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眼界真的決定孩子的眼界嗎?
經常聽到有人說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眼界,這是真的嗎?那麼精英家庭的父母又是怎麼影響他們的孩子,進而可能坐在同一個教室的孩子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如果真的是這樣怎樣才能跳脫父母的圈子往上走呢?萬能的知乎啊,請賜予我答案吧~~
我覺得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十歲以前,父母給你傳達的觀念以及培養的習慣,非常重要。
我的父母是農貿市場賣豬肉的,我的爺爺是殺豬匠,我的舅舅舅媽(媽媽這邊的親戚)、大爹大媽姑姑姑爺(爸爸這邊的親戚)也都在農貿市場或者超市賣豬肉。我就是一個在肉市場長大的娃,夏天愛趕豬肉上的蒼蠅,冬天愛玩灌好的香腸…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初中文化,一輩子就幹了賣肉這一件事,接觸的朋友也都是這個層次…但是我媽媽,會因為看到有個買肉的阿姨(大學文化,出行都車接車送)而告訴我「寶 努力讀書 知識可以改變階級」
也會因為聽到買肉的阿姨說區圖書館書很多環境很好,而在徵求我意見之後特意歇業一天帶我去區圖書館辦卡,鼓勵我多閱讀。
還會每天堅持從報紙上看《從小頑童到耶魯博士》來學習怎麼更好的培養孩子。
會就算家裡再沒錢,也堅決讓我能買每一本每一期我想看的書。
媽媽會更我講很多的她從她顧客身上學到的東西和她的感悟,並培養我誠信 踏實的品質。
總之,雖然我媽媽看起來和市場上的其他女人沒啥區別,但媽媽一直懷揣著「要把我女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的崇高信仰,並一直努力著。
現在我本碩都在國內top2的大學。而我的表姐弟堂姐妹們 肉市場的小夥伴們 ,基本都是中專,大專都少見。。。
我覺得我能和他們不一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小時候 媽媽給我勾勒的那位車接車送的靠自己文憑過得特別好的阿姨的美好狀態,以及媽媽有意識地培養我的幾種好品質。
----------------------------------------------(補充一下 媽媽從來沒有跟我說過你要考第一你要怎麼怎麼著,都只是跟我分享很多她的顧客的故事 比如誰誰誰很厲害過得很好也很有素質,誰誰誰沒怎麼讀過書很早就嫁人了,帶著娃來買肉,精打細算的只買非常少一點肉之類的… 就是她會從賣肉時接觸到的人中總結出一點東西來傳遞給我。平時我媽都是告訴我快樂更重要呀~而且買書啊都是我自己要求的嘿嘿
然後我看評論里我看有人說智商,我覺得我的智商啟蒙也是我媽媽做得好呀!三歲(?大概)的時候,家裡窮 沒什麼玩具 媽媽就給我一堆零錢,一毛五毛一塊兩塊五塊的等等,讓我湊出兩塊五、一塊七、十二塊三之類的。感覺這是我後來數學好的重要原因之一哈哈哈當時,我媽都是收攤之後就回家和我一直待在一起,而肉市場的其他女人們就會相約著一起打麻將,她們打麻將的時候,她們的孩子就在麻將桌邊 或者就給錢給孩子讓孩子隨便玩。還有人勸過我媽去跟她們一起玩一起打麻將 怕我媽媽這樣天天在家會很寂寞…在大多數場合,是的。(排除極少數基因突變的奇才)
很多人以為自己比父母強,其實不對。我們只是吃了時代進步的紅利而已。
父母的眼界真的是可以決定孩子的眼界的。
比如,我的父母就是底層工人,現在我雖然坐在辦公室,但本質上都是底層員工,沒有區別。他們沒想過做生意,我也沒想過。他們沒想過出國,我也沒想過。他們沒想過鍛煉一門技藝,我雖然想過,但沒一個堅持下去的。父母沒想過投資,總是想著節省和存錢,我也一模一樣。
