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大型城市SUV而言,有哪些通過能力其實還挺受用的?
就中大型城市suv來說,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通過能力的,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感謝大牛解惑。
中、大型城市SUV的通過性,這個問題夠具體。
首先來數數市面上同時滿足「中、大型」和「城市」這兩個定語的主要車型。由於被貧窮限制了想像力,我就找找主打車型在50萬以下的選手。
漢蘭達、冠道是日系的中大型的典型代表,美國的有XT5、探險者之流、德系的有Q5、途昂,大概就這麼個情況。
對於城市SUV車主,說服老婆換輛新SUV的理由十之八九都有一條:以後還能帶你去趟西藏。
但如果尊夫人恰好是條測試狗的話,那你說這個理由應該會吃耳光。有圖有真相,旁邊這條是正是文藝女青年(然而並沒有遇到過)獻祭身體洗滌靈魂通往聖潔、測試狗每天來回刷兩趟閉著眼睛都能說出哪裡有個坑太深了不躲胎要跪哪裡急彎要把車速降到100不然追悼會的318國道。現在請你看著我的雙眼再和我說一遍這路轎車跑不了得換輛SUV才行。
「世界這麼大,你要去看看」的時候需要應對的更多的是所謂非鋪裝道路,例如時不時出現的道路施工便道,而不是你腦海中的逢山越野、遇河涉水。通常,你希望施工便道是這樣的:
其實受到地形限制、卡車損毀和時不時的雨雪天氣,施工便道往往是這樣的:
對於一個開著GL8在施工便道上保持80飛奔、最後顛得電滑門得踹一腳才能關上的野生司機來說,準確地騎在卡車壓出的兩道梗上遊走是基本能力,而做到了這一條,就可以避免用到離地間隙這個參數。
當然,擁有200毫米以上的離地間隙絕對是省心利器,當別人在路上深一腳淺一腳開得別彆扭扭的時候,你可以保持油門並在心裡默念:「看不見的坑就是能開過去的坑」,這種幸災樂禍的感覺還是能夠彌補當初被媳婦甩了一巴掌的傷痛的。我看了一下,現在一大堆城市SUV的離地間隙都奔著200毫米多了,指南者、冠道、GLA等等都是。
對於城市SUV來說,限制你的想像力的多數時候不是四驅,而是你的接近角、離去角和通過角,以及最基本的離地間隙。
前懸長度會極大的影響接近角,而前懸長度又很大程度上受到動力系統布置方式的影響:一般來說縱置發動機更容易設計成較短的前懸,而橫置發動機的前懸一般會長一些。例如,上面提到的六款車裡,奧迪Q5是唯一使用縱置發動機的選手,而漢蘭達等全都是橫置布局。對比漢蘭達,Q5結合其前保險杠下緣的設計,擁有更大的接近角。
不過像漢蘭達也好,冠道也好,其實本身接近角也不是太差,又有四驅,應付非鋪裝路面,往往都是比你們想像中的耐操的,至少類似像冠道這樣的城市SUV都沒那麼矯情,畢竟光離地間隙就兩百多毫米了。
另外,關於接近角這個話題,在這裡我對XT5有一句mmp一定要講。
故事很簡單,開始和過程都懶得說了。總之後來我搬了大概一個小時的土塊把那個小坡墊平了,後來又花了20分鐘把air dam的卡扣從土裡翻出來裝回去,同時還要忍受旁邊大切諾基車主的冷眼與嘲笑,從未放棄過心中的理想。
而通過角主要應對的是這樣的情況:
要麼飛過去,要麼老老實實設計一個足夠大的通過角。通過角這個參數簡單說取決於兩個參數:軸距和離地間隙。像吉姆尼這種五短身材,雖然只有190的最小離地間隙,但是第一那是後橋減速器的最低點,車身中部基本都是300左右,第二這貨軸距只有2250,簡直就是個雙人自行車。
而同樣的離地間隙,把軸距拉長到2800,通過角立刻小到讓你懷疑人生。同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吉姆尼離地間隙190+通過角31度vs大切諾基離地間隙207+通過角23度。
至於離去角,和接近角的作用完全一樣,就不細說了,一句話:大一點的離去角能夠保證你下了陡坡還能再上來,不然就準備好留下後保險杠做買路錢吧。
例如這種典型越野秀的支架,仔細觀察都可以發現,紅圈位置都是有弧形過渡的,絕對不會以45度角把鐵板直接戳在地上,不然絕大多數表演車輛都要跪,上坡掉前杠,下坡掉後杠。
總之非鋪裝路面行駛就是一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的事。同樣的路,一個人開個三蹦子走也能覺得自己是世界之王,等路巡呼嘯而過甩你一臉土的時候才知道隨風奔跑車把不是方向。
話不多說,自己去跑一趟G318,啥都懂了。
大多數SUV的通過能力光看車就夠了,而那些真正的越野SUV是主要看車,其次看人。
一輛車的通過能力如何,其實沒大家想的那麼複雜,先看車輛的基本參數,接近角離去角通過角的大小如何,離地間隙的高度如何,這幾個參數是一輛車能否完好無損的通過障礙物的重要參考,像最大涉水深度甚至是最大爬坡度當然也可以參考,但相對來說可能用到的頻率比較低罷了。
拿冠道這樣的車型來說,最小離地間隙超過200mm,23°的接近角和27°的離去角在SUV里算中規中矩的了,比漢蘭達、銳界等車型通過性參數要稍好些。所以對於冠道這樣的SUV來說,有一個不錯的四驅,其實通過能力也差不到哪裡去,再加上2.0T的發動機,動力基本到位,應付一些需要動力需求的越野路況也能給到足夠支持。
別的不說,光城市SUV的爬坡還是會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好一些的,像冠道前段時間為了體現不錯的爬坡性能,還辦了個45%的爬坡活動,都能輕鬆勝任。其實像這類爬坡活動,好像目前看到更多的都是像Jeep啊路虎啊這類品牌的SUV辦的比較多,冠道辦這麼一個活動還是有點意外的,這個活動我當時也去過,確實還是有點意思,也說明冠道確實在通過性上還有點水準,起碼比我預期中能折騰。
另外真的把像冠道這樣一台車丟進相對越野的場子里,其實也是比想像中能走的,記得之家做過測試,什麼炮彈坑,交叉軸、側坡、車轍路之類的,冠道這樣的SUV都能通過。
另外,如果沒那麼在乎一輛車保杠是否磕碰,底盤是否有有刮傷,那麼要看的就是四驅系統。
