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油門踏板為什麼是地平式的而不像奧迪懸吊式那種?
這裡可以說的點比較多,我就不僅限於寶馬了。
採用踏板式油門(風琴式)和懸吊式油門,大概率來講是受車型定位影響的。一般純買菜車會採用懸吊式油門,越運動化的車型,用踏板式油門概率越高。為啥呢?因為這兩種油門對應的體位是不同的。
大家看這兩張對比圖,深色腳丫子是初始位置,淺色腳丫子是踩後的位置。在踩踏板的過程中,理想狀態下人的後腳跟著地位置不變。然後重點來了!
地板式踏板——隨著踏板位置加深,踏板與腳之間會發生輕微的相對位置改變(滑移),你的前腳掌與踏板的旋轉軸心越來越接近。
懸吊式踏板——隨著踏板位置加深,踏板與腳之間也會發生輕微的相對位移,你的前腳掌與踏板的旋轉軸心越來越遠。
這個差別帶來的效果是完全相反的:地板式踏板,隨著踏板深度的增加,單位踏板深度所對應的腳腕旋轉角度越來越小,也就是說地板式踩得越深,越節省腳腕的操作。相反,如果是懸吊式踏板,隨著踏板深度的增加,單位踏板深度所對應的腳腕旋轉角度越來越大,也就是說懸吊式踩得越深,越浪費腳腕的操作。
有了這個理論基礎,我們就會發現:地板式踏板踩得越深,油門越「靈敏」;懸吊式踏板踩得越深,油門越「遲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地板式踏板偏運動,懸吊式踏板偏舒適,因為前者更需要駕駛者細膩的操作,後者微微降低了駕駛者對精確操作的要求。
因為現在的油門都是電控的,跟節氣門之間沒有機械連接,所以踏板感受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工程師對踏板位置信號和節氣門開度之間的調校,以及踏板阻尼等。因此以上分析是基於控制變數來考慮的,僅從地板和懸吊兩種幾何結構入手做的運動軌跡分析,而它確確實實存在。
然後還有一個問題:除了腳丫子的感受之外,還有什麼因素導致我們認為地板式踏板偏運動?
這就要從不同坐姿對踏板形式的影響說起了。
性能車的坐姿一般比較低,座椅臀點甚至幾乎貼著地板,這種情況下更傾向於使用地板式踏板,因為此時的地板式踏板角度相對比較垂直,這樣膝蓋和腳腕的角度就能更自然一些。
而買菜車或SUV,坐姿相對更高,小腿更垂直,這時候習慣採用懸吊式踏板去貼合人腳掌的自然角度。
需要補充的是,以現在的技術水平,性能車低坐姿用懸吊式踏板,SUV高坐姿用地板式踏板的現象也存在,萬事不可一概而論。而且即便用懸吊式踏板,也是完全能把車子做得足夠運動,比如捷豹F-Pace是SUV車型,用的也是懸吊式踏板:
但你不能否認這是一台運動型SUV。總之,單以踏板形式就斷定一台車是否運動有失偏頗。只不過多年的習慣讓人們形成了「地板式踏板偏運動,懸吊式踏板偏家用」這樣的傳統觀念。
有人說懸吊式踏板不方便做跟趾,我覺得無所謂方不方便,主要還是因人而異。
另外,踏板形式的選擇跟車輛的代別和技術平台也有關。比如說大眾高爾夫第六代之前都是地板式踏板,第七代開始改成了懸吊式,這就與MQB平台的引進有關,事實上,目前MQB平台下的車型都用懸吊式踏板,連奧迪TT也不例外。上一代老途觀使用地板式踏板,而引入MQB後最新的途觀L和柯迪亞克則用的懸吊式。
懸吊式相比地板式踏板布置起來更加方便,踏板擺臂的設計自由度更高,更能滿足模塊化設計需求,所以我相信今後越來越多的車型會採用懸吊式踏板。
這就是寶馬的設計習慣,就好像奧迪的旋鈕一定要弄出那種咔嗒咔嗒的聲音,賓士一定要把座椅調節放在門板上。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寶馬油門踏板有地平,有懸掛。
舉個例子,正常的BMW 都是地平,但是如果你加個Xline 或者 M套
它就變成懸掛模式了。
長時間開車的話還是落地式的油門舒服
不請自來,地平式踏板更有利於長時間行駛,別問我咋知道的……A6L累到腳踝酸……
這種好跟趾
踏板油門軸心距離腳跟比較近,踩的是距離軸心較遠的一端,不會出現一不小心猛踩一下的情況懸吊式油門踩的腳跟和油門軸心的中間點,更容易發力性能好的車就搞踏板油門 肉一點的車就懸吊油門
個人感覺 不專業 勿拍
最簡單是成本啊 新的mqb的車基本都是懸掛式
偏操控的車,地板式設計 馬自達,高爾夫6都是這設計,早期手動檔車 方便做跟趾動作,油門比懸吊式 更為細膩,踩起來更輕鬆 不累
推薦閱讀:
※SUV(或越野車)的側開式尾門設計成左側開啟或是右側開啟,是出於何種考慮?
※哪些車評人(或者車評自媒體)被嚴重充值,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
※關於ATS-L塑料感?
※五菱宏光何時會走下「神壇」?
※為什麼歐洲人對阿爾法·羅密歐(Alfa Romeo)有種特別的情感?
TAG: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