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告訴我們,我們所在的世界是虛幻的,一切感受到的是假的。先假設以上成立,再反過來質疑,佛說的也是假的?

感覺還有好多佛所宣揚的精神都是與其本身相悖的,好矛盾啊,比如佛說四大皆空、無欲無求,可為什麼卻又普度眾生,這不是執念的一種表達形式嗎?(我算剛接觸佛,去搜索,發現好多都是一整套大道理搬出來,我都理解不了,真佛法難道是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我不相信,要真這樣,那估計安利算是佛法的出色弟子了。希望有真大神出來給小弟解惑,偽大神還是別來用高深晦澀的說教讓我雲里霧裡了,大道至簡。問題有漏洞什麼的,還請多多包涵。)


一個醫生(佛),說你的感冒發燒種種難受是不正常的、是不應該存在的(感受即虛假),開了點葯給你、跟你說別在寒風中淋雨亂跑(說佛法、要你無欲無求),你吃了葯(奉行佛法),於是感冒消失了(證明了之前的感受虛假。病既然沒了,葯也可以扔了)!醫生不只治療你一個、而要治所有的感冒病人(普度眾生)---- 你質問這個醫生不正常?還是你病得不正常??

如果健康的話就不應該有「受」的!你不能因為有「感受」,就說有「受」才是健康的!就像女人不能因為有痛經,就說痛經要是能醫好、那一定是安利教的......云云,豈不顛倒是非?!

---- 大道至簡!這句你沒說錯。


不僅感受到的是假的,而且感受本身就是假的。比如,身體每處皮膚都可以感受,為什麼不是每時每刻每處的觸感都感受到?

佛教的度眾生,只是告訴他們另外一些不同的看法。既沒有強制,也沒有喋喋不休。

以自己感受為真的人,為了自己的感受,有少數人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了解感受是假,可能就不會追求各種感官刺激,這是佛教的一點意義。

最後,因為告訴#不知道自己是幻的人#他是幻,即維摩詰經說的,幻師為幻弟子說法,所以佛最後說沒有實的眾生被度。


這個世界無它,唯有振動(波)耳。萬物之間的溝通方式無它,唯有共振耳!萬物有波粒二象性,粒為假相,波為本質。

首先是視覺,人的感光功能靠的就是視柱細胞和視錐細胞與電磁波(可見光是其中一小段)的共振,電磁波的振幅和頻率分別決定了亮度和色相。

其次是聽覺,人的聽覺器官中有一精巧絕倫的共振系統,耳朵通過鼓膜與聲波產生共振,並通過放大並轉化為生物電信號,然後聽覺就產生了。牛逼的是耳朵能接受到微弱得只能使耳膜移動氫分子直徑的十分之一的振動,更牛逼的是大腦會做飛速的傅里葉變換,在眾人吵鬧中都能聽到自己只想聽到的那個獨特音色聲音的話語。

然後是味覺,味覺就是人舌頭上的味蕾上的不同受體與不同的配體共振的結果,比如苦味受體只接受苦味配體。當受體與相應的配體結合後,便產生了興奮性衝動,此衝動通過神經傳入中樞神經,於是人便會感受到不同性質的味道。

接著是嗅覺,在鼻腔上部的上皮細胞內有1000多種不同類型的氣味感受器,每個這種細胞只含有一種氣味感受器,每個感受器只能探測到數量有限的氣味。當氣味分子被吸入時,特定的氣味感受器與其發生共振,不同的氣味感受器細胞所得到的信息在大腦進行整合,形成相應的氣味信息。

最後是觸覺,觸覺的原理機制和聽覺很類似,皮膚對振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這些振動產生相應的振幅,同時,神經把信息從受體傳入大腦。就像耳膜的振動頻率傳送聲音的信息一樣。

總結起來說,五感其實本質上就是人對不同形式的振動的不同處理結果,因為共振代表的是在特定頻率下,比其他頻率以更大的振幅做振動的情形,所以就可以理解了為什麼每種感官都需要用n多個不同的感受器(感興趣的可以查一下自然頻率這個概念)。而人的意識活動也不過是此起彼伏更複雜的共振場罷了。難怪釋迦牟尼佛證得後感悟到五蘊皆空,只感覺到全部都是如露亦如電的潮漲潮落的正弦波餘弦波變換著頻率和相位交替著波峰與波谷。

一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就不可避免的要站隊了。不過事實卻是,宇宙既不是唯物的也不是唯心的,而是心物一元的,佛家有句話可以很好的詮釋:「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宇宙中的根本不過是小到極致的一根根弦罷了,弦依次以不同的頻率振動和共振,就形成了各種亞原子及原子乃至演奏出了整個宇宙。


一善信見佛,曰:"吾嘗聞覺者雲『一切皆空』,實否?"

