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家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會比普通人更好還是更差,有什麼社會學規律可循嗎?
1)有可能會更好(迫於父輩壓力更加奮起直追,無拘無束接觸更好資源,基因良好出身天才,例如徐老師);
2)有可能會更差(父輩並未得到高級學歷,因此不重視,並且更加清楚實際技能的重要性,想要子女接班而不必學習沒有用的知識);3)更有可能的是,兩種情況皆有,但和普通人家孩子的兩極分化的分布情況不一樣,PDF長得很奇葩。根據你接觸到的情況,富二代紅二代的學習情況來看,你認為會是1-3中的哪一種,並且原因何在呢?註:如果是3,最好能畫出分布圖。
謝邀!就本人經歷隨便扯點!首先,這個問題並無絕對答案,富二代中我既見過花錢如流水,不思進取的,也有努力學習全面發展的,然而,我更多看到的是懂得利用家庭資源使自己得到更好發展的,可能是身處大城市,身邊的朋友們眼界非常之高,有的甚至初中就知道什麼是雅思托福以及他們有什麼用,而在廣東省內的偏遠地區,比如粵西地區,經濟落後,地級市還好,即使是縣中學的絕大多數孩子在大學之前都不知道什麼是雅思托福,什麼是編程,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高鐵,什麼是動車,偏遠地區的孩子們連概念都沒有,試問他們如何選擇規劃自己的人生呢?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高考的指揮棒走,可是高考的指揮棒永遠也也不會告訴他們你需要什麼,你應該怎麼做!所以,他們中能夠忍受枯燥的,可以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而很多人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標,就會人云亦云,庸庸碌碌,所以,從這個方面看來,富人家庭的孩子眼光更廣闊,他們中出現優秀者的幾率也就更大!
基本上沒有什麼規律,窮人家孩子也有成績好也有成績差的.只能說,如果富人家孩子願意上進,他得到的機會比願意上進的窮人家孩子更多更好
謝邀。我相信整體來看,「富人」的孩子,平均分會比「窮人」的孩子學習好。因為富人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資源多,並且這種差距經常是質的差距。
如果「富人」跟「中產」比,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差不多的,因為中產可以給孩子提供的教育資源其實和富人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說不定中產還更好,因為目標單一。
至於題主你分析的那些心態現象,其實哪個階層都有呀。這個話題有人做過社會學方面的研究,記得好像是北大對新生做過調查,對他們父母的學歷收入,生源,戶口是城鎮或者農村進行問卷,然後對比一般普通大學,可以明顯發現北大的學生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或者富裕的城鎮家庭的比普通大學的比例高的多,我認識身邊不少人有名牌大學的也有普通大學的,可以發現家庭條件好的更容易成才,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如果教育得當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在人們的觀念中,以為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這是一種偏見,也不過是人們的一種願景,一種美好的願望,事實並非如此,特別是在當今社會家庭條件好見多識廣,眼界開闊,享受教育資源豐富,就拿城鎮中小學相比較吧,真是天壤之別,我是深有感觸的,本身作為農村出身的孩子對這些比較敏感,觀察比較仔細,說點題外話,想要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將來作為父輩的必須得努力,一是對子女的教育得當,二是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教育。
我的經歷來談,有錢人的孩子學習要麼特別好,要麼特別差,
窮人的孩子也是,要麼特別好,要麼特別差,
分析一下原因,
有錢成績好因為,
可以任性的買各種很好的很貴的學習資料請私教啊,
有了這些物質條件保障已經算贏在起跑線上了,
自己天賦好點再用心點就可以勝過很多人了,
有錢成績差因為,
想著到時候反正是要繼承老爸公司了,
又不用像大多數人一樣考好成績上好學校找好工作,
所以那麼拚命努力學習幹嘛啊還不如玩會,
沒錢成績好,
因為發自內心的不想再走父母因為沒文化所以沒好工作所以沒錢的悲慘的老路,
所以往往特別勤奮特別刻苦特別堅強特別自律對自己要求相當苛刻,
沒錢成績差,
真的被沒錢害慘了,
買一本十幾塊錢的參考書都要經歷一番波折,
像家裡要說沒錢只有自己不吃飯省錢撿垃圾賺錢,
家長往往思想觀念落後孩子哪裡不好了都只會打罵,
長期這樣很容易自暴自棄的我認識的學霸學神,家裡都挺有錢(明顯中產以上)
我講一件事吧,自己當時完全沒有感覺,現在完全不理解我爸。
