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為什麼最終沒當上男主角?這樣安排的寓意何在?


謝邀。本來被邀請的第一時間就想答這個題的,但是突然看到李力持導演在知乎上開了一場live,所以決定聽完再答題,以免自己的看法有偏離導演原意的地方。幸好,聽完後發現李導的觀點與我最初的觀點是一致的。

好,現在正式開始答題。

尹天仇為什麼沒有當上男主角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回答。一方面是戲裡,尹天仇究竟是因為什麼不能當男主角;一方面是戲外,導演為什麼要這麼安排。

先說戲裡。直接的原因是因為「大哥」的檔期改變,所以才換掉了尹天仇。但實際上,導演組從一開始就不想用尹天仇,答應讓他演男主角是看娟姐的面子,大哥的檔期OK不過是導演組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換掉尹天仇的理由罷了。

為什麼導演組看不上尹天仇?原因很簡單,因為尹天仇不會演戲。

尹天仇的優點是執著,認真,努力。但這不代表他能演好戲。他連演死屍都演不好。他總想著「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想「我應該做什麼」。所以他演牧師死來死去死不了,想辦法給自己加戲,耽誤了劇組所有人的時間。

他有兩次在導演面前重點展現自己「演技」的機會,一次是表演「兒子出世、老婆死了、兒子天才會叫爸爸、兒子死了……」那一段,另一次是和杜娟兒的「生離死別」對手戲表演。這兩次他的表現都很難讓人滿意。表情誇張、動作太大,哭戲更是一大坨鼻涕流下來……假如你是導演,你會願意讓這種人做主演嗎?

如果沒有娟姐的提攜,尹天仇有可能做主演嗎?答,沒可能。因為正常跑龍套的演員想要出頭,要先從死屍演起,死屍演好才能演一些小角色,小角色演好才能演有分量的角色。可尹天仇連死屍也演不好,後面卧底演外賣小哥那場戲,證明他演有台詞的角色更是不行,詞背不下來,說話結結巴巴,所以基本只能永遠混在演員的最底層(這裡說兩句別的,關於在《喜劇之王》中客串的成龍大哥。成龍大哥在戲裡同樣飾演了一個跑龍套的,一對比就很明顯了,成龍大哥飾演的龍套演起「中槍倒地」的戲就比尹天仇強太多,面部表情瞬間凝固、倒地也是毫不含糊,「死」得乾脆利落。成龍大哥在剛出道的時候被譽為「最會死的人」,各種死法都演得很到位,受到了導演廣泛好評,這才一步一步爬到了如今的地位,出演這個角色,應該也是成龍大哥對當年自己的一種緬懷)。

所以,尹天仇得到這個男主演的機會純屬意外,失去了才正常。

接下來說戲外。為什麼李導演和星爺要這麼安排?為什麼不能讓尹天仇借這個機會當上主演走上人生巔峰?

答:因為這樣和電影的主旨不符。

《喜劇之王》的主旨是什麼?昨天晚上李力持導演在live中說,「喜劇之王」這個名字其實是騙了觀眾,「喜劇之王」應該是「悲劇之王」。這個片子就是在講尹天仇的掙扎與無奈,外部環境是他的無奈,自身條件同樣是他的無奈。只有給了他一個機會,同時讓他失去了這個機會,才能將這種無奈放到最大,給觀眾更深的感觸。片尾的槍戰同樣是為增強這種無奈而設置的。用李導的話說,「演戲可以NG,現實生活是不能NG的,最後的槍戰戲,NG的後果很嚴重」。而在NG後果就是死亡的前提下,尹天仇依然沒有把戲演好。尹天仇執著於演戲,可他是個「死了都沒法演好戲的人」,這是他最大的無奈。

最後談談《喜劇之王》的結尾。

《喜劇之王》最後還是以喜劇結尾收場了,導演在必死的局面下讓尹天仇拿到了一把擁有機關槍火力的手槍,神奇地消滅了三個訓練有素的悍匪。雖然我個人認為大悲劇收尾會更加震撼,但我仍然喜歡電影里的結尾。李導和星爺選擇這樣收尾,是想給全片增添一縷希望,也給整個電影增加一個積極正面的意義。

尹天仇還有希望嗎?《喜劇之王》的結尾告訴我們,有。雖然現在尹天仇是一個「死了也演不好戲」的人,但不代表他永遠是這樣的。在電影的結尾,他也知道了自己演不好戲,不再拚命往劇組鑽,而是通過演小型話劇的方式來磨鍊自己的演技。相信尹天仇這樣一場一場的演下去,通過向娟姐學習和與觀眾不斷互動的方法,憑藉他認真又敬業的精神,最終是能夠在演技上取得突破的。

