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起來高大上,黑科技,含量高,而實際上生活中消費者並不買賬,或者並沒有什麼卵用的科技?

最近在反思科技和人類社會。如題,例如谷歌墓碑里的一些產品


微軟的KINECT

這是目前為止民用領域最先進,但同時也是最廉價的人體識別和動作採集系統,它的精度高到可以從一定距離之外識別人的心跳,價格只有性能遠不如它的同類產品的幾分之一

然而被微軟定位成遊戲機配件,直接害死一台很有前途的遊戲機

現在KINECT仍然活躍在科研領域,已經成為實驗室標配了

科幻小說里,有公司開發了復活恐龍的技術,然後他們復活了幾百隻恐龍,開了個遊樂園,專門招待小孩


黑莓手機的安全服務吧。

在BB10系統下,你如果開通了黑莓的BES /BIS通道服務,那麼你發送的郵件就可以說沒有人可以破解了(雖然CEO老程早就表示安全業務應該為政府的安保需求讓路)。你的郵件發出後會傳輸到黑莓的網站並打碎信息運輸,等到傳輸到你指定的收件人後才會重新變成你的郵件。

還有黑莓手機的CPU,主板等等硬體,也都是經過特殊加密的,另外還有軟體之間的連環加密,接收和發送簡訊等等,外加解密錯誤十次直接所有文件擦除。

就是這麼一絲不苟地追求安全至上。然後成功的被消費者放棄,最後終於把手機部門賣給了TCL。連政府官員的專用配機地位都丟失了。

當然,黑莓的失敗原因是多樣的。

但其實也無非是被時代的車輪碾過的一員。10年前就已經流行了網路時代沒有人是安全的之類的說法。尤其是在大數據的時代,一個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微信,支付寶等等軟體,快遞物流這些服務,而這些種種都會收集你的個人信息,分析你的行為從而更精準地提供服務——某種意義上說是更完美的剝削。

而在這個時代,強調自己的信息不要被另一個獨立的個人發現,其實根本就是一種無力的反抗。


手機的工業設計。雷軍在小米6發布會上不止一次的提到不鏽鋼的曲面是多麼難以加工,四曲面玻璃/陶瓷的良品率是多麼低,拋光工藝是多麼繁瑣,最後凝聚了無數頂尖工程師心血結晶的成品,消費者拿到手後直接一個十塊錢的硅膠套子捂的嚴嚴實實,最後玩遊戲時處理器都熱的自動降頻了,還抱怨:什麼破手機這麼卡?還有坐地鐵時經常看到那些用蘋果的,挺好的手機非得套個發黃的套,看起來臟不拉幾的,我以為只有像父母那個歲數的中年人才會幹這事。


本田SH-AWD電磁四驅系統

看到有人寫輝騰,還有人寫CT6

我也必須為我的謳歌RLX

人稱本田雅閣王來說話了

沒錯,下圖這個,ACURA RLX

指導售價:85.8~109.8萬人民幣

中國貢獻了輝騰全球銷量絕大部分

凱迪拉克CT6每個月都有出貨路上也越來越多了

我本田雅閣王呢?去年還能在謳歌官網搜到

今年直接被趕出中國市場了

咋了呢?

下面講講問題

1,無敵的混動+新SH-AWD四驅系統組合

謳歌RLX頂配版(就一百零八萬那個)裝了SH-AWD電磁四驅系統,全世界只有本田熟練掌握並且商用的黑科技,幾套電機就解決了三套差速鎖要做的事情。不可謂不牛叉。

而本田新RLX上的升級版SHAWD,因為變為混動,則是用了兩個電機取代了多片離合器

想像一下用幾個電機模擬成了兩個個離合器,然後一個電機單獨管一個輪子的運動和扭力分配,隨叫隨到,要多細有多細膩,啊。。。。。

看不懂沒關係,下面是本田自己解釋的工作原理

不管我和你懂了沒

優點如下

首先相比起傳統四驅,佔用空間更小

其次路面循跡性和操作更加精準

最後省油,能源回收利用率強!

敢說全世界的商用車,電磁四驅真正做到這麼成熟的只有本田一家,車型也只有RLX和NSX了,一百萬買個電磁四驅的行政商務轎車好划算啊!!

2,然而這車子除了技術以外。。。

中國消費者喜歡車的社交功能優先

所以問題來了,這車正面還湊合。。

側面就。。。握草這是100萬沒得講價的車?