小升初,爸媽因為不想花錢,沒讓我去考民辦,最後我劃區進了一所很弱的初中。這麼說吧,我的小學很不錯。我在小學班上第五名的成績,初中入校摸底考年級第一,比第二名高几十分。我現在很不理解我爸,當時的反應為什麼會是很開心,而不是馬上給我聯繫轉校。三年下來,我的基礎毀了。雖然保送了重點高中,但高一成績墊底,完全聽不懂課,哭了多少次就不表了。高二奮鬥到能考985的水平,證明我學習能力還是可以的。然而因為初中三年底子不行,更好的不可能了。有一個小學和我成績差不多的,讀好初中,最後同一個高中,他在高中是實驗班的,最後考了北大。也許當時我有好一點的教育資源,未來就完全不一樣。我爸年齡挺大的,農民出身。覺得什麼苦抗不過來都是自身的原因,和環境沒關係。錢是一方面,他也覺得去考民辦都是瞎搞。我也有同學,家裡費盡心力送到好學校,學習能力還是不過關。但我很可惜自己,從小就腦子好,不是說說,如果去了更好的初中,起碼大學就是兩次層次的了。
這還只是初中的影響,萬幸保送進了優質高中,其實我初三時被影響得年級前三的成績都考不上那個被保送去的高中了。在高中里學了一年能上985了。我們是重高里排名第一的,近半都能上985,而同為重高的第八名高中,只有年段前十能上985. 如果我的高中又去不了好學校,可以說一生盡毀於此。個人觀察到的一點規律。
我上小學的時候去的是省政府旁邊的一所小學,班裡的同學基本都很有錢,二代都很少,基本都是三代以上,爺爺是省委書記這種的。之後初中高中上的就是普通的市重點(二線省會城市)。
縱觀小初高這三個圈子,小學同學中有去了北大清華的,且小學同學中也是出國念書最多的。初中有少量出國念大學的,也只是新加坡這樣的國家,只有一人去了清華。高中最好的才去了上海交大。
從學習上來看,小學上略佔優勢,但不是非常明顯。
現在周圍同學基本都已經進入社會,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小學同學的就業發展方向要遠遠的寬於初高中的同學,呈現一個非常多元化的狀態。有在電視台工作的,有在交響樂團工作的,有在聯合國工作的,畫畫的,寫書的,很豐富。而初高中同學,不能說不好,但基本都是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企業職工,學習好的有讀研讀博的,有搞科學研究的,當老師的。
富人的孩子學習更好還是更差我看不出來,但是富人孩子學起習來絕對是隨心所欲豐富多彩的。就我所見,單看分數沒有區別。但是我見過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態還有氣質。這就像我去咖啡館打工是為了體驗生活跟我去咖啡館打工是為了養家糊口是不一樣的。
學習成績不能代表什麼,中國教育唄,但背後思維,資源,則是貧窮所限制的,當你會π的時候,人家也學在耳濡目染股票,當你在學高中無力的時候,人家也許已經在生意上有一定話語權了,而學習能改變什麼?當你費盡心機考上好大學的時候,人家做的事已經是你這輩子趕不上的,回答我中國式教育學習能改變什麼?
佔個坑,曾老師回來了就好,又能跟著曾老師愉快地逛知乎了
就我所認識的經驗,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並不一定成績優於普通家庭孩子。
學習成績與許多因素相關,家庭富裕與否只是諸多因素中的其中一個。
學習成績最主要相關的兩個因素是:個人智商,個人受教育水平(或在學習上的投入)。
智商總體是與貧富無關的,通常是全社會平均分布。貧窮家庭也會有高智商的孩子,富裕家庭也有智商(天資)普通的孩子。
另一個因素是受教育水平(在學習上的投入)則是貧富差距懸殊。總的來看,富裕家庭能夠為孩子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資源,如選擇水平較好的學校,選擇參加各類課外輔導和培訓班,選擇優秀的家教老師等等。相反,普通家庭通常在教育上的投入無法與富裕家庭匹敵,從而導致普通家庭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偏少,或者接受教育的水平偏低。因此,如果智商水平相當的孩子,將由於家庭出身的原因使其所能得到的教育資源不均,從而導致其最終學習成績有區別,且通常投入更多的富裕家庭孩子成績會更好,也意味著富裕家庭能為下一代提供較高的起點。
這與窮人和富人可能沒多少關係。
但是卻和出於窮或者富狀態中時,父母的情緒如何有關。- 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父母情緒穩定,對孩子到底有多重要?這些年,許多教育界以及育兒界的人,一直在關注這個話題。
曾經有一個繪本是《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當時一時風靡,繪本的內容是,一隻小企鵝在面對媽媽發火時,嚇得魂飛魄散。最後,即使媽媽找到了小企鵝,但孩子受過傷害的心靈早已無法彌補。大量的調查表明,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
年少時碰到過一個男孩子,曾經一塊去上興趣班。
他坐在我的身後,每天都高高興興的樣子,會偷偷拉我的辮子;
下課的時候,拿走我的筆滿世界地跑,大聲地說「你來追我啊」;
塞亂七八糟的紙條給我,上面畫著「豬」和「熊」,旁邊寫著我的名字。
我不喜歡他,因為他不給面子地四處鬧,鬧得整個班級都知道我叫「豬」。
