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紀錄片《玩家》還有嗶哩嗶哩的評論?
看了評論區 戾氣很重,片頭和紀錄片主題有什麼關係?:)
評論里覺得紀錄片的題目強行代表玩其他遊戲的玩家不好。 那麼我紀錄片介紹的是中國美食難道就要把中國每個省甚至每個市的美食介紹一遍?
最開頭先亮明身份,我不是DOTA2玩家,這倆破遊戲我都沒有玩過。
要扣帽子你們也只能扣暴白的帽子。
第一,這個叫《玩家》的視頻,並不是紀錄片,它也不是訪談類新聞節目。
它是什麼呢?
是以人物訪談為主要內容的遊戲產業宣傳視頻。先說一下它為什麼不是紀錄片。
紀錄片和視頻新聞一樣,在拍攝製作時都遵循幾個原則,客觀真實。視頻新聞還有一個時效性的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被採訪對象所構建的形象。
被採訪的人涵蓋了職業選手、職業選手的家長、電子競技俱樂部的相關負責人和遊戲職業解說等等。這部視頻呈現出來的電子競技世界是什麼樣的呢?我按照播放順序梗概了一下:
雖然老一輩人認為打電子競技是不務正業,但是這是一個新型發展的娛樂產業。
尤其是這個叫《英雄聯盟》的遊戲,國家也承認了電子競技的地位。俱樂部的創辦人非常有錢,職業選手每年所得的工資和獎金比一般行業多得不是一點兩點。所有的從業者都很年輕,有的人就算輟學打電競也能有一份體面的收入。中國選手在這個行業有很多傲人的成績,在場的觀眾對選手的認可度很高。職業年齡很短,失敗者承受的輿論壓力也很大。但是壓力也可以自己緩解。粉絲群體女性居多。比賽中失敗的選手會被替換。許多業餘玩家也想成為職業選手。參加電子競技是為了夢想和挑戰自我。
有天賦的選手是被各大俱樂部搶奪的熱門。戰隊和選手可以互相選擇。年紀大的人參與幾乎沒有希望。職業選手努力,打反擊戰還是很有希望的。職業選手轉型很困難,投入電子競技可能就沒有回頭路了,退役之後也能繼續打直播賺錢。電競非常講天賦。退役選手的人生軌跡,家庭狀況的改變。中國戰隊在各種國際國內比賽中打出的結果。很有趣的是什麼?每次有負面內容出現時,會立刻呈現一些內容將負面內容帶來的影響最小化。實在是沒有乾貨去懟負面內容,也有追逐夢想等一些話。
尤其是ZZR被一個韓國選手替換下來之後。從視頻內容看,他是因為贏了比賽驕傲自滿才出現這種問題,鍋得他自己背。之後新人選手選秀Snake戰隊的教練(這個人長得好像發福的周杰倫)說要用中國選手替代外援。這點對天朝觀眾無疑是一種鼓舞。最後那個外援回國了。
ZZR打不了職業,說自己沒有回頭路。又提到他打直播能賺很多錢。它真實嗎?只能說是部分真實。所有比賽成績和結果,人員去留,還有部分數據,以及產業鏈的介紹,這些都是真的。
它客觀嗎?有一條邏輯主線貫穿了整個視頻,這個產業適合有天賦的年輕人參與,回報很高,不管是金錢還是名譽。電競選手優勝劣汰是主流,菜即原罪。產業鏈很完備,職業選手就算退役也有出路。
這種描述你隨便套到哪個商業化的體育競技類項目裡面都一樣。
換句話說,這就是一段正確的廢話,你反駁起來很困難,但是看這個視頻又會覺得很彆扭。為什麼?因為這個視頻描述的英雄聯盟電子競技圈和遊戲網站、微博、直播平台以及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地方共同呈現出的樣子根本就不一樣。其實這沒什麼啊,一個視頻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是視頻在用非常露骨的方式反覆輸出價值觀。隔一段時間,就通過業內人士之口告訴你能賺多少多少錢。後面當然也有關於風險的內容,可是有多少人在乎?這點是最操蛋的。
所以從內容上講,整部視頻內容真實但是不客觀。視頻的格局也很小,大部分時間都是國內一幫人在打來打去,什麼EDG和Snake,再加個韓國佬。
第二、視頻是碎片式的,邏輯混亂得一B,細節也沒有做好。
這點從專業角度講非常糟糕。舉例對比一下valve公司拍攝的《Free To Play》。
我沒有任何刻意把這兩個遊戲比較的意思,只是目前看到的就這兩個片子。首先,《FREE TO PLAY》會給你一個很明確的時間主線。讓你知道從2011年開始,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它甚至會告訴你,十幾年前沒有電子競技的時候,打遊戲的人會用啤酒當籌碼來賭博。之後有線上賽,然後是線下賽。
《玩家》我看完就記住了視頻後半部分一個2013年和2016年。只是在片頭有一個關於wings戰隊奪冠的剪影。其次,DOTA2的遊戲規則也解釋得很清楚,至少我沒有在《玩家》裡面看到關於禁用英雄規則的正面解釋。
關於線下賽之類名詞的解釋,《玩家》裡面也沒有。《FREE TO PLAY》視頻的解說員會告訴你整個選手間是隔音的,場地的搭建俯視來看就和DOTA地圖一樣。你們不要覺得這些解釋很可笑很幼稚,這是拍攝者的態度問題,和跨行業職業素養的體現。然後,對每個選手的家庭也不是簡簡單單地告訴你他們青春期和走上職業比賽的過程。裡面還會有童年時期的經歷,比如Clinton.