下圖是雅閣王的孫子,20萬雅閣的側面

下面是一百萬出頭的賓士s級的側面

下面是五六十萬凱迪拉克CT6選手的英姿

下面是6缸版本70多萬下地,「頂配帕薩特」輝騰

消費者:

本田:

除此之外,RLX的百萬內飾

雅閣的二十萬內飾

賓士S的百萬內飾

CT6的五十萬內飾

輝騰七十萬內飾

消費者:

RLX的後排

雅閣的後排(有區別????)

賓士S的後排空間

CT6的後排

以及輝騰哥的超級後排

銷售:rlx最近優惠十萬,要不要再看看??

顧客: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

RLX從哪兒來的底氣賣的一百萬????

一個冠絕江湖的電磁四驅系統也許是加分項

但絕對不是決定項

RLX的內飾空間車子台型

別說和同級別對手賓士s抗衡

好像連大家口中賣不出去的ct6和輝騰

都沒幹過。。。

如果有機會可以去找找那個很難找的謳歌4s看看

TNN的,RLX的後排表現跟福特嘉年華有的一比。。。

所幸本田沒有忘記賺錢是第一要義

陸續推出了傑德和凌派,哥瑞這樣的撈錢車型

而謳歌也適時推出了皇帝版繽智-cdx

上市以後廣受歡迎和好評

雖然被詬病失去了什麼本田魂

什麼宗一郎要氣的揭棺而起

但是我認為,讓市場合理的接受

讓每個消費者都心甘情願的埋單的才是好產品

單獨的展示某個技術,而忽略和競品的對抗

這不是負責任的態度,而是炫技和任性而已

希望有一天本田可以切實拓展謳歌的銷售渠道

然後帶著重新設計的RLX

再殺回中國,這樣,中國的潛在消費群體

也許就會喜歡上一台

有著漂亮外觀,奢華空間,精美內飾,電子設備齊全,高燃油經濟性,駕駛感受細膩,動力十足的混動電磁四驅版謳歌RLX。

這時候,再看看標價

也許就可以接受了

期待著RLX王者歸來

BTW: RLX還有個磕磣的小弟TLX

比起RLX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


Windows8。

我曾經從技術者預覽版開始跟進win8釋出的每一版更新,最終正式版我放棄了win7把win8作為我的主要系統使用,原因是win8的窗口動畫有60fps——從此我再也忍受不了win7僅僅只有30fps的卡頓動畫了。

拋開win8相比win7的巨大性能提升不談,那個被無數人黑到爆炸的modern ui從來沒有被批判的那麼難用,UI割裂感是不假,但手感是比隔壁os x強百倍,滑鼠熱區設置得恰到好處,極具科技感的設計熟悉以後操作起來快得飛起。

即使是觸屏操作win8照樣比後來的win10強,app像科幻電影里那般拋來拋去,要用的拉過來,不用的全撥開,屏幕邊緣操作順應本能一氣呵成。現在的win10用起來和os x一樣憋屈。

可是然並卵,微軟不是蘋果,用再多的心血再好的技術打造再神奇的操作系統,用戶也會因為一丁點的改變而跑去抱要啥啥沒有的蘋果爸爸大腿。


 1、亞馬遜Alexa助手自動幫小孩下單購買玩具

今年早些時候,一名六歲的女孩在跟Echo內置人工智慧語音助手Alexa聊天時,意外訂下了價值170美元的玩具和一盒重達四磅的餅乾。

  雖然孩子的媽媽在收到一個不知打哪來的訂單確認電話後立刻進行了取消操作,但該訂單卻已經被處理,且一個跟孩子身高几乎相同的玩偶就在隔天送來了。最後,他們無奈的決定將這一玩偶捐贈給當地兒童醫院。

  2、圖像識別AI出錯

一名名為理查德-里(Richard Lee)的亞裔男子在試圖網路更新護照的時候被紐西蘭內務部軟體判斷為「眼睛閉上,照片審核未通過」。最後,理查德-里只能親自聯繫被紐西蘭內務部,並通過人工審核的方式才成功更新了自己的護照。

 3、亞馬遜Alexa誤聽指令向孩子提供成人內容

  最近國外網站出現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小孩向亞馬遜Alexa下達指令:「Alexa,請播放『Digger digger(一首兒童歌曲)』。」之後,亞馬遜個人助手通過演算法進行識別,竟然認為孩子想聽情色內容。不一會,孩子的父母才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可惜他們已經無法阻止Alexa繼續播放聲音。

  對此,亞馬遜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之前已經修正過該問題,但Alexa很難完全屏蔽成人內容。目前我們正在加強限制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並已經與客戶取得聯繫向他們致歉。」

