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陳綺貞的散文集《不在他方》?


這是我在豆瓣上的書評,也放到這裡來唄。

在此時,此刻

在得知陳綺貞出這本書到拿到這本書之前,我完全沒意識到這是「我喜歡的一位歌手出的一本書」,而是自然而然地覺得「這是一個名叫陳綺貞的作者出的一本文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更是相信:「哦,終於看完了她出的一本書了。這本書來得好晚好晚啊。」

請原諒我忽略陳綺貞真正的第一本書《不厭其煩》。那一本我覺得充其量只是一個「哲學系」歌手的碎句片語。而在這本《不在他方》里,我們看到了熟悉的,而又全部交待出來的,陳綺貞。

歌詞和字句,因為同一個創作者的緣故,而有了共同的味道。翻著這樣的一本散文集,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感覺,是如此熟悉。好像我們在很早很早之前,便已經摸透了她文字的質感。但其實也僅僅是第一次的翻閱而已。

我急著看完這本書,急著想為這本書說點什麼,急著想作為一個讀者而非歌迷的立場,去為陳綺貞正名些什麼。

但是當我看完了,坐在電腦前準備敲打些什麼出來之後,卻發現繚亂得無從入手。

就好像說,你覺得已經很明白了,但是擁堵在嘴邊,一個字也吐露不出來。

那,我便一點,一點地,說一點。

雖說一直是陳老師的歌迷,但我覺得還不算是死忠粉。我和陳老師之間的羈絆,也就是會搜集她的歌來聽,會去她的演唱會來看,至於她有什麼八卦,她有什麼來歷,一概不是很感冒。所以常常會在陳綺貞的小組裡,大家熱議著陳老師的點滴,我也僅僅是站在旁邊,默默地看了一會,面無表情地覺得「哦,原來是這樣」。僅此而已。

但是她的文字,大概聽多了,也想像著她如果出一本書,一本文集,會是如何的一個模樣。

我覺得這本書,便有點像她在《DEMO3》里的喃喃細語:嗯,我們去了哪個地方,我們決定做一件什麼事,什麼讓我覺得害怕,有時候希望媽媽可以快樂點,外婆其實是個多彩的女子……

但又不僅僅是那麼瑣碎了。

文字,透露出了一個作者的剖析,陳綺貞不再是作為一個符號,她開始慢慢地,將她的思想、惶恐、疑惑、愛惡……展現出來。作者不就是向大眾展示自己的所思所得么?

好像是這麼熟悉,又好像,「原來是這樣子」的感覺。

這樣的一本集子里

是思考。

在旅行上看見的:貧窮的國度,潮濕的城市,寂寞的老人,單純的小孩,熱愛舞蹈的人民,生病的夜晚,昏暗的街道……

沒有對名勝的膜拜,也沒有對景物的追逐,留在字裡行間的,是「我看見」,看見的點滴之中,變成「我」腦海中一切意義的存在。

看到了對待生命的一種方式:「然而生命的本質,到哪都不會變。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所以他們在快樂中歌唱,在悲傷中更要歌唱……唱出了色彩斑斕的眼淚,唱出了安靜的日出,喧鬧午後,溫暖的夜。」

好像也碰到了生命的一種高度:「(在貧窮的史瓦濟蘭接觸到的人之後),我突然覺得這個世界所有的幸運與不幸,就像是萬花筒里的星星,命運之神不知道何時雙手一轉,有些星星就隕落,有些星星就永遠孤垂在宇宙最遙遠的角落。」

我們共同經歷了思鄉的寂寞:「而我提出(想不想念台灣)問題的時候,往往都是想家想得不得了的時候。」

也經歷了一場不是很順暢的旅行之後,「撇去故意忘在衣櫥里的舊貨和二手衣,從柏林帶回來的,竟然是不斷發酵至今的反省。」

……

你會檢討著自己的旅行,自己看到的一切,變成了思想的符號之後,會是個什麼模樣呢?

也是生活點滴。

好像就是不小心打開了某個人的相冊,湧進了很多關於「這位你所喜歡的歌手」身上,你未曾注意到的註解。

聽蘇珊薇格的演唱會,彷彿看見了一場精緻的聲音魔術;

哦,我們都喜歡的michel jackson的演唱會,帶來的震撼和感動影響了最後要唱歌的形態與方式;

針對相片,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的產物,它濃縮了「永遠」和「此刻」這兩種矛盾於一身。

而在「聲音採集計劃里」,那麼多的聲音中,知道「聲音所能給予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

