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的華西村、長江村這些發展的那麼富裕的村,靠的是什麼?與中國其他鄉村比,它們有什麼政策、資源、地理方面的優勢嗎?


《華西村觀察──兼談鄉村建設》

華西村惹了誰

吳仁寶一走,馬上有這樣那樣的人,急不可耐地挑華西村的刺,想方設法地揭華西村的短──似乎他們非常了解華西村,而且憤懣良久,不吐不快。但我看了一下質疑的來源:一會兒浙江喊幾聲,一會兒香港撓一下……全都「路遠八隻腳」,從行文可知,寫稿子的人多半沒到過華西,就憑一些網路數據就洋洋大言,說東道西,似乎很不應該吧。

那麼華西村倒底惹了誰,為什麼那麼多媒體人不肯放過華西村呢?我大致看了一下,有些是別有用心,有些是人云亦云。今天,我又看見一條質疑,一時義憤,決定為華西村說幾句。

我現在暫居江陰城區,到華西村差不多半個小時車程。去華西村看過,也常聽周圍的人議論,單憑這一點,總比那些遠在十萬八千里以外的「評論家」更有發言權吧。

吳仁寶其人

要說華西村,先說吳仁寶。

說巧不巧,去年年底電影《吳仁寶》剛剛公映,今年年初他就去世了。

電影《吳仁寶》里,出演吳仁寶的是演員尤勇。從外形上說,並不很像:尤勇人高馬大,而吳仁寶則即不高大,也不瀟洒,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樸實的農民形象。

有人說,中國有兩個農民,又富又貴:一個是趙本山,一個是吳仁寶。實際上,趙本山演小品、拍電視,本人非常摩登;吳仁寶則不同,雖然他創造了巨大的財富,但他本人非常樸素。平時也很少外出,除了去北京參加黨代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外,幾乎都守在華西村。吳仁寶最著名的格言就是:

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只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佔鰲頭,一人也只佔一個床位。

此外還有:

●「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

●「我是信仰共產黨的。無論任何時候,我堅信一點,共產黨是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幸福的。」

●「什麼是社會主義?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正是憑這個信念,我走過了一生。」

●「村幫村,戶幫戶,核心建好黨支部,最終實現全國富!」

●「實事求是是我的靈魂!」

本文提供的照片,記錄的是吳仁寶挑擔的情景。想當年,吳仁寶就是這樣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這是吳仁寶偉大的地方。有人說,共同富裕可能嗎?我說:當然可能,至少在江南,許多小村莊實現了村內的共同富裕,華西村就是例子。

一句玩笑話

毛主席寫過一部《矛盾論》,闡述了「對立統一的規律」。華西村的問題也是對立統一的。

關於華西村,江陰人有一句玩笑話:「長江村發黃金,三房巷發現金,華西村發神經。」

這句話流傳很廣,我從後往前說。先說「華西村發神經」。

記得我第一次乘車路過華西村,同伴向我介紹這就是華西村,然後指著砂山上的一堆建築說:「這是萬米長城。」我笑著點點頭。接著他又介紹:「這是天安門。」我仔細一看,和首都北京的天安門一模一樣。我當時就說:「要死了。」──這種事,在中國古代叫做「僭越」,絕對死罪。

華西村類似發神經的地方還很多,比如蓋了一幢高樓,鑄了一頭金牛等等。但瑕不掩瑜,和華西村創造的財富和福利相比,這些問題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有些人質疑華西村,是因為覺得華西村的富裕不可思議:一個農村怎麼可能如此富裕?

實際上,華西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他是一個超大型的集團,下轄許多公司,而這些公司的員工就是村民。同時,華西村又不同於「城鎮化」的農村,他是在村上興建了一個個工廠,將村民分配進去,讓每一個村民都活干,有工錢拿,有房子住……而不是直接蓋了一堆房子,把農民遷到新房子里去。

在江陰,通過工商業發財的小村莊還很多。剛才那句玩笑話里提到的長江村、三房巷村也只是眾多富裕村莊的代表。長江村每年給村民發金條、銀條,這個事好幾年前就報道出去了。據說,前年有兩個小偷特意從很遠的地方乘飛機到江陰行竊,起因就是看了這則新聞。

華西村、長江村、三房巷村的信息,百度一下就可以了解許多,我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我想說的是:華西村的富裕並不是個案,在江陰有很多這樣的村莊;江陰的富裕也不是個案,在蘇南有很多這樣的城市……

蘇南·江蘇·蘇商

上一節,我分析了華西村的富裕在江陰來說並不是個案,接下來我還將分析江陰的富裕在蘇南來說也不是個案。江陰已經多次榮登全國百強縣榜首,緊隨其後的有張家港、崑山、常熟、太倉等。前五名,都是蘇南的縣級市。排名偶爾調整,有點輪流坐莊的味道。

