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關何處》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偶然瀏覽豆瓣讀書,看到野夫的《鄉關何處》竟然評分高達9.2分,很是詫異,平時很少讀這種散文隨筆類型的書,樓主也沒有太高的鑒賞能力,是它的語言?內容?還是其他什麼最令人感動,或者說最值得讀的地方是什麼,求讀過此書的大俠指教。ps 豆瓣書評太長太晦澀太小清新,想在知乎得到比較明確客觀的答案。謝謝


野夫當過警察,他寫的文章很多思維很適合我看,比如王七婆的文章,比如他體現出對刑訊逼供的態度和看法。他的文章很有刀口舔血的袍哥風味,是真正的男人文章。

他筆下的人物有著厚重的史詩味道,神奇啊,寫個人的故事居然能寫成時代的史詩。

我喜歡看他寫自己的家族傳統,同樣的還有王小波的哥哥寫他的家族,個人認為家族的傳統是支持信仰的原因之一。

何謂男人,無外乎頂天立地,口銜硃筆,拔劍生死罷了。


首先,野夫的散文文筆很好,風格鮮明,其辭藻華麗,氣勢雄偉,抒情澎湃。題材上,則多見奇人奇事,對讀者來說更增吸引力。

這些因素就已經決定了這本書的評分至少可以在8分左右。

但如果一本書的評分只是8分,那麼在豆瓣也只是普通的中上等評價而已。對一本8分的書,樓主肯定不會感到奇怪,也不會發問。

所以樓主實際的問題是:這本書的評分為什麼是8+1=9?它多出的那1分是什麼?

很簡單,因為這本書不和諧,曾經是禁書。

這本書里的文章大部分曾收錄於《塵世·輓歌》一書,新星出版社2010年出版。該書出版後,迅速被禁,新星出版社的領導親自寫了檢討。

時過境遷,現在這本《鄉關何處》很大程度上被讀者們視為《塵世·輓歌》的和諧版。出於同情、獵奇、借題發揮、自我標榜、人云亦云等大家不難想像的原因,這本書的評分有點虛高了。

內容水平得分=8,場外因素得分=1,綜合分=9

類似的情況不止發生在這一本書上。


「近代中國,身世畸零者並不少見,但野夫的筆端是讓人害怕的感情,連看的人都被深情和痛苦嚇怕,不敢深入到這樣的感受中去.他半生所受的苦,多半都來自這樣的激情驅使,情感越深,創痛越烈。寫時也嘔心瀝血,他說有時寫完在沙發上要躺整整一天,象一生氣力已經用盡。這樣的寫作,如同土家祖先的巫術,是要讓死者復活,象是一次招魂。「柴靜博文《日暮鄉關何處是》

當代中國,浮華文字充斥如蠅苟,野夫之文實在難得。


男人以性情交友,以性情撰文。野夫的文字動人在性情二字。


最近剛讀完野夫的《鄉關何處》。每讀完一個故事要停下來透口氣,平復一下心情才能繼續。在公共場合慎讀,飆淚尤為尷尬。這本書也是繼徐曉的《半生為人》之後我最喜歡的人物傳記和時代筆錄。隔著半個世紀遙祭一個悲涼的時代。雖然對文風和情緒的把控收到了一些質疑,但作為非文學專業的讀者,可讀性還是很強。而且像其他答題者所說,野夫的書寫乃至他的人生重在酣暢淋漓的「性情」二字,頗有魏晉風範。深沉大氣,意境磅礴,不失為一部佳作。


野夫如此解釋《鄉關何處:故鄉·故人·故事》的鄉愁:許多年來,我問過無數人的故鄉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鄉於很多人來說,是必須要扔掉的裹腳布;彷彿不遺忘,他們便難以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而我,若干年來卻像一個遺老,總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詩酒猖狂之餘,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鄉愁。

