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前偷渡去香港的人為什麼最後可以成為香港戶口了?


我想你說的應該是1974年11月港英政府宣布實施的抵壘政策,即來自中國的偷渡客可以成功進入市區並接觸到香港的親人,便可以擁有在港的居留權;若在邊境地區被截住,則會被遣返大陸。

對於這個政策可以有幾個方面的理解。

從世界市場的角度來看,抵壘政策的產生的70年代恰好是西方國家產業轉型的時期。由於經濟發展,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升,大量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從本土向國外遷移。香港利用自身勞動力價格低的優勢吸引訂單,從而完成了70年代的經濟起飛(這也是亞洲四小龍的經濟發展模式)。而此時的香港,需要的恰恰是從內地大量湧入的勞工來支持本港經濟發展,因此在邊境管制上實行了相對寬鬆的抵壘政策。也有人據此認為,抵壘政策與其說是一種邊境管理政策,不如說是一個人口政策。而當過多湧入的勞工人滿為患時,港府則適時推出了即捕即解政策,限制大陸新移民進入。

從文化心理的角度來看,抵壘政策的實施和香港人本土身份認同的建立聯繫緊密。根據港大社會學系教授呂大樂的代際劃分,香港的第二代人,也即「戰後嬰兒潮」的一代,開始逐步在七八十年代建立起了「香港人」的本土身份。一方面,向好的宏觀經濟環境讓他們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開始逐步碰撞開了事業道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港府推行的公共屋邨政策,讓他們開始有一種「家在香港」的感覺。樂業安居,本土意識隨之產生。社會福利以有否香港身份派發,「我者」和「他者」的概念便逐漸清晰。若「他者」的侵入會搶奪本地人的就業機會、攤薄社會資源,那麼為什麼還要歡迎他們?基於此,1980年的即捕即解政策也便不難理解。

從人道主義的角度看,70年代的中國正處動蕩,而港英政府管制下的香港則相對穩定。抵壘政策也可以理解為一種人道主義的政策。


就聞拙用戶的答題,我要指出其誤解之處,首先抵壘政策是對大陸偷渡客入境的一項收緊措施,而並非放寛,因為在此政策實施之前,香港是收容所有大陸客的,所以後來答題者推論抵壘政策是用來增加勞動力的講法就全不成立,其他所謂本土身份,什麼屋邨政策,實在扯得太遠了,以下我嘗試闡述有關情況。

我是六十後.在香港出生長大,在這方面比許多人瞭解當時實況,先從歷史說起,許多人有所不知,查實在國民政府執政時期,已跟英國人協議,要讓中國人無需証件自由進出香港,我父母就分別在二戰前後由廣東到香港謀生定居,英國人一直遵守此協議,很諷刺,反而五十年代開始,中國開始禁止中國人自由進入香港,自始大陸人就不斷用偷渡方式逃港,當時他們並非稱為偷渡客,而係難民,每當中國有政治動亂,就有大批大陸難民湧港,而在一九六三年大躍進失敗引至大飢荒,大陸無法應付,實行放手不理,引發前所未有的大逃亡,每日數以萬計的難民湧入,香港稱之為大逃亡潮,當時邊境漫山片野都是難民,時為總督的柏立基在巡視邊境時,就拋出一句最貼切不過的說話:說這些人正是用腳投票。當時由於香港政府無法應付,於是只好暫時封閉邊境,對難民實施遣返,但情況恢復平靜後,又從啟接收政策,文革發生,由於當時偷渡客在大陸截獲,會受嚴厲懲罰,逃港難民因此減少,但在民革後期,大陸對偷渡者懲罰減輕,加上各種政治經濟原因、香港又開始面對大量逃港人仕問題,以至社會不勝負荷,於是就有抵壘政策的出現,自始偷渡客在邊境截獲,會被遣返大陸,但若能抵達市區,就發給身份証,此政策一直實行至八十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政策,在大陸被逮捕的未有受到很嚴的懲罰,間接鼓勵更多人偷渡,短短數年間,香港因逃港人仕做成很多社會問題,如房屋、治安、等等。令社會不勝負荷。香港遂正式取消抵壘政策,逃港難民會被遣返。而偷渡客的名稱仍由非法入境者所取代。


大逃亡潮又稱逃港潮,百度上面應該也有資料


有親戚是偷渡過去的!

其實相當危險,當時同批過去有兩艘帆船,中間發生暴風雨,一艘還在,一艘沉了,我那位親戚非常幸運,那艘船還在,但到了臨近香港的一個海島突然進水了,拚命地游上岸,躲到一個島上,對視了一段時間,港英政府最後仁慈,赦免了他們,也沒有遣返……

這個事情發生在60年代……


首先是跑得快,用腳為自由投了一票,其次支持香港,有一種把香港當避難所乃至家園的感覺。

這樣的人不獲得香港戶口,誰來獲得香港戶口?


抵壘政策出現之前,中國人到香港並沒有過多的限制。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英國統治下的香港主權依然屬於中國的一部分。

二戰之後,香港發生了變化,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非洲國家殖民地解放運動如火如茶進行中,英國成為受損失最嚴重的宗主國之一。在七十年代,香港居民開始反殖民運動。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時期,香港人民也出現了反殖民反英抗議,

英國殖民者深知內陸與香港之間的關係,加上大陸推銷華人華治華人同源的政策,導致華人集中的國家出現了排外行為,香港開始縮進大陸居民到香港。

香港屬於中國廣東一部分,鴉片戰爭之後,被分割出去。雖然新中國成立之後,沒有武力統一香港,驅趕英國殖民者,但依然堅持對香港的主權索要。

70年代初,香港發生了許多事情。英國為了壓迫香港反殖民運動,限制內陸到香港的青年人,對香港增加社會福利,弱化被殖民意識,掩蓋香港嚴重的腐敗問題。

抵壘政策的出現,看似是限制內陸到香港偷渡者,為了人道主義,或者說是控制人口增長的一種政策,不如說是英國分華而治的香港管理政策之一。抵壘政策一反面排斥中國人在自己國家自由活動,限制來自大陸的偷渡客,另一方面又誘惑高價偷渡客,為美國和英國獲取大陸情報提高了便利。

80年代之前,中國內地社會一片混亂,歐美國家無法通過合法或違法的身份有效了解大陸政治生態。在1974年之後的抵壘政策,一方面現在了大陸居民到香港生活,另一方面帶去到位情報成為歐美國家獲取內地增值的有效情報源。隨著內陸越來越開放,到了1979年之後,香港殖民者再次收緊香港與大陸之間聯繫,加強了香港殖民地本土人意思,為今日的香港龐氏騙局埋下種子。抵壘政策的廢除與香港本土人概念,最終的結果是今日依然有許多新生代香港青年,依然懷疑自己的中國人身份,內心保留可香港人香港地概念,從身份上排斥外地人。


應該是大英政府為了對抗中國採取的接納偷渡客的一種政策。只要你能證明自己是偷渡客,你就能夠去移民辦之類的機構獲得證明身份的類似身份證的東西。


推薦閱讀:

香港的互聯網行業環境如何?
港台的人上哪些內地的網站或手機應用比較多?
有看過香港牛佬的古惑仔漫畫嗎?知道這古惑仔漫畫其中各種人物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故事嗎?可否來回答一下?
移民香港有哪些利與弊?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