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近年紛紛出售所持中資銀行股份,這傳遞一個什麼樣的信號?

滙豐打算出售其所持的上海銀行8%股權,今年它已將其平安股權出售給泰國財閥。無獨有偶,美國銀行在2011年出售了所持的建行股權,一月高盛出售了對工行的部分股權。


為什麼現在賣?

1. 幾次危機後,全球銀行資本監管加強,銀行被迫削減少數股權投資。

少數股權投資在新的巴塞爾協議III中全額扣減核心資本,現在歐洲、美國銀行普遍資本不足,因此必須出售少數股權投資。

2. 外資銀行早年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業的時候,很多都抱有一個幻想,就是以後中國監管會逐漸放寬,未來可以投資超過20%的股權,甚至有一天可以獲得控股權。但是,慢慢發現這只是幻想,一些開始退出。

3. 中國銀行業因為披露不充分,外資普遍對近年來暴露的不良貸款、影子銀行等風險的開始表示擔憂,而且呈升級態勢。

以上原因按重要性遞減。

什麼信號?

1. 他們沒錢了,逼不得已

2. 他們不想等了

3. 他們怕等不起

怎麼解讀?

人家賺錢了,就退出了唄。如果你覺得他們退早了,過慮了,那你就現在買銀行H股,如史玉柱。


我覺得他們有一定的被迫的因素,當然,獲利回吐,看上去風風光光,也是不錯的。這筆生意等下去,也得不到中國任何一家銀行的控制權,何必呢,乘著經濟形勢還不錯,收割了唄


外資行是作為戰略投資者引進的,股份都不低,1%-20%不等,滙豐之前還是平安的第一大股東。盤子太大了,不趁著中國經濟還算好的時候拋售,等到中國經濟下滑的時候,就賣不出去了


獲利回吐


地產經濟,也許就要到頭了,如果地產暴跌的話,國內經濟必然進入大蕭條。到時候就沒有能盈利的企業了。

給我感覺地產快要到頭了。 即使國家繼續護盤的話,經濟也會慢慢下滑。

而且這幾年外資已經賺夠了,如果不趁現在走的話,等地產崩潰,想走也走不了了


可能是監管加強。或者是利潤降低


有朋友說了,外資銀行多半是作為戰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中資銀行,現在出售其實早已取得了很高的收益率。照現在的情形,若繼續持有,也難以獲得之前那樣高的收益率。若別處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或者公司自身資金壓力,當然會進行套現。外資不過是把錢放到現階段更賺錢的地方去了!


推薦閱讀:

你對比特幣的信心來自於哪裡?
順豐獲得的銀行卡收單牌照有哪些用途?會如何對接和延伸其現有業務?
實業(物質流)與金融(貨幣流)之間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 Q 幣這類虛擬貨幣不能直接用於購買商品?是否有相關法律的規定?
如果美國暗地裡印刷一批美元,僅僅用來向中國購買一些產品,是不是可以實現?

TAG:經濟 | 銀行 | 經濟形勢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