前幾年有一篇文章,叫做《最牛的縣級市》,說的就是排名前五位的這五個縣級市,大家有空可以找出來看看。我略二例,讓大家感受一下這些縣級市有多牛。

蘇通大橋是蘇州、南通這兩個地級市合建的,因為南岸在常熟(常熟是蘇州下轄的縣級市)。所以常熟向蘇州市提出申請:建大橋,蘇州方面的錢全部由常熟承擔,條件是大橋命名為「常通大橋」。蘇州市想了想,沒同意。

更牛的是,江陰和對岸的靖江(都是縣級市)合建長江大橋,江陰提出:大橋建成以後,收取過路費都歸靖江,條件是江陰要有冠名權。靖江方面想了想,同意了。於是,大橋建成後,靖江坐收買路錢;但是來來往往的人都知道,這條大橋是「江陰大橋」,很少知道靖江是怎麼回事。

查看每年的百強縣名單,江蘇的縣市佔了很大比例,然而浙江的縣市卻很少入圍。剛開始我很不理解,想了很久才想明白。浙江人是很有錢,也會做生意,但浙江人大多跑出去做生意,但江蘇人是坐下來搞建設。所以,浙江人雖然生意遍天下,但浙江富裕的縣市反而不如江蘇。

關於浙商和蘇商,我不想過多比較。我覺得,浙商是開拓型的,蘇商是建設型的。江蘇人勤勞,肯思考,有遠見,加上政策好,想不富裕都難。奉勸那些覺得奇怪的人,到蘇南看一看,到江陰看一看,到華西村看一看,不要憑臆想胡亂批評。看過之後才知道,華西村的富裕和榮耀,都不是白給的。

大農·大工·大商

有一種論調,認為華西村富裕了,是賺了別人的錢。這顯然是把農業、工業和商業搞混了。農業、工業的作用是創造價值,商業的價值是實現價值的再分配。華西村是靠工業致富的,是在創造財富,又不是搞投機倒把、買空賣空,又怎麼會侵害他人的利益呢?華西村的財富積累是建設性的,其建設不但惠及自身,更造福一方。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中國的文明是建立在農耕文明之上的。農耕文明的特點是富有建設性,而不是掠奪性。這個問題,我在《耕讀傳家──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一文中已經論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去看。

傳說,姜太公被封齊國後,依照周朝的傳統,根據殷商的制度,結合齊地實情加以改革,制定《徹法》,增強農民的自主權,減輕農民負擔。另外,姜太公還重視工業和商業,認為「大農、大工、大商」是立國之本,是國之「三大」。

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一樣:中國和美國的國土面積差不多大,但是美國的人口只有三億,是中國的一個零頭。美國的城市發達,人口又相對稀少,所以要將農村人口解放出來,讓少數人堅持農耕,讓大多數人湧向城市。但中國是人口大國,如果也像美國一樣搞,就算是建設再多的超級大城市,都不夠用。

中國的當務之急不是怎樣把農村人口變成城鎮人口,而是怎樣讓農村人口在自己原來的土地上安居樂業。華西村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但華西村的村民都安住在這塊土地上,而不是背井離鄉,遠赴他鄉打工。

實際上,現在很多地區,特別是江蘇,農村戶口已經比城市戶口精貴。像華西村、長江村這些村莊,外人很難遷入,遷出後很難遷回。儘管華西村的村民,有時候會抱怨東、抱怨西,但他們全都牢牢地守著華西村的戶口,不肯挪窩。至於長江村,有這麼一個案例,一個女生要出嫁到別的村,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家裡一商量,婚禮過了年再辦吧──不然戶口一遷出,就拿不到金條、銀條了。

我的老家(江蘇海門)原本說要拆遷,變成城鎮化的鴿子籠,後來又說不拆遷了(據說,我家門前大河以南都要拆遷,改造成所謂的「萬畝良田」)。我說,幸虧不拆遷,不然住在鴿子籠里,城市人不像城市人,農村人不像農村人,還不憋壞了?因為這個事,我在考慮要不要把戶口遷回去。母親打聽了一下,遷回去還不大容易,鄰居有家人家,上學遷出去了,現在遷不回來了。我說:打聽一下,能遷回來一定遷回來。

談鄉村建設

我上學的時候,就想著考出去。但是最近卻越來越想回到家鄉,回到農村。還抄錄了陶淵明《歸園田居》明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俗話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如果妥善處理好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個國家必然穩固。試想,如果能夠讓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安居樂業,而不是漫無目的地湧向城市,會是怎樣一幅景象呢?

