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中的技術爆炸理論是否正確?請給出邏輯嚴密的說明。

「我們都仔細研究過第一批收到的地球信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文明史。請看以下事實:人類從狩獵時代到農業時代,用了十幾萬地球年時間;從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用了幾千地球年;而由工業時代到原子時代,只用了二百地球年;之後,僅用了幾十個地球年,他們就進入了信息時代。這個文明,其有可怕的加速進化能力!」

「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歷史,地球生命史長達幾十億年,而現代技術是在三百年時間內發展起來的,從宇宙的時間尺度上看,這根本不是什麼發展,是爆炸!技術飛躍的可能性是埋藏在每個文明內部的炸藥,如果有內部或外部因素點燃了它,轟一下就炸開了!」

以上節選自《三體》。


我幾年前看過一本叫做 槍炮、病菌與鋼鐵 的書,我想很多都看過吧,講述地理決定論的。

裡面有著比較嚴密的討論,關於各大文明的崛起和衰落,都是有著地理學上的原因。

比如,美州的印第安人為什麼連輪子都沒有發明,我們起初以為是他們笨,他們傻,後來深入研究發現,帝國皇帝給自己兒子造的玩具上都有輪子的

你說印第安怎麼連個輪子的技術都發展不起來?這還技術爆炸個毛?

然後,這本書的解釋是這樣的,作者統計了當地所有大型動物,沒有一種可以訓話當馬或者放牛的,當地唯一可用的就是羊駝,羊駝這玩意力量還不夠。

就是說,印第安人不是沒有想到造一輛車,相反,他們早就造了車,只是,他們哪裡不產馬,造車,還不如搬東西的時候下面鋪點圓木更方便。

我看到這段明白了,文藝復興的技術爆炸為什麼與四大發明有關,

因為四大發明就是歐洲缺少的那匹馬。

在看的長遠點,每次技術爆炸是不是都有類似的一個觸發點?

現在能理解什麼事技術爆炸了吧?


個人認為這個理論無法被證實或證偽,因為我們沒法量化科技進步的難易程度,如何判斷科技是在加速發展?從工業時代到原子時代用兩百年,從原子時代到信息時代僅用幾十年,因此科技發展在加速甚至爆炸了,這個推論隱含的條件是工業時代發展到原子時代和原子時代發展到信息時代的難度或者說邁進的距離是相等的,但這顯然是無法確定的事。就好像說我跑了一段路用了十分鐘之後又跑了一段路只用五分鐘所以我是在加速的,這都沒說兩段路分別多長誰能知道到底加速減速?

當然如果哪天發現了地外文明,生存環境跟地球人差不多,不是三體那種動不動全軍覆沒從零開始的,參照他們的歷史發展軌跡做個橫向對比,我們可以說地球科技發展相對於他們來說是加速或者減速甚至爆炸的。


是這樣的,原因在於古代科技進步主要是靠試錯試出來的,在農業社會,一個農民可能偶然發現使用牛耕效果很好,於是這項技術就出現了,但是這種事件出現概率很低,可能還有人試過用豬耕田,但是失敗了。到了近代,實驗室的出現大大增加了試錯的次數,同時降低了成本。基礎科學進步使技術出現不完全靠試。而技術進步帶來的人口增加和地域交流頻繁進一步加速了技術進步。

推薦本書:槍炮、病菌與鋼鐵。裡面對地區交流對文明水平的影響有很棒的考證


我覺得是-在人類理性達到一定程度,且外部(能源)供給充足時,技術是指數增長。

若兩者任何一點滿足不了,就會趨於停滯,比如前現代近兩千年的龜速。

歷史的看,現有的技術爆炸是建立在廉價化石能源的基礎上的,而技術的進步又進一步降低了能源成本(儘管能源價格一直在上升)。

這種技術爆炸的趨勢能否維持,取決於能否發現比化石能源更廉價的能源。


三體人還是要學習一個

爆炸來源於劇變

技術爆炸的契機是大航海時代以來,幾個地方性文明圈的相互接觸,拓展了視野和思維方式,形成一個全球文明圈

現在已經深度全球化了,對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很難出現劇變,因此技術爆炸的速度會越來越緩

倒是和外星人接觸後如果地球人能頂住外星人進攻的話,倒是可以再迎來一次技術爆炸

比如可控核聚變,地球人至今沒掌握方法,外星人雖然也沒掌握,但也進行了一番研究,研究的原理和使用的材料說不定會啟發地球人,讓地球人搞出可控核聚變來


因為timescale居然用宇宙時間尺度,當然爆炸了。

如果想說明某指數指數增長,用庫恩或拉卡托斯建clister和network,然後找connection和時間增長的關係。

恩,我指的是陽志平推薦過的turning point


爆炸理論目前不適用於21世紀的人類。這個世紀的人類目前還只是出於技術積累階段。 其技術的發展軌跡其實有點像畫圈,由內而外。 隨著圈數的增加,線速度確實是越來越大,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科技發展越來越快。但這是表象,我們稍稍關注一下其角速度,就可以知道,我們的科技發展其實是受到比較大的限制,不管是人為管制的也好還是新思路的孕育誕生也好,有些領域的資源是被牢牢地抓在小部分人手裡的。 而且他們非常小心翼翼地使用那些資源,有的乾脆就封存起來。為了保證人類能夠走的更遠,留存的時間更長,倒不如拋卻那些非常誘人的讓人熱血沸騰的技術,比如某種核聚變方式能夠達到星際航行動力要求,但這個非常危險,在地球上嘗試風險非常非常大。這也就是那個比喻:鐘快要到十二點的原因←_←只有走過最後的一丟丟時間,我們的技術才會到達一個『新的篇章』。所謂的技術爆炸,應該就是指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