這是一個懷有詩意與血性的漢子,像極了金庸老先生筆下的江湖遊俠。仗劍書生,詩酒天涯,經歷過一番世事坎坷之後,卻依舊不忘本不舍根。詩經楚辭中鬱鬱蔥蔥的草木也不過是這種感覺吧,有韌性,有厚重,還有榮枯的感慨。他用的筆名也映襯出這一點,「野夫」出自唐代詩人劉叉的《偶書》:「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看完《活著》《平凡的世界》,隨即讀罷《鄉關何處》,唏噓不已!滿懷對那個時代的憤慨,對那一段歷史的嗟嘆,何其沉痛。野夫在悼故友如波開篇就寫到:死亡,在許多時候,真是一件盡乎日常的瑣事。你買菜的路上,邂逅車輪下的一攤血;你拎著一堆肉食回來,看見鄰居的一張訃告—在你行經的地方,人們競相奔赴道路的盡頭。你才發現,生命竟然確實薄如蟬翼。合上書,太多太多這樣的場景在腦中浮現,多麼見微知著的經歷才能道出這樣的文字。那些太平盛世的傳奇在亂世飄飄面前都顯得如此單薄;那些在亂世中的普通人,面對真正的苦難和極度貧乏的生活所展現出來的堅忍和博愛,為之動容。如波是,大伯是,幺叔亦是。

悲劇不再是一個人,一群人,而是那個動蕩不安得年代!

那個年代,每一個時期的歡與離,痛與喜,都能在人心裡雕刻下一枚印章,各自含蘊無限深意。而這深意,也只有當事人經年之後再回憶起,可知曉領悟。但勢必當中都會有一種不可斷絕之羈絆恆存於餘生的軌跡中,再念及那災難或僥倖,也不知是悲是喜,是惶恐還是追憶!


有血性,有悲情,以及人性的閃光。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如果不是讀了野夫的《鄉關何處》,我想我永遠也無法體會到這兩句詩的含義,準確的說,我無法體會到「江湖」這兩個字的含義。

野夫飄零的身世,多少聽說了點,但讀他的作品,還是從今年開始。讀完他的《1980年代的愛情》,哭過兩次,我恐慌和羞愧於那般細膩的情感,我也恐慌和羞愧於自己生在這個缺乏細膩情感的時代。

讀完「江上的母親」,我對野夫的欽佩之情已油然而生。這一生,我應該不會佩服大富大貴奪目奢華的人,當然也不甘於毫無探求之心只作庸人之輩,如今最讓我感動的,莫過於此類人:他們飽經風霜,腥風潑雨,歷經貧瘠潦倒,於生命絕處歸來,內心平靜無瀾,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安然於世。

我知道他們內心是苦的,比起如今的波瀾不驚,他們依然有從前酒醉難眠失聲痛哭的日子。只是文字傳達出的內心裡的那份練達和靜好,足夠我一生艷羨了。

這樣的作家,我暫時能想到的,應該只有楊絳,算上野夫,以及今天讀完之後,想到還有一位,龍應台。這世間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懼怕「真」這個字。一旦你用了真情,動了真心,怕是什麼也都要低下頭來的。

文字也害怕真實,懼怕真心。一旦作家抱有一顆真心實意去寫作,那麼作品本身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戰勝他們的。相比寫作本身,他們更看重內心的感受,他們表達了,他們知足了。往往,情到深處,大多也都是好的結果。那一片真情真意,多能夠被人看到讀到領會到。

我沒有想到過,野夫的文字那麼平靜。書中的故人,跟他大都相似。他們歷經江湖事實,卻安於一處默默無聞苟活於世。他們胸中裝有萬千江湖的活在山川中,僻壤間,無人問津,不求知曉。

人有時最大的痛苦,還來源於想要被了解。

所以那句,遇見愛,遇到性,都不稀罕,最稀罕的是遇見了解,才被那麼多人喜歡。

兩個相愛或者不愛的人,都可能是因為了解,兩個好朋友或者不好的朋友,也可能是因為了解。活在這個世界上,這樣的看似光鮮的時代里,我們內心其實都太孤獨了,我們相比物質和自由,可能更需要愛和溫暖,更需要那致命的了解。