論四驅系統,各家都有,細分下來適時、分時、全時各不相同。論療效的話,中央差速器支不支持鎖止,輪間限滑能力如何,也就是說車輪打滑時是否會自動鎖止並將動力有效分配到有驅動力的車輪上,這個一套動作怎麼玩,玩的溜不溜,需不需要人為輔助等等也是有講究的。雖然都叫四驅系統,但真要深究的話,其實裡面的調校匹配還是大有千秋的。
比如四驅模式是偏向前輪還是後輪、對於打滑車輪的鎖止速度快不快,分配的驅動力又有多少能到驅動車輪,又比如前後驅動力能不能實現0-100%的分配,又或者就是四驅系統長時間工作後,這套四驅系統過熱保護是否過於明顯等等,過熱是一個也要考慮到的因素,這種情況其實也很常見,很多時候四驅系統過熱保護狀態時,雖然工況是一個四驅的工況都會自動切換成兩驅。
那對於SUV來說,不錯車身參數,有一個尚可的四驅系統,其實它的通過能力就不算差的了。
我曾經用Q5和MKC這兩台非常城市SUV的兩台車去蘇州坦克基地那種越野場地去打了個醬油,簡單來說就是輕越野。結果如何呢,豁泥巴、爬陡坡、各種坑窪也有跑到,這兩款車都是可以勝任的。
不太理想的地方是,就是其中一輛SUV最後回來的時候車輛有異響抖動現象,上台架檢查發現原來是底盤下有個連桿豁著豁著豁鬆動了。這就是城市SUV在通過性上的局限性,應付大多數路況都沒問題,應付真正的越野路況,如果車身參數不太有優勢,就容易出現磕磕碰碰的現象。
至於題主提到的問題,我覺得不太會有確切的答案。
對於絕大數城市SUV車主來說,除了城市鋪裝路況,走的最多的非鋪裝路況應該屬農村鄉道的泥地和砂石那種居多了(況且現在就算是鄉村也都基本覆蓋水泥路了),這樣的路況相正常都還好走,真正不好走的可能是一些雨天狀況。
所以非要給個答案的話,結合國內路況,我覺得相對於車身參數,可能四驅系統在這樣的非鋪裝路況有更好的通過性相對來說會更受用些。我自己本身也開SUV,爬坡、炮彈坑之類的路況還真沒遇到過,在泥地路況打滑過的情況確實遇過一次。
而所謂城市中大級SUV,自主里VV7沒四驅,CS95我前段時間剛開過,通過性方便的參數不錯,車是真的高,四驅也有兩驅、四驅、自動三種模式,看起來挺好但是懸掛軟,過坎速度快些容易還是容易刮底。
合資裡面漢蘭達、昂科威、冠道的四驅在我看來其實都是七斤八兩,他們存在的意義更多是有還是無的問題。
當然了,這些都是針對城市SUV來說的,真正一上來就帶兩三把鎖的硬派越野SUV,在極端的越野路況下,很多時候車輛具備通過的能力,但駕駛路況比較偏向於極端越野,這時候考驗的就是人的膽量問題了。
謝邀,題主調整了題目?之前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是30w左右的城市SUV,現在寫完了結果改為中大型城市SUV了……算了,好像也差不多,我盡量貼合著現在這個問題來回答。
我個人認為,既然買SUV就多少也得看一下通過能力,不然的話直接買個MPV或者旅行車就好了。但你要說哪些通過能力挺受用,這還真有點不知從何答起。
如果說通過施工路面,或者鄉間的爛路的能力的話,這種路面對於離地間隙較低的轎車MPV來說就會有刮底的危險,但是對於一般SUV,哪怕是城市SUV也是綽綽有餘的。
在SUV越來越城市化的現在,就連路虎這種硬派越野出身的都越做越柔和。對於城市SUV來說,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不會有太大的區別,看離地間隙,還有接近角、離去角和通過角就能能看個大概。
對於爛路的通過能力,離地間隙顯然是最重要的。翻了一下太平洋汽車排行榜的排名,大家參考一下吧,30w這個價位合資車離地間隙最大的是福特撼路者,撼路者顯然也是一款越野取向的車,從柴油車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也能看出來,內飾各方面都比較粗糙。
然後科雷傲、冠道和馬自達CX-7緊隨其後。
冠道看著就挺大的,而離地間隙也還不錯的,另外冠道為了證明自己的通過能力,最近也搞了一次試駕活動,比較輕鬆地爬上45%的坡。
其實對於爬坡,除了接近角和離去角比較重要外,像動力也是應該關注的點,拿冠道舉例,他們用過1.5T的版本去爬過坡,243Nm的扭矩和142kw的功率還是有點用的,也能爬坡成功。而2.0T動力272匹馬力,爬坡更是妥妥的。另外像冠道的離地間隙有208mm,數據上來看也有助於更好的通過性。
森林人離地間隙也比較可觀,相對來說斯巴魯這個品牌也是相對比較注重通過性的。
新一代發現「只有」207毫米,作為一款曾經不折不扣的越野車,這個數字有點……
兩款吉普都是205mm。
30萬以下這個價位大多數SUV離地間隙都在200mm以下,雖然視覺上看著高,更多的是靠設計造成的錯覺,實際離地間隙已經沒有比轎車高多少了……
另外啊,其實真正的在野地里越野是給硬派越野車做的事情,SUV能做到真正越野的不多。在德國,「越野車」Gel?ndewagen 這個詞和SUV是有明顯區分的,各方面要達到一定標準才叫越野車,政府也允許越野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類似尺寸重量的轎車高50%。並且,30萬這價位應該沒有哪款能真正越野。
或許除了這位?但1998年投產的車,技術什麼都是二十多年前的……
前陣子發小和我發牢騷,說創業初期,打算買個車。喜歡帶點轎跑范兒的車,A5/4系之類的,但他爸很好心,默默地做了不少功課,結合年輕人喜歡的運動型外觀,以及大人們喜歡的空間感,城市通行能力最強的SUV款式,加上他爸自己是個雅閣車主,綜上所述,給出的建議車型是—冠道。先為勞心的爸爸點贊。
我倒是關注過冠道,按尺寸看屬於中大型城市SUV了,通過能力方面,離地間隙至少200mm,進入角23°,離去角27°,同級別表現適中,動力有272匹的2.0T,就算是有爬坡路況,那麼這時候的動力需求起碼說基本都能滿足。
我挺反感一個事情,就是社交媒體上總有人對「城市SUV走爛路」這個行為不斷的吐槽、諷刺和抨擊。比如之前我試駕Stelvio,去杭州郊區跑山路,意外路過一段簡單的爛路,也上去撒歡一段,發了一條微博,然後。。。
現在挺多品牌喜歡把自己的SUV產品線拉去沙漠或者輕度越野的地方,這無可厚非。一方面,品牌需要傳遞這個信息;另一方面,這些產品確實具備輕度越野的能力,但總有人冷嘲熱諷,挺逗的。
吐槽完了,說正經的,聊聊問題吧。哪些通過能力挺受用呢?