當然,還有多才的學姐,一起彈吉他的興奮;還有年老的媽媽,學起了作畫,稚嫩的手法將女兒描繪出來;哦,不識字的外婆,恣意地綻放又恣意凋落的人生影響了「我」的什麼……

哦,陳老師也是在這樣,孤獨的,而又認真地,把這些記錄下來。有些變成了歌曲,我們聽到。而有些,變成了文字,我們看到。

也很開心這樣的一本書的圖片,並不是所謂「明星寫真書」,而是陳綺貞拍下來的一些照片,就是她所看見的,在這一刻,這一處,被文字解析包圍。

我覺得「哲學系」帶給陳綺貞很多影響,她的每段文字,都彷彿要停下來,思考一陣,用意象或者疑問,來表達自己的敘述。並不會很流利直白。

但是她對物質又是那麼敏感。行文之間,她對很多物件,都喜歡採用事無巨細的描寫手法。一個街道的形狀,一次早餐的內容,一個書架的擺設,都會成為她白描的對象。

思想在物質上升騰,物質在思想具象,變成了一個獨屬於陳綺貞的文本。

若說近似,我覺得張惠菁的文風有相同的味道。哦,陳老師還推薦過她的《給冥王星》

這樣的一本書,大部分時間是在公車上閱讀完的。她的這本書,不沉重,隨性,又嚴謹。輕而重。是小事,也有大事。幾乎每篇文章里,都有精彩的小句子。

耳邊放著的音樂,也不是陳綺貞的歌曲,而是董運昌的或者paniyolo的吉他專輯,一頓一頓的,有時候看走神了,就對著窗外發獃。

有時候,發現灑在書本上的,是早晨的日光,也是歸家的燈光。

有一次,公車進入了黑暗的涵洞里,不辨文字,那一刻,我彷彿也受到感染,知道一件事——

「我們所關注的,就在此時,此刻。不在他方。」

我想今晚我會再次拿起陳老師的一張唱片,也許是《孤島》,也許是《腐朽》,也可能是《旅行的意義》?然後在音樂聲中默默地再翻閱一遍。

在此時,此刻 (評論: 不在他方)


在歌手當中寫作最好的(貌似韓寒也出過一張專輯...),在作家當中唱歌最好的。


陳老師一直都是一個作家,而非歌手。

靈魂的採集者和記錄者。

不在他方很不錯,讀完後迫不及待的去找來更多台灣作家的作品來讀,想要更了解台灣。


啊耶~是不是要寫的長才行?

這本書其實就是回憶錄吧,告訴大家,嗯,我陳綺貞也是凡人,沒有不食人間煙火啊,你看我出去旅遊也會有很多失望,也會抱怨這TM什麼鬼地方?東西貴的要死,連個衛生巾都買不到?!我小時候也會受到排擠,我也會自卑,我大學也會迷茫甚至很努力的想要轉專業可是失敗了。對於這一路走來的貴人們真是心懷感激,對於賣腎來看我演唱會買我限量CD、書和大禮包的同學們是NONGME、NONGME的愛~

嗯,就是醬紫的吧哈哈哈


感覺寫的句子很長,常常一句話後半句讀完,前半句說的什麼就忘了,就像文字會拐彎,七拐八拐穿過很多個衚衕(?? . ??)


作為陳老師的死忠,當初買來也許是因為想知道她在思考什麼問題,是否可以從她身上洞見出什麼?同時也想了解她人生的經歷,是什麼讓她寫下哲思的歌詞和動人的旋律?然而讀完這本書,我更想以一位讀者的身份去面對她的坦誠,她所有所指的世界,就像她的音樂一樣,我可以從她的文字得到屬於我自己的給養與想像。


不在他方,就在此時此刻她熱愛的台北。


17年4月看過,

溫柔的文字和那個美麗的她。


這本書是在她因為抑鬱沉寂的十年中的創作之一,再去讀這本書,會有不一樣的心境。


通讀了整本書,又離陳老師的內心世界近了一些。

書里的每一篇不見得都看得十分明白,但最難能珍貴的是,偶爾讀到的一篇或一兩句話正好引起我的共鳴。她寫的多是零碎的小事情,小情緒,以及從中漸漸體會到的一些小道理。談不上寫得多好,但是能夠讀完且對我有益,我已經十分滿足了。

曾經聽陳老師的歌,覺得她安靜溫柔,內在堅強。讀了《不在他方》,發現她是一個不拘於規則的人。本來這世上就沒有那麼多應該要怎麼做,每個不同的想法和嘗試都值得鼓勵。

她在&<旅行的意義&>中寫道,「生命是一種探尋,有人問我為何總是和煦地寫著唱著,只因為現實迎面而來的強度,需要平日的溫柔來補償。」


前段時間我向猴子推薦這本書,他問這本書講什麼。 我一下子語塞了,因為看完之後我有很多感慨,每篇文章也有很多引起共鳴的文字。但是我要怎麼告訴他我喜歡這本書?我說這本書是生活細節也是哲學,很多文字都剛剛好恰到好處看在心坎上面。 如果再去對比自己平時寫的那些文字時候,會發現自己的文字如此蒼白無力。這是一本可以細讀的書,如果我稍微走神, 我估計又要重新再讀一遍才能夠明白她字裡行間所要表達的感情。

我喜歡的其中一小段是「 但是我相信每個人的一生,都還是有著決定性的界線,在過了那條界線之後,即使你還是睜著孩子的眼睛,你看到的也已經不再只是孩子眼中的世界了。身心的痛楚的確是最快的成長,只是象徵性地穿戴一次再也不會穿上的衣服,遠不如親身踩在時間上的尖刀,忍耐過一種只有自己能讓自己解脫的遭遇,成長的計時器才真正開始啟動。」


打算買本繁體版的看看,她最愛的歌手,也深深打動過我。


推薦閱讀:

你最近在讀哪本書?
如何評價黎戈的文字?還有相似風格的作家推薦嗎?
《浮生六記之閨房記樂》很多處都有提其妻早夭跡象,剛好看到這裡,求解…?
有哪些帶有華麗辭藻的散文書?
原創的抒情類散文可以在哪些期刊或雜誌投稿?

TAG:散文 | 陳綺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