並不在乎。一個人撒謊和偽飾的原因我更有興趣。我經常把一些奇怪答案的作者所有的資料全部翻一遍……
「其實哈利波特的故事我認為是真的。」以前我曾認為只有強烈的戲劇化的事,才配稱為故事,後來我漸漸地見識到人們細碎的表情,動作和內心世界時,才意識到故事無處不在。有人問我為什麼總把對話記得那麼清楚?因為我發現那個人那個時間說出那樣的話,就是一個字都不能改,改了就錯了,就不能表現出那個人,所以我記住了----因為我認為它值得記住。這是我的寫作終於開始擺脫自戀,終於能成為救贖的開始----觸碰並容納真實的東西。
有一次我坐在去往鄉下的一輛長途巴士上,看到一個人戴著斗笠騎著馬身穿長衫急馳而過。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發生在世界上的某一刻的事情,已經發生過了,它的意義已經存在在那裡了。我一個渺小愚蠢的人類,到底有多少智慧得以分辨每件事?我們知道有多少個平行世界嗎?真的知道時間到底怎樣運行的嗎?真的了解身邊自以為最熟悉的人嗎?真的了解任何一個人哪怕是自己嗎?夢和現實的邊界在哪裡?這個看起來已經沒有空白的世界,秘密卻時時刻刻地發生在最細微的時間點和無人知曉的地方。我看到了一點點,就非常敬畏了。我覺得這種敬畏就是活著,是生命的意義。對是非對錯的執念,也許只是因為見識還不夠。
得多愛自己的讀者,才能背叛自己去撒謊討好呢?我也佩服那樣的作者,也是活得精力充沛,勁頭十足吧?但是也有點擔心撒謊的人最終自我厭惡。在知乎編故事,不如乾脆試試寫小說和劇本?也許很有意思呢。我也理解對軟廣告憤怒的人,因為能把握的事情太少,連支配自己口袋裡的錢也沒能自由而感到無力,確實是該生氣了,但那也是真誠的。雖然我不那樣做卻也不反感。那其實是很積極的人,但也是很悲觀的人。-
老實說,初次看到 @程浩 的故事,我也覺得是假的。能說明問題了不?
遇見「真故事」當假,或是遇見「假故事」當真,我覺得,該「面對」的,其實是自己。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慧能大師如此提醒我們。就是被騙了,也不代表你是蠢笨。
就是被騙了,又何妨?
仁者心動。
-又何止是故事呢,感覺知乎上面 很多人刻意的去塑造一種清高,文藝,高尚的形象,其說法跟他實際的想法和做法大相徑庭。
我是匿名用戶,我所有的的回答都是假的。#如何在知乎搞破壞#
你會問知音的故事是真是假嗎,知乎提供的只是一個平台,判斷從來都在自己。感動落淚,贊同反對,故事提供的只是一個引子,人最終都在感懷身世罷了。
認真你就濕了!努爾哈赤把三國演義當真故事看,然後袁崇煥死了!佛說:心誠則靈!你覺得好看,真的就是真的!覺得不好看假的,就是假的!
贊多的故事,假的也當他是真的。
沒必要匿名的,真的也當他假的。屏幕那邊是地球人還是三體人你都搞不明白,想那麼多幹什麼?他講了個很好的故事,我看得很爽,給個感謝點個贊,多好。
記憶是不可靠的東西。人在回憶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扮演編劇的角色,把過去變成理想中的作品。故事情節可能變得更加戲劇化,人物個性趨向於純粹而鮮明,行為動機偏離事實而變得崇高或卑劣,一些不合時宜的細節會被去掉,一些渲染主旋律的片段會被創造...
幾乎沒有完全真實的故事。
那又如何,如果它對你有所幫助,當真又何妨。
曾經擁有的巨大財富一夜之間全部失去,是怎樣的經歷和感受?
我就說說這個,八千多贊,一千多條評論,在知乎的高票回答中怎麼著也能排上前幾了吧。強烈懷疑這是假的,點贊的人...你們是看答主心理都被扭曲成這樣要靠編故事來滿足自己了,所以點的同情贊嗎?還是智商捉急?
我不說什麼7歲到14歲的女生掙了70萬這事兒,說不定是我孤陋寡聞。
就說這段可查有據的:「到95年就是正兒八經第一個悲劇,我爸爸決定把公司搞上市,具體的我到現在也不知道,總之一句話,他個人花了很多錢,不但沒有把公司弄上市,還被各種揩油水的部門盯上,各種吃拿卡要之後,他上市圈錢了,然後遭遇了悲劇。終於,他實現了凈資產的負增長。然後我們家還債還了近10年。」首先我對作者的文筆非常不滿,寫故事也寫清楚點好么,一會兒「不但沒有把公司弄上市」,一會兒「他上市圈錢了」,讀了兩遍才明白他確實上市了。好了很大一個線索。
我想說:
1. 中國到目前為止根本沒有上市公司破產過。2. 95年上市的公司,只有3家已經終止上市,分別是上交所的北科(04退),深交所的托普(07退)和大洋(05退),根據題主的信息,絕對不可能是這三家之一。3. 中國最早的終止上市的公司是瓊民源,1997年出的事,1999年終止上市。你們家的?哦那應該撈了一大筆了吧。就算沒有,那也是罪有應得(說我說話毒的不妨先了解一下瓊民源有多麼坑)。我想稍微跑一下題。知乎里大家故事的真實性?永遠不可能知道,也不可能統計!我們無法給出一個答案,類似「65%真實度35%虛構」有可能會有答案像luckystar那樣說,我編過。或者有人跳出來說,我所有的答案都是真事。有意義嘛。。。這能真正回答這個問題嗎?不能!