一、四驅系統。
總有人問我四驅和前驅、後驅真的能感受出來嗎?像我老爸這種開車很穩的老司機,有生活在南方,就斷言基本沒差別。而我這種有點小激進的新師傅,就反駁絕對有。四驅的優勢,在車輪迫切需要抓地力的時候體現。比如,急加速,緊急變道,雨雪天濕滑,單個甚至兩個車輪離地的時候,四驅的作用都會得以體現。
四驅常見是適時四驅和全時四驅,前者可以實現純前驅,後者一直是四驅工作(除少數極限狀態下)。對於城市SUV來說,四驅系統確實可以提升一些通過能力像前面提到的冠道,雖然是城市SUV,但有了四驅它的通過性其實比想像中都更好,跑爛路泥巴路其實都是小事,之前在朋友圈還看有同行參加冠道辦的45%坡度的爬坡活動。用1.5T前驅車型完成挑戰。直接爬給你看。冠道強調的這個45%,其實就相當於坡度24.2°。
總的來說,偶爾和家人朋友要出行,去追求個大自然什麼的,要走的深入一點的時候,面對輕度越野路況,四驅能派上用場。無非有些品牌的四驅,是核心基礎。有些品牌的四驅,聊勝於無。二、進入角、離去角、離地間隙。
圖片最能說明問題。進入角和離去角,直接決定了你是不是會蹭頭蹭屁股,畢竟蹭了總是心疼的。通常這兩項在市區駕駛時可以忽視,畢竟轎車都能通行。離地間隙,決定通過能力,不難理解。
找了張圖,對比下。對於城市SUV來說,這三項數據尤其是前兩項,不絕對的重要,但更有優勢總是更好的。二代途觀的進入角30°很誇張,但離去角一般。冠道接近角23°離去角27°,算是中上表現。最後的昂科威兩項數據都很低,接近角20°離去角24°,要是走一些坡道會容易蹭。最小離地間隙上,冠道最好215mm,探界者175mm最差,其他都徘徊在190mm左右。
三、輪胎類型及尺寸。
我曾和好友之間錄了一段惡搞的視頻(初衷是車主總是和我們叫囂四驅的牛逼,而我們想治治他)。下雪天,在杭州龍井山上,有積雪,地面有冰。一台四驅轎車,去嘗試爬一個角度不大的小斜坡,多次嘗試無果,被我們如願取笑。這段視頻當時很火,評論區多的是罵我「品牌黑」的人,言辭很不堪,我也是無奈。當時那台車用的是米其林PSS的性能胎,事實證明四驅不是萬能的,輪胎同樣重要。
城市SUV不必特意去追求這種性能屬性的輪胎,靜謐性和抓地力相對重要些,款式我就不推薦了。然後是扁平比,小扁平比自然好看(小扁平比就是我們所謂的胎壁很薄),高配車型都會提供大尺寸輪轂。但是,如果你的開車風格像是「開坦克」一路碾壓的,我建議不要嘗試這種小扁平比的輪胎,太傷胎了。大扁平比的輪胎,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好的通過性,比如下面兩張卡宴最低配和最高配的區別,上面的19寸輪轂搭配扁平比55的輪胎肯定是通過性更好的,下面的21寸搭配扁平比35的就得稍加小心了。
除了以上三個點之外,暫時沒有想到其他的。有一些偏向于越野屬性的城市SUV,動不動就是四驅鎖止、三把鎖的,我想應該不在題主的範疇之內吧。因為那些車在上述三點通過性建議上,往往有著很高的水準,而且往往還得考慮到涉水深度等問題。
我的主頁:小栗KomLee
我的專欄:一顆栗子
說到通過能力,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各種荒野求生的橋段:
其實對於大部分車友來說,基本還是在鋪裝路面上行車用車,這種硬核越野的機會少之又少。那麼對於我們大多數人的日常用車來說,所謂的「通過能力」該怎麼看,多少又夠用呢?