可是在《玩家》裡面,關於ZZR的經歷,從高中開始一直到現在,對逃課翻牆之類的事情也輕描淡寫。家庭部分,內容的重點是孩子取得成就後,之前的家庭矛盾也隨之消失。這會在觀眾腦海中產生什麼印象,不必我多說。
第三、關於《玩家》這個片名的問題
這點既是大黑點也是贊點。
先說黑點。玩家這個概念本來就很模糊。打橋牌的可以是玩家,搓麻將的可以是玩家,下象棋的可以是玩家。打電子遊戲,也可以是玩家。
從視頻內容上看,玩家的範圍被縮得特別窄,窄到只包含了英雄聯盟相關產業的人。這個視頻叫《Dream Of LOL》還能夠接受,可是叫《玩家》,不被罵死才怪。這豈止是惹惱了DOTA2玩家?這簡直就是慈禧太后的萬國宣戰書。《英雄聯盟》的選手這五年要是年年打冠軍,把自己吹上天都沒有問題。成績爛得一B還把《玩家》這個名頭往身上套,真是把自己當人物了。
這已經不是鄙視鏈能夠解釋的現象了,這是神經病式的自尋死路與千萬人為敵。如果學校學生拍紀錄片用這種題目,會被老師當反面教材講給他畢業之後至少五屆學弟學妹聽。
再說說贊點。
不知道提問的人是真的想叫我們評論還是要引戰,反正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這個他指的是投資錢拍視頻的人,也就是遊戲的影響力問題。
在知乎,黑《英雄聯盟》是遊戲板塊的政治正確。可是在別的地方也一樣嗎?這種宣傳視頻的播出,會讓許多網癮少年為了不知道是否存在的電競天賦去搏一搏。
視頻裡面有人告訴你打遊戲不是逃避的借口,電子競技之路滿是荊棘,但是這和占更大比例的金錢、榮譽和選手的意氣風發相比,哪個更加吸引人?這種需要屍體堆出來的行業,不停注入的新鮮血液是最重要的。開頭一個創始人一臉輕鬆地說,也就幾百萬成立了俱樂部。這些話對於校園中沒有什麼盼頭的年輕人來說,又是何等的誘惑?既然掛了這個名字就從WAR3 星際 CS 開始講,dota lol dota2 這樣都涵蓋了唄,可以有偏重,但是不能通篇lol吧。
如果決定做lol相關的就換個名字不就好了么。
就是這種雞毛事情太多了才加深了dota和lol玩家的對立…我身邊玩兩個遊戲都有也都是好朋友,所以我挺噁心這種事情的…
最後推薦大家一個dota2的紀錄片 free to play, 雖然說是dota2的但是側重點都在遊戲和生活之間,我覺得比這個視頻更配得上玩家兩個字。就是有個缺點沒有中國選手的視角,還給了我一種三個外國追夢少年挑戰中國邪惡大boss的感覺……
先說結論:這個所謂的戾氣大是紀錄片作者預見到的並且想要的,甚至是刻意引導的。原因就是可以獲得更高的點擊和熱度。
DOTA2紀錄片 《Free to Play》 官方中文字幕 + 未採用片段美國有個閥門廠,拍紀錄片的水平那比你們不知道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看完他的心競技,我跟朋友談笑風生。你們就一個好,蹭起熱點的時候比誰都跑的都快。你們還是要學習一個。我很生氣。S6就憑你們的努力也配叫護國神翼?上來先拉偏架,然後問我為什麼要還手?不慣那毛病。聽懂了么?我們聽完賽場上的fenshoukuailezhaojieshiwodele我們是會打回來的,而不是說句外國隊太強了然後說草皮太硬不利於發揮。Eg官博嘲諷wings you are the next我們會踩在他們的屍體上,然後說next for what?聽懂了么?賽場上都不慫,憑什麼你場下滿嘴胡唚我就得慣著你?這就是你們所說的dota的優越感。當你們也有榮譽值得捍衛的時候,你們就多多少少也能理解一點我們所謂的優越感了。還是來答一下吧
我是刀斯林,但最近也學乖了我是在這裡被劇透整個採訪都是針對LOL選手之後去看的,主要是想證實一下開頭有沒有刻意隱去不同遊戲項目我看了之後的結論是有的一點一點分析視頻名字叫玩家,沒有破折號。點擊播放,是一段3D做的鏡頭調用,畫外音是「玩遊戲能有出息么」「玩遊戲重要我重要,德瑪西亞重要我重要」「國家體育總局成立共17人的電競國家隊」知識普及一下,這個國家隊將參加4個電競項目的比賽:星際2、英雄聯盟、FIFA12和極品飛車。畫面由下至上升起國家體育總局批准的字樣。然後是幻燈片式的切換,第一個鏡頭從頭像和道具欄,可以看出比賽的是刀塔。而且是刀塔2第二個鏡頭是選手振臂高呼,選手背後的文字是DK.MMY,知識普及一下,這是一名已退役的刀塔項目職業選手,此時旁白「贏一場就能變成百萬富翁了」。下一個鏡頭,觀眾歡呼的臉,高舉條幅,中國加油,看不出項目。下一個鏡頭,WINGS奪冠。下一個鏡頭,切到廠長,旁白恭喜廠長贏得總冠軍。之後是英雄聯盟比賽的現場,若風的聲音喊快放大招啊推他推他。下一個鏡頭是若風開心直播玩龍龜。下一個鏡頭,升起字幕,「中國遊戲市場,用戶數量超過五億」知識普及一下,這是2014年的數據,達到了5.17億,包含網路遊戲、移動遊戲和單機遊戲等下一個鏡頭,3D鏡頭,旁白「EA在第二季度扭虧為盈」下一個鏡頭,旁白「他退役了,那個菜鳥才退啊」進旁白,教育部添加電子競技專業,進字幕,玩家,也是一種職業,也是一段人生,一樣的青春,不同的賽場。