「一個人若能懂我,一定是我能夠愛上他的致命的原因。」

這句話我也同樣問過一個朋友,我問他為什麼喜歡那個女孩,他說,那個女孩懂他。

可是相比野夫,或者野夫筆下的那些「故人」來說,我們顯得太過淺薄了。

「幽人蘇家橋」,從他的青春時代開始,就早早放棄了他在塵世的一切有為,選擇了隱沒在一個「故鄉三百萬人,可與言者幾近於無」的山川里。不管他此生經歷多少風雲變幻,也不管他內心每天如何波瀾起伏,他依然可以每天生活在沒有人說話的山裡,每天信步大街小巷。他把孤獨融化在心底,生命里,每日每時咀嚼玩味,甚至,如果沒有了這份獨有的孤獨和沉默,他恐怕活著也沒有滋味了吧。

人生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高度,值得我去追尋。面對世事無常,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被世俗和外界環境所干擾,可以悲慟,可以狂喜,但無礙於自己獨立於天地之間,養浩然之氣。

每個人都是苦的,哪怕他一生默默無聞。僅僅歲月這把刻刀流下的痕迹,足以讓一個人飽經坎坷。有時候我淚流不止,全是因為我想到這些的原因。 我經常想自己,小學的時候,在一個學校,初中的時候,在另一個學校,高中又換了個環境,大學換了城市,工作換了公司,身邊地點、人物、事件的不停變換,已經那麼多那麼多了,然而人生好像才剛剛開始,剩餘的幾十年,還不知道會有怎樣更多的變換和經歷。

所以奶奶去世的時候,我哭得不成樣子。對她的一生,我了解的不多,我出生她就老了。可是她這一生,經歷了多少歲月和人事變遷,甚至切實的跨越了兩個不同的時代,這一生她背負了多少記憶,然後就這樣同萬千人們一樣,悄然無息地離開了。

這也是我想要學會寬容的原因,比我年紀長的,他們一定經歷曲折,飽嘗艱辛,比我年紀輕的,未來依然有萬水千山等他們爬行翻越。毛姆說,「把自己見過的每一個人,都想像成最後一面,對他們就會寬容的多」,做到這些很難,所以生活需要思索,痛苦和糾纏都不應該是人們所追求的,它更像是人生的調味劑,在你虛榮,忘我,迷失的時候,它便出來調劑,讓你找回本心。

「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這也是我喜歡胡適的原因。

野夫這一輩子,過了半生,這半生非常人所及。他的經歷,我望而卻步,他經歷中那些真情真意,卻讓我垂涎不已。一個人擁有了這樣的此生此世,何患以怎樣的方式生活於世。

或許我終能體會到一些,那些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人,如何選擇平靜地度過自己的後半生。不爭不搶,安穩度日。

我羨慕野夫的江湖,那才是一個真正的江湖。甚至我羨慕他生存的那個時代,痛苦那麼多,哀慟那麼多,卻情也那麼多,愛也那麼多。

野夫作為一個江湖男兒,卻有這樣細膩的心,他切膚的感受了所有人的愛,母親的、外婆的、朋友的、愛人的。他才是一個真正懂得愛的人,他能從一個闊別多年的「瞎子哥」黝黑的皮膚上,看到漆雕的光芒。