佛曰:"然。"

善信曰:"何解?"

佛笑曰:"『一切皆空』,此乃真言,世事皆如夢幻泡影,則此話同為虛幻;若此言為虛,何談真假?既無真假,何來虛實?無虛無實,是為『空』。"

善信默,少頃,頓悟。


那些說虛幻的,先跳個樓看看


題主的邏輯有點奇怪:」我看不懂某種東西,就是這東西有問題....."事實上一般人大多會反思下自己的學識是不是夠用。

題主看不懂佛教講的東西,是因為沒有把握住佛教講道理使用的方法。

佛教最基本的論述方法就是辯證法,題主如果結合著學習一下哲學裡的辯證法,會有幫助。當然,佛教與哲學不同的地方在於,佛教是由先修證成功者(即佛)宣說的,而哲學是由善於思辨而無修證的哲學家宣說的。

先科普下基本的辯證法。

唯物主義辯證法把辯證法歸為三大規律。在這主要解釋下「對立統一「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因為這兩條佛教也使用。

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關係也叫矛盾論(注意這個矛盾論,題主感到佛教經常有自相矛盾的說法,過會我會用這個來解釋)。對立統一關係的基本思路,就是從兩個對立的角度(也就是兩個互相矛盾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然後在這種對立中把握統一。

經典的道家陰陽魚圖案,就是對「對立統一」規律的一個直觀說明。

首先,雙方處在同一個大圓中,又分為兩條魚,這叫對立中的統一,統一下的對立

其次,兩條魚互相依賴,沒有對方也就沒有自己,這叫相互貫通

再次,兩條魚處於一個動態旋轉狀態,辯證法里叫做相互轉化,對立的雙方可以向它的對立面轉化。

最後,黑魚中有白眼,白魚中有黑眼,這叫對立雙方相互包含

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遵循一個發展周期,這一個發展周期里事物兩次對自身進行否定,從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具體表現為:肯定事物自身--------否定事物自身--------否定前一否定,上升到更高層次。

然後對照著上面這兩條,說一說佛教的辯證法。

先說佛教里的「對立統一規律」。佛教說法時採用的一般形式是「以二諦演說」,這其實就是一種對立統一規律的體現。二諦,即「真諦」與「俗諦」。真諦是佛教獨有的觀點,俗諦是世俗的觀點真諦談本質,俗諦談現象必須把真諦與俗諦結合在一起看事物才完整,一旦拆開就會發生偏頗。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現在有一個茶杯放在桌子上。問題來了:請問,這個茶杯是存在,還是不存在呢?

按一般世俗的觀點,肯定是說這個茶杯存在。包括西方哲學的主流(形而上學)也是承認茶杯存在。

但辯證法不是這麼講。

古希臘赫拉克勒斯的辯證法,就會說「茶杯既存在又不存在」(赫拉克勒斯的辯證法還不夠完善,所以形式上比較難懂,但這明顯體現了從對立的也即矛盾的角度來分析問題)。

唯物主義辯證法會說:

「此茶杯處於絕對的永恆的運動之中,所以它是一定要滅亡的;

但在目前階段,它維持著相對的靜止狀態,在發生質變之前,它會暫時保持著茶杯的形態。」(注意這個分號,辯證法都是從兩個相對立的、矛盾的角度來分析。)

佛教辯證法會說:

「從俗諦角度來看,我們隨順世俗的看法,許可這個茶杯的存在;

真諦角度來看,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不能永恆不變)、無性(不能永遠保持作為一個」茶杯「的性質,打碎後就不是茶杯了)、我(此茶杯沒有一個精神主宰)、無相(我們對茶杯的認識,並非茶杯自身)的,我們佛教否認這個茶杯是一個真實的存在。」(注意,佛教里說的「真實的存在」,必須具備永恆不變、自作主宰的性質;不具備這種性質的事物,佛教否認它是「真實的存在」。)

或者簡單概括佛教辯證法的表達:

「我們承認這個茶杯作為一個現象的存在,而否定茶杯作為一個實體的存在。」

看懂了嗎?佛教使用一種「矛盾」的敘述方法,這種方法就是辯證法的方法。

辯證法里,當對一個事物進行肯定的時候,其中暗含著對這個事物的否定;當對一個事物進行否定的時候,也暗含著對這個事物的肯定。但要注意,這種結論的轉換,是在視角的轉換之下完成的。

題主問:

感覺還有好多佛所宣揚的精神都是與其本身相悖的,好矛盾啊,比如佛說四大皆空、無欲無求,可為什麼卻又普度眾生,這不是執念的一種表達形式嗎?