  4、機器人誤傷事件

  在去年的深圳高交會上,一台名為「小胖」的機器人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突然自行打砸展台玻璃,最終導致部分展台破壞。與此同時,該機器人撞向展台玻璃致使玻璃倒地、摔碎,並劃傷一名現場觀眾,致其腳踝被劃破流血送醫。

  5、AI竟也存在人種歧視

  在由微軟和英偉達支持的「青年實驗室「(Youth Laboratories)此前舉辦了全球第一屆AI選美比賽,這一比賽也吸引了來自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的六千多人參加。不過,在AI選美比賽的最終結果卻讓人大失所望,因為在最終脫穎而出的44位選美冠軍中,黃色人種和黑色人種分別只有6名和1名,其餘的37張面孔都是白種人,這也讓人不禁懷疑原來AI也存在人種歧視觀念。

  6、微軟AI機器人Tay發布種族主義言論被微軟關停

  微軟此前曾將設計的「Tay」AI聊天機器人放到了包括Twitter在內的社交網路上,希望「Tay」能夠通過社交平台學習應該怎麼像青少女一樣與別人互動。不過,互聯網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人,包括那些希望看到世界大亂的網友。其中,就有一幫人希望Tay能說出類似「希特勒是對的」這樣「大逆不道」的話。而且,由於「Tay」在設計上原本就會模仿人類說話,因此微軟很快便讓「Tay」下線了。

  7、谷歌(微博)「還原馬賽克」AI技術堪比恐怖圖庫

  谷歌大腦(Google Brain)團隊此前開發了一個軟體,能利用人工神經網路來填充低解析度圖像細節。也就是說,那些打了馬賽克的照片有可能在後期被谷歌成功還原。只不過,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還原馬賽克AI技術給出的許多還原後照片都非常恐怖。

  8、考試機器人沒過大學錄取線

  日本國立情報學研究所此前推出了一個名為「東大機器人」(Todai Robot Project)的項目,其目標是未來能通過日本頂級學府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但有消息稱,自2011年以來「東大機器人項目」就開始攻關日本的大學入學考試,但在過去連續2年的得分均低於東京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因此,其開發團隊已經在去年11月正式宣布放棄該項目。

引用自這八個失敗案例告訴你,人工智慧還遠非萬能_互聯網頭條-中關村在線


IE比較靠後版本的瀏覽器

專業人士用谷歌

小白用360之類的

不過現在edge好像好一點了

補一張圖


大眾輝騰W12

十二缸的W型排列怕不怕?

6.0升的排量掛在尾巴裝逼不?

6.1秒的百公里加速度可以不?

331kW,506Nm

車身結構有16種材料

座椅18向調節

空氣三檔懸掛

全時四驅牽引控制啥都有

就連天窗都有28個太陽能電池板

獨立空調自動巡航自動剎車

真皮上等桃木方向盤

官方指導價215萬

但是由於太過於符合大眾系列的風格鬧出來一系列的笑話段子如下:

一大哥買了W12 6.0的輝騰,引發了以下的小故事! 某日,大哥進停車場,正在自動泊車中,管理員沖他喊道:「喂,開PASSAT的小心點,別把邊上的新寶馬320給撞了,你賠不起!」大哥一 怒吼到「老子的車夠買他5輛了!"

某日,大哥進加油站,一不留神,加油小妹的93號槍就對準開加了,大哥汗都下來了,吼到「老子是要加 97的,誰讓你自作主張加93了!」 小妹好心的回說「大哥,PASSAT加93的絕對沒事,我每天都加多少PASSAT,93的省錢,不是賓士寶馬沒必要加97~」

某日,大 哥去夜店泡 妞,看中一正妹後,相約一併外出霄夜,兼後半場,正妹看大哥氣質不凡,跟他走向停車的地方,一見大哥的輝騰,正妹扭頭就走,並說到「開桑塔納還 好意思約我吃霄夜,早知道跟剛才開凱美瑞的走了……」

消費者的心情是崩潰的,我的看法和這個笑話一樣一樣的~( ̄▽ ̄~)~

某日,大哥停完車正往外準備走的時候,聽見身後兩個年輕人的對話,一人說到「快看,哇塞,輝騰啊!」,大哥心中 一片舒坦,終於有識貨之人,正爽之際,聽到另一年輕人說「操,真有SB買它啊!」

笑話來自網路?(ˉ?ˉ?)