你叫我投資,抱歉,我不知道該怎麼投資。你叫我做生意,抱歉,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做生意。你叫我鍛煉技藝,我根本不知道哪裡有好的教學,哪裡能接觸到最頂尖的人士,怎樣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但是,怎麼給別人打工,我是懂的,我爸媽就是模板。怎麼存錢省錢,我是懂的,我爸媽就是模板。
看起來我比父母厲害很多,懂外語,有很多興趣愛好,但那只是因為我生的時代比較好。實質上沒有改變,思維模式仍舊是底層人民。
而我有的同學,爸媽是做生意的。他從來沒想過給別人打工。哪怕生意做到虧光了,還是想著怎麼再起家——他根本不知道怎麼打工,因為他的父母沒教過他怎麼打工,他只知道做生意,因為他的爸媽就是模板。
有一定程度,但是是輔助程度,最大還是看引導
我一個朋友,家境不錯,有一個廠子,就算倒閉賣地皮都上億的那種
但是他閨女,就是小時候有一個青梅竹馬,然後一起長大
這個青梅啊,不對,是竹馬
很一般,真的很一般,屬於我朋友死活扶不上牆那種
我們都為他閨女不值
後來探討,主要還是她閨女比較宅,加上成長期我朋友忙,很少帶她出去
眼界低了
再比如我當閨女養的我小姨子
我和我愛人談朋友的時候我小姨子才十三歲
就當閨女養,我掛職的時候帶她出去狐假虎威
(有次去一個鄉鎮,鄉長來了一句。羅縣長,您閨女?我:=-=!行政工作催人老啊)
掛職結束回企業後各種帶她出去,上大學我帶她各種景點,後來我不能出國了,就讓我愛人帶著她滿世界溜達(PS:話說去年去歐洲,別說中國人了,白人都少見,滿地三星神教),都不敢多呆
一般的就一張嘴的小男生還有誰能騙的了?
眼界不一定是多奢侈的生活,而是知道多幾種選擇,不是一顆樹上弔死
當然我這不算啥,我一個同事還背著他小姨子上過幼兒園··············
有時候年齡差距太大了,就是拿小姨子小舅子當孩子養的感覺······
窮人的孩子長大了未必是窮人。
傻逼的孩子長大了基本是傻逼。孩子總是有無限的可能,可能好也可能壞,只有傻逼的父母一定會拉著孩子逼著孩子做傻逼逃都逃不掉。我兒子十三歲,女兒六歲,,我真的是很深切的體會這一點,孩子真的對知識對文化有一種如饑似渴的渴望,比如音樂,比如畫畫,比如服裝,比如舞蹈,,各種各樣的,這種對知識對美對更高層次快樂的渴求常常讓人措手不及。多少傻逼父母斥責唱的不好跳的不好畫的不好穿的不好說的不好,沒有天賦一通亂搞的?有多少父母用功利來掩飾自己的無能。而我只能說對不起,爸爸是個草包沒辦法引導你,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我做夢都會夢見孩子的心靈乾涸靈魂在哭泣,精神食糧的貧瘠是父母的罪孽。11.3更新
評論里都在談論錢,當然,我不否認,教育資源需要金錢。我們班的情況是學生們的家境都還不錯,畢竟都是學區房地段生,房價就放在那裡,吉他課或者馬術價格不便宜,但我們班孩子的家庭基本都可以承擔。我想說的是,同樣的家境,教育出的孩子卻差別很大,這取決於家長的眼界與觀念。有的家長只看試卷上的分數,而有的卻能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我覺得這位家長最難能可貴的事情在於她能承認自己孩子不是天才,只是個普通人,這樣的心態讓我很敬佩。另外,這位孩子成績沒有很差,只是普通,家長並沒有對他只要求快樂教育,而是要求他儘力而為。題目問到精英家庭父母的眼界如何影響孩子,甚至於坐在同一個班級的里的孩子為何會各有不同,我覺得應該沒有偏題吧~
----------以下為原答案--------