片頭結束非常遺憾,這個片頭根本就沒用星際爭霸這個遊戲的畫面,用的都是刀塔和英雄聯盟的。而且旁白用的非常有技巧,其實把遊戲換成英雄聯盟和LOL說出來一點問題都沒有,但這裡用的全是遊戲,但還很技巧的提了一句德瑪西亞。列出的數據也是整個遊戲行業的數據和國家對電子競技的政策。光看著開頭真沒想到你一個小時都說LOL,畢竟你題目叫玩家,片頭一句英雄聯盟都沒提,簡介寫的是「玩家,是一份職業,也是一段人生,看看新聞Knews深度挖掘跟拍中國幾家頂級電競俱樂部,揭秘頂級電競選手的追夢之路。在這個世界中他們的玩家身份可以一夜暴富、一戰成名,也可以在億萬擁躉捧殺下,一舉崩潰,一落千丈。成就與壓力同在,前途與陷阱共存。在這場遊戲中,玩家有時是主宰,有時卻成為囚徒。而在人生的賽場上,每個人都是玩家,而他們面對的,絕不僅僅是輸贏那麼簡單。」玩別的遊戲的人看了這介紹這片頭看到最後得有多大的受騙感。之後進入正片也說了一堆我從小喜歡競技遊戲,父母花錢讓我念書我去玩遊戲。現實比想像殘酷,打遊戲是一種希望。你來玩了這個以後,肯定是想拿冠軍的。然後出玩家的LOGO。就這個味道,希望各位摸著良心評判這片頭拍的怎麼樣,到底是什麼意思。——————————————————————————————————————遊戲排名國服艾歐尼亞第四名,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看這個描述的。我就覺得,是把英雄聯盟和遊戲畫等號的感覺。看著感覺很自大。假如你寫一本書叫《編程》,然后里面只寫Java,你看看知乎百萬程序員能不能輕饒你。
這件事情吧,較真了,顯得自己酸、玻璃心,不計較呢,又顯得自己沒氣性。
先上前提,電子競技沒有法統,沒有嫡庶,沒有門庭,全是靠實力說話,根本不存在「唯一電競」的提法,罔論受眾群體數量,所有電競意義上的遊戲玩家都是平等的。因此,以「玩家」命名未免有些以偏概全,感覺其餘的遊戲玩家都被LOL給代表了。拋開成見,單純看這個紀錄片的製作水平還是相當可圈可點的,對於不接觸電競遊戲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科普入門作品,能讓大眾更好的接受電競這個行業。要知道在除卻校園的很多圈子裡,無論你是玩LOL還是Dota2,在那幫人眼裡,你玩的遊戲都是一回事,所有遊戲玩家都是同一個戰壕里的,甚至在女生稍微多點的專業,這種現象尤為明顯,老子在專業課的presentation放了wings的奪冠視頻,還有一群妹子以為我在放LOL(╯‵□′)╯︵┻━┻。好了言歸正傳,我現在只講這個視頻帶給我的唯一一個痛點:為什麼這個通篇講LOL的紀錄片,片頭把我Wings的奪冠照片給放進去了?紀錄片的製作組要是覺得wings奪冠與有榮焉,你好歹後面介紹一下dota2這款遊戲啊,可枉我後面繼續看了個把小時,屁都沒有。在這裡我看見的是活生生的割裂感,用一個包羅全天下所有遊戲的玩家來命名,用一個中國戰績最為彪炳的遊戲做片頭,然後全片你讓我看另外一個遊戲的玩家的心路歷程?也許是我對上海廣播電視台的紀錄片製作人要求過高了,他們可能本身對電競項目就不甚了解,所以先入為主的認為做個LOL的紀錄片就能夠代表大家了,放個dota2的奪冠照片對他們來說也無傷大雅。所以我覺得能夠做出這檔子事的人,非蠢即壞。後來我關注了該紀錄片導演邢維Simon的微博,他微博的timeline上除了拍這些個紀錄片,跟遊戲和電競幾無交集,那我就假定他就是個不了解電競的人,可直到我看到這麼條微博。原來這紀錄片去年2月份就開始拍啦,那去年8月份wings奪冠的那張照片,大概就是在紀錄片已經拍好的情況下後期加上去的,所以我不管攝製組是蠢是壞,裡面肯定必有忤逆。也許有人會說,本來講的就是電競玩家,放張dota2的奪冠照片又怎麼了,不好意思,我很抗拒,對於不曾接觸電競的小白來說,在這個紀錄片全在講LOL的情況下,單純一張dota2的奪冠照片對於他們是不具備什麼辨識度的。而最有可能的情況即是,看了主體內容在講LOL,他們會先入為主地以為wings也是LOL戰隊,拿了個LOL項目的冠軍。蹭熱點夾帶潑髒水的逼事,貴遊戲乾的還少么?後來我一看鳴謝單位,就釋然了最後說兩句,電子競技的榮譽是自己打出來的,不是拍拍紀錄片刷情懷劈情操搞出來的,dota2哪怕一部紀錄片都不拍,多拿倆TI就夠了,LOL哪怕把紀錄片拍成山拍出花,不拿個世界冠軍也就那樣了。因為lpl是垃圾,是中國電競之恥,lpl代表了中國八千多萬的英雄聯盟玩家,寒了八千多萬人的心。順便說一句我不是刀狗我打的遊戲只有ow和lol,我只是一個從s2入坑見證了lpl的輝煌與後面一步步自甘墮落的普通玩家。說真的如果lpl能夠像wings一樣在世界總決賽的舞台上升起國旗,老子買張機票去美國現場跪著把國歌唱完都行,但是lpl你做的到嗎?
