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非得有巴勒斯坦這個國家存在?

抱歉,為了吸引眼球我得起一個比較有煽動性的題目。

然而實際上我想問的問題也如這個題目一般:為什麼非得有巴勒斯坦這個國家存在呢?

但請注意,我的疑問不是針對以色列,而是針對其它阿拉伯國家。

從奧斯曼帝國開始,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就從沒有存在過一個行政實體,一戰之前,巴勒斯坦地區屬於大敘利亞省的一部分。

只是後來一戰奧斯曼土耳其是戰敗國,英法秘密簽訂《賽克斯-皮科協定》,瓜分了奧斯曼。從前的敘利亞省北部被法國佔領,被法國分成了敘利亞和黎巴嫩;南部被英國佔領,被英國分成了巴勒斯坦和外約旦。

可見,從前的敘利亞被分成目前的狀況,屬於帝國主義瓜分的結果。當然,法國在敘利亞和黎巴嫩扶植了不同的政權,到今天他們的政府為了保持權力而不想被合併,這很好理解。但作為這個地方的老百姓,除了以色列的猶太人以外,他們的主體應該都是阿拉伯人,而且都是以遜尼派為主。敘利亞、黎巴嫩、約旦的立國到現在100年都不到,伊斯蘭教的凝聚力又那麼強,很難想像這麼短的時間裡,這幾個國家的人能夠形成一種比「阿拉伯人」或者「穆斯林」更強大的心理認同。

既然如此,巴勒斯坦人為什麼非立國不可呢?巴勒斯坦本來就是約旦的一部分,而整個大約旦又是當年敘利亞省的一部分,他們的語言都是阿拉伯語,最多就是阿拉伯語的不同方言(其實相隔這麼近,恐怕連口音都應該很接近的),巴勒斯坦人真的會有一種「我是巴勒斯坦人而不是約旦人」或者「我是巴勒斯坦人不是敘利亞人」,或則「我首先是一個巴勒斯坦人,然後才是一個阿拉伯人」的感受嗎?

為什麼不是約旦希望收回巴勒斯坦而與以色列決一死戰?或者不是敘利亞希望找回當年奧斯曼時期的領土而希望光復整個黎凡特地區?而是變成是支持巴勒斯坦立國呢?而作為巴勒斯坦人來說,為什麼他們不可以以「約旦人」的身份,來統一整個大約旦,非得以「巴勒斯坦人」的身份去爭取獨立呢?


現在的巴勒斯坦在歷史上的地位,都不能算是四川/江蘇之於中國,而是重慶/南京之於中國。

巴勒斯坦地區有過獨立的時期,是作為猶太人的國家存在的,而巴勒斯坦這個名字,是羅馬帝國建省時定的。羅馬滅亡後巴勒斯坦轉到拜占庭帝國名下,7世紀阿拉伯人崛起,巴勒斯坦開始伊斯蘭化(之前這裡的居民是基督徒),而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巴勒斯坦又轉屬奧斯曼帝國。

一戰後英國肢解奧斯曼,巴勒斯坦成為英國領土。為了方便管理,英國將巴勒斯坦省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叫巴勒斯坦,約旦河以東就叫外約旦,並成立了約旦王國,所以約旦一直堅持自己對巴勒斯坦有主權,其中的邏輯有點類似西藏堅稱青海和南疆(安多區)也是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阿拉伯各國從來就沒承認過巴勒斯坦作為國家存在的權利,巴勒斯坦國的存在原因和以色列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聯合國授權建國。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起因,其實就是埃及,約旦,敘利亞要吞併原巴勒斯坦領土,消滅以色列只是個幌子。阿拉伯侵略者的內部矛盾是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倖存的重要原因。

現在最希望巴勒斯坦存在的恐怕就是以色列了,如果巴勒斯坦真的不存在,根據同一決議的以色列合法性就成了問題,所以以色列會不惜一切代價保證巴勒斯坦的存在。

「我先是一個巴勒斯坦人然後才是一個阿拉伯人」這點倒是真的,民族國家形成初期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不過巴勒斯坦與約旦基本可以視為一個地區,他們自己分得不是那麼清楚。但後來巴勒斯坦人參與推翻約旦王國的行動,導致約旦和巴勒斯坦徹底鬧翻。而第5次中東戰爭後巴勒斯坦人也不再指望阿拉伯人了。巴勒斯坦公然站在薩達姆一邊,支持一個阿拉伯國家入侵另一個阿拉伯國家,這導致了巴勒斯坦被阿拉伯世界拋棄。