我們班有位媽媽,我真的很喜歡她。她會給孩子報課外補習班,但對於成績的要求也就儘力就好,不強求。期終考試前,其他家長在拚命給孩子刷題,她組織閨蜜們(同班的兩個家長)的孩子在家一起把知識點寫在小黑板上相互複述一遍,然後帶他們去放鬆玩耍,這叫「小考小玩,大考大玩」。她對孩子的興趣培養真的很叫人羨慕,暑假的時候,其他孩子都在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她把孩子送去馬術夏令營,;別的孩子在暈頭轉向補習的時候,她的兒子在學吉他,打羽毛球,學高爾夫。小朋友有興趣的活動,她都支持孩子去試試看。她不強求小朋友以後一定要成名成家,她的兒子會泡好喝的茶,會在媽媽燒菜的時候指點媽媽注意火候,不要把牛肉燒老了,她說「以後長大做個廚子也不錯呀~」這種承認孩子是個普通人,願意讓孩子各種興趣都嘗試一下的心態真是超級棒~她的兒子沒有特別的優秀,但是心很大,總是很快樂的樣子,和同學起爭執也就不開心五分鐘,成天沒心沒肺的樂呵~我覺得這就是家長的眼界,不只是看試卷上的分數,這樣的孩子快樂也有潛力。願我有孩子之後,也能有她那般的眼界與心態~
在只有1個孩子的時候,你會覺得有道理。
在有2個孩子的時候,你會輕微懷疑。
像我奶奶這種養活6個孩子的父母,每個孩子各不一樣,好多事情就不好說了~~
比如我媽媽的眼界總的來說比我三個舅舅要高。
而我父親,比他的兄弟姐妹還是要強不少的,無論眼界,智力,努力程度等。應該說父母的眼界能力性格會「影響」孩子的眼界。「決定」,並不見得。不見得,我父母眼界都不高。後來我靠讀書,閱人,行路,遇很多貴人,加上自己的實踐。見識已經遠遠超過我父母了。
而且他們也受到我的影響再往好的方向變化。
我想說這個時代,尤其是互聯網的時代,你想長見識太容易了。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結合親身體驗,知和行結合,父母的見識,也許你幾年就可以超越。人是環境的產物,而非僅僅是父母的產物。
也不僅僅是社會的產物,更是世界宇宙的產物。這個時代文化反哺很正常。當然父母會影響你的性格。但是,任何一個人優秀的人,都是超越家庭的局限,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軌跡。
其實網路上去學習哪怕是網易公開課很多學科,都可以迅速拉開和父母的距離。就像尼采說的,從自己身上去克服這個時代。
克服這個時代是偉人,但不求那麼大志向,克服自己的家庭,還是可以努努力的。你比父母都弱,你怎麼保護他們。
你唯有超越他們,才能真正的保護他們。見識是最好超越的,其次就是知識。這個問題,我都不忍心答。
問題問的是父母眼界對孩子眼界的影響和決定。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作用,又怎麼只是【眼界】這種小事!?
目前的回答,基本都是樂觀的回答。基本是倖存者的回答。基本是二戰之前法國對德國是否會動兵的小資產階級的那種自由樂觀的態度。
看看知乎上當下最熱的熱點,豫章學院吧。你們以為真正建立那種魔窟的,是誰?你以為家長們不知道孩子們在裡面受什麼罪?
說孩子本身可能有問題的,我還知道,一個姑娘想考研,結果被父母送精神科,看看是否有神經病的。當然被醫生轟出來了。
父母哪是對孩子眼界有影響,明明是能夠決定孩子生死的人。
那些不負責任的父母,看了這個問題下的若干輕鬆愉悅的回答,心裡一定很踏實。。。
——————噴神家父當年因為大學畢業於某個特殊的年份,在陝西鄉下和縣城做了差不多10來年的基層公務員。我爺爺也算是當年的還算有一點名氣的學者,雖然條件也很清貧但是總是比鄉下和縣城(那個年代的陝西鄉下很多地方未必有自來水)好出很多。家父在鄉下做基層公務員也依然在堅持學習和讀書。後來終於回城,偶然機遇接觸計算機編程和管理學。家父最早在2000年就讀了西安的北大青鳥。當時是騎著一個破自行車去城西客運站那邊上課。後來還堅持讀完了西安交大的管理學的高級學位。
