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們的公司/團隊里,用戶研究做了什麼實質的事情嗎?
"用戶體驗"這個詞,如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關注和討論。那關於用戶,各位所在的公司/團隊中,有在進行用戶研究嗎?做了哪些實質的事情,起到了些什麼效果? 還是……用戶體驗依然只是個嘴上說說的話題?
經歷過Alibaba國際站和現在Aliexpress兩個UED兩個團隊,就來說說在公司這段時間所了解的情況吧。
由於B2B的特殊性,我們很難接觸到買家。所以用研工作很難推進。記得聽說公司曾經也邀請過國外的買家來到杭州做調研。事實證明,砸出大把銀子但並沒有什麼太多收穫。受訪用戶住著五星級酒店拿著銀子也不會說太多的不好。
隨後用研的工作逐步轉向每年兩次的廣交會、在線調查問卷、電話訪談。始終搔不到癢處。對設計也沒有產生太多的指導意義。這個團隊也慢慢的不了了之。
隨後轉到Aliexpress這個新的業務。相對Alibaba更強的交易性,公司在美國組建了一個小的團隊。有位資深的Director帶著一個小的團隊開始真正持續的接觸各種不同買家。通過訪談、問卷、測試等方法每個Q都會有一份詳細的報道。這些信息很多也成為了UED每個Q自發改進的項目。
再說說賣家這塊,暫時還沒有建立專門的用研團隊。其實我們是更希望設計師甚至是前端都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基本每個月都會走訪幾家賣家用戶。讓大家幫客戶工作一段時間。發布產品、接單、與買家溝通。過程中的感受足以讓大家發掘很多的問題。事實上目前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拿到了不錯的數據提升。
為了所謂的用研而做用研沒有意義。用研這會事,其實沒必要一定得專門的團隊,關鍵是有沒有把這碼事放在心裡,作用到設計。其實我個人理解,無論是用研還是數據分析等都是為了找到用戶的痛點(問題的根本),然後我們從設計(交互or視覺)的角度把問題解決掉。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做產品設計的設計師必備的一項技能。
基本上各種事情都做過 優化 原型 規範 可用性測試 焦點小組 問卷 數據分析等
意見採納率96% 但是執行率卻很低,規範推行起來比較困難用戶研究存在的價值是為後端的設計(無論是數字化產品、實體產品、服務)提供重要的輸入。一般在一個團隊內,能夠做到橫跨前段的問題的定義(商業技能),用戶研究(人類學者、研究人員),中段的創意發散以及概念設計(偏創意的設計師)和後端的工業設計、交互設計的某一個人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往往需要不同能力的人融入到一個團隊中來。如果人為地將這些流程切割成為不同人各自為戰的部分,最後的效果一定是一個大漏斗,最初的洞察一點點漏掉。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方法(1)一個人從用研階段貫穿到設計階段,給每個階段不同人予以brief(2)後端的設計人員有及強的用研解讀能力。往往這兩者都需要一個很強的的設計管理體系
當年在X寶了解到
用研團隊確實沒有幹什麼實質性的工作。
產品,有PD,運營有運營。數據有BI。市場有市場。甚至運營的強勢程度,pd都沒辦法,更何況你邊緣ued的做用研的。
大家都是為業績背指標,對產品存亡負責的。用研,你承擔什麼結果?目的是什麼?不懂產品,不懂運營,不懂市場和用戶的用研團隊,基本上是在做命題作文。
證明1+1=2,或者說1+1=3,這個2或者3就是直屬的上級拍腦袋。
說真話,的罪人呀,所以我匿了。1、組織結構上來說我們的用研分在產品團隊。2、在產品工作的範疇內,周期充足的情況下,用研在產品概念設計階段主要做基礎研究工作,例如問卷,焦點小組,深入訪談的等等,在產品原型階段,主要是策劃,執行可用性測試,為產品設計提供改進方向。產品上線運營階段主要配合運營的同事做些用戶回訪,數據分析的工作。3、如果是一些實驗性產品的話,他們主要的職責是配合產品經理,運營人員做分析,只不過分析偏向用戶層面。為快速改進產品提供決策依據。4、人員能力方面,我們要求比較複合。對社會學調查研究和分析方法熟悉的前提下,還要求懂些產品,懂些運營。以上,大部分時間其實情況3出現頻率最高。
這問題很實在,我來拋磚引玉好了。我們有用到調查和用戶日誌分析:
- 調查有大有小,大調查30幾道題做過一次,歷時1個月全用手機投,做完後拿去分析了手機用戶對遊戲的使用和付費狀況,出了個用戶行為報告,不過這玩藝對普通用戶的幫助太小,主要是廠商用來參考優化自己產品。
- 用戶日誌分析比較常用,包括用戶操作流程、某行為和其他行為的關聯、單用戶跟蹤等等,用來發現用戶對主要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接受程度。
- 還有最基礎的運營數據分析,這個就不詳述了。
我們公司就是做用研的,廣問。與人溝通的時候經常會碰到人和我講說,用戶研究並沒有什麼卵用,需求很明顯就擺在那裡,產品ui自己可以走的很好,所謂的用戶研究更多的是一個輔助。我每次舌戰群儒,到後來竟然有被同化,做用研在國內,仍然非常不易。一個能堅持做用研的公司越來越少。
這個問題,產品方的同學來回答,比用研同學來自己回答更加合適
在項目組中,感覺用研像是產品經理的小弟,幫產品經理搞調研的,用研工作的輸出主要是支撐產品經理的需求文檔,以及交互設計師的用戶體驗改進指導性輸入的,如果沒有用研,調研工作當然由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自己來搞,但產品經理很多同時也是項目經理,要管人管事,都是比較忙的,哪有時間搞那麼瑣碎的事?所以用研這崗位,一般只有大的團隊才會專門配備。
現在一般的專門的用戶體驗設計團隊的設計師都要自己做
用研如果要想活的有存在感的話,最好不要一直做用研了,要往產品經理髮展,或者往下游的交互設計師發展。總之,純做用研是沒前途的,公司一不景氣,第一個裁的就是你啊!
其實用戶研究,感覺對部分企業來說,並不是一個剛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知乎回答問題的時候上傳圖片總是不成功?
※知乎作為一個很極客的產品,為什麼在界面設計、用戶體驗上卻相當落後?
※面對知乎回答里長篇大論的回答,你是怎麼做的呢?如何快速提取答案中的關鍵信息?
※知乎為什麼不增加「追問」來保證提問者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為什麼谷歌瀏覽器chrome"無法連接到互聯網"是用一個像素恐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