1. 輪胎大不大
雖然看上去非常的沒技術含量,但其實看輪胎大不大是評判通過能力的重要條件。輪胎大了,地盤離地高度高了,自然過個溝溝坎坎不在話下。比如這貨:
光輪子就這麼大,通過能力絕對強,是全球各大礦場的搬貨利器:
(▲ 我在鹽湖城銅礦參觀的礦車專用輪胎)
但這種巨無霸其實也就看看好了。對於普通車友來說,其實也不太可能這麼玩,更多的還是買原廠車,希望車廠本身就帶有了不錯的通過能力設計。可是除了輪胎大小比較直觀,這些SUV看上去都大同小異,我們該怎麼計算實際的通過能力呢?
2. 底盤離地間隙
這個好理解,離地距離高了,自然通過能力強。
3. 接近角,離去角和通過角
這三個角度決定了車子的最大通過能力。其實也是為什麼很多貼地飛行的超過過個減速帶或者下個地下車庫就很棘手的本質原因。
當然了,這也是SUV比跑車、轎車通過能力強的根本原因。
4. 四驅能力
四驅系統在考慮通過能力的時候,顯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在所謂的off-road路段,車子的四個輪子未必都能保證一直在地面上,這時有沒有四驅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畢竟,兩個輪子驅動,有一個離地就讓場面非常尷尬;而四輪驅動,變成暫時的三輪驅動問題就會小的多。
5. 爬坡能力
終於有一個和人有關的參數了,爬坡能力的最終效果,除了和車本身的設計、動力、加速性能有關以外,還和駕駛人有著莫大的關係。說白了,上坡時的速度快,自然衝力大慣性大,爬坡能力更強。
所以我們來回顧一下,中大型城市SUV雖然並不是定位與去野外極限撒潑,但是只要有不錯的離地高度,接近角,離去角,通過角,比較大的輪胎和一套堪用的四驅系統,基本就可以保證不錯的通過能力,過個溝溝坎坎、地鐵工地或者荒草眾生的野外土路都是穩穩的。
比如常見的城市中大型SUV里,冠道的離地間隙208mm在城市SUV里算比較高的;搭配的輪胎是米其林的Primacy旅悅19寸SUV專用輪胎,表現也有保障;同時,四驅版本搭載的是2.0T發動機,最大有272馬力,動力也夠用;各方面的表現都比較均衡,不會有明顯短板;而漢蘭達的離地間隙小一些,在190左右,搭配的是18或者19寸的輪胎,通過能力稍弱,但也不會太差;或者像雷克薩斯RX這樣離雖然地間隙僅僅只有194mm,但是配了20寸大輪胎,也有四驅系統,同樣不必太擔心常規用車的通過能力;幾款車在一般的路段使用已經足夠。而常見的中大型轎車,離地間隙一般在160mm左右,蒙迪歐這種甚至只有120多mm,搭配的輪轂一般也往往是17寸,大多數又是前驅,通過能力自然就差了很多。
而對於真正要調整自己的超級爛路,本身就不是中大型SUV的定位所在,還是留給更專業、更硬漢的車型去解決吧。
一,我基本不會開著不適合野外的車外出毛線
二、我基本也不會買一台SUV車型
但我卻不得不承認在城市裡那些SUV唯一讓我羨慕的就是離地間隙。
我自己的車是邁銳寶XL、君威GS以及阿特茲,暫時這種情況只出現在邁銳寶XL上,我搞不懂這一代邁銳寶XL的離地間隙是特別低還是只是我的Hybrid版本底盤低,這台車我在路邊停車的時候,完全不敢把前唇伸到馬路牙子上面,我總是擔心會磕碰到,別問我怎麼知道的。
在一些洗車店門口,比如我們公司附近的,馬路牙子特別高,所以他們放置了鐵質的下坡平台,但是我的邁銳寶XL從那種坡度上下去依然會偶爾磕碰到底盤。
在廣州的一家汽車城內,就是裡面有東風雪鐵龍、別克、上汽榮威的一家,具體記不清楚哪家了,汽車園內為了限制車速也設置了那種比較高的梯形減速帶,對不起,我想說我每次都要特別慢特別慢的過去,因為有次我速度大約5km/h的速度過去後,車輛有一個向下的慣性,依然磕碰到了底盤,搞的周圍的人都在看我...
再有一次我在佛山一環上開著,路中間中間有一個小凸起,看起來也不算高,是我緊急併線之後才發現的,已經避讓不及了,但是過去的時候還是碰到了,發出了聲音,好像其他車都沒有?
此時此刻我就特別羨慕SUV的離地間隙,除此之外,那些SUV的通過性神馬的對我一點吸引力都沒有...