--11月--

當下科技還是服務於人類。上面提到的圓圈的圓心即是人。so,技術爆炸的另一種方式便是科技不再單獨服務於人類。(這需要至少兩種比較重要的條件,金錢體系的消失,真正理解42)

當下生物醫學依然處在探索階段。其他更多的內容不便再說。


如果玩過拼圖遊戲,會發現最初的幾塊是最難拼的,一是因為線索太少,二是因為可能性太多。我覺得科技發展也是這樣,隨著線索增加和研究方向確定,難度會越來越小,技術發展會越來越快,科技爆炸也就順理成章了。


手機碼字

我認為技術的發展速度應該與生物的自身特點有關,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技術時期的發展速度應該是不一樣的。

比如說知識在祖輩間的傳播方式。

三體人自身特點是思想透明、記憶遺傳、沒有童年。記憶遺傳加上思想透明,所以個體不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就可以很快加入到技術研發中去。但是由於童年的缺乏,「人」性沒有得到發展,像好奇心、異想天開、冒險精神等方面的缺失,導致缺乏技術發展時必要的靈感,技術發展大體呈勻速。

人類的特點是思想封閉、需要通過長時間的受教育來學習祖輩的知識、在生命周期內存在明顯的思維活躍期。這導致人類的個體真正投入技術研發的周期比較短,但這段時間卻是真正的黃金時間,思維敏捷、靈感噴涌。某個個體的靈機一動就有可能使技術前進。

以下是一些腦洞

如果有一種生物的每個個體天然就是互聯(就像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那麼它們完全不會理解人類的信息時代是什麼,它們天生就實現了信息的互聯,它們的技術發展史可以直接越過信息時代。

如果有一種生物的每個個體都沒法獨自完成能量的攝取,只能完成將原料轉化為某種中間物,必須由其它個體來完成從中間物到能量攝取的過程。那麼這種生物產生的智能可能更快地應用流水線生產,它們的工業化可能會比人類更快。

如果有一種無機生物,它們直接從恆星的光輻射中攝取能量,那麼它們可能會沒有農業史。畢竟點個火把獲取的光輻射能相比恆星來說性價比太低了。。。。

----------------------------

其實除去生物的自身特點以外,還有許多方面因素在決定著智能的技術發展速度。相信很多人都讀過《槍炮、病菌與鋼鐵》,裡面的很多觀點還存在爭議,但書中對美洲大陸上的文明為何在農業史、技術史上落後於歐亞的論斷可以用在這裡。大陸的走向、是否有易馴養的動植物等因素都會影響技術的發展,同種生物之間尚且如此,上升到外星生物恐怕就更複雜了。

----------------------------

回到技術爆炸,技術爆炸是否存在的確如其他答主所言難以證實,也難以證偽,但不同智能生物之間存在不同的技術發展速度應該還是可以下定論的。出於對外星生物的生物形態、社會形態、生存環境的不確定,發展為對其技術發展速度的恐懼,進而進行黑暗森林打擊,我認為以書中的邏輯而言是自洽的。

----------------------------

以上只是腦洞。


不合理,人類的基礎科學最近幾十年沒什麼發展,套用三體的說法是被科技鎖死了,什麼大數據人工智慧都是類似於用以前的積累搞出來的一點花頭而已。


只要人工智慧能反過來輔助設計人工智慧,離技術爆炸實際上就已經不遠了。


以地球前後發展作為參照物,人類可以說是爆炸性發展。

但對於外文明,這就很難說了。


技術有加速進步的理由 也有減速進步的理由 到底加速還是減速,就沒辦法預測了。

加速進步的理由是 新技術產生更多的生產力 人類可以把更多的財富和生產力投入到研究上。比如以前研究升級蒸汽機要英國一年的GDP,現在類似的事情可能BAT一家一年的利潤就能做到。

減速的理由是 技術進步涉及的物理規律可能越來越難利用。比如核聚變就是比燒柴難很多,這是物理規律決定的


這個理論只是針對於當前環境下的。

科技大爆炸更多的是工程領域的進步,而不是基礎科學。工程領域很多東西可以互相疊加,互相影響。

積累越多,進步越快 也會有越多積累。同時讓人類的生產力大大的提高,低端勞動減少,整個文明會有更多資源投入到 更高領域的研究。


參考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技術爆炸是指同樣的時間跨度,技術水平獲得爆炸性的發展。