一個被人佔座還被爆扁一頓的悲慘故事

19世紀歐洲天主教反猶主義猖獗,19世紀末期出現猶太復國運動。

從1918年奧斯曼帝國瓦解,巴勒斯坦地區放鬆管制到二戰以後,英國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人數增多。

出於對猶太人二戰遭遇的同情和美國本土猶太人的力量在美國政府的投射,聯合國181號決議宣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分別建國。但巴勒斯坦覺得人多分的地少吃了虧,(其實以色列分到的是南部的內蓋夫沙漠)就拉攏阿拉伯國家跟以色列打仗。打不贏,1967年國土丟完了。但以色列畢竟單獨楔入阿拉伯國家中間,不能太強硬,所以近幾十年來也是邊打邊拉攏較溫和的法塔赫,以對抗激進的哈馬斯。目前巴勒斯坦是個未完全獨立的實際獨立國家。

至於我是巴勒斯坦人,然後才是阿拉伯人的說法。這個其實我覺得,阿拉伯人比較傾向於這麼想:我是阿拉伯人,然後才是巴勒斯坦人,但阿拉伯人要跟猶太人戰鬥,因為《聖訓》這麼說了。


巴勒斯坦人想不想併入不太好說,但是其他阿拉伯國家肯定是不想要。

按常理,吞併小國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一件事。但是這要求以大吃小,如果吞併者體量不夠,恐怕還要鬧鬧肚子。比如西德東德體量相似,合併後至今仍有摩擦;就算朝鮮立刻崩潰,讓韓國直接吞併朝鮮,想來韓國政治家們也都要抖三抖。

那麼假設任意一國吞併了巴勒斯坦,那麼他將獲得巴勒斯坦的土地與人口。

首先這些土地連年衝突與封鎖,近乎赤貧。

而且有一部分的歸屬頗有爭議,吞併後就要面對和以色列的正面衝突,經過半個世紀的你來我往,周邊國家對自己的斤兩基本有了一定的認識。而如果迴避衝突,就會引起強硬派巴勒斯坦人的不滿,畢竟任何政治家都不願意自己被哈馬斯這種毒瘤盯上。

至於人口方面,大量缺乏技能的赤貧人口並不是那麼誘人,對犯罪率和就業率均有影響。周邊阿拉伯國家一直有內部的政治壓力,近些年尤甚。

所以,自打第一次中東戰爭失敗,巴勒斯坦就從周邊阿拉伯國家眼裡的雞腿變成了雞肋。

比如根據1965年阿盟決議,阿拉伯國家拒絕給予巴勒斯坦難民公民權,表面上的理由是「這會讓他們無法返回巴勒斯坦」。

實際上恐怕一則為了保護本國社會穩定,二則可期給以色列施加道德壓力,至於難民能否安居,排在後面吧。


為什麼非得有以色列這個國家存在?


巴以分治只是其中一種方案。還有以色列統治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與加沙作為自治區存在的一國方案;以及約旦統治約旦河西岸、埃及統治加沙的三國方案。


其實他們也是被逼的,那地方送給阿拉伯又沒人敢要,又不能送給以色列。既沒大哥肯罩著你,又一直被人追著砍,地盤被搶了,還不能跑路,只能靠自己了。真慘!


嗯,的確,根由不是土地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面臨一個問題,巴勒斯坦人到底是信了伊斯蘭的猶太人,還是純粹的穆斯林?

猶太人的定義是地區還是血緣?都不是,而是血緣和信仰的綜合體。以色列國和猶太人的關係呢?

我個人的看法,從信仰上看,耶路撒冷屬於猶太人,而猶太人的特點就是血統與信仰的綜合體。巴勒斯坦人已經不能算猶太人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以色列用箭二導彈成功攔截敘利亞S200防空導彈?
二戰後世界以什麼依據給以色列建國的,如果說以古以色列歷史為依據,那也是千年前的事情,合理嗎?
巴勒斯坦目前存在哪些政治、軍事派別?它們的歷史、現狀和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為何沙特國王前腳剛走,以色列總理就緊跟著訪華?以色列這麼急著找中國有何目的?
雲石自問自答:如何看待以色列,為什麼猶太人在滅亡2000年後,還能夠重新復國?

TAG:阿拉伯國家 | 猶太人 | 以色列 | 中東 | 巴勒斯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