電子限滑系統
沒有實體,是ESP中集成的一項功能。原理是針對打滑一側的車輪施加制動,讓動力從差速器流向附著力高的一側。大部分城市SUV都有電子限滑系統,單邊過個小水坑很管用。汽車之家上很多單邊橋的測試,車輛最後通過都是靠電子限滑,扭一扭就脫困了。
一般城市SUV的買家們,對越野能力都不會太較真,但比轎車好的通過性確實還是在乎的,畢竟SUV這類車種,除了吹空間第二吹的就是通過性了。
現實的SUV車主,因為他們平時可能會走一些有坡度的非鋪裝路面,或者在北方冬天出門就是雪地。經驗之談告訴這些車主,單純的前驅或者後驅,這時只要驅動輪一打滑,發動機對車輛的牽引力就100%的喪失,根本無法正常行駛,特別是後驅就更捉急~~~這些情況有個四驅的SUV就會好解決得多。
拿冠道來說,典型的城市SUV,但有四驅就讓這台SUV的通過能力加強很多,而且像這台車的動力是2.0T,接近角和離去角以及離地間隙都還不錯,所以通過能力往往比我們預期中的其實要好不少,只要你捨得讓車去豁,很多你看起來比較困難的路況都是可以通過的。
另外,這些車主通常都不在乎四驅系統有「幾把鎖」因為這時只要另一條驅動軸哪怕有30%的扭矩「幫一幫」主驅動軸~~~~~就能輕鬆恢復捉地力,可以繼續前進,不至於在原地空轉。這裡面有些四驅系統的設定會有些不同,有些偏前驅一些比如本田冠道、漢蘭達這類,有些偏後驅些比如寶馬的Xdrive這類講究運動樂趣的。
像適時(傻瓜)四驅對於越野玩家來講肯定是不屑一顧,不過對於那些城市SUV車主,平時絕不會故意去越野,但又天天工作生活都要偶爾離開公路或者天然環境地面附著力就差,這種簡單的不用自己親自操作和判斷如何使用的四驅系統其實更省心。其實我覺得四驅和越野這個東西,很多時候是被廠家和媒體給「帶節奏」帶出來的,廠家一個城市SUV在畫面上、宣傳上是不是傳達一種野外offroad的感覺,媒體也有經常把城市SUV拉到野外豁,本質上並沒毛病,但久而久之就會變了味,就是說到城市SUV也會跟你聊越野,一頭霧水。
當然了,這類城市SUV只要能保證在打滑時前後軸都有動力,通過性都不會太差。而很多人擔心的反應速度,現在主流的城市SUV都是電控多片離合器為軸間動力分配服務。負責地講~~~~從判斷打滑到分配動力到另一條驅動軸,動作比很多普通駕駛者自己操作還要快狠准。起碼不至於刨了半個車輪深的坑還要下車看一看才知道要掛四驅強得多。但不能一說到城市SUV就貼越野的標籤吧,這不合適。
至於題主說的中大型城市SUV,自主SUV里像GS8離地間隙200mm算是不錯的了,又有適時四驅,作為城市SUV很穩妥。包括合資裡面,冠道離地間隙208mm,接近角23度,離去角27度還可以,四驅也有,動力還是2.0T的地球夢,城市日常用,偶爾郊外用,一樣挺穩妥。再往上進口比如攬勝這類,才真的是算可以聊下越野能力了,尤其是涉水能力方面真的是具備大多數城市SUV都沒有的水準。
好像第一批90後真變成一些自媒體的流量寶了,話題不斷,一搜「第一批90後」什麼禿了健忘生二胎佛系,人民日報還專門批佛系怎麼怎麼的,其實第一批90後還真都不care你們怎麼寫,在共產黨的光輝下我們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該幹嘛幹嘛。
這些自媒體怎麼不敢寫第一批60後如何如何呢?哈哈。
說起8090,倒是有很多回憶,感謝很多網友的圖片,讓我一下回到了過去。請同步播放稻香。
而我就回憶起那時的道場,哦,不,稻場。
夏忙,忙,芒。
夏忙中,老家村莊沒了往日的熱鬧卻多了幾分安靜。除了家中年邁的老太太們,悠閑地聚坐在樹蔭下拉閑外,村裡幾乎再無閑人。貓狗要不在樹蔭下,要不也跟著家人下了田地,樹上的黃鸝、燕子也熱的不嘰嘰叫。
夏忙可是那時的一場全面的人民戰爭。人們起早又貪黑,不歇晌不停步,撂下碗筷就幹活。有個別天夏雷一響,村裡像是發了水還是著了火,大家邊跑邊干,個個都像是上了十二根發條的秒針越跑越快。
夏忙後的第八天,地里的稻子都收割完畢。家裡二十畝地的稻子開始轉回稻場,一部分稻捆用鐵叉扔上比房脊還高的稻垛,還有一些剛拉回的稻捆緊緊挨在一起,稻場滿滿當當,像戲檯子外圍著的人。三伏天日頭下的稻穗全彎著頭,空氣里彌散著稻子和青草似的混合味道。一顆顆飽滿的稻粒如懷胎十月的胎兒極舒服地躺在稻穗里,等待著新生。
碾場把一年的辛苦變成了養活一家的糧食!
熟睡中,我也是被叫醒了。家裡人都已起床吃飯,開始準備攤場碾場。我可還沒睡夠,極不情願起床穿衣,七八天的拾穗勞動已使我腰酸腿痛,手掌刺痛,胳膊肘更是抬不起,腳掌也磨出了泡。
走出房門,我又清楚地聽到了,從村外稻場上傳來小稻脫粒機吃力的『嘰……吱『聲。我知道這些人家又在早起打稻,夏忙裡,這樣的人家很多。
夏收繁忙緊張!