農村,不會有拋荒問題,也不會有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問題;

城市,不會有就業壓力,也不會有常住人口、外來人口的壓力;

地產商不會拚命造房子,城裡人不會住不起房子,農民工不會租房子;

過春節的時候,交通線路也不會人滿為患,春運也無從說起……

這些都不是童話!

建設鄉村,不能走鄉村城鎮化的路線,把農民裝進鴿子籠。前段時間,傳出一條新聞,內容如下:

家境貧寒的溫州男子朱景04年離開老家,想出門創一番事業,因為連連虧本,朱景9年來風餐露宿乞討流浪,甚至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今年3月他被救助站送回老家後得知...前幾年家鄉搞城中村開發,他已獲得700餘萬元的土地補償金。

對此,我的評論是:

這事很難說。這個故事說明一點:土地是非常珍貴的,其價值遠遠不止700萬。也留給我們一個思考:當農民擁有土地,他們可以自給自足;當農民失去土地,700萬不算多,就算是7個億也會坐吃山空。中國是農業大國,俗話說「無農不穩」,只有讓農民留在土地上,才是長久之計。

相對而言,華西村模式還算是一個不錯的模式。但這個模式解決的是華西村的問題,不能解決中國所有農村的問題。建設中國農村,應該從農本位出發,認真研究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具體怎麼做,我推薦看費孝通的《江村經濟》、《鄉土中國》和《鄉土重建》,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等書。此外,最近有人翻譯了一本洋人考察中國及日韓等國農業的專著,叫做《四千年農夫》。

總之一個原則,鄉村建設是建設鄉村,而不是將鄉村轉變成城鎮或工廠。

徐梵池於易蓮精舍

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


我江陰人,但對華西村,長江村沒研究,簡單的說說。

長江村我就不說了,不了解,我說說華西吧。我只是說下自己的觀點,具體原因還等待高手解答。華西村的突出特色有:

1 總是能比人家領先一步。

在六十年代不準搞資本主義的浪潮中,華西村偷偷辦廠,八十年代人家分田華西村又擴大辦廠的規模並積極投資。這些為華西發展累積了資本。

2 領導出色。

華西老書記吳仁寶從小就是苦日子過來的,什麼苦都能吃。他年輕時候放牛、照顧地主癱瘓的兒子僅僅是為了那點口糧。據電影《吳仁寶》記載,吳仁寶眼光出眾,鄰村紅旗村賣磨盤,他不惜代價拿糧食換,換來後值了大用;他頂住壓力辦五金廠,為華西積累了資本;他在流行分田單幹的年代提出不分土地,統一調配,為華西村辦廠、開發旅遊景點打下了夯實的基礎。他為了村裡發展,不惜勞苦奔波去大學引進教授級別的人才;他也不惜冒著被周圍村書記數落的代價提出合併其他村的大華西計劃;他建造華西金塔時說「十元一張票,能多少人進來?一百年以後呢?這成文物了!」總之,吳仁寶不是一般人哪,凡事都能先人一步干出來,這是他的業績方面。他的生活作風也極其的好,為了安慰失子的村民,不惜把後來的村委書記他的四子吳協恩送給村民當兒子;當別的華西村村民都住上了別墅時,他只是住在七十年代的老房子里。他年過八十堅持每天在村裡做報告給來往的遊客聽;他平易近人,沒有什麼安保和架子,普通人很容易找到他和他合影什麼的。有這樣的村書記,真是人民的福氣!

3 統籌規劃

華西村的土地、資金都是統一調配的,這樣就給辦廠什麼的留下了土地和資金基礎。人家八十年代分田的時候堅持不分,吳仁寶還真能說服人家不分,換了別的村你要是不分田……這樣非但為華西村發展打好了好的物質基礎,也更科學合理。

長江村我不太了解,我去過發現那邊廠也比較多,大概也是積極辦廠的。總之我就說這麼多,不滿意的話樓主見諒。


事實上,不管是華西還是長江,都是託了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化的福,說華西村是共產主義的成功樣板,那是屁話,沒有依靠大的自由經濟環境,使其貨盡其通、地近其利,怎麼會有華西。如果是communism的成功,那六、七十年代怎麼沒出幾個華西村?