翻了所有答案,沒有看到Rambus內存,略略傷感,這個世紀初的高端內存,已經完全被市場遺忘了。

intel長期以來有壟斷市場之心的,也是用盡了各種方式去阻攔一幫曾經幫助他打天下的小兄弟發展,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當年的RDRAM內存。

RDRAM是由Rambus和Intel合作開發的一種新型內存,它採用184針介面模組,與晶元組之間的介面寬度為16bit,如果帶ECC校驗其介面寬度將為18bit。雖然RDRAM內存的位寬比不了SDRAM和DDR,但是RDRAM的工作頻率可以達到400MHz,並能在時鐘 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傳輸一次數據,因此數據傳輸的頻率實際上為800 MHz。而但是intel新發布的423針介面的奔騰4處理器的前端匯流排正好是800MHz,3.2Gb/s的峰值帶寬遠超當時市場主流SDRAM PC100和PC133所能提供的帶寬。

intel也很狡猾的和Rumbus公司簽訂了壟斷協議(事實證明,這是搬起石頭咂自己的腳),rumbus內存只能支持intel。,Intel也只選用RDRAM為P4晶元組的內存。Intel也發布了相應的i850晶元組。

一切看起來順風順水的,但是市場給intel了一記耳光。

RDRAM內存雖然性能不錯,和P4處理器也是好拍檔。但是它的缺點也是致命的:貴,而且必須成對使用(一條PC800 RDRAM 的帶寬為16.Gb/s,成對使用正好滿足P4要求),記得當時我買的一套1.5GHz的423 P4+256MB的電腦,花了我差不多一萬五

很快市場的替代品DDR內存上市了,威盛、SIS等台灣廠推出了支持DDR266的晶元組,雖然性能比不了RDRAM,但是好在很便宜。市場很快轉向,促使了威盛等台灣廠的騰飛。

受困於壟斷協議,intel還不能選擇DDR內存,眼睜睜的看著威盛蠶食自己的市場,沒辦法和Rambus公司簽了賠償協議,急匆匆推出了支持DDR的i845晶元組。

至此,Rambus被徹底趕出了主流市場,後來蘋果的MAC機子短暫使用過Rambus內存,再後來,沒有了消息


摩托羅拉的銥星系統,這個系統理論上可以 實現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無線手機通信 。然而消費者

並不買賬,耗資數十億美元,開業頭2個季度只換來一萬用戶,由於市場表現太差,銥星系統運行了一年就宣告破產了。詳細的資料如下,摘自《浪潮之巔》

現在手機的通信離不開基站,地震來的時候巨大的破壞力摧毀了基站,我們的手機就癱瘓了.
為了奪得對世界移動通信市場的主動權,並實現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無線手機通信,以摩托羅拉為首的美國一些公司在政府的幫助下,於 1987 年提出的新一代衛星移動通信衛星系統.

我們知道,當今的移動通信最終要通過通信衛星來傳輸信息,為了保證在任何時候衛星能夠收發信號,衛星必須保持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不變。所有的同步通信衛星都 必須掛在離地球三萬多公里高的赤道上空。同時在地面建立很多衛星基站來聯絡手機和衛星。如果一個地方沒有基站,比如沙哈拉沙漠里,那麼手機就沒有信號,無 法使用。銥星計劃和傳統的同步通信衛星系統不同,新的設計是由 77 顆低衛星組成一個覆蓋全球的衛星系統。每個衛星比同步通信衛星小得多,重量在 600-700 公斤左右,每顆衛星有三千多個信道,可以和手機直接通信(當然還要互相通信)。因此,它可以保證在地球任何地點實現移動通信。由於金屬元素銥有 77 個電子,這項計劃就被稱為了銥星計劃,雖然後來衛星的總數降到了 66 個。
這是一個非常宏偉而超前的計劃,它最大的技術特點是通過衛星與衛星之間的傳輸來實現全球通信,相當於把地面蜂窩移動系統搬到了天上。從技術講,銥星系統是 相當了不起的,它採用星際鏈路。在極地,66 顆衛星要匯成一個點,又要避免碰撞,難度很高。從管理上講,它又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網, 呼叫、計費等管理是獨立於各個國家通信網的。(這種獨立計費再後來給它的運營帶來很大麻煩。)低軌道衛星與目前使用的同步軌道衛星通信系統比較有兩大優 勢:首先,因為軌道低,只有幾百公里,信息損耗小,這樣才可能實現手機到衛星的直接通信。我們現在的任何手機都不可能和三萬公里以外的同步衛星直接通信; 第二,由於不需要專門的地面基站,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點進行通信。1991 年摩托羅拉公司聯合了好幾家投資公司,正式啟動了「銥星計劃」。1996 年 ,第一顆銥星上天;1998 年整個系統順利投入商業運營。美國歷史上最懂科技的副總統戈爾第一個使用銥衛系統進行了通話。此前,銥星公司已經上市了,銥星公司的股票在短短的一年內大 漲了四倍。銥星系統被美國《大眾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全球最佳產品之一。銥星計劃開始了個人衛星通信的新時代。
從技術角度看,銥星移動通信系統是非常成功的。這是真正的科技精品。我常常想,我們這些被稱為高科技公司的互聯網公司做到的東西和銥星系統相比, 簡直就像是玩具。銥星系統在研發中,有許多重大的技術發明。應該說整個銥星計劃從確立、運籌和實施都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在商業上,從投資的角度講,它卻 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這個項目投資高達五六十億美元,每年的維護費又是幾億美元。除了摩托羅拉等公司提供的投資和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外,銥星公司還舉借債 三十億美元的債務,每月光是利息就達幾千萬。為了支付高額的費用,銥星公司只能將手機的價錢訂在五千美元一副,每分鐘的通話費定在每分鐘三美元。這樣,銥 星公司的用戶群就大大減小。直到去年,它才有二十萬用戶,還不及蘋果iPhone一個月發展的用戶多。

