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典音樂家大都英年早逝?
01-09
前幾天看了一本《古典音樂史》,發現大多數16~20世紀歐洲古典音樂家都在20~35這個時間段去世,很少有像巴赫一樣活到七八十歲的。
相對於其他「家」來說,音樂家壽命普遍很短。
這是偶然現象,還是有科學或歷史原因?
首先,古代因為醫療條件不發達,當時人類本身平均壽命就比現在短得多得多,歐洲人平均壽命古羅馬時代29歲;文藝復興時期35歲;18世紀36歲;19世紀40歲;1920年55歲;1935年60歲;1952年68歲。
其次,想知道題主看的是哪本書大多隻介紹了活了20-35歲的音樂家。。。?有人統計過392音樂家,算出平均壽命,古典時期(大概18世紀)是66歲,浪漫時期(大概19世紀)是68歲,現代(大概20世紀晚期到二戰結束)是71歲。有名的音樂家平均壽命是明顯高於歐洲所有人的平均壽命的。
這也不難理解,有名的音樂家收入是遠高於普通人的,生活也比普通老百姓好得多,能得到的醫療條件也比普通老百姓好。莫扎特,舒伯特這兩個著名的英年早逝的例子基本都是自己作死的。。。莫扎特有經濟問題也是他揮霍,實際上他的收入是當時維也納老百姓平均收入的四百倍,這是我在維也納莫扎特故居聽到的數字。不要被莫扎特,肖邦,舒伯特,門德爾松,韋伯恩這幾位音樂家誤導了,他們的早逝是個體原因,可看看布魯克納,斯特拉文斯基,則完全不同。可見人的壽命和這個行業無關。
現代人的「英年」,就是古代人的「晚年」。
現代人的「青少年」,就是原始人的「中老年」。額,在巴洛克,古典時期,能中年病死已經很幸福了……
首先,沒你說的那麼嚴重,巴赫 亨德爾 維瓦爾第 羅西尼 瓦格納 托斯卡尼尼 西貝柳斯 柏遼茲 李斯特 斯特拉文斯基 潘德列斯基...活得長的一抓一大把。
而且題目所說的20-35歲去世真的並不是多數,莫扎特都活了35,孟德爾頌38,肖邦39,韋伯40...這些都算英年早逝,都超過了35歲。
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可能是,對於一個作曲家來講,創作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只要多活一天就能為人類貢獻更多的藝術瑰寶,所以歷史評價他們,肯定是永遠嫌活得短不嫌長。主要是因為當時歐洲的醫療太過落後,落後到什麼水平呢?到了美國建國初期,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死因是放血死的,在當時得了病沒有什麼辦法,就是放血。能說得上來的因為治療不當而死的音樂家應該說莫扎特算一個,貝多芬不知道算不算。總之在當時那個,年代西方的醫療水平甚至遠不如秦漢時期的中國。巴赫生了20個孩子,只有7個活到了成年(當然也有近親繁殖的原因),從這上面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吧
謝邀,因為當時的音樂家在貴族庇護制下,需要大量的勞動(寫東西)你問累不累?那當然累啊,其實宮廷樂師就相當於一個僕人,後天的勞累+醫療不發達=早逝 第一次被邀請ˊ_&>ˋ好激動
回答有點條理不清
歡迎補充為何博士們都特別關注自己的髮際線?
一個道理。嗯……瀉藥我覺得可能是因為醫療水平比較低吧…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聽的手風琴樂曲?
※我說我喜歡聽陳綺貞總被批矯情,對於陳綺貞你怎麼看?
※如何評價 4AD 唱片公司?
※empire of angels 這首曲子究竟有沒有電影使用過?
※為什麼藝術會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