最高票回答提到了從工業時代到原子時代和從原子時代到信息時代二者的難度問題,其實是把問題變複雜了 。

在我看來技術產生爆炸發端於新工具的應用。

2001太空漫遊中智人拿著棒子,完成了革命

蒸汽機,電力,原子能,互聯網都算是新工具的應用,大熱的ai也會是。

新工具自然有更強的生產創造力,如果新工具帶來的生產革命足夠顛覆,爆炸性的發展就要來臨。由於新工具的生產力創造力總要顛覆於舊工具,所以完成舊意義上的生產計劃總會需要更短的時間跨度。是謂技術爆炸了吧。


經濟學裡有知識生產函數模型,主要變數呢就是已經有的知識,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其實就和索洛模型差不多了,隨著知識積累越多,並且人類對於知識重要性認識的提高會加大投入,知識產出會越來越快是正常的事,當然這個是很簡化的,有興趣的話答主自己去搜文獻吧,我要去洗碗啦


科學這個事來不到急功近利。迫於壓力科研資金會上漲,成功幾率會大一些,但是不會爆炸。

高考壓力大不大,但不會的還是不會,平時積累不到位臨時哪有佛腳抱 (づ ●─● )づ


個人認為,人類科技發展速度的曲線和人口曲線是相關的,也就是人口越多,科技發展越快。

所以,幾個人口擴張的關鍵點都對應了人口瓶頸的突破,比如大航海時代高產量作物的推廣,二戰時青黴素的發現等等,都是科技帶給人口的暴增。

反過來,人口的增長和培養基里微生物的增長曲線並沒有太大不同,都是經歷漫長平台期後指數級增長的。對應的,科技的增長速度也是指數級增長的。所以我贊同大劉的理論。


《三體》的「技術爆炸」理論是來自雷·庫茲韋爾的《奇點臨近》一書。

在這本書里比《三體》的預測要更加激進,作者認為整個文明進步的速度都是呈指數增長的。


相對三體星惡劣的環境而言


我覺得這個科技爆炸速度可以參考一下gdp增速。之前我們由於各種原因都沒有去著重發展科技,啟蒙了意識到科技重要後才著重發展科技,GDP也是這樣,再就是基數低也導致了前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我覺得以後的發展速度會逐漸降下來,除非人類壽命大幅延長(一輩子可以學更多知識,把海量的智商整合到一個大腦很重要)、全球人口大幅增長(相同概率的情況下傑出科學家人數變多)、得到外星文明的幫助等等。至於拐點什麼時候來臨我們過了拐點沒有,我不知道。

以上全部是瞎想的,沒有任何根據。


我想技術爆炸大致有三個爆發點

要想有技術爆炸,首先得有類似人類這樣的社會。而要想有類似人類這樣的社會,該生物必須有一定的智力與社會能力。一些生物,如大象、鯨以及一些除人類外的靈長類動物在智力和社會方面大都不錯,但是他們就是沒有搞出人類這樣的複雜社會。大象、鯨可能是因為太大以及沒有合適的外部介面——手。至於人類的那些近親,他們只是太不幸了,人類先他們一步,所以他們即便有潛力也永無出路。能夠發展出類似人類般地較複雜社會,是第一個爆發點。

人類有了原始但比其他動物複雜的社會之後,沉寂了很長時間。農業什麼的直接忽略。從啟蒙時代、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開始主動發展科學技術。之前人類都是被動的接受偶然出現的技術,而現在是主動發現技術,因此技術發展速度變得很快。這是第二個爆發點。

宇宙的物理原理是相同的,數學也是一樣的,所以「基因技術」與「人工智慧」是智慧文明必然會點到的科技。這兩個一個可以改變該物種本身,一個可以製造智慧,無論哪一個都會對技術發展產生極大推動。所有發展到這個層次的物種,必將可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此前不同物種間所有的差異,無論是生理上還是社會上,都可以忽略不計,他們都會位於同一個起點。這是第三個爆發點。

要從第一個爆發點到第二個,不能被環境消滅。要從第二個到第三個,是不能被自己消滅。到了第三個,怕是自己即便被消滅了,也會有東西接替。

依照現有的情況來看,人類的技術就是指數式增長的。技術不一定會呈現指數式地增長,未來沒準會遇到什麼瓶頸。不過可以確定,人類的技術一定會不斷向前進步,不斷進步,沒人知道終點在哪裡。任何一個不管是哪個星球的發展到第二個爆發點的文明,只要不把自己玩死,就會不斷發展下去,朝著未知的未來。

(以上純屬思辯與想像)


推薦閱讀:

如果給你100000億元,讓你按下按鈕,穿越到一個虛無的空間里孤獨地度過5億年,你會按下嗎?
你一生的故事,這篇科幻名著看不明白,有人能說說嗎?
請問有哪位科幻大神知道這篇科幻老文的出處?
被恐龍追趕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體驗?

TAG:科幻 | 科技 | 三體書籍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