夏收,就是「龍口奪食」,分秒必爭。晴好的天氣絕對有利於夏收。若遇幾天連陰雨,那就該吃『芽芽稻『了。
我們簡單的吃完早飯,連鍋都沒洗,便急怱怱地去攤場。
東邊的太陽慢慢露出了紅紅的臉,氣溫還不高。我和家人走到稻場時,已有人家早來了。
走到場中心,大伯二話沒說就提起一捆稻猛地向下一戳,找了個圓心,攤場就這樣開始了。攤場有講究:先把稻捆放倒,稻穗一律朝著圓心,由里向外,用手撥開攤平,一層壓著一層,不能薄也不能厚,或逆時針轉圈或順時針轉圈,圈子會由小到大,由里到外,一直向後退著攤場,直到場畔為止。半畝大的稻場可攤下二畝左右的小稻捆。
我和兩個姐姐負責搬運稻捆,這活雖沒啥技術含量,但需力氣,再者稻芒會把雙臂扎的生疼,出汗或太陽暴晒後會更疼呀。我雙手各提一個稻捆,快步過去一扔,又快去回來再提。大伯、大哥負責攤場,首先要解開稻捆上的結、再用手把稻稈向兩邊撥平,讓稻捆中間的稻了暴露出來。這種攤場的經驗都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
太陽升到了半空,估摸也就9點多把,已經有些曬人了,可場只攤了一半。汗水已濕透我的長袖,我可不敢脫下,稻芒會劃傷我的胳膊,然後起一條一條的血棱。幹活久了,腰開始難受,我也是沒了勁頭。於是我時不時地伸伸腰,抬起頭看看天。大伯鼓勵著讓我快點搬,可我那時還多小啊還是寶寶嘞,力氣未長全,幹活不耐久。
我極不情願的提稻捆扔稻捆,而毒辣的太陽和昨天一個樣,依然炙烤著大地,天氣晴朗而少風。向遠處望去,田野里空蕩蕩,少了前日的熱鬧,卻多了幾份靜寂,只有一兩塊地里有未轉運的稻攏。地畔上一排高大的白楊樹,倔強而孤獨挺立在驕陽下。而近處的稻場上,卻是一幅熱鬧繁忙緊張的景象。家家戶戶的稻場上,人頭攢動,人們緊張的勞作,幹完這又干那。
攤好的場就像是鋪上了快樂的地毯,厚實而又幸福,就等著拖拉機拖著碾子上去碾場,隔壁稻場傳來了笑聲和歡呼聲「好高級」,我抬起8、9歲的老腰,回頭看:
視頻來源快手,作者ID:61865772
一般客戶購買城市SUV的目的也不是去爬大石頭,所以對通過性的要求基本上就是爛路上能開的舒服點。並不真指望這車翻山越嶺。真要玩越野,性價比最高的是下圖這貨。我們試驗場有車開不出來的時候全靠他們。
在城市裡,一般的轎車不會遇到啥通過性的問題,設計時都會考慮接近角、離去角,足以滿足大部分的道路條件,當然也有的軸距稍長或者離地間隙稍低的,在遇到一些地下車庫時會蹭到排氣管,像我有時開A6進出旁邊家樂福的地下車庫出入口就會蹭到,雖然心知無所謂,但還是。SUV就基本上不會遇到這個情況,同樣3米多的軸距,Q7就不會像A6那樣在車庫出入口遇到這種尷尬。
如果離開城市放飛心靈,SUV在應付各種鄉村公路時明顯要得心應手很多。像我因為工作原因經常跑去蘇浙皖交界的廣德。有條破爛國道這幾年修了壞壞了修,路上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冒出一個大坑。我和同事都在那條路上爆過胎,有時候duang的一聲,連輪圈都變形了。而SUV一般都會用高寬比大一些的輪胎,在抗衝擊性上要好很多,另一方面,由於SUV的懸架行程會長一些,在這種坑坑窪窪的路面,舒適性也要比轎車好一點。所以後來去出差的同事大多愛開SUV過去。
現在能買到的SUV多多少少都有4驅版本,別管是適時四驅還是全時四驅,在遇到一些低附路面時總歸能發揮點作用,在遇到馬路牙子時,也會比兩驅的車型更有優勢,你看騎一半停在馬路牙子上的多半是SUV,我還見過穿過路中間綠化帶掉頭的車,嗯,也是SUV...
說到4驅系統,奧迪的Quattro算是劃時代的產品了,這套大名鼎鼎的系統經歷了3代,25年的發展歷史。它最初的誕生還是房車大獎賽上。為當時的奧迪車隊立下了無數戰功,創下了無數紀錄,也成為了當時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革命性創舉,可以說,就是QUATTRO開創了轎車搭載四輪驅動系統的先河。雖然放在越野車上因為沒有可以預先100%鎖止的限滑裝置,扭矩感應自鎖式差速器和制動干預系統的極限輔助能力實在有限,而且缺乏可以將扭矩成倍放大的越野低速擋。但是放在像Q7這種定位在日常鋪裝路面,偶爾進山轉轉的城市SUV卻是恰得其所。
雖然不是城市SUV。
其實吧,對一般SUV來說普桑是標杆,城區里普桑能上去的你就一般能上去,到郊外爛路上普桑過不去的你也別嘗試了,很多SUV的離地間隙還不如普桑呢,更何況軸距還拉長不少。
城市裡,我自己感受最大的作用就是爬馬路牙子。普通常見的想都不用想,直接過去。
上馬路牙子,過深井蓋子,過高井蓋子,路虎這樣的偶爾過一下綠化隔離帶,然後就沒有任何卵用了,特別不要買凱迪拉克srx和XT5,這2兄弟連一般馬路牙子都上不去
那必然是輕鬆上道牙子這一項啊!
上個馬路牙子,僅此而已。
能上所有的馬路牙子就夠用,四驅最好是全時,安全。
題主想問 【就中大型城市suv來說,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通過能力的,那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你得明白,汽車通過性是什麼意思。
汽車的通過能力是指汽車運用本身的高度用低速來通過一些非鋪裝路面、砂石路面以及爛路,並且可以順利通過。這就叫通過性(其他什麼各種地形比如什麼炮彈坑什麼的就不過多說了)
其實用最簡單的話來描述通過性就是【開著車,哪哪都能往前開往前干,不用擔心過不去】
那麼通過性是怎麼來衡量的呢?
最直觀的就是車輛的接近角、離去角、縱向通過角、最小的離地間隙和軸距。
這些名詞什麼意思呢?
百度借一張圖你就懂了
這些就是是汽車通過性直接關係了,但是還有一個決定著通過性是否優秀的間接原因,就是驅動能力,也就是前驅、後驅和四驅。驅動能力在城市中的作用顯然並不是那麼大,但是在一些苛刻或者特殊的條件下,驅動形式不同而產生的優越性就體現出來了。
那麼這種驅動形式就是四驅,沒錯,四驅比前驅更費油,但是當你外出遊玩,你就知道「四驅真好」了。
說了幾句什麼是通過性、通過性決定的因素。咱們來看看題主你說的中大型城市SUV都有哪些車,別的車我也不敢瞎說(怕粉絲K死我),所以簡單跟你聊聊我開過的。
1、 三菱帕傑羅(Mitsubishi Pajero)
說到這款車,我對它的評價就是「夠硬漢」「硬派越野SUV的代表作」「內飾簡直垃圾的要命」
這車我覺著不適合成為城市SUV,而它真正的歸屬應該是鄉村非鋪裝路面更合適。我開帕傑羅的時候,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車的通過性真的很強很強,路肩、減速帶、井蓋、土坡全都如履平地。但是最讓我失望的是,三十多萬,我買到的是一款除了通過性優秀以外,什麼都沒有(四驅還是有的,很流弊)硬派越野,內飾?沒有,舒適度?沒有。
並且開這台車在馬路上走的時候你會發現,我曹,我超個車太難了……0-100加速14秒有木有?