修改回答:
關於內容我之前沒有說,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跑偏了的視頻再說內容意義不大。但是我還是見識到了一些思路清奇的人。一個跑偏的視頻,僅僅算是lol的玩家,lol的電競,賽事的歷史,遊戲的競技性,或者電競的開創性,lol都不能算是良好的模板,除了玩的人多……看完視頻了解的也僅僅是lol的電競與選手。這樣說吧,鎖區,遊戲廠商一手抓的賽事,沒有錄像與遊戲內觀戰的遊戲,我很抱歉,這會對萌新有一個誤導——唯一電競lol……還有人說內容可以,割裂來看是沒問題,但加上標題與簡介,文不對題,跑題作文一般不再看內容了。有些人也許本意不是洗地,但是強行不偏不倚理中客……也許應該邀請a神來回答一下。以下為原答案:
粗略看了一下,說下感受,繼續歡迎思路清奇的人討論。
第一,標題取《玩家》本來沒什麼,那些讓改標題的可以歇歇了,如果改成《lol玩家》這類的不符合取標題的意思,簡潔。但是硬傷是視頻簡介里也絲毫不提lol,而是以中國幾家頂級俱樂部來代替,先不說這幾家是不是中國頂級,lol就這麼沒底氣大大方方的亮出招牌,非要扣扣索索的遮遮掩掩?這點希望有人解釋。第二,關於片頭放wings奪冠。我很抱歉,作為一個通篇講lol的能別放dota奪冠的么?知道你們沒冠軍,那就好好做個紀錄片不行么。或者放ig打贏we被we粉絲丟瓶子的照片?很難理解這種騰訊小編的做派,張冠李戴,混淆視聽。第三,關於和free to play (以下用ftp代指)的對比。ftp做出來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宣傳dota2與ti,受眾就是dota玩家。而《玩家》呢,可以看出來,目標受眾是lol玩家與想要玩lol的玩家,那就老老實實的寫lol不行么?簡介強行不提lol,一個地方都沒提。片頭放wings奪冠,這跟lol有什麼關係?哪說的不對,歡迎指出。不歡迎說什麼通篇都是錯誤卻不說具體的思路清奇之人。以上題主偷偷改了問題描述,還能理直氣壯地自己回答自己繼續嘲諷一番引戰。
我服我們明明罵得是他,他偏要說我們在罵lol這遊戲(′⊙ω⊙`)
我服下面引號里的全是他原話。
============================
「評論里覺得紀錄片的題目強行代表玩其他遊戲的玩家不好。」對啊,我要是莫名其妙被代表了,我肯定不爽啊。
更何況這還有誤導觀眾,騙取點擊率的嫌疑。「為啥一堆打Dota的這麼玻璃心:)」
從你截圖裡的前兩個評論來講,你從哪就能肯定他們一定是打dota的?
反感「電競=lol」的,就一定是打dota的?你這邏輯666啊不過,如果題主有膽量澄清一句「電競只有lol和dota兩家,其他遊戲都不算電競」,我就在這裡給題主道歉,承認題主並不是在地圖炮和扣帽子。
「那麼我紀錄片介紹的是中國美食難道就要把中國每個省甚至每個市的美食介紹一遍?」
中國美食紀錄片不會記錄所有城市的美食,但至少會記錄3個以上城市的美食吧?
只記錄一個城市美食的紀錄片就感叫「中國美食紀錄片」,那肯定會得到觀眾的反感的。「評論區戾氣很重」
所以這就是你特意跑來知乎延續戾氣的原因?
