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用破甲彈為什麼不設計成低阻力外形?
01-09
如圖,這種外形的炮彈阻力大,同時這種外形對精度影響也大,為什麼這麼設計?
完全可以加一個風帽嘛,可以增加射程提高精度,而且照樣在最佳炸高引爆,為什麼不呢?補充:圖中是破甲彈吧?
空氣動力學裡有一個叫激波的概念, 簡單的說就是速度足夠快,快到空氣被壓縮來不及跑到彈丸前面去,彷彿撞上了一堵空氣牆,劃開空氣牆時候產生的。
回復里說的三叉戟導彈的為什麼有的人只看外形就覺得阻力大 精度差?這讓實驗室里研究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員們情可以堪? 眼睛能賽風洞么。。
今天所見的東西都是源於紮實的理論,用千百次實驗打出來的。
T384(M456)長鼻彈的散布測試。
扯一波?——尾翼穩定破甲彈其實有很多樣子的啊你看,有尖頭的,有有桿平頭的,有有桿帶圓滑過渡的。為什麼現在大部分尾翼穩定破甲彈都是最右的造型呢?尾穩彈,主要依靠尾翼來穩定嘛,低速旋轉保持繞軸線章動來保證穩定性和精度,這是消除彈體各向異性的來提高精度。後來,隨著初速的不斷提高,彈丸頭部激波對精度的影響變得更重要了。
這也使得有桿平頭的造型脫穎而出。
因為通過杆尖產生的激波和桿頭的分離環把激波和氣流穩定住,對彈體的影響就變得可控了。所以,現代的高速尾翼穩定破甲彈已經不需要在頭部搞過渡段修型了。瀉藥。
兩個原因。
第一,破甲彈的破甲深度著靶速度毫無關係,INFACT,因為發射後會受到自旋影響,破甲彈的「靜破甲」實際上是理論最高穿深,所以彈頭的風阻再大也無所謂。
第二,破甲彈的穿透原理是利用門羅效應或者說「聚能效應」,通過將葯型罩炸成金屬射流來穿透裝甲,所以存在一個射流的最佳聚焦點,這就需要破甲戰鬥部在距離目標一定的距離爆炸,也就是所謂的「最佳炸高」。為了達成最佳炸高,需要有一根伸出戰鬥部之前的探桿來引爆戰鬥部,這就是你看到的那根突出來的棍子。破甲彈需要在離裝甲一定距離引爆才可以達到最理想的穿深,這個距離叫炸高。而一般來說這個炸高都是好幾倍的葯罩直徑(近似為彈體直徑),也就是說葯罩必須安裝在彈體比較靠後的位置。那前面裝啥?啥也不裝,就一根探針。
然後,來了個異端:m830a1,這玩意因為在前段裝了更複雜的引信以達到更廣泛的使用範圍,所以他是有風帽的,也就是說的確符合題主的說法。其次,這玩意和脫穿一樣是脫殼發射的,初速,存速能力,射程,都比傳統的炮射heat高一大截。
圖中士兵抗的叫做脫殼穿甲彈。你說的那圈圓筒叫做彈托,中間包著一根飛鏢型的彈芯,彈芯一般採用密度大的金屬製作,可以獲得較大動能。彈托設計成這個樣子,就是為了產生阻力,發射後彈托迅速脫落,中間的彈芯繼續飛行,靠動能撞擊坦克裝甲。
首先,題圖為破甲彈,不是次口徑脫殼穩定翼穿甲彈
破甲彈,對目標的毀傷作用是聚能射流,由彈頭後方聚能葯錐加上藥帽組成,做成流線型不利於射流的發出,其次,前部金屬長桿為引火管和擊針,起長度是經過計算的 ,使得在命中目標後,產生的金屬射流能夠準確的聚焦在裝甲面上題主的一句這種外形阻力大……讓我感覺大家的風洞都白建了……嘴炮賽風洞嘛?
加個風帽會破壞金屬熱切流的聚能效果降低破甲深度。另外這是破甲彈不是穿甲彈。破甲彈不是動能彈,威力取決於金屬流的溫度和聚焦的密度所以速度和威力無關。至於精度,圖中的破甲彈外形明顯對精度影響不大。況且現在都是尾翼穩定彈了,精度問題不大。
題主自己的猜測全錯了,,,1.那是穿甲彈而非破甲彈。2.穿甲彈的外形恰恰使得其威力大、精度高。3.破甲彈的不需要高速度,沒必要過於注重減少風阻。
這是HEAT,不是APCR,不需要動能(逃~)
首先,破甲彈的破甲效能跟速度關係不大,而且不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有尾翼可以保持穩定;像傳統炮彈一樣通過自旋也可以保持穩定,但自旋會大幅降低射流的毀傷效能,就只有做成前細後粗的長桿來保持穩定,雖然速度不會很快,但破甲彈並不需要速度
加個風帽也就是要形成流線型,而這隻在亞音速才必要,炮彈這種全程超音速飛行的,流線型沒那麼重要。
推薦閱讀:
※怎樣從外觀上區別坦克和自行火炮?
※為什麼特種部隊很少戴頭盔?
※為什麼我軍裝甲兵不大量裝備頭盔,而選擇海綿帽,二者有什麼優劣?
※如何評價嗶哩嗶哩連續槍斃十期的《幀察》節目?
※越南戰爭的失敗對美軍軍事裝備、訓練產生了哪些影響?戰術層面有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