2、 奧迪Q7(Audi Q7 )
現在的奧迪Q7其實還算湊合,最起碼親民了(價格)。以前一說Q7不是家裡有礦就是公司高層,而現在這車讓你六十萬左右就可以擁有它。我也是機緣巧合蹭了一個朋友借來的車,開了幾天發現這車的通過性不如帕傑羅那麼激進,但是在城市中夠用,動力輸出是一款第三代的EA888,據說是不燒機油了。但是這車的真皮使用率比較小,感覺最不應該的就是這點。(沒真皮,國人誰買啊)
0-100加速只有7秒,作為這麼一款大車來說,還真不錯。
3、 豐田 蘭德酷路澤(Toyota LAND CRUISER)
與帕傑羅一樣的硬派越野SUV,空間巨大,坐在車裡像開船一樣。而且豐田的質量,死活不壞。但是內飾挺爛的……而且它和帕傑羅一樣急加速沒勁,而且費油。
但是這車並不是說沒有優點,七十多萬讓你擁有的是一個比帕傑羅、Q7空間大,同樣的通過性。但是缺點就是內飾粗糙,用料差勁,城市動力不足等因素。如果在城市中開,我不建議選擇這款車。
4、 BMW X5
X5可以說是比X6要好很多,首先外觀比X6好看然後也有M套件,而X6……
其實X5我只開過一次,還是短程,網上很多車主或者車迷說這款車的操控非常不錯,這點我極度認可,這麼大的車,能有如此這般的操控能力,簡直了。但是也一些小問題,就是內飾做工真的不怎麼樣。雖說通過性與Q7這種車可以一較高下,但是它原廠的避震器阻尼是否調的太硬了呢?甚至可以說有點顛屁股。至於X5的加速能力,我只能說在城市中夠用。綜合來看,這車還不錯,不過空間相比其它3個略小一丟丟,而且車整體視覺感會顯得小。
說了這麼多,廢話一大堆,其實我就是想告訴你,中大型SUV的通過性主要體現在都市中的一些障礙路段和你偶爾出去玩的時候遇到的一些破破的路段。比如,減速帶、路肩、正在施工的道路、井蓋等等。但是我絕對相信,你如果開車出去遇到了破路,你應該選擇的是繞行而不是闖過去,那麼,硬派越野顯然就不適合你。並且,會選擇硬派越野車的人不會問出這個問題。因為那些人不在乎內飾好賴的~而對於城市中的中大型SUV,你要考慮的東西就多了,比如空間、應該有的舒適度、加速能力、油耗。這才是你該考慮的點!
我是一個提到越野就會興奮的人,所以刷到這個問題,喜歡吃土的我決定果斷回答。
要說一台SUV的通過能力,那麼第一件事兒就是要審好題,講SUV,那麼講的就是主要針對於鋪裝路面,公路駕駛的SUV車型在原廠狀態下,遇到某些極端點的非鋪裝甚至有一定大坡度路面的時候,這時候什麼絞盤、升高、大梁、硬橋、AT甚至MT胎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能上那些東西的車,起碼都是算半個越野車了。
首先,最最最基本的,就是車輛的三個角,也就是常說的接近角,通過角,離去角,這三個角的參數雖然說很重要,但是其實仔細想一想,以SUV的使用環境而言,幾乎很難碰上20度以上的坡面,也很難碰見那種駝峰坡或者類似於炮彈坑這種對於通過角有很大考驗的情況,所以說雖然接近角,通過角,離去角是大家最常提及的通過性重要參數,但是真正駕駛而言,如果不是像越野車那種爬石頭、沖沙子之類的,我真心認為意義不大。
相比於接近角,通過角,離去角,我個人認為,對於SUV更重要的應該是車輛的離地間隙和涉水深度。這兩個參數夠用基本上就可以讓SUV足以應對50%的非鋪裝路面了,一個好的離地間隙可以讓SUV在面對非鋪裝路面的坑窪時,不至於因為路面凸起的石頭或者土堆輕易的磕到地盤,使駕駛者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較為放心大膽的去應對這種極為初級的越野路面。
雖然車評里,對於SUV如果離地間隙較高的時候會評價上下車不便,但是,不管怎麼樣,高的離地間隙就會自然而然的帶來相對更大的接近角、通過角、離去角,讓車輛的通過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提升。
我切個題,舉個中大型SUV的例子,就拿冠道來說。這是一個標準的城市SUV,但你看下參數會發現它的離地間隙上到了208mm,這個高度對於通過性來說相當不錯了。接近角23、離去角27,很標準的城市SUV水準。就這樣的硬體情況,只要是有車走的非鋪裝路面,90%的情況下都問題不大。如果再來個四驅,ok,那麼基本不要擔心什麼通過性的問題了,所以市面上這些中大型SUV,只要帶個四驅其實都在通過性方面都不會有多差。
另外一點就是涉水深度,其實開SUV的幾乎不會去玩水,但是,一方面現在常年國內各個城市會出現內澇,另一方面如果到了野外,如果看見小河溝什麼的,難免會有一些車主忍不住進去找一下刺激,這個時候,車輛的進氣口布置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進氣口布置過低或者車輛設計的時候沒有在進氣口附近有一些對於水流的引流設計,這個時候水極為容易進入發動機造成熄火,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進氣口的布置,最大涉水深度,對於一台SUV的通過性而言,如同離地間隙一樣重要,這是很多人忽視的一點。