但是這不重要,真心不重要,因為知乎的氣氛一直不錯,而且能不停地給我提供新的智慧。
只要一個平台有良好的氛圍,故事有多少是真的就完全不是問題!比如微博,為了營銷,為了賺粉絲已經不要臉的雇團隊來編故事編段子了。而知乎,我能感覺到,就算有些故事聽上去不可思議,但是和我對話的也是一個坐在屏幕前有血有肉的人。他也在和我分享他的智慧,而不是一個團隊的營銷,或者一個絞盡腦汁的商家。求摺疊( ⊙ o ⊙ )我在知乎因為講故事被人關注,也因為講故事被人拉黑。
我不教唆,不危害他人,更多的時候,是在通過故事傳達一些信息,無論是好笑的好玩的還是心酸的,或者恐懼的,與其見到某些事情信念坍塌,遠不如提前打預防針來的好。
我在學佛,與人無害,暴躁(學佛原因之一)但不主動攻擊人,我不說假話。
所以,我的故事可能為了顏色亮澤噴過水,但它們都是真的。
講假故事我可以回起點網,去天涯,轉貓撲,何必來知乎?啊?!我反而用匿名回答真實的故事。這樣會有安全感些、可以屏蔽多餘的騷擾。
本題所指的「故事」,應該是「經歷」的意思,所以才會有「是否真實」一問。
我們來知乎不是講故事的,否則就去蓮蓬鬼話了。我們是用「故事」來回答問題,有時單純說理論不太好理解,直接講個有趣的故事更容易說明。
但生活中真實的「故事」或者「經歷」往往無法涵蓋問題的所有方面,所以有可能會把幾個故事、幾個人的經歷揉搓到一起,安排到一個人身上,組成一個新故事,使之更有代表性。此時該如何定義這個故事的真實性?我認為這依然算是真實故事。判斷一個故事是否真實,不在於其是否已經發生,而是看是否合理,細節是否充分。我在另一個論壇講過一個身邊人的故事,100%真實,但由於過於離奇曲折,被大量關注同時也遭到了質疑,認為是「編故事」。後來大家意見趨於統一,認為應該是真的,就是因為有大量真實的細節。這倒是我沒有想到的。
回歸本題,知乎上故事的真實性有多高?我是這麼認為。大家誰也不比誰傻多少,一個常規故事類答案,如果得到了許多人贊同,那起碼證明它有可能發生,不合理性極低,那這樣的故事就應該算是真實的。
那如果一個故事過於偏門,實在無法判斷真實性怎麼辦?比如回答中提到的「滴蠟」和「包養」兩個故事。這麼偏門的東西實用性太低,就算是假的也不會影響生活。不用在意。我的猜測,匿名故事中至少有一半是假的,或者是部分假的。當匿名的時候,你就不會有一種實名時的責任在身上,哪怕是寫自己的親身故事,也會不由自主的參雜進一些誇大的成分進去。我懺悔,我也干過這樣的事情,當然,現在覺得這樣沒意思,就不做了。
我這個號贊總共才不到200個,然而我以前一個匿名長篇苦情故事隨隨便便就一夜之間拿了四五百的贊。這樣的虛榮帶來的滿足感,在當時看來,是很爽的。但現在呢,真沒什麼意思。
水越深的地方越適合說真話,那種感覺很棒...
七層樓那麼高吧。
——
我很少深入閱讀知乎中的【故事型】答案,所以只能給出一個泛泛的答案:不要盲從輕信(特別是不要盲目自信),但努力做到有根據的質疑。如果所有證據都參考了,還不能判斷,那麼有兩種方法:
1 從世俗的智慧角度出發
如果一件事看起來太好而不像是真的,那麼它多半不是真的。
If something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2 從理性思維的角度出發
如果一件事看起來太好而令我覺得荒唐,那麼我會試著設想:如果這件事是假的,是否更加讓我覺得荒唐?(有個補充說明,【自己最初的判斷錯了】這件事,一點都不荒唐,太常見了,我太容易被好聽的故事感動了)
如果題主有興趣往深處較真一下,不妨讀一讀這篇發生在【方韓大戰】時期的文章《休謨公理的概率表述》,文章作者看上去非常重視科學思維。
18世紀英國哲學家休謨在《人類理解力研究》一書中,提出了理性思維的一條總原則,有時候被叫做休謨公理:【沒有任何證言足以確定一個神跡,除非該證言屬於這樣的情形,其虛假比它力圖確立的事實更為神奇。】
推薦閱讀:
※回答巨長是不是沒興趣看?你覺得比較理想的回答長度是多少?
※知乎上贊同數過千的回答有哪些?
※怎樣避免知乎回答的光環效應?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說知乎已不是以前的知乎?
※知乎的答案,什麼樣的開頭,最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