用剛才講的道理來分析這個問題就容易明白了。題主覺得這矛盾的兩個方面,在佛教里本身是一個敘述的兩個部分,它們是在對立中統一的。

再說一下佛教里的「否定之否定規律」。這個可以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

佛告訴我們,我們所在的世界是虛幻的,一切感受到的是假的。先假設以上成立,再反過來質疑,佛說的也是假的?

我把前面講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再搬過來:

否定之否定規律:事物遵循一個發展周期,這一個發展周期里事物兩次對自身進行否定,從而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具體表現為:肯定事物自身--------否定事物自身--------否定前一否定,上升到更高層次。

佛教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也遵循這樣一個邏輯規律。

一般人都認為,世界是真實的。-----------這就是」肯定事物自身「。

佛告訴我們,我們所在的世界是虛幻的,一切感受到的是假的。----------這就是」否定事物自身「

先假設以上成立,再反過來質疑,佛說的也是假的?-----------這就是」否定前一否定「。在這之後,所表達的事物,會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而不是回到了問題的起點。

這是我儘力做出的解釋。不知道題主能不能看懂。如果看不懂,那隻能說希望題主去學習一下辯證法。辯證法有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辯證法兩種。參考著這個對於佛教能有更好的理解。

最後希望題主以後不要簡單的就對自己不懂的東西作評價。祝好。


正因為是虛幻的。所以佛才在金剛經里說未說一法。若說佛有說法,即是謗法。

顯然。佛陀老爺子也認為自己四十九年講法這事兒本身都很虛幻。

正因為佛說一切都是四大皆空,無欲無求,所以才在金剛經里說

如是滅度無數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我們不能用自己的二元知見去揣度佛的一元智慧。

不是佛陀自相矛盾,而是我們壓根不懂他!

我佛所說,若以色見我,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見如來

誠不我欺啊!


沒錯,世間本無佛法,是謂諸法空相,佛陀跟你說佛法,只是一種方便說而已,意思就是說,跟你扯大道你不明白,只能用你能明白的方式給你描述一下什麼是世間真理,這個方式就是佛說,經書,佛法,但這個法本來就沒有的,所以就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

佛的確是四大皆空、無欲無求,度你只是出於菩薩的一種慈悲心,並不是去求你,只是看你處在苦中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才來救你的,佛知道眾生皆可度,所以根本不是一種執念,只不過需要點時間罷了


世界不是虛幻的。

所謂虛幻,是指人對世界認識的局限性。

當然,凡是涉及到本體論的就很難說對錯,反正也證明不了。

都是主張,有選擇的相信。


就算題主想學佛,也建議先從四阿含開始看,別一上來就看大乘那些玩意。雖然都很無聊,但前者至少還能算是「佛說」。

你佛沒說過「假」。如果是假,爬到30層樓往下一跳就OK了——比如那些整天拿缸中之腦說事的,這種人你們要麼就去跳,要麼就閉嘴。

你佛說的是「無常」,即你所感知的一切都無法持續和穩定,說白了呢,還是因為人會死。因為無法永生,所以才有了脫出輪迴、追求涅槃寂滅的念頭。

如果你認同這種說法,跟隨你佛的腳步即可,儘管沒人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涅槃"了。但總而言之,佛教算提供了一種「解脫的方式」。至於這種方式和死了見上帝哪一個更優越,看你個人口味。以佛教自己來看,當然是涅槃最究竟,見到上帝也不過是去了天人道,還要輪迴。


我怎麼不記得哪句佛經說世界虛幻了。

佛經常拿目生空花~三界火宅~幻城等等來比喻凡人的視角對世界的認知理解有問題,是顛倒不實的,所以才感受到苦,但是從來沒說世界本身是虛幻的啊!