尹天仇的認真和執著並沒有錯,只是方向錯了,他不應該把精力放在「如何給自己加戲」上,而是應該放在「如何磨鍊演技」上。

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通往成功的道路只有四個字,努力,奮鬥。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繼續加油吧,尹天仇。


謝邀,其實關於喜劇之王的結尾我確實有些想說的。

有些人說喜劇之王如果結尾是悲劇就更加震撼,周星馳被迫強行喜劇結尾。

其實我個人認為不是這樣的。

喜劇之王結尾之前的那段槍戰,是說人生是比演戲更真實的,人生是沒有排練的,從一個演員的層面上升到所有人的層面。

那麼結尾如何呢,我們做兩個假設:

1.真的做了大明星又和柳飄飄在一起皆大歡喜,很明顯這是強行喜劇結尾,電影就成了一個成功人士的奮鬥史而不是一個小人物的掙扎史了,整個電影前半段的鋪墊就白費,整個電影的衝擊力一下子就沒了。

2.尹天仇死於槍戰,這是悲劇結尾,而且肯定震撼力十足。但是這種結尾有個最大的問題,結局如此悲慘,那麼尹天仇前面堅持的意義何在?尹天仇整個人就成了個笑話,整部電影就成了徹底無力的悲哀。熟悉周星馳的人都知道,周星馳從來不會在電影里徹底斷送一個人的堅持和希望的。

周星馳在西遊降魔篇宣傳的時候,柴靜在看見節目里採訪他,他說「絕望之中帶有一點希望」,希望是他電影里最不忍傷害的東西,所以我想這應該是他原本就想拍的結局,沒有其他。

其實看周星馳一些其他電影的結尾也有這個特點,大話西遊即便結尾蒼涼,還是讓孫悟空吻了紫霞仙子;西遊降魔篇里玄奘踏上取經路回頭還看到了風沙幻化成的段小姐;回魂夜裡Leon成了鬼但是頭七還回來看阿群了;長江七號里周鐵死了但是還是被七仔救活了,七仔犧牲了但是最後來了一群七仔。即便虛幻,周星馳也要給個好的結局,而喜劇之王結局不能虛幻化處理,所以這是最合適的結局了。


這個結局已經很完美了。


不是每一個夢想都能被理想吧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大明星演大電影,但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的主角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要先談兩個基礎。

一、在那個時代,藝人必須隱瞞戀情,不能讓粉絲或者狗仔知道,天王如劉德華、成龍即使結婚生子也一直保密。

二、星爺對自己感情失敗的認知是覺得因為自己一直隱瞞戀情和自己太忙了。

在《喜劇之王》中,這種隱瞞戀情的風氣被星爺用「一姐」對尹天仇的好感這種更容易理解、接受的方式代替。

說白了,尹天仇只有隱瞞和飄飄的感情才能當上男主角。之後因為忙還有和一姐的緋聞,飄飄註定會傷心離去。

這就是周星馳對自己人生的理解與無奈。

藝術是應該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的。

所以電影中尹天仇毫不猶豫的公開了自己與飄飄的感情(星爺哪怕拍完喜劇之王后的戀情還是不會公開承認……)。

之後失去男主角,不敢回家面對飄飄,自認是一坨屎的站在冰雨中……

如果是現實,這很多時候就是結局了。

但電影不能這樣結束,按慣例來講主人公應該遇見某人某事完成下面兩件事

一、大徹大悟

二、奮發圖強,屌絲終有逆襲日。最後人財兩得,名利雙收。

卧底的情節就是大徹大悟的過程,讓天仇明白人生才是最大的舞台。這場戲沒有劇本,沒有台詞,沒有ng,不能重來。

回到家中後,天仇抱著飄飄說我愛你讓我想起了夕陽武士。

同樣大徹大悟後的珍惜,不過齊天大聖只是彌補遺憾,而天仇卻是珍惜眼前。

電影的最後所有人歡聚一堂的出來謝幕是賀歲片常見情景,這只是預示了大徹大悟後的天仇在人生這個舞台上一樣會取得成功。

也許星爺眼中這才是真正的喜劇之王——人生是一場喜劇而不單單只是銀幕上出演喜劇。

可惜兩年後,星爺還是沒有公開承認和於文鳳的感情,最終長跑十年而結束。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這句對周星馳評價如此之高的話?
徐崢的電影跟周星馳的電影有可比性嗎?
怎麼看待美人魚92小時票房突破十億,瘋了!?
為什麼「小鎮青年」成了周星馳電影《美人魚》的票房主力?
為什麼周星馳的部分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不太高?

TAG:周星馳人物 | 喜劇之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