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臭嗎?為何古人說鮑魚臭,其所指的鮑魚是否和如今含義不同?

《孔子家語·六本》「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史記·秦始皇本紀》:「會暑,上輥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鮑魚其實就是鹹魚,鹹魚干。

從東漢開始,腌魚、腌肉被統稱為鮓,並因做法不同又分為2 類:腌而濕的成為「鮑」,也稱「暴腌」;腌而乾的稱「鯗」(音同「想」)。據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載,製作魚鮓要選用春秋兩季的新鯉魚,去鱗後切成「長二寸,廣一寸,厚五分」的魚塊,浸洗去血後均勻撒上鹽,盛在籠中殺凈水分,再用添加了茱萸、橘皮、好酒的熟粳米飯做成腌漬料「糝」(音同「散」),最後把魚放進瓮中,鋪一層魚,蓋一層糝,以滿為限。待白漿析出便大功告成。

秦始皇在東巡的過程中駕崩,李斯和趙高用的就是鹹魚來掩蓋屍臭,可見其未味道是多麼的重。這裡所說的「鮑魚」並非現在的海里的珍餚,而是鹽漬後因高溫腐臭的腌鹹魚。


因為鮑魚 放久了


爛掉的鮑魚臭的不能再臭


酸了


推薦閱讀:

第一個吃海膽的人心裡在想什麼?
生吞鯡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馬貝和北極貝是一種東西嗎?兩個好像長得很像
在三亞海鮮店被宰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歷史 | 生活 | 水產 | 海鮮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