事實上,華西與長江,都是比較典型的通過資本累積運作的集團公司,只是華西走的是股份制(吳家是大股東)、長江走的是合夥制。

至於怎麼成功的?改開前後起源自無錫有一種經濟模式,叫蘇南模式,就是發展鄉鎮企業,對其他地方而言,這模式哪個地方都能學,就看學的怎麼樣了,這就像全世界的人股份制與合夥制公司多如牛毛,但經營模式各有不同,能成為蘋果或高盛這樣的公司的本來就不多。

同時還有三點,第一是人家走的早,等你鄉鎮企業辦起來,人家都搞集團化、互聯網3.0了;第二,無論的天下第一村還是那時的天下第一縣(無錫縣),甚至那時也很出名的武進縣、吳江、吳縣,其所在的城市載體,底子本來就不差,蘇州、無錫,自古就是富饒之地。就像上海,雖然被蒙蔽了三十年光陰,但一旦獲得經濟上的自由,立刻恢復了國際化大都市的生機;第三,蘇南的鄉鎮,宗法門第觀念相較文革後的北方而言,還是比較濃厚傳統的,宗族家族之間的團結力尚存,推進了共同奮鬥的凝聚力。(當然,有時候這種情況反而催化了腐敗,因為宗族與政治相混合後,有些年輕的黨員後輩取代了士紳長輩成為一村一鄉的共主,此類人黨性有餘、道德不足,我曾陪同一企業家在無錫胡埭某地選址,當地鄉長同來,毫不避諱,張口就說,你們給我包中華就行了,我就愛抽煙,其他不愛)。

當然,外面傳華西的話傳的很多,有說全村人都給吳家打工,一年只有過年休幾天,別墅汽車離了村就要還回去的云云,這種話的流傳,第一是吳家太高調了(曾跑到台灣說要把台北華西街買下來建高樓),人怕出名豬怕壯,很正常;第二,可見華西的員工福利做的不大好,太資本主義了,得向富士康學學。


1)主要是和上面的上面關係好。什麼行業比如高耗能高污染等等等被限制了,華西村能拿到許可上。這樣沒有大競爭,利潤極大。

2)老頭子喜歡佔地,將周圍其它村、鎮低價弄來賣土地。因為蘇南就是鄉鎮企業,賣賣地或者自己建建廠房,算是有點賺,也能把聲勢搞得很大。

3)新書記阿四不喜歡這種模式了,要搞金融。今天這個形式,華西村實業都不行,就金融一塊做得好。

4)華西村最初是80年代初請了外地的專家,大學生研究生來指導工業的生產。最多的時候副書記裡面好幾個外地人。這在蘇南這種歧視外地人的地方,是很不簡單的,有遠見。


奴隸主每年會獎勵一個奴隸大量金錢和自由,並告訴其他奴隸,只要你們聽話,只要你們給我好好乾活,你們將來也有機會獲得自由和金錢哦!


地理位置,文化底蘊。


不是華西村人。爸爸說華西村分為ABC……區,村裡有錢,只要是華西村的,不管是土著還是後來合併的,都給分錢,不過錢自己是沒有自由支配權的,是村裡管的,要用錢的時候要去村裡開證明申請。A區分的錢最多,其次BCD……


主要是能人帶動,華西村當初是靠倒騰大宗貨物鋼鐵發財的,


小崗村包產到戶是公有制?題主逗誰呢?



同學是華西十一村的,有次去他家玩兒。也就順便去了華西村,只能說除了華西金塔也沒發現華西有什麼牛逼的地方。

當然,我不是華西村的,對華西村和長江村也不了解。TL上看到這個問題,想起吳仁寶語錄,實在想笑,就分享一下。

我只看了一句話就把那書丟一邊了,大概是這樣子講的:我們不搞大吃大喝,我們只搞小吃小喝。什麼是小吃小喝呢,就是酒不喝醉。xxx問我,四斤算不算多呢?我說只要不喝醉,六斤也不多。


我也是江陰人,但沒有相關研究,個人觀點,長江村就好比是資本主義模式,華西村就是共產主義模式,這是兩種模式的成功範例。樓上說的也很對,我最是佩服吳仁寶長遠的戰略眼光,站的高,望的遠。華西要是沒有吳仁寶,就沒有現在的華西了。

長江村的話就在我們申港鎮的旁邊,現在看起來發展的也非常不錯,當時長江村也要建廠,由於資金不足,向村民集資,收益村民有分紅。目前,新長江集團涵蓋的行業涉及機電、冶金、製造、拆船、化工、房地產、港口、流通8大塊,擁有全國村級企業絕無僅有的港口碼頭優勢。廠的經濟效益好,村民的日子當然也好。


推薦閱讀:

說北京奧運會是最成功的一屆,有什麼依據嗎?
法律可以保護我多少?
宜家在中國布局門店的策略是什麼?為什麼它並不急於在二線城市擴張?
如何看待中國大陸開放台灣網路論壇PTT?
當我們形容一個中國女人具有「古典美」時,我們在說什麼?什麼是「古典美」?

TAG:中國 | 華西村 | 江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