還是想求安慰要容易受挑撥的人來跟著你一起去跟他們吵一架?還是想看到某些無腦黑跟著你一起說「噢,這些評論的都是玩dota,他們都是玻璃心」?不管怎麼說,你成功了一半
我平日里回答都比較平和,不知為何看見你的這個問題就想充滿戾氣地回答;)騙你的。
其實以上都是廢話。
我真正想說的是,引戰=舉報走好不送。忍不住說一句,有問就好好答,問的是怎麼評價片子,不是怎麼評價標題。標題取得再不恰當也只是一個方面。片子沒看就跑來噴的,到底是你戾氣大還是這個題主釣魚溜?
再多說一句,我何嘗沒有批評標題的不合適?某人在答案里說我「思路清奇、強行理客中」,但你,又到底寫出了多少對視頻內容本身的評判?
就算想要批評,也得講個邏輯通順,論據清晰。我覺得我列出來的對這個視頻的批判,都比你的無端臆測和辱罵來的更深刻更豐富。----------------
剛看完,我的總體評價是:總體觀感不錯,如果對電競完全不了解的,可以作為一個了解現在行業現狀的科普紀錄片。缺點也很多,明明片頭特效里放了個 Starcraft 卻通篇只在說 LOL,在談到中國電競的開端和黑暗摸索期時卻隻字沒有提及當年 sky 等人在WAR3,wNv 在 CS 等項目的輝煌。不過紀錄片總體而言講究一個展現事實。可以說涵蓋的廣度不夠,不過好歹是沒有扭曲事實胡說八道,LOL 作為一個有代表性的舉例而言還是 OK 的,畢竟在世界範圍內,LOL 是活躍在線人數最多的電子競技遊戲,作為一個行業代表也並無什麼不妥,如果標題別取的這麼泛,比如改成《我,召喚師》,或者《英雄,去超越》這樣的廣告詞可能還容易讓人接受一些。
說沒收騰訊錢,那我也是不信的,所以這紀錄片不說其他電競項目也很正常。V 社也曾貢獻過一個《Free to PLAY》的紀錄片,質量很高,非常燃,喜歡 Dota2的朋友可以去看那個(DOTA2紀錄片 《Free to Play》 官方中文字幕 + 未採用片段),很不錯,強烈推薦。
本文也會把《玩家》和《Free to PLAY》做個橫向比較,看看各自的著重點的不同。不得不承認,總體來說,看《Free to PLAY》更燃一些,哈哈。紀錄片《玩家》的思路比較清楚也比較簡單——通過講述具體參與到電競的個人的故事,去談電競行業的發展現狀。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聊一個遊戲確實比較好展開故事。畢竟幾個角色之間也可以更容易產生一些互動。主要提及的三個人也比較有代表性:
若風當年輝煌過,後來退役踏足主播行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紀錄片里比較多地講了他父母當初和他的矛盾,以及後來由於他成功後的開明。其實也暗含了父母對子女的擔憂更多的是出於很實際的經濟角度考慮的。如果子女自己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自立自強有可觀收入,大部分父母也不會有什麼反對。雖然說,這句話是一種結果論的東西。父母的反對,都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最強烈。講若風,是講了已經急流勇退的,現在混直播行業的成功人士。然後講的廠長(clearlove),這紀錄片在這個S6已經結束的時候放出來,真是讓人感覺是不是全力在洗他。但是你仔細想想,廠長也確實是個老玩家堅持到現在的代表。他和若風就走了兩條不同的軌跡。紀錄片也很清楚的攤開了這點:很多選手退役之後開直播,其實收益會更大,也沒這麼大的壓力,但還是有人會堅持。但紀錄片就是紀錄片,沒有評價,只是給出了這個事實讓觀眾去思考。講廠長,是講正在打比賽的選手們。偏向於講從摸索時代奮戰至今的老將們。同時,又講了 zzr,以及 snake 戰隊,他代表了新人的摸爬滾打。他的故事也是很多新星選手的人生軌跡的寫照。父母不理解和反對,隻身來到大城市,心理壓力承受不了。zzr 甚至到現在還被越南打野光環碾壓著。其實我對這一部分的理解是更多的講了 snake 戰隊的誕生,還有老闆的一些堅持。講 zzr,是在向現在迷茫著要不要進入電競行業的新生代們出的一道思考題。除了上述三個主要角色,視頻還花了不少篇幅記錄了一個普通的玩家的生活,他的工作時間使得他有機會還能堅持玩遊戲。結果到了視頻結尾,交代了他工作被辭退,不得不選擇找一個新工作的現狀。他不止一次地說自己當初是不是應該再堅持一下加入電競行業。《玩家》這個紀錄片,和《Free to PLAY》相比,其實是更著重於講行業現狀的。反而沒有怎麼著墨於遊戲選手們的恩怨和具體的遊戲戰術和內容。