「在一個英雄氣幾乎蕩然無存的末世」,他遇見了一個又一個帶有英雄氣概的人。他領略了經過了參與了他們的人生,他何嘗不是一個「英雄」。

「畸人劉鎮西」,哭得我最慘。被迫於生活背著木頭工具箱往返於無數縣鎮的時候,他的工具箱里永遠放著《楚辭》,這是他跟那些江湖手藝人文藝的不同。

有好友到家做客,沒有鑰匙開門,他手持斧頭,砍斷門鎖,偕同友人破門而入。這種氣概,如果不是野夫寫,恐怕只有歷史故事中有了吧。

人一旦擁有了此生不變的風骨,不管他處於何時何地何身,依然一身凜然正氣。面對生活的窘迫,他可以忍耐生存,但是他一生不低頭。

野夫南下海口的時候,他邀請野夫和一位朋友去他家裡喝一杯。

野夫跟朋友到他家的時候,發現桌子上只有兩副碗筷,他喃喃雲他們全家都先吃了,就想看著野夫他們喝酒聊天,一家便足矣。後來他們全家合唱給野夫喝酒助興,送行。我感動的,是劉鎮西的深情,我羨慕的,也是野夫一生當中擁有的這樣深入骨髓的情義。

就是這樣的情與義,讓他無論經受多少磨難和坎坷,依然能夠笑對塵世炎涼。

劉鎮西在眼睛已經基本看不見的情況下,還用鼻子頂著紙面,勉強而又倔強的讀野夫在獄中寫的詩集。野夫勸他不要讀了,他堅持要讀。他不時狂笑如瘋子,不時嚎啕似孩兒。

野夫的經歷多是不幸的,可是僅他擁有「故鄉」這一件事來看,他是幸運的。並且他的故鄉里,有他的故人,他的故情,故義。而我們呢,或如野夫說得那樣,故鄉於很多人來說,像是必須被扔掉的裹腳布,彷彿不遺忘,便難以飛得高遠。起碼是我自己,時常感到自己無路可退。

所以在一心想要飛高望遠的路上,我的親人遺失了,我的朋友走散了,那時的「我」也沒有了。

野夫還有在經歷喜怒悲歡和愛恨情仇後平靜地活在小鎮上的幺叔,野夫還有永遠行走在世界的邊上,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的故友李如波,有將他從利川送到恩施、坐貨車到武漢,火車到湛江,顛沛到海安,萬里相送的幽人蘇家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卻有一個囊中羞澀,過家門不入的人,送了他萬里遠。

野夫的這些故人,如他所寫,也許真沒有改天換地的本事,但飄風潑雨的殺將過來,確實都成了一粒煮不爛錘不扁的銅豌豆。

這裡不僅有真情,更有大義。

野夫說,塵世間的際遇,他也略顯一點奇特。朋友和書,也會走丟一些,散佚一些,但留下的絕大多數,都是要白頭偕老互送花圈的了。

他還說,「迷失於這個時代的同道,往往只能拿文章當街頭暗號;彷彿前生的密約,註定我們要在今世扺掌,然後一起創世;或者再次站成人牆,慷慨赴死。」

「窗外是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我在生活,我還將生活下去。」

——魯迅

「人生何處不江湖」,野夫有他的江湖,江湖亦有他的傳說。


真實,深刻,不忍心往下讀又捨不得放下書。


其實人一輩子很苦,多數人把這苦自己吞了咽了。但是野夫不同,他把這種苦拿出來回味、講述甚至有些把玩,這個境界就上去了一節。因此他的苦也成了別人的苦。


是從柴靜的博客知道了野夫和他的《鄉關何處》的,也是因為《鄉關何處》這本書喜歡上了野夫的散文,前段時間又拜讀了其新作《身邊的江湖》和《1980年代的愛情》。野夫作文慣用十分力氣十二分感情,字裡行間里江湖氣頗重,讀來甚為痛快,不時便會感嘆其一生輾轉傳奇,文章故事性十足卻不乏深刻理性的思考,柴靜說野夫「一半像土匪,一半像警察」有些道理。


PS:去年秋天在成都有幸見到野夫並且合了影,其人和氣斯文,一副眼鏡標準書生打扮,與我所想像中的大相徑庭,另外他女粉絲很多。

哦,我好像跑題了,打動的地方很多,因為隔的時間太久,具體細節記不太清了,更多的是對其家族所遭受的戕害的悲情與他所結識的江湖遺老悲苦人生所產生的共情吧


.