家父在陝西縣城待了10來年,但是竟然能靠自學閱讀一些原版的計算機,管理學的英文教材和報紙。另一件事恐怕就是家父堅持讓我讀至少當時看起來是全面發展的某鐵一,而不是看起來完全以考試成績定勝負,卻又離家很近的學校(沒有黑某工大的意思,請注意我的定語,看起來。雖然結論是錯的,但思路是真的對的)。
我初中時代曾經性格頑劣不堪。當時也能靠著一點小聰明搞出不錯的成績,雖然性情頑劣但考試總能莫名其妙年級前茅。但是許多老師也認為我這個孩子遲早也要因為耍小聰明誤入歧途。當時曾經被一個數學代課老師當堂罵我,說我將來肯定要給我爸媽丟人;我當時不知道從哪裡來的勇氣,站起來就說老子考不好你的數學不過是因為你的題太簡單罷了,不符合我的智商,將來總有一天能殺回來給你點顏色看看。後來吧,果然我是高考時代的數學滿分。或許我父母的奮鬥和勤奮在我心中真的不容置疑吧。
我媽小學五年級水平,普通農村婦女,我一直覺得她眼界非常開闊。
我很小時候,還沒上幼兒園,她跟我和我姐講了個故事,現在仍記憶猶新:有一天發大水,村裡全淹了,地主和農民爬到大樹上避水。地主帶了黃金,農民帶了饅頭。水三天還沒退,地主想用黃金換饅頭。老媽問我們,自己若是那個農民,換不換?姐姐說不換。
我說換。我媽就開始語重心長(真的是語重心長)跟我說,不能貪一時便宜,要看得遠,命都沒了,要金子有啥用?此類故事太多了。
老媽還發明了很多東西,比如村裡剛種大蒜時,蓋塑料膜,弓著腰滾筒子又累又慢,她是第一個「發明」拉杆的,此後十年來,鄰村也盡如此;比如,前些年每家都淘汰了很多小土陶缸,老媽將其改造,製成大火爐,隨後這種大火爐在村裡風靡一時……
最重要的,老媽老爸都很開明,完全不像村裡大多數「迂腐」守舊的人。簡單例子,今年姐姐出嫁時,雜七雜八的禮俗能免則免,大大方方,省了男方很多事。對於我的婚姻,他們也從來不催,只要我過得好就行。
我覺得眼界跟學歷能成正比,但並不是絕對的。我和我姐從村裡小學,到鄉鎮初中,到縣一中,到大學,到研究生,一路下來,真的很感謝老媽。
父母眼界能否決定孩子未來?說「決定」過於誇張,不過的確影響太大了。
感恩。
——————————————————————————————————————————————————
二答補充很多人說我媽這是聰明,跟眼界關係不是太大。可能是我上面所舉的例子太凸顯她「智慧」了,跟小學文化水平成巨大反差。
我媽還是有很多農村婦女共性的,比如愛聚在一起說三道四,也經常會成為「謠言」傳播者~
就說個能突出她眼界的事吧。
村裡並沒有很強的重學傳統,甚至更多是讀書無用論,尤其對女孩子(聽我媽說,我姐剛出生時,我爸還說: 這女娃兒粗胳膊粗腿的,以後種地能出不少力)……小時候家裡的確很窮,在三不管地帶,整個村裡也沒幾家富戶。
可我媽堅持讓我倆上學,並始終支持我們讀書。也算爭氣,成績還可以,總算把我爸的老封建思想扭轉過來。其實這也不能絕對地說我媽「有眼界」,可能對她來說,尤其是對我爸來說,姐弟倆高學歷讓他們在村裡倍兒有面子吧!
有位朋友說,眼界不一定跟學歷成正比,可能更多跟生活環境有關。
我家算是非常開明的,父母雖然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他們明事理(這應該也能算得上眼界吧),繼而影響子女。子女又接受了比他們好得多的教育,那麼所謂「眼界」可能就會更開闊。當然嘍,父母文化水平高、家庭資源好,生於這樣家庭的孩子的成功幾率肯定要比生於農村的、即便父母非常有眼界的孩子大得多。
古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七歲之前陪伴最多的就是父母,父母有眼界,無疑對子女的三觀塑成有很大影響。其實多麼簡單一個問題:孩子的眼界,是受到他所能接觸到的格局決定的。
父母眼界決定孩子眼界?