而《Free to PLAY》中(請原諒我 DOTA2 比賽看得少,選手名字記不住,多謝評論區提醒),講了 hyhy、 DENDI、Fear 等人各自的故事:選手之間的個人恩怨、身為美國人卻去參加歐洲縱隊的艱辛、身在條件不好的家庭的困境、面對學業日程衝突的糾結……在《Free to PLAY》片中隱約也穿插著一個故事主線,就是把中國 dota 戰隊視為一個 BOSS(老外看著肯定燃啦,中國人看著也肯定很自豪),結局是挑戰 BOSS 成功,這樣來作為一個燃點。而且片中由於 valve 官方加持,加入了大量SFM(source film maker)的重置畫面,用電影化運鏡重演比賽的經典鏡頭,這實在是太燃了(SFM在各種 CSGO 的 frag movie 里也效果超棒,真是好東西)。反過來說,《Free to PLAY》講的對行業最多的其實就是TI國際邀請賽的獎金池的數額,這確實對電競行業起到了很大的刺激作用,逼迫其他電競項目也紛紛提升了獎金額度,並學習了它的小本/競猜眾籌獎金池的方案。《Free to PLAY》可以說是能夠相當全面地展現出 dota2 遊戲的魅力所在和比賽的燃情的,是很好的推廣。但也有個問題就是,它其實算是給 dota2 玩家們看的,對於其他不熟悉dota2甚至不熟悉電競的觀眾來說,不一定能夠很好的了解到電競行業。當然這也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本來這個紀錄片就是 V 社給 dota2 玩家們的獻禮。相比之下,《玩家》在角色層面互動的故事,通篇也只說了 zzr 是 clearlove 的粉絲這件事,而且除了紀錄片提及的兩個主要角色所在的戰隊(EDG 和 snake)之外,是基本不提其他戰隊的。對遊戲對局和具體的戰術也幾乎沒有討論,談的都是角色的心態變化、行業薪資,以及介紹賽制、人員轉會變動,還有父母的態度,家常瑣事,回憶過去等等。確實是實實在在地在聊電競行業的現狀的。所以我覺得這個紀錄片的廣告味兒反而不是那麼的足。畢竟它也沒怎麼好好地展現 LOL 的魅力所在,聊的全是行業現狀。這就像央視當年報導 dota2 中國奪冠,標題也是《電競比賽中國戰隊奪冠》,很正常。畢竟是給圈外人看的。反過來說,拳頭官方加持的《傳奇正盛》(英雄聯盟紀錄片《傳奇正盛》中文字幕_網遊·電競_遊戲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其實更符合推廣片的定義,這個《玩家》倒是對 LOL 的魅力展現的用力不足了。
另外我覺得總體的拍攝技法還有後期水平上來說,還是略有不足,審美稍顯落後,不夠洋氣高大上,在氣勢上就輸了《FREE TO PLAY》和《傳奇正盛》等製作官方冠名加持的紀錄片。可能文廣集團也是真的就只是蹭個熱點做了這麼個片子罷了。
那麼,對這個紀錄片展現的態度如何評價呢?
這個紀錄片確實沒有提出什麼明確的態度,但可以看他展現了什麼去思考它實際上有什麼態度。必須要點贊的是,這個紀錄片對電競行業還是比較冷靜的,沒有一味的吹噓、讚美和熱炒,snake老闆實在地說,「國內千萬級別的玩家,成為電競選手的不過百人,從概率上來說,讀書是更可靠的奮鬥方式。」這是一點都沒錯的。紀錄片也拍到了選新秀的時候那些沒有選上的訓練生們的落寞,他們都是電1鑽石以上甚至更強的玩家,但是沒選上就是沒選上。片中也不斷地強調了「電競行業是吃青春飯」這個事。所以廠長的奮鬥至今卻未能拿到 S 系列冠軍,若風的急流勇退收穫千萬年薪,zzr 被越南打野替代而感到迷茫,還有那個91年出生的新人輔助沒有被任何俱樂部選上,都是對這個現狀的註腳。JOKER的那句話非常實在「當年打電競的那幫人,說白了就是網癮少年,沒有誰在那個時候就能夠預言現在能賺到錢,能成功。」snake 老闆也直言不諱「說實在的,這些網癮少年,就算不打電競,他們也不會去好好讀書,做出更有益社會的貢獻。」電競行業水深、需要天賦、吃青春飯;「網癮」本身的原罪;比賽的殘酷;選手心態在勝負面前的脆弱及其劇烈的影響;在資本湧入的當下,堅持的人收入或許不如急流勇退的人……等等,這些現狀,《玩家》這部紀錄片都一一呈現了。我覺得總體來說,這個紀錄片對電競現狀的還原還是比較到位的——至少,在被資本所眷顧著的熱門項目的還原上來說,還是比較到位的。可是,就LOL這個電競項目而言,在如今資本侵蝕的當下,許多選手被名利誘惑,退役的豐厚收益和在役的龐大壓力的矛盾;國內凶,國際慫;一到國際賽場就打不出好比賽,打不過其他賽區,就是拿不到 S 冠軍——這樣的現狀,是不是應該要反思一下?通篇不提 S 系列賽的失利和韓國隊伍的強勁實力,是不是在掩耳盜鈴?