銥星系統投入商業運行不到一年,1999 年 8 月 13 日銥星公司就向紐約聯邦法院提出了破產保護。半年後的 2000 年 3 月 18 日,銥星公司正式破產。銥星成了美麗的流星。66 顆衛星在天上自己飛了幾年,終於於 2001 年被一家私募基金公司(Private Equity)以兩千五百萬美元的低價買下。不到銥星整個投資是六十億美元的 1% 。作為一個與摩托羅拉無關的私營公司,銥星居然起死回生,去年實現近三億美元的營業額和五千萬的利潤。(註:這裡的利潤是按美國會計結算方式計算出來的, 盈利並不代表現金流是正數。)
銥星計劃是通信史上一個流星,一個美麗的故事(A Beautiful Story)。摩托羅拉公司很聰明地利用其技術優勢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該計劃一出爐就引起世人的廣泛注目,也贏得了風險投資家的青睞。摩托羅拉為此自己 拿出了十億美元,同時釣魚似的從投資公司有拿到近五十億美元,從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風險。但是,在商業運作上,摩托羅拉做得很不成功。首先,市場分析現在 看來就有問題,成本過高導致用戶數量不可能達不到預計的盈利所必需的規模。而成本過高的原因又是技術選擇的失誤造成的。摩托羅拉長期以來都是一個了不起的 技術公司,它長於技術,但是過分相信技術的作用。銥星計劃在技術上是無與倫比的,但是,過於超前市場的技術不僅導致成本過高,而且維護費用也是巨大的。另 外,引入風投本身的弊端在項目的後期凸顯出來,那就是投資者為了收回投資,過早將銥星系統投入商用,當時這個系統通話的可靠性和清晰度很差,數據傳輸速率 也僅有 2.4Kps ,因此除了打電話沒法做任何事,這使得潛在的用戶大失所望。概況來講,就是銥星計劃太超前了,它開業的前兩個季度,在全球只有一萬個用戶,而當初市場的分 析去樂觀地預計,僅在中國就能有這個數的十倍。在後期商業運作上。銥星公司問題很多,最終導致銀行停止貸款、部分股東撤回投資,並導致公司在股市上停盤的 致命打擊.


電瓶車 自動 防盜 報警!!

不管誰一不小心碰一下,電瓶車就會能實現自動嚎叫!

高達100分貝的悅動之聲,

可同時達到警示盜賊、防盜、通知車主三種功能於一體的作用,

黑科技、高大上、含金量高。


實在太多了。

說大一點,「太空航行」,我們曾在「人類歷史上有哪些瘋狂的計劃?以及在哪一瞬間你認識到人類的科技沒有想像中的發達?兩個問題中都舉過相關的航空航天技術研發的案例,以及分析了其在實現或走向市場的過程中所遭遇的阻礙。

一句話,這種早已活躍在8090小學科幻題材作文里的「殖民太空」設想,至少大多數人用不上……

說小一點,2015年底的大風口,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實),現在仍然處於一個「技術先行,產品體驗落在半道;創業公司自嗨,消費者不買單」的尷尬境地中。至少從目前來講,VR企業90%的資金來源都是投融資。

說VR的技術太新、不夠硬的,那真的是冤枉它了。其實,早在1957年就有VR的概念產品,因而「虛擬現實」、「VR技術」等近些年才流行的片語,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誕生。