最後,最重要的,就是車輛的四驅系統,有一套好的四驅系統基本上要比前面這些因素重要很多很多倍,如今的四驅系統可以分為全時四驅,適時四驅和分時四驅幾種,而SUV上用到的最多的是適時四驅和全時四驅,分時四驅基本上屬於硬派越野車的專利。
而在適時四驅和全時四驅中,具體到每一個車型又有不同的差別,比如適時四驅,平時基本上是以兩驅且以前驅為主的方式行駛,在遇到路面濕滑的情況下,為了提升車輛的脫困能力和操控性,這個時候車輛會啟動四驅系統,不過這種四驅系統傳動效率相對低些,不能很好的分配輪間的動力輸出,結構簡單,僅僅是為了一定程度上提升操控和脫困能力,所以並不真正意義上具備越野的能力,一旦遇見較為複雜的路面基本上沒什麼用。
這也是大部分城市SUV普遍在用的,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樣的四驅應付一些輕越野還是能夠勝任的,無論是漢蘭達還是冠道亦或是昂科威,只要你不心疼車,偶爾撒撒小野都是可以的。
而另一種全時四驅,這種四驅系統相比於適時四驅要好的多,不過還是要考慮車輛的驅動主要是來自於前輪還是後輪,像我的Jeep大切諾基,動力的分配主要都是在後輪上,日常行駛如同一台後驅車一樣,但是在面對越野路段的時候,車輛會通中央限滑差速器,把動力50:50的分部到前後輪以提升越野性能,此外在極限情況下可以掛入低速四驅來放大扭矩,進一步增強車輛的脫困能力,而且當車輛感測到有車輪打滑的時候,車輛會自動的鎖止失去動力的輪子,把動力輸出到其餘的輪子上以保證動力和脫困能力,這樣的全時四驅系統是對於通過性越野性有很大的幫助,即便是很多有挑戰性的越野路段一樣可以得心應手。
還有一點,這一點我個人認為很重要,但是常常被人忽視,就是車門的設計方式,像大切諾基的車門並不包括側包圍,這樣一些會刮擦側裙的路段,最多損傷到的只是車輛周圍樹脂材質的包圍而非車門鈑金,不過同級別的福特探險者,這台車的車門一直延伸到側包圍,雖然有一層塑料護板,但是一旦磕到石頭等堅硬物體,很容易造成車門鈑金上的損傷,雖然對於通過性影響並不大,但是跑過野路子以後,對於車輛的損傷多少都要去考慮。
我比較喜歡操控性好的轎車,對於SUV不太感冒,尤其是城市SUV,之前開過幾款緊湊型SUV,翼虎、RAV4、CRV,駕駛感受也不是太好,總感覺晃晃悠悠的。
後來有開過冠道和昂科威這樣的中型SUV。開著感覺還是不太一樣的,如果緊湊型SUV是竹排的話,那麼這樣中型SUV真的就像船一樣了。底盤過濾明顯好很多,一些碎石子你根本感受不到,比較大的坑窪路面,那種路感也像是被海綿過濾一下傳遞到身體上的。這個和只追求速度和操控性不同,屬於另外一種享受。
有一回突發奇想,這個中大型城市SUV除了空間大,舒適性好之外,通過性怎麼樣呢?當時恰好開著一輛2.0T的冠道,四驅版本,就跑去了。那邊有朋友帶路,所以能夠順利到坦克訓練基地,平時附近村民是不允許進去的。因為很多玩越野的人總喜歡進去撒歡,很多車一起的話會擾民。
當時那個坦克基地剛下過雨不久,很多路被坦克壓得面目全非,爛泥地很多、也有比較乾的路面。正好爽一把,但是當時準備不足,就抱著玩玩的心態去的,所以也沒帶相機拍照什麼的,可惜了。找了一張媒體拍的冠道爬坡照片,但當時在坦克基地的難度遠比這個大很多。
在爛泥裡面飛馳,冠道的四驅可以迅速地介入,這個車雖然不輕,但是動力性確實很強,這款2.0T發動機應該算同級別最強的了吧,不怎麼需要踩大油門,就能夠爬上坑坑窪窪的坡。
雖然冠道的當時並沒有拍視頻和照片,但後來又去過一次,開著昂科威去的,帶了相機,來你們感受一下:
前段時間廣汽本田還為冠道240TURBO舉辦了一個試駕活動,240TURBO對應的就是1.5T的排量。在試駕活動中1.5T動力的車型也展示了強大的通過性能。現場試駕環節設置了一個45%的坡度,冠道240TURBO也能夠輕鬆的越過。
不管是冠道還是昂科威,估計很少有人開這倆車到這種地方,也捨不得。
如果正兒八經地回答題主的問題,通過性,其實最主要的就看三個參數,最小離地間隙、接近角、離去角。外加上軸距、動力也有一些影響。我去網上看了一圈,其實不管是小型SUV、緊湊型還是中大型SUV,參數基本上都差不多,城市SUV,沒多少人會很在意這些,畢竟不是普拉多、攬勝,有人開著他們專門去越野。
開著這些中大型SUV,就是圖個安穩,走爛路你能用四驅載我安全通過,你能用更高級的隔音、懸掛把外面噪音、路感降到最低。當然,如果遇到上一代漢蘭達的爬坡門事件確實有些尷尬。
現在我雖然還是很喜歡開轎車,但是在不遠的將來,我有了孩子之後,我很可能會考慮買一台SUV,如果買的話一定是買中大型的,帶四驅的,動力強一些。起碼能夠行駛在坑窪路上不要把孩子顛醒,行駛在爛泥路上讓我有膽量駕駛過去。
所以在我看來,這種中大型的城市SUV,哪些通過能力更受用的話,我可能會回答四驅、隔音以及懸掛避震這些吧。通過性方面半斤八兩。
推薦閱讀:
※為什麼汽車中不能出一個類似於手機中蘋果一樣的品牌呢?
※泰克魯斯騰風?
※日系車有什麼不值得購買的車型?說說理由?
※如何評價長安鈴木天語SX4這款跨界車?
※拉皮車的巔峰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