父母有多干涉子女,這個觀點就多有道理。父母幾乎不干涉,這個觀點就幾乎沒有意義。人總是希望給複雜的問題找一個簡單點的原因,這其實是一種劣性。老實說,小學初中能在一個學校念書的,基本圈子階層差不多,最多就是職業不同,房子價格不同,但階層沒差別。
而有差別的人,根本從一開始選擇的路就完全不同。比如我,普通家庭。
生孩子選擇公立醫院,花點錢住的舒服點的兩人間,請個月嫂,能用的葯盡量用好的,完了。我兒子打預防針,能進口肯定進口,沒有就國產,就五聯貴點,其他還好。比如我某任老闆,資產過億。
生孩子選擇和睦家,全私立醫院,生個娃我花6000,她花10萬,生完直接去月子會所,又是二十萬,所有葯全自費,進口的,費用未知。她女兒打針全部飛香港,私立醫院,費用未知。我舉例說的不是錢的問題,是階層,是需要幾代人傳承的。
有人說,眼界高的家長是讓孩子愛玩就玩,隨便將來成績好不好,只要他快樂就好。
我並不認同這種教育方式是比雞血娃的教育方式眼界高。誰都知道成績重要!高考重要!
為什麼嚴格要求孩子成績好的家長叫沒眼界?眼界如果只是盯著一點點,比如童年快樂就好,那麼童年過去了,能快樂多久?考個大專考個三本,孩子未來能一直快樂?很可能工作找不到好的,相親還被嫌棄。在家境一樣的情況下,我對兒子教育方式是幫他報名所有的優質班,只要他不反感,能跟得上就行。
而當兒子說學習苦的時候,我會跟他說,上班也苦,可是我還得賺錢養大你,你不好好念書,沒有機會賺錢的,未來沒錢的人更苦。兒子雖然還沒上小學,他也懂學習是他的工作,和我們每天上班一樣。何況,我們不僅送他去學,還陪著一起聽。我自認為我的眼界不算低。
我能做的是,幫兒子把每一次選擇的坑給填平,能考到多好,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只能決定他萬一沒考好,有沒有保底方案。這並不是說我兒子因為學習多了作業多了,他就不快樂了。一個人,只要不絕望到沒有第二種選擇,就不會被打的爬不起來!而從小帶他出國遊玩,看世界,跟他講偉人的故事,讓他去學貴族學的東西,我不會刻意去做的。
別忘了,你原來的階層是什麼?
假如你是有錢人,你可以選擇和別人不一樣,從小送出國,學馬術學高爾夫學鋼琴小提琴學油畫素描等等。假如你是有權人,你可以比有錢人更拽,看校長不順眼說轉學就轉學,你孩子一路條子生,開綠燈進名校,找名師。假如你和我一樣,只是普通家庭,拿工資,還房貸,吃穿用玩都要算算性價比的。
別迷信階層,貴族,眼界等屁話了。你投入多一分給孩子,孩子才會多一分希望。那些持著兒孫自有兒孫福的人,問問看你孩子,想不想自己被當塊叉燒生下來。這要看孩子是什麼天賦
如果孩子平平無奇,那麼父母的眼界基本都是和孩子持平的,甚至有可能會是孩子的上限
如果孩子與眾不同,那麼父母的眼界不高會成為孩子的拖累,甚至負擔,當孩子的境界超過父母的時候,就是家庭矛盾衝突開始的時候
當年發生這種衝突的時候,劉邦和太祖都離家出走了
所以作為父母,努力提高自己的眼界是對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
作為孩子,你有能力超凡脫俗再說吧,父母不會限制你的眼界的,只會在你成功之前成為你的第一個挑戰而已……準確的說,是整個出生環境。
你問貧困農村的孩子iphonex是什麼,他們會有幾個知道的?你問浙江農村孩子iPhonex是什麼他們當然知道。你問西北農村高中孩子編程語言,他們估計聽都沒聽話。但是南方某些省高中就開始學計算機編程了。在我們那邊,村裡沒人裝的起電腦,幾年前也沒人用的起智能機,電視上也只收得到兩三個台,而發達地區卻是初中孩子已經人手一部手機了。我也是大學之後才聽的同學說的天涯知乎之類的東西,以前根本就沒有機會聽到。農村孩子上大學之後一直處於迷茫的狀態。而父母的差距造成孩子的差距也很巨大。其他大學我不知道,反正在我們大學裡,我所認識的教師子弟都不差,他們要麼是直接本科在985上的,要麼就是本科先在我們學校讀,然後根據父母規劃好的路線一步步努力直接保送985或者出國。而農村孩子才正在忙於認識世界,等他們認知和眼界與那些市民差不多時,一切都晚了。我認為一個人一生中有三所大學要上
一所是父母大學一所是知識大學一所是社會大學每所大學對一個人的教育佔比都是三分之一,一個人如果每所大學都成功畢業,那這人必是人中龍鳳,但絕大多數人最多能畢業其中一兩所。我認為一個所謂成功的人,或是活的精彩的人需要在這三所大學裡學到很多東西,比如