況且佛的十種名號里還有如來這個叫法呢,如來如來~如實而來,佛經里還經常用真實不虛來強調佛的話不是憑空捏造的,都是如實觀察世界後得出的。

況況且,佛說的是因緣借和~萬法唯識吧?就算是用來修習禪定的四念處,也是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就算心經,也是說五蘊皆空,你該不會把空理解成虛幻了吧???就算是金剛經,那說的也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你該不會把無也理解成虛幻了吧???這裡的空和無,都是不執著於概念,不用概念框死境界的意思~因為下定義生概念的做法,是低於空觀有無修行階段的。

況況況且,空觀無有等理論,也不是初學者可以涉及的,佛經里有說過初學者搞這些不過是盲修傻練,因為你不知道它們的應用場合~也就是邏輯學裡的概念的外延~

你要知道佛學的次第,不同層次使用不同的觀念和視角不一樣。

請查閱詞條: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地菩薩。


說它虛幻,是因為它只是短暫存在,因緣聚合


這個世界,包括我們自己,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最堅固的幻覺。

佛法就是針對不同的人,給出的打破這種幻覺的道路。

當你真的出了這個幻境,打破了這個幻境,認識到了真實,那麼佛法當然也可以扔了。

迷惑即是眾生,覺悟即是佛。

既然已經覺悟,當然不需要佛法了。

所以佛陀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然而題主的境界,還沒有到這一步。

所以,竊以為適合你的修行次第應該是:

首先嘗試了解一下佛法的基本觀念,看看自己能否接受。

如果不能,請放棄。

如果能,請進行下一步:

考慮到也許你認為這個堅固幻覺十分真實(我也在這個階段):

那麼,選擇一個跟你比較有緣的法門來實踐。

做個實驗,親自體會佛法的作用,有何不可?

至於如何判斷有緣:

1.一見如故,一見鍾情,一見生歡喜。

都是有緣。

2.雖然好像不是太喜歡,但是卻總是遇見,也是有緣。

只要是佛法,而且跟你有緣,就去實踐吧。

如果實在就是不喜歡,不想實踐就想批評,那麼,不信佛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千萬不要操心別人信不信。

以上。


如果你當面跟我這麼說,我會順著你想要的(答案),跟你點頭,告訴你是對的。不僅如此,我還要說,莫說佛言虛假,佛也是虛假。

因為你還執於有,卻在有的層面談無。

比如這句話:

感覺還有好多佛所宣揚的精神都是與其本身相悖的,好矛盾啊,比如佛說四大皆空、無欲無求,可為什麼卻又普度眾生,這不是執念的一種表達形式嗎?

你始終站在有的一面,審視批判無這個概念。從而得出了佛教在無中尋有的悖論。更深層的問題是,你站在無神論的角度,審視有神論,試圖通過尋找教義的不圓融,否定有神論,從而穩固自身世界觀與認識論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所以,我才不會刺破,我必然順著你的思路,方便予你想要的答案。

最後,認識論上,從有到無是一個極具破壞性的過程,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學佛初期或者試圖認識佛教的時候,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也不可著空如芥子許。


其實這個問題僅在量子力學上來說,佛祖說的?不一定◇是假的,

薛定諤的貓說明了一個東西在人類觀測它之前其狀態是不定的,

一朵花你觀測時是花,不觀測時就不一定是花

(攝像手段什麼的也算是觀測)

我們這個世界.有可能.只是粒子在時間軸上的躍動所產生的


就象你沉迷在遊戲當中,把遊戲的世界當成真的世界。好不容易出來了,看到別人還沉迷在遊戲中,你會怎麼跟他們說?


不要用邏輯來解釋宗教或者信仰,因為科學是相對狹隘的,邏輯又只是科學中很小的一部分。


能不能先把基礎常識學學再問高深的學問!


佛陀並沒有說一切都是假的。而說的是一切都是「非永恆的」。世上沒有恆常的存在。今天得到了,明天就是去了。對這些非永恆的事物的喜愛導致了煩惱和苦。為了消除煩惱和苦,就要放下對這些無常事物的執著。這就是佛陀宣講的佛法「苦和苦的止息」。同樣,佛法也是無常的,佛法也會消失,也會再次出現。至於普度眾生,你看那些普度眾生的人是否做到了上面所說的「苦和苦的止息」?佛陀度人時心中安寧平靜,並不覺得自己在「度人」,這個就與他自身的教導不矛盾。而那些為了追求功德福報去度人的,處處指責別人這裡不對那裡做錯,要下地獄變畜生的人,心中充滿了煩惱,這便是矛盾的。


一切是假的,除了因果。

——————————

大師普度眾生,本身也是欲和求,卻是應該有的行為,善念,追求。幫人解脫,讓人知道,應該,無欲無求。


推薦閱讀:

緊急更改?
大家怎樣看待選擇用佛法讚美女生的人?
怎樣尋找善知識?
請問念佛真的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么,這樣如果我也念佛發信,將來也可以往生去和親人相會么?
誰教我一下斷淫慾咒?

TAG:哲理 | 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