1967年,莫頓·海利希構造了一個多感知仿環境的虛擬現實系統,該系統後來被證實為「歷史上第一套VR系統」。

到20世紀80年代,美國科技圈掀起一股VR熱。當時為了增強宇航員在訓練時對太空工作的臨場感,美國制訂了「模擬組網計劃」,不久後便開發出用於火星探測的虛擬環境視覺顯示器,VR的設計理念與人類文明進程的工業化應用關聯在一起。

往後的數十年間,VR在醫療、飛行、製造和軍事領域全面綻放。大到航母,小至汽車,工業製造中都少不了VR的身影。

以汽車為例,「東風日產」率先導入了「VR虛擬評價技術」,實現了從平面式評價到沉浸式評價過渡。這一系統不僅能虛擬產品評價、虛擬作業評價、虛擬設備驗證,減少產品開發階段可能出現的缺陷情況,還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

如果技術沒問題,那麼為什麼2017年再也沒人高喊「VR元年」了?

硬體價格居高不下是歷來的行業癥結。根據Super Data的研究數據,2016年,HTC公司的Vive虛擬現實眼鏡出貨量是42萬台,硬體成本需要4000元左右;而國內一些趕上風口的創業公司,運營一段時間之後的年出貨量只有HTC的十分之一不到,硬體成本卻高達2000多元。

高昂硬體成本的另一面,是稀缺的內容資源。

VR內容是吸引用戶、提高體驗的關鍵環節之一,幾乎所有的硬體公司都在尋求外部內容合作。「Steam」作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數字發行平台,平台上有幾百款VR遊戲;然而,真相是大部分國內VR公司在產品上和平台不兼容。

最後導致VR硬體企業雖然多,但是卻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軟體內容也跟不上,無法支撐硬體的發展。

說到這裡,其實題主的題目本身就是一條客觀真理——技術的純熟程度和是否被市場認可本身壓根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事實上消費者不會為技術買單,只會為產品的使用價值買單。

至少縱觀商業領域,任何一個成功的商業公司,90%都不是因為技術有多牛。

比如,蘋果公司是在純技術角度造手機最牛的嗎?不是。至少iPhone擁有的手機技術,其他品牌也不是趕不上;靠PC起家的戴爾,技術上也不及IBM,但在後者錯失做個人機這個產品的最佳紅利期時,也照樣需要面對消費者不買單的現實。

更老派的例子是柯達。論技術,柯達一直是相機和膠片行業的引領者。是柯達發明了膠片和「傻瓜相機」,也是柯達發明了數碼相機,想當年,尼康和佳能的第一台專業數碼單反相機,都是柯達製造的。

可是結局如何呢?

柯達帝國消亡的案例之所以是商界經典教材的原因,正是在於埋葬它們的就是柯達自己發明的技術。

1975年,柯達工程師史蒂文·薩森推出了世界上首款數碼相機,膠捲時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數碼相機的雛形)

雖然擁有先進數碼技術的柯達活躍在業界,但多年以來,一直擁有最先進相機軟體的柯達在硬體方面卻愈來愈糟;即使他們層出不窮的推出外形炫酷的新相機產品,但各自的優點卻從來沒有被集合起來。比如,柯達很早就將720p 16x9高清視頻引入了攝像機,但是除了成像穩定性之外,很長時間都再無其他作為。

柯達明明有那麼多的事情可以做,但結果卻是什麼都沒有做好。

最終,「發育不良」的數碼技術也沒能為柯達挽尊。伴隨著膠捲被寫入史冊,拒絕承認現實的柯達卸下了曾經為之驕傲的光環,主動放棄了未來。

(雖然後來柯達宣布走出破產困境,但肯不不會再是「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了」)

