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個學科是幫助人們更好的發現自我,認識自我的?

題主一直有這個困惑 發現特別是年輕人 很迷茫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喜歡什麼 擅長什麼。那有沒有一個學科是研究這個的,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並且可以直接操作的?


謝邀

題主發現的問題是一個當今社會面臨的很重要的問題。

幾乎所有的學科都是在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基本都是與如何控制外部環境相關的。然而,我們自己卻無法有效的認識和控制自己的內心,也沒有多少學科涉及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其實是人類最核心的問題,現在卻被置之不理或者否定其重要性。這個問題涵蓋了幾個方面:道德,倫理,哲學,邏輯學,宗教,人類起源,人類生存的意義,人類的未來,歷史,價值體系等等。這些方面有的形成了學科,有的則沒有。哲學和宗教學在當今的高等教育中日漸式微;其他的方面更是很少有人質問。但是這些問題卻是我們生活中必須面對的,總綱領性的,決定了人生基本走向和最終結局的問題。

對於這些宏觀性強的問題,很多人用很多理由去拒絕思考。主要的理由有:1)沒有時間;2)問題太宏觀,無法細分成可以解答的細節問題;3)考慮這些問題無益於生存;4)沒有適合所有人的答案,所以無法有效的歸納和整理;5)無法實現短期的利益 等等。

但是同時,絕大部分人又會在學習如何控制外部環境時,因對自己缺乏了解而感到迷茫和無助。首先是害怕面對自己,而選擇隨波逐流;然後是拒絕思考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再次是將信心全部寄託於某些外部產生的價值,直到碰了壁才會重新思考;最後是懼怕對這些問題有深入思考的個體,而用社會隨業力流轉產生的短暫的價值體系來試圖使所有人回到社會的「正軌」。

所以,現代人的矛盾在於試圖通過控制外部世界來滿足內心需求,而越來越發現這種方式並不能夠解決問題,反而帶來煩惱。真正正確的思路應該是通過理解和控制內心世界來與外部世界達成和諧一致。

對於實踐的思路,我覺得題主可以去看一些關於宗教和哲學的書籍和視頻,通過自己的修行和思考給自己上課,自己訓練自己。我比較推薦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的經典,比如《楞嚴經》、《心經》、《無量壽經》等等。有一些得道高僧(如釋凈空)的講解也不錯,可以聽聽。慢慢的,也可以接觸其他的宗教,進行比較學習。


心理學和哲學,這兩門學科本來就是人類探索思想世界時逐漸發展出來的學科。

另外針對年輕人的這種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能做什麼的困惑,心理學有一系列人格測試(例如大五人格測試)可以幫助你對自己進行定位。


心理學,可以讓你更加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潛意識,你被壓抑的想法,自從我接觸心理學以後,我對自己了解更加深厚,也活得很舒暢。


數據地圖 linkedin

專欄觀察:最牛社交網站LinkedIn 構建「數據地圖王國」

迪普·尼沙爾(Deep Nishar)成天埋頭鑽研LinkedIn網站從7,500萬用戶那裡收集到的TB數量級的數據(1TB可容納一百 萬本圖書的文本內容)。近日,尼沙爾正在構建「數據地圖」,以幫助用戶找到與之相聯繫的事物,了解獲取理想工作所 需的知識或途徑。

比方說,如果你立志成為一家5,000人公司的首席財務官,LinkedIn數據顯示你需要在開始工作的九年內取得MBA。一名持 有物理學學位的大學畢業生有22%的幾率在未來兩年內成為軟體工程師。如果選擇加入軍隊,那麼將來無家可歸的可能性 將大大增加,因為退伍時你將失去支持網路。針對最後一個問題,尼沙爾正在探尋把軍事技能轉化至私企崗位的解決方法 。

作為LinkedIn公司產品與客戶體驗部門的副主管,尼沙爾負責梳理追溯到幾十年前的工作記錄,同時關注站內用戶每分鐘 內形成的2,500種新關係。他需要審視美國的經濟史(從1970到2000年,跳槽率增加了將近一倍,平均每十年換3.1個工作 )、簡歷小貼士(求職者過度使用「經證實的工作記錄」一句)以及關於命運的冥思(高管名字一般都很簡短,如傑克( Jack)、艾米爾(Amir)、鮑里斯(Boris)等)。

尼沙爾今年41歲,印度人,電子工程本科學位,哈佛MBA,2003年加入搜索巨頭谷歌公司。加入谷歌后,尼沙爾因改進廣 告投放演算法而榮獲「創業獎」,隨後成為亞洲產品業務負責人。如今,LinkedIn700名員工中有100位數據研究員關注著一 切數據業務,包括數據中心行為、搜索與移動通訊、個人數據分析。這些研究員在腦外科、計算機科學、氣象學、詩歌上 均有從業經歷。