不像大多數文人那樣造作 有經歷 有批判 有反省 不是一味地空喊


寫他朋友,劉鎮西那一篇結尾的地方,堪稱震感。


性情野夫,寫了個真實世界,撕下了保護膜 。

打開書先是柴靜寫的一篇文章,姑且算是作序吧。講了野夫這個人,他筆名野夫的由來,他降生的時代,他離別的家庭,他坎坷的經歷。已淚目。

翻書不過一頁,又看到上世紀小混混們的以詩會友,看到荒山上的單伶小房,還聽到簫聲嗚咽……

性情野夫,烈性野夫,悲愴野夫,沉默野夫。不會再有野夫這樣的「野夫了」,因為時代不再,他獨一無二。所以這本書的存在就是一種觸動,足以打動。



在一個奴性瀰漫的社會,烈性成為了一種稀缺的品質,甚至被誣訛為某種罪人流徒的基因。

兩天讀完,手不釋卷,野夫筆下的故鄉崇文尚武,清新脫俗,故人有俠義心腸,看重尊嚴,有氣節,鎮定從容,讓人仰視,多為獨行俠,與現實不能很好的融合,作者喜歡魏晉之風,為人大氣,直爽,重交情,愛詩文,尚武力,重氣節。回到自己魯西北的故鄉,當地人也有著普遍好面子,勤勞,有尊嚴的一群人,在野夫筆下得到了共鳴。

作者對母親的追憶,對外婆的懷念;對大伯愛情的惋惜,對那個年代人的敘述里,滿懷尊敬和仰望,大伯的自尊心強和有傲氣的性格決定了自己的一生;幺叔的闊達恬靜又是另一番滋味兒,至於老李,更是魏晉風度,毫無俗情矯飾,瞎子哥也是聽天由命,不自怨自艾,積極的偷學算命技藝,為自己準備存身的退路,而不仰棄於別人;發明大的人-畸人劉鎮西精通楚辭,人生多波折,卻未曾低過頭,快人快語的敘述,非常給力,感觸頗多。


這還是經和諧的呢。


中信出版社的《鄉關何處》序中這樣評價野夫:「土家人,重感情,硬漢子」。文如其人,他的文字也是這般充滿著他個人的感情,充斥著一種江湖遊俠式的快意恩仇。但他文字最讓人感動的並不在於此,而在於對故土故人的一種眷戀,對往昔歲月的一種回首與自省,像一個江湖遺老般偏執地不肯忘卻那些陳年往事,像是回憶著什麼,也像是在嘲諷著什麼。


我讀著讀著,覺得死亡是解脫。

大學畢業,獨自一人異鄉規培,現在在急救監護室,每天都和那些垂死的病人相處。聽不到家鄉話聽不到普通話,和女票相愛卻遭到她媽媽的反對因為屬相不合我會剋死她女兒,工資微薄,父親心絞痛隨時會有心梗,家裡欠了一筆債足夠我看不到我想要的生活。

我還活著是為了賺錢好讓父母晚年生活好一些病了能住得起院。想過盡了孝就結束自己這無聊又難過的一生吧!


很感動


野夫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稱得上思想家的人之一,他有很多文章在他的博客和各種中國思想界大家的博客中經常會出現。當看到他的書,我連想都沒想就直接購買。可以推薦你看一下亦忱的博客,裡面有文章是說野夫的。至於亦忱,他有和訊的博客。


推薦閱讀:

有沒有清新風格的散文推薦?
如何評價一篇文章的立意?
朱自清和俞平伯《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誰的更好一點?
想要學寫古體散文,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我經常覺得自己的詩寫得比毛澤東的詩要好?

TAG:閱讀 | 文學 | 散文 | 鄉關何處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