綜上所述,技術再牛,但是用戶體驗沒有上升,問題沒有解決,最後也不免敗局。對於企業來說,只有將技術引向商業化,變成可靠的產品,才能最終被市場接受。


更新一個:Windows Vista。

Windows Vista

實力解釋了什麼叫大力出悲劇。

微軟憋了6年,花費巨資打造一套超越XP的優秀系統,增加了數百項新功能。

然而因為早期發售的系統兼容性差,運行慢,對用戶操作習慣改變太多導致用戶不適應,Vista受到了一系列差評,07-08年很多人買完新電腦第一件事就是刷回XP。

09年Windows 7發售,到10年Vista基本就從市面上消失了。10-11年的一些軟體還出現了「寧兼容XP都不管Vista」的奇葩情況。

我曾經用過一段時間Vista,實話說Vista系統做的還可以,但微軟太著急推進新功能導致兼容問題和用戶不適應+XP過於長壽+7補刀,直接把Vista帶上了絕路。

谷歌眼鏡。

極其炫酷,高科技如柯南加賽亞人,亮相後確實火了一段。然後大家才發現這東西謎之尷尬-

售價太高,1500美金,可以買至少兩個手機。

用途尷尬。屏幕距離太近且太小,半小時左右就會使用疲勞,還容易分散注意力導致事故(特別是開車走路的時候)。同時使用時姿勢象個傻子,容易被人誤解。

拍照功能不如手機,而且總感覺會被用到奇怪的用途上。。。

最終停產


如果只是目前來看 等離子電視應該算一個

15年的時候出去上課發現上課的地方擺了一台等離子電視,等離子..這種專業名詞加持後 給人一種非常厲害的感覺.

於是我開了手機進行了資料搜尋.

等離子電視全稱是Plasma Display Panel,中文叫等離子電視,它是在兩張超薄的玻璃板之間注入混合氣體,並施加電壓利用熒光粉發光成像的設備。與CRT顯像管顯示器相比,具有解析度高,屏幕大,超薄,色彩豐富、鮮艷的特點。與LCD相比,具有亮度高,對比度高,可視角度大,顏色鮮艷和介面豐富等特點。 --來自百度

是不是很牛逼哄哄的感覺……

事實也是如此,顯示效果確實不錯,而且屏幕很大觀感上也是很爽.

然而絕大消費者並不買帳

不買賬的原因也在於它的幾個缺點

1.功耗過高

2.燒屏 原理和oled不同

3.商業壟斷 基本被幾家大的廠商所壟斷,技術研發達不到普遍化

4.無法做小.雖然lcd屏幕缺點也是不少的但是它可以做小做薄.

在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飛速發展的今天,不能做小等於失去了大部分市場.

5.價格昂貴 商業壟斷結果無非就是為了價格 當然人家前期投入也是很多的.

目前是部份廠商已經停止了等離子電視的產線.等離子電視更像是一個曇花一現的神童

當然 神童畢竟是神童 雖然現在不行了 萬一遇到好的伯樂,有一天突然技術革新了,進步了,那麼神童就可以再次揮毫灑墨了 嗯


沒有人提到那個卷了8億投資的沒卵用的juicero么。。。

傳說中的高科技榨汁機,只要把果蔬包放進去就可以榨出來果汁,而且完全不弄髒機器,更不需要麻煩的清洗

為機器定製的果蔬包只能從官方購買,而且沒有買juicero榨汁機的人沒有資格購買果蔬包

本來一切都挺好的,直到一個人嘗試著自己用手擠壓果蔬包,發現榨出來的果汁跟用機器榨出來的完全沒有任何差別(可能少了幾克吧)

那要這機器何用?

圖片侵刪。

機器榨汁

人力榨汁


光場相機(Light-filed Camera)

光場相機是指一種可過記錄場景的光場(Light Field)的新型相機,不同於傳統相機只記錄每一點感光元件所接受的光的強度,光場相機記錄了感光元件每一點所受到的各個不同方向的光的強度。

其原理示意如圖,簡單說就是將傳統相機的一個像素(pixel)劃分為很多小的像素,用來記錄不同方向傳過來的光的強度。

記錄下了光場以後就可以干一些很酷的事情,比如對照片重新對焦。

以及微小的改變相機視角

更多的可以參考下面這個視頻,是Lytro公司生產的最新的光場相機Lytro illum的宣傳片。

Lytro WebsiteTrailer FINAL ProRes 042014

傳統相機如果要實現這些效果需要事先選好拍照角度以及相機曝光參數,多次拍照來完成。而光場相機黑科技的地方在於,實現這些效果只需要一次拍照,剩下的全部可以通過電腦計算完成。也正印證了當年的宣傳口號「一次曝光,多次對焦」。

這些聽上去都很酷炫,在首個商業用光場相機發布的時候,攝影界和科技界也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些科技雜誌也宣稱光場相機將會是未來的攝影方向。光場相機和Lytro公司的創始人Ren Ng的博士論文獲得了ACM Dissertation Award,而他也入選了MIT Technology Review 35 Under 35的人物。光場相機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距離第一款商業用光場相機發布也有將近10年的歷史了,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你可能至今在生活中仍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攝影師使用過光場相機。事實上,光場相機到目前為止並不算成功,雖然他有很大的創新,但他解決的是一個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並不是問題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需要重新對焦照片?更重要的是,記錄光場是以犧牲照片解析度為代價的,也就是說我們犧牲了一張高解析度的普通照片,換來一張低解析度的可以重新對焦的照片,聽上去對大多數人而言都不是一個必需的買賣。