眼界氣度思辨素養道德知識品味等等父母的眼界上限大約可以決定你的眼界下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父母的眼界是歷史的進程的一部分,因為自己確實是無法干預的,眼界下限有保障了,剩下就看個人的努力了。大部分家境和眼界都一般的父母能夠做的最大努力就是拚命賺錢讓孩子去沒那麼差的學校,或者是支持孩子提升學歷,而眼界更高的父母選擇就越來越多了。因為精英的朋友圈裡都是精英,他們的日常就很注重個人成長和提高啊,眼界就不會很狹窄了,稍微比一般人好一點的父母會認出比自己更了不起的人,然後讓孩子去跟那位了不起的人物學習,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說這位老爺子(羅伯特·T·清崎_百度百科)的兒童年代。
清崎先生的生父也就是他書中的窮爸爸已經是很優秀的政府工作人員了,而他卻因為沒有其他孩子那麼有錢而困擾,清崎老爺子讓他兒子去找小夥伴的爸爸,也就是書上說的富爸爸,後來成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商人之一,然後慢慢的學習如何面對財富規劃人生。他的一生磕磕碰碰,當過兵打過工,最終還是去創業,但是他一直強調花了三十年時間才完全明白富爸爸教給他的知識。
說通俗點吧,我的結論是,父母的眼界很重要,但是這不是所有。如果自己不拚命地努力,那麼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是過得跟父母持平的生活水平。所以說父母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孩子的眼界。
我剛參加工作那年,認識了兩個高三的孩子,小Z和小M。小Z的成績處在剛過一本線的水平,小M的成績處在剛過二本線的水平。那一年,北京的高考志願還是考前填報。小Z的父母都是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他們一心覺得小Z的志願必須是一所聽起來「特有面子」的大學裡的最熱門專業。但以小Z的成績,很難達到這個要求。小Z的父母特彆強勢,商量志願的時候,小Z稍有不同意見或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被痛罵,還為此挨過一巴掌,再接下來就是母親的哭訴:我們為了供你,怎麼怎麼艱苦,多麼多麼不容易,我們就盼著你上個好大學學個好專業出人頭地,你這麼點兒孩子你懂什麼,這麼大事兒你都不聽話,你太不懂事了,志願選錯了,一輩子就完了,我們為誰辛苦為誰忙,你要是成績好點兒,爭點兒氣,至於著這個急嗎!小Z是個特別乖的孩子,受不了這個,自然妥協,任憑父母安排。但小Z父母的首選,都是211、985,還是最熱的專業,結合小Z的成績來看,這樣的志願填報方式並不合理,也不保險,老師們輪番勸說,最後小Z父母妥協,降低了對學校的要求,但要求學校「聽起來也得很不錯,能說的出去」,老師們根據他們的要求,列了個學校名單給小Z父母,最後小Z聽從父母安排,選了其中一所學校的金融專業。小M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報志願時,小M的爸爸媽媽認為,以小M這個分數(擦二本線)不要挑學校,因為復讀對小M來講,不是個好選擇,另外他們也不希望小M壓力太大,只要有學上,他們就覺得挺好。但要挑挑專業,熱門專業未來必定競爭不過那些「好學校」出來的孩子,所以應當選個相對冷門但又有切實就業需求的專業。最後小M確實選了一個冷門專業,是她結合爸爸媽媽的建議和自己的興趣,自己挑的,這個專業,不說北京市,即使全國,開設的也並不多。學校聽起來,似乎也沒有那麼「有面子」。但是小M和爸爸媽媽都挺滿意,老師們也覺得不錯,起碼很穩妥。小Z和小M是特別好的朋友,當時小Z還認為小M的父母說的非常有道理,想和小M上同一所大學的相同專業,結果就是因為這個想法,小Z挨了那一巴掌,被爸爸罵「沒出息」高考時,兩個好朋友都正常發揮,沒有失誤也沒有超水平,各自去了自己的「第一志願」。四年後,小Z和小M都面臨就業。小Z在面試中屢次敗給那些「985、211」的孩子,她本身性格很靜,不好爭,也不善言談,直到畢業三個月後才在一家不知名的小保險公司找到一份文員工作。而小M所學的專業,有此專業人才需求的,一般都是一些大型企業或事業單位,又因為專業冷門,但對專業人員需求量大,所以在老師的推薦和幫助下,最終考進某國家機關,成了他們那一屆中就業質量最高的學生之一。小Z的父母絕非個例,每年高三學生填報志願,都會遇到這樣的父母。父母的眼界不一定決定孩子的眼界,只會很大程度地影響孩子。但是,如果一對兒眼界有限的父母還恰恰好特彆強勢,那麼他們的眼界,倒說不定會決定孩子的人生走向。所以,眼界有限的父母,不可怕。眼界有限還不自知、特彆強勢、只信自己、誓死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父母,才是最令人擔憂的。