「他們個個喜愛數據,」他表示,「概述生活不容易,告訴某人憑其技能有何建樹也絕非易事,但通過考察他人的工作領 域、知識信息、出席的會議,以上目標便很容易達到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尼沙爾評論道。「谷歌這樣基於設備的系統 無法持續性組合全部數據。而通過觀察社會化網路,用戶可以解決那些既重要又有趣的問題。」

僅僅提煉用戶的自我評價就很有難度——LinkedIn網共見識了6,000種用英文表述「軟體工程師」的方法、8,000種「曾供 職於IBM」的表達方法、數百個公司方位與分部門的別稱、職銜變稱,有的甚至出現了拼寫錯誤。

「如果方法正確,」尼沙爾稱,「我們可讓所有人都加強其技能描述。」


其實很多理論學科(心理學、社會學??)、體育運動(跑步、健身??)、生活實踐(工作、開個淘寶店??)都可以幫助個人認識自我,但前提是你要能夠獨立思考。

推薦一個相關的豆瓣小組,Best Me_一起來做最好的自己_2015

http://www.douban.com/group/bestme/


心理學


MBTI

經過反覆確認,我終於肯定自己不是ISTJ,而是INTJ了,至今讓我無比震驚!

幸運的是,確定自己真正的性格類型對我來說是一種解放!

當自我意識全面覺醒,接下來必定走上解放天性之路~

從大約6歲開始,小孩子的主要功能開始領先發展。在這一時期,如果沒有束縛,孩子們會總是順其自然地加強其主要功能。

孩子對主要功能的運用受到父母和老師的鼓勵對其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主要功能是我們的個性背後的驅動力,也是我們天生優勢的來源。

如果孩子使用自己的主要功能沒有受到鼓勵,那麼,TA就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相信自己個性中的最核心部分。

被鼓勵順從他們天生能力的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加強了他們所有的功能,而且一般都成長為功能全面的成年人。

沒有受到鼓勵使用天生優勢的孩子長大後,會對他們的感知傾向F產生困惑和矛盾——這種困惑會影響成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職業問題。

父母和老師自然而然地根據自己所有的品質評價孩子的品質,相反,他們會被自己不能自然理解的行為所迷惑——甚至不贊成這樣的行為。

你認為自己是受到鼓勵發展自己的主要功能,還是被人期望按照對你而言不是合乎本性的方式表現?

孩子尤其容易受到別人對他們期望的影響,所以,為了符合別人的要求並被接受,他們總是壓抑自己的天生傾向。

迫於壓力做違背本性的事這會對你造成終身的困惑。假如你被迫適應並不真正適合你某一個群體的思想意識(家庭/學校/社區環境/職業環境),你最終會否定自己的真是本性而且也不會喜歡你被要求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花20年的時間從事一個你不喜歡的工作,你最終不僅會脫離你天然的興趣,而且,更糟糕的是,會對你自己的能力產生扭曲的看法。


心理學,作為一個心理本科生,強推這個學科,每學習一門就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自己,比如發展心理學,學習中會回想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分析自己的性格。再如人格心理學,會回想自己 性格形成的原因,受成長中的哪一件事情影響等等。

從自身的角度看,我學習了心理學真的比同齡人成熟很多,看事情也明白很多,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階段也度過的較為順暢。


學習人本主義心理學完形治療流派能夠非常直接的開始了解自己,自我成長。完形治療是支持一個人來到此時此地,真實的面對內在所有的發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是很核心的學習,直擊人心,與禪宗相似。


哲學

題主的疑問正是哲學所關注的問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哲學一詞源於雅典,幾千年前人類開始思索這個世界,於是產生了各種神話,宗教,科學。

只有在認識自我之後,我們才算真正地活著,就如蘇格拉底一樣,自己每一個觀點都經過理性的論證,並願為之而死,清楚地明白自己所堅持的為何物。

不論是蘇格拉底對智慧的思索,柏拉圖的理想國,還是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他們終其一生不停地利用自己的理性來論證自己,論證世界的本原。

在現代科學教育下,我們不費吹灰之力便知道了原子理論,知道了牛頓定律,認識到地球繞著太陽轉,我們的世界觀比古哲學家更加完整。然而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卻極為匱乏,缺少理性的思索,更多是本能的感性支配著我們的行為。這也是愧疚,後悔………一類情感所產生的源頭


從「認識你自己」的神諭,到心理學的基礎心理學,到物理學的終極理論,到哲學方法論,到古典東方哲學....終可窺見一斑,又覺人類社會一切產物都是自我的投影……自我認識之路漫漫而修遠,答案似在我心,終不可得……


推薦閱讀:

公司馬上要聚餐,可我不太會說話怎麼辦?
當發現朋友們都漸漸疏遠了,也不是刻意迴避你,自己也不經常聯繫別人,自己感覺很孤獨時怎麼辦!?
怎麼樣判斷是不是自以為是?
怎樣解釋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面對比你漂亮比你瘦家境比你好各方面都優秀的女生應該怎麼調整心態?

TAG:心理學 | 自我完善 | 自我認知 | 自我困惑 | 自我剖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