當然光場相機的用途也絕不止重新對焦一件事情,關於光場相機的研究也在一直進行中,每年SIGGRAPH都會有2-3篇講光場相機的論文,或許在未來某一天光場相機又會重新回到普通群眾的視野當中。

比較有意思的是Lytro的創始人Ren Ng最近也重回學術圈,去UC Berkeley當教授了。


智能眼鏡、智能手錶


20塊錢的專家號……

或者 5塊錢的普通號

它們背後醫生的血汗遠遠高於它本身的價格……


夏普研發的 Quattron系列四原色液晶電視。

該技術在標準的RGB(RGB紅綠藍)色子像素之外加上了黃色作為第四種顏色的子像素(RGBY紅綠藍黃)。四原色技術能大幅提高色彩的表現力,展現出更豐富的色域表現。

然而夏普執意增加的黃色,讓可顯示色彩數從10億色又跳升1000倍,到1萬億色,但這麼精細的色差,大部分已超出肉眼所能辨別的範圍。投資規模很大,但消費者感受到的差異卻很小,售價又高出許多。 市場反響並不好,其他廠商也沒跟進,反倒成了夏普走下坡路的一個重要原因。


「智能 XX 」的風行已經有段時間了,不只是科技界在不斷推出新品想給人一種「身在未來」的感覺,零售商也寄希望於某些和智能沾邊的銷售手段能讓自己顯得更年輕有意思。

這種嘗試橫跨零售界。家居用品店 Lowe』s Cos. 在 2015 年底推出了 「Hologram」,讓消費者戴上 VR 頭盔自主設計空間;Nordstrom 也逐漸用聊天機器人取代了線上線下的商店導購,在節日期間為購物者推薦禮物點子;女裝零售 Rebecca Minkoff 推出了智能歡迎牆,讓顧客進入店內時自主選擇飲料和要試的衣服。

另一個很時髦的產品是智能試衣鏡,它可以顯示不同顏色的同款在白天和夜晚的效果,如果顧客暫時不想要,可以在鏡子上「保存」當前所試產品,鏡子便會把保存物品發送顧客手機,方便其以後去網站購買。

然而這些看起來很高端的點子並沒有被消費者認可。移動商務分析公司 GPShopper 和市場調研機構 YouGov 的調查顯示,對於上述那個智能鏡子,只有 18% 的人認為這可能會提高他們的購物體驗。一位分析師更是尖刻地指出,「Tory Burch 和 Rebecca Minkoff 基本是同時創立的嘛,現在前者比後者做的大得多,人家的試衣間里也沒有魔法鏡子,所以魔法鏡子對於成功的公司來說根本就不是必須的。」

對於發展良好的公司來說,意圖提升體驗的智能手段算是錦上添花;但對於一般的零售公司,這種趕時髦的辦法散發著「一頭熱」的尷尬。商家和消費者,在技術方面有點「斷聯」,GPShopper 的聯合創始人 Maya Mikhailov 認為,當零售商都希望從最新的技術上吸引消費者時,多數消費者只想靜靜地買完東西走人。

顯然,雙方的關注點不一樣。零售商想靠科技噱頭吸引人,但消費者只重視服務的實際效用。而現在的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能讓大家滿意的程度。拿聊天機器人舉例,任何稍有名氣的公司都在拿聊天機器人的服務取代人力,但是它們能提供的幫助往往非常有限——去年 5 月的某天,一個 Facebook 用戶在 ASOS 主頁詢問退貨事宜,卻被機器人 「ASOS Ashley」 一再打發,之後這件事演變成了一場狂歡,用戶紛紛去 ASOS 調戲只會自動回復的機器人。

吸引消費者的核心要素永遠是有質量的服務和產品,商家們應該做的或許是停止跟風,琢磨一下顧客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這個數據可能會幫到他們——超過 50% 的消費者認為,自助付款是購物時最能提供幫助的。其中的信息已經很明顯了——別理我們,我們只想靜靜地買。


推薦閱讀:

里約奧運中有哪些黑科技?
Apple Watch 上有哪些官網沒有說的黑科技?
中國最強武器是什麼?
奧迪車輛對基礎設施(V-to-I)技術,這項技術前景如何?
如何評價洛天依在2017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的《Let it go》?

TAG:生活 | 科技 | 黑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