1、關於小M有無靠父母幫助完全沒有,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從某角度說,小M父母的單位還不及小M的。如果她是靠父母獲得這份工作,就偏離了這個問題的主題,我就不會用這件事來舉例了。2、關於小M學的是哪個專業我最開始時是寫出了專業的。但發之前給小Z和小M看,小M明確表示不願讓我寫出她的專業,我只能尊重她。而且,這個回答本身也只是借這件事來說明不同父母的不同眼界、不同態度對孩子可能造成的不同影響,不是討論大學專業,所以抱歉。3、關於編故事看第一行你就該知道我是在講述一件事,你如果覺得是編故事,別看多好,以免最後咱倆都糟心。學校就是一個小社會,老師這個職業,見到的人、看到的故事還是挺多的,不用編。尤其是家長,每個家長都不同,每個家庭都不同,養育出的孩子也都不同。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就想到學生報志願時不同家長對孩子造成的不同影響,選了一件有代表性的舉例說明,也經過了當事人同意,我覺得很正常。我沒有編故事的必要和能力,也沒有編故事的精力和時間。人心裡有什麼,眼裡就看到什麼。每個人心裡在乎的點不同,我本身相當抵觸「謊言」,所以不要隨口用「編故事」來說我,真的挺難受的。多對這個世界抱有一些美好和信任、或者哪怕僅是一顆不含敵意的平常心,我們都會更快樂。
不一定!
毛爺爺的父母眼界決定不了毛爺爺的眼界。
馬雲的眼界決定了他們孩子的眼界,
這跟你有什麼關係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超過學校的影響。1.同樣是教導孩子的學習,精英的家長會著重抓孩子的英語,練字和邏輯。為何?英語好,中考,高考佔盡優勢,以後高考失敗了還可以出國上名校。(評論里的敏感寶寶不要激動,首先SAT的難度就不高,除了是英語,二本考生可以完爆美國本土考生,尤其是數學。其次不少人去社區大學,社區大學有錢就可以去,刷gpa轉學去名校,這沒什麼好隱瞞的,不知道的話只是你孤陋寡聞罷了。裝逼就算了,真以為自己上了全球topxx的學校就牛逼了?放中國高考還不知道考什麼學校呢)練字好,作文就有極大的優勢,還可以鍛煉孩子的心性和韌性。邏輯可以和孩子下棋來鍛煉,讓小孩學理科不費力。而普通的父母只會請家教,讓孩子去上輔導班,結果花了錢,但是因為沒有抓住重點,自然事倍功半。
2.同樣是灌輸成長方式。精英的家長會注重孩子的教育,認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在孩子的教育上揮金如土。普通的家長則迷信營銷神話,認為打工沒出息,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了,於是很多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早早出來工作,一輩子活在城市底層做廉價勞動力。
3.同樣是高考失敗,精英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國外,通過中介包裝,操作讓孩子不用考SAT,托福就可以去美國名校就讀,完美規避高考。普通的父母則是眼睜睜的看著孩子去了垃圾學校,出來後找不到好工作。
4.同樣是孩子高考選專業,精英的父母知道如何用最小投入獲得最大產出比。比如金融圈的精英父母知道學校最重要,專業影響不大,進金融機構其實沒什麼差別(比如任何會計事務所,銀行招人的時候都不怎麼看專業,但是很注重你的學校怎麼樣)。學公共管理的和會計,金融的分數高考可能差幾十分,但是就業的時候,只要是同一個學校,差距可以忽略。於是在商科里(其他領域不一定)家長會先選學校再選專業,而普通家長不知道情況,他的孩子可能以高考超過一本線四十分的人去一個非211大學學習財會,然後就業的時候被一個超過一本線20分去了211普通專業的孩子秒爆。
5.同樣是孩子就業,精英的父母給孩子鋪好了路,理順了關係,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孩子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普通的孩子卻要在迷茫中自己摸索,等撞個頭破血流後,早已錯過了好的機會,與年少的光陰。
窮人的孩子就沒有希望了嗎?就只能像弱者一樣抱怨父母嗎?不是的。起碼好好學習,高考,考研考到好學校,畢業去了名企工作,或者平時多和優秀的人來往,多在知乎上看看有料的人的答案,多去請教請教,還是很有幫助的。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p.s.評論里的這位寶寶不知道為何那麼激動?為何那麼敏感?莫非戳到痛處?