這個每次都在我面前笑得滿地打滾的男孩子,有一天,突然間就消失了。兩個星期後,他回到我身後,就不說話了。 他沉默得亦如一個戰士,每個下課都安安靜靜地看書,上課也不會再扯我的辮子。他偶爾眼睛紅紅的,趴在桌上。
我也是小心翼翼問他,他才說起,他說,父母在鬧離婚,他已經根本沒辦法回家了。那一年,我們都十三四歲。我第一次陪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他說,他特別想自殺。
「他們兩個人以前不是這樣的。現在,總是吵架,吵完架,他們都生氣。母親會衝進我的房間,不停地給我挑刺,我坐得不行,就打我的背,我頭離書本近,就不停打我的頭;她出去之後,就是我的父親進來了,父親很沉默地坐著,他坐在身後的時候,我不敢發出任何聲響,他是一個情緒很差的人。」
十三四歲的人懂得什麼,他也沒有機會刨根問底,而他看到的父母,就是一對整天對他大吼大叫的父母,以及一個惴惴不安的自己。
正好的一個對比是, 當時,我幼年的一個鄰居,父母也離婚了。但她的情緒似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我幾乎是見證她從雙親變成單親孩子的。 她的父母情緒離婚像是分手,不動聲色,也不在孩子的面前吵架。孩子跟了母親,父親整理了很多衣物,是母親幫他整理的,走的時候,還互相說著保重。這之後呢,每周他的父親都會來看望他們,偶爾還單獨帶著她出去玩。 這個孩子,情緒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每天還是高高興興地上學、放學,和我玩很多的遊戲。
父母情緒穩定,有時比父母恩愛更加重要。
父母恩愛,有時更多牽扯到父母雙方的獨立性,我們不能因為誰的存在而綁架了誰的感情,父母不應該被孩子綁架,孩子也不能被父母綁架;而父母情緒穩定卻是一種內在和外在的影響力,那是一種和教養和氣場相關的事,你當下的情緒多穩定,孩子長大後的情緒,就有多穩定。
我大學的時候,去少兒培訓中心上過課。
我發現,那些父母性格溫和,情緒平和的孩子身上,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強,抗挫折能力也更好,禮貌和教養一個不缺,看待世界也更寬容。而那些父母性格強勢,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大吼大叫的孩子,總是更容易走極端,以及缺乏一種對世界最起碼的安全感。
為什麼?
因為父母手上如果時刻提刀,他們就會有更多地對於刀的恐懼,而這個刀就是父母的壞情緒。
張愛玲的筆下有刀,除了她生活的敏銳性外,也與她的父母有關。母親黃逸梵與父親張志沂每日都是爭吵,爭吵,日益升級的爭吵,終至不可調和。所以,張愛玲筆下的一點點戾氣,來自於她年少時候的時候。
張家四姐妹永遠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來源於她們的一對父母,永遠在他們面前情緒穩定、相敬如賓。
我始終覺得,父母情緒穩定,是第一位的。
有一句話:父母情緒穩定,孩子長大後,對人間瑣事更寬容,也更有幸福感。為什麼?
因為父母是孩子接觸到的最直觀的人際影像,他們對於人際關係和社交設定的來源往往來自於自己父母。父母給孩子的氣定神閑,會讓孩子更有機會,也更從容,更無所顧慮地去走向外面的世界。
不要讓你的情緒,磨滅孩子通往美好世界的夢想。為人父母,情緒穩定而樂觀,才能讓她在最初狹小的世界裡,慢慢對自己進行構造。
外面的世界很殘酷,我們就溫暖一些,給她偶爾避避風雨,也有點陽光,來日給個擁抱,讓她走得更快也更穩。孩子成績和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外因因素,包括學習氛圍、家庭熏陶、老師水平、所處環境等,通過內因轉化影響學習成績,起一定作用,但非主導作用;另一個是內因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責任意識等,直接決定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
BBC 的&<56up&>紀錄片跟蹤記錄了富人家和窮人家孩子的一生。也許有你需要的答案。
我覺的這和和父母文化素質學歷成正相關。。。
學習成績和家庭收入成非正相關隨機分布關係(這詞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別問我,瞎編的 - -)
跟教育資源關係更大吧,比如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教育理念等等,跟財富還是不能完全劃等號。
卧槽。解禁了?我上午可傷心了你被封了
看家庭氛圍。
其實不管哪一種情況,他們都會想讓小孩跟同樣是富豪家的小孩一起生活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複雜思考和理性辯論的能力?
※為什麼大部分低收入階層都堅信中國會強大,而富裕階層以及受到優秀的高等教育的大部分都都想離開這個國家?
※幾歲的小孩心算厲害,很會背數就一定說明以後數學會很厲害嗎?
※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的發展為什麼差強人意?
※私立學校,要怎樣告訴家長孩子的真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