以及:
還有很多電競項目,在國內,由於相對小眾,一度國內無賽可打,要靠諧星解說盜播天團自己辦比賽漲聲勢,遇到的困境只有更艱難——這樣的現狀,其實也是需要被人所了解的。還有一些電競項目,是有草根超級黑馬,在其他國內勁旅都意外出局後,怒艹世界勁旅奪冠護國的——這些也應該讓人了解。還有一些電競項目,雖然並不是團隊項目,但有天王級別的一群人物,曾經以個人的實力( @Sky李曉峰 @RocketBoy 等等)屹立於世界之巔,成為傳奇的——這些也應該讓人了解。只能說是這個紀錄片的缺憾了,不過想想,如果加進去這些東西,敘事估計也不知道怎麼展開了吧,那可能90分鐘的時長就不太夠用了。
祝中國電競越來越好吧。
默默希望 CSGO 能夠誕生強隊再現 wNv 和 Tyloo 的輝煌,默默希望LPL 能拿哪怕一次 S 系列賽的冠軍,默默希望星際2的比賽能越辦越多,中國選手能多弄死幾次韓國人……-------
最後必須要差評的兩個點吧:
1.我希望再也不要有人用 Moba (多人在線對戰競技場)這個概念了,實在是混淆定義,狗屁不通。我只喜歡用 ARTS (動作即時戰略)這個詞,明確清晰。在視頻里把moba這個詞作為LOL 的遊戲分類進行科普是不夠嚴謹的。2.為什麼 WSAD 擺錯了鍵盤的順序……看的我好難過啊……-------
最後回復題主:你看戾氣這麼重不爽的話,自己就不要先有戾氣。不要老是討論問題就預設立場,也不要非黑即白。玩什麼遊戲,都是為了開心,看什麼比賽,都希望自己國家的隊伍能贏,人之常情。何苦呢?我不玩lol看來我是一個假玩家
題主,稍微講點道理啊。
玩家這個名詞的定義太廣了。單機玩家,網遊玩家,VR玩家,桌遊玩家……這麼多不同的類別呢,對吧。你出個LOL記錄片就敢代表所有人了,你別說DOTA玩家不爽,爐石啊,守望啊,星際啊等等,包括各大網遊估計都不會開心吧?而且玩家這個名詞還是挺中性的詞,玩家不等於電競職業選手。網吧里逃課上網的高中生,偷偷在家玩尾行的死宅,桌游店裡嬉鬧的男男女女。都是玩家。非得是職業選手嗎,非得是電競嗎?起碼玩家這詞,本意不是這個意思。我覺得吧,這名字起的,夠不講究的。我們再說,就算是電競吧。
電競里目前三巨頭,DOTA,LOL,CS GO。平心靜氣的說,LOL就算佔據人數優勢,但是在格局上,並不是一家獨大吧。那問題來了。
學過生物的都知道。老虎獅子豹子小貓咪什麼的都是貓科生物。而貓科生物又是哺乳生物。這記錄片不就相當於一只貓代表了整個哺乳生物嗎。
別說別的貓科動物不爽。別的哺乳動物也不爽啊。我們小時候寫作文的時候,不也遇到過這種事嗎。
老師出個題目,說今天的題目是人生。真有人從宇宙跟萬物的關係開始談起人生嗎?
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往哪去?能解釋的了這個問題的人還沒出生呢吧。哪次我們不都是乖乖的從自己的人生或者挑個偉人,以小見大。
不然就跑題了啊,就沒分了啊。真想寫人生,寫到猴年馬月去了啊,再說也沒有那個水平啊對吧。你通過LOL分析電競行業,可以,沒毛病。但是你把牛吹那麼老大,最後繞來繞出,別說分析整個玩家群體,各種各樣的玩家類型。你連個電競都沒講完,你也就分析了分析LOL還沒分析全。這怎麼有膽子叫玩家啊?為了嘩眾取寵。該記錄片的命名者,把該有的文學素養都還給語文老師了。
這題目啊,真的是起的槽點太多,有點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這麼起名的原因吧,大家也可以仔細想想。也無外乎是吸人眼球蹭下熱度,外加迎合國內LOL玩家。這個看看新聞SMG,總共就在B站丟了三個視頻,就全是這個什麼玩家。意圖也是昭然若揭,我就是來推廣我的品牌來了,LOL玩家抬一手哦。有受眾,有槽點更好,這樣才有人關注我們看看新聞嘛,對吧。專不專業全不全面,管我屁事。大兄弟,我覺得啊。這套路起反作用了。民眾沒原來那麼好忽悠了。再更一段。
先上兩張圖吧。這是玩家一詞的定義。我剛才翻樓下有個答案挺有意思的,說這跟那些無良小編的標題黨文案一樣一樣的。讓我不禁想起了朋友圈,這不就是類似於那種「13億中國人都震驚了!」「不轉不是中國人!」很類似嗎。先把你騙進來再說。剛才還有個觀點,我覺得也蠻有道理的。
那就是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如果是職業選手,不管我是玩什麼的,我願不願意拍一部紀錄片,然後叫做玩家。不是職業玩家,就叫做玩家。我覺得我不願意。能看出來這詞跟上面詞的不同嗎?一個職業選手,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突然一下子被扒拉到人民群眾中了。要我,我反正不樂意。這麼稍微一想,這個標題起的,也是蠻經典的。
廣大非職業玩家,不願意被代表。非LOL玩家,不願意被代表。連職業選手,都不一定願意被代表。這題目究竟討好了誰呢。
——————————————————————————————
最後吐槽幾句哈。不知道這個看看新聞的運營有沒有掛在知乎里的。推廣自己的產品,可以理解。但是稍微稍微收著點,別那麼功利。開頭放個wings奪冠,然後內容全是LOL的。這跟我下載個波多野結衣種子大全,點開一看是葫蘆娃全集有什麼區別?目前中國電競這麼蓬勃,還真少這麼一部客觀真實全面的紀錄片。
點子,真的是到位了。可是到了執行的時候,跑偏了。
"這有一場玩家的盛宴呦,都進來看看嘍!"