普遍來說,父母影響很大。最起碼在一個人基本性格,習慣形成時,影響很大,而這些隱形的影響孩子未來的基礎。所以現在說到教育時,首先別想的把孩子推到學校,反而是家庭教育。
常見的幾種,比如虎爸虎媽式的,身邊有朋友已做父母的,把小孩漫無目的的送很多個興趣培訓班,為了培訓而培訓,不考慮培訓的目的,以及小孩適合哪種培訓。
還有溺愛式的,只有養的思想,沒有教的思想,不立規矩,小孩出現一些問題不能及時糾正,甚至迴避問題。
還有三不管的,交給學校,認為自己不懂教育,或者學不會如何教育,交給補習班。以及絲毫沒有進取心。
以及認為小孩先天性格定型,以及學習好與壞也是先天的,自己為孩子任勞任怨的怨念型父母。
還有自己沒有錯,小孩不能以下犯上唯我獨尊型。你生活的環境局限你的眼界,你生活在父母唯我獨尊式的家庭環境中,你以後會難以想像一個開明式的家庭關係是什麼樣的。父母相處的模式,父母對待子女的方式。你處理關係處理問題的方式只會是你父母教育出來的方式,你不會第二種方式,除非等你成年以後遇到需要改進的事情,你才會慢慢自我改變脫離父母給你的影響,然並卵,有時候還是偷偷的影響你的思維。
比如那部很出名的紀錄片,56up。對14個7歲孩子跟蹤拍攝,7年一次,直到其56歲。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精英的孩子還是精英,看起來是階級固化的結果,我覺得除了有資源的固化,更可怕的是一種思想固化。
你的爸爸是商業精英,你們早上吃著營養早餐,你和你爸爸聊著最新的金融資訊,你媽媽優雅氣質,溫柔的和你交流美容穿戴心得,你爸爸是大學高級教授,你媽媽是海歸博士,你們每天用多種語言交流,你遇到思維誤區的時候,你的父母為你指點迷津。你爸爸媽媽如果是司機,是農民工,是小攤販等等掙扎在溫飽線的工作的話,可能各位每天連見父母的時間都屈指可數,即便交流也無法有更深度的交流吧。
父母都重視學習,沒有教育理念的父母只會強調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或者你要努力學習刻苦學習balabala,有教育理念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學習弱點,分析問題在哪,教會孩子學習方法,教會孩子面對失敗,而不是計較這次考試一分兩分的成績,然後給予一頓胖揍。
等你結婚了,你會發現你的另一半怎麼難以理解,ta的家庭為何會這樣做這樣說,但是對方認為,這很正常。你們的孩子也許會在幾十年以後問這個同樣的問題。這就是家庭影響的差距。
都說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其實這個起跑線在父母身上,各位為了自己的下一代,努力豐富自己的頭腦和錢包吧。
如果想改掉父母對自己影響的debuff,只能自我反省,和超強的毅力吧。但是大部分人連自己的錯誤都難以坦然面對。想跳出這個圈子的話,自我改造,加上一定的機遇。推薦閱讀:
※談談《請你原諒我》里的18字心經的理解?
※你心中是否有個榜樣在激勵你呢?
※如何尋找自己的人生導師?
※不想活又不敢死怎麼辦?
※什麼時候讓你覺著人生其實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