人們以為是一部高大上的各色玩家齊聚的饕餮盛宴,興緻勃勃的進去赴宴。
卻奈何,進去將將吃了一碗臘八粥之後,主人說,宴會散了,您走好嘞。這不是在逗我玩嗎。
這年頭,當烈女跟當妓女都有的賺。
你要麼就真的下一番力氣,把整個電競圈整合一番採訪一遍。
你守著上海,幾大俱樂部都在。dota分部CSGO分部都在。天時地利人和都有,搬出你上海廣播電視台的名號,想做到不難。然後你剪輯出來,反應中國整個電競行業現狀的。就算沒有柴靜的穹頂之下那麼震撼,但是絕對夠把牌子打響的了。要麼你就急功近利一點,我就談LOL。我就吹騰訊爸爸。你不提別的受眾,專門做熱血的LOL紀錄片。把LOL受眾哄得開開心心的,別的受眾不會說什麼。騰訊見到個新媒體盟友,說不定多開心。
拍好一個大腿的馬屁,就能上分了。這道理都懂。但是既想披著公正公開的皮,又想討好騰訊。既不願意真下一番力氣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紀錄片,又想一鳴驚人,喊出個震天響的口號。
這就有點蠢了。貞潔烈女也不是。
妓女還張不開腿。三分本事硬攬了七分的活。正主意愣是走了個歪路子。可惜可惜。一不小心吐槽多了,畢竟話癆,各位多擔待。你做個中國體育紀錄片,放的全是國足,你說我一個打乒乓球的氣不氣?
別說了,我高冷星際2還沒說話呢。同樣是被韓國壓著,國內星際2選手就沒那麼多肉鬆餅外設淘寶店,就沒那麼多直播吸精艹粉新聞。人家星際2國內選手少是少了點,哪個拿出去不是可以吹一下的戰績?看看lol的一部分人,一天到晚酸人家dota奪冠,有意思么?羨慕歸羨慕,你特么倒是拿出點不要命訓練的樣子來啊。以及其他回答說的,國足?國足起點那麼低,這幾年不也照樣拿出成績了么,還沒有外援。國家隊?就算你電競圈現在沒有國家隊,按俱樂部算,你lol也比不過國足的那個敢拼敢闖的勁兒啊。當然了,dota也比不上乒乓球,人家乒乓是全球持續性統治力,dota也逃不過ti偶數年魔咒啊。17年除了一個wings不也全盤血崩么?別太高看自己的dota圈子,不一樣是沉迷rpg和直播么。只是他們就算這樣消極訓練,也遠比lol的選手更努力而已。最後回到這個紀錄片上來,你lol在國內電競項目中,論成績,趕不上dota,論努力,是最差的,論低調,真正低調的只有星際圈。當然了,你們還是有優點的啊,至少說不管哪個項目,在直播圈粉開淘寶店這方面,你們還是國內第一的。============有人提到了CS的成績並不好,已經修改原答案中的錯誤。cs圈子不太了解,僅憑基友一人之言,確實是我的錯。所以我就按下cs不提了吧
舌尖上的中國雖說沒把所有中國美食都介紹了,至少是每個地區代表性的美食都有介紹吧一部叫玩家的紀錄片,只說了LOL選手 ?感情同樣電競的Dota 2選手們不是玩家了?萬千主機玩家就這樣被無視了?
要講電競建議從pong講起
steam用戶攜手xbox玩家和PS玩家給你舉報了
如果我是電競選手,我是不願意被人稱為「玩」家的,這是一種侮辱。
就對很努力的人說「他是來撈錢的」,「他是來混點的」,「他是來玩的」
你希望你的努力被人概括成「玩」么?選手哪一個不是拼了命的?
我覺得lol群體自己要理解「選手」和「玩家」之間的區別,官方混賬東西,定義玩家為「選手」搞炒作,定義選手為「玩家」為他們失敗洗地,但是粉絲清醒一點比較好。散了散了,馬布斯堡的神聖騰訊帝國是你們日罵夜罵罵的倒的嗎?除了把火藥味變得更濃,還有什麼別的作用呢?不過有一說一,我還是希望我游還是保持dead狀態比較好,人多口雜,總有二五仔來讓我游變成某阿拉伯地區特色宗教。最後嗎,寧為胡斯,不做教奴。馬布斯堡那天要是強行唯一電競了,我也不會吝嗇我的素質三連。畢竟素質當不了飯吃,也挽救不了我的信仰。
片名叫玩家,而我只看到片名叫玩家,而我只看到lol電競,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行為。雖然說玩遊戲的都是朋友,但是玩家這個群體內部是有很大差別的。lol的玩家和電競選手是不能也不配代表整個玩家群體。我不想被你們代表。
推薦閱讀:
※魔獸世界暗月馬戲團到底是一個什麼組織?背後有哪些真相?
※為什麼精靈寶可夢和怪物獵人的圈子重合度很高?
※我到底該不該進入遊戲行業?
※列王的紛爭里有什麼有趣的事?
※做遊戲策劃必須要愛玩遊戲嗎?還有沒有其他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