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劃線和斜體適合中文排版嗎?


下劃線適合。

下劃線很適合漢字,甚至和西文相比更適合漢字。(想知道下劃線不適合什麼文字嗎?看看基線以下有大量附加符號的天城文:????? ?? ???? ?????????)

瀏覽器里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效果不好並非下劃線的問題。而且如另一位用戶所說,用 border-bottom 自製下劃線很簡單,樣式還更靈活。

InDesign 等專業排版工具中,自定義下劃線的樣式更簡單。

效果好不好是設計者的能力問題,不是下劃線的問題。

另外,我很喜歡中文的下劃線專名號。

斜體通常不適合。

如果你指的是瀏覽器或 Word、Photoshop 等工具自動生成的斜體中文,那麼請記住:稍有品位的人都不這麼干。參見:既然瀏覽器能用演算法將正常字體加粗和變斜,那麼斜體有必要嗎?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1493

如果你是以專業設計師的視角看問題,具體的討論請移步:用斜體排版中文是否合適?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120243


我曾工作過的兩個地方:一個雜誌,一個報紙,都不會用下劃線和斜體字。

中文斜體字,如果是報紙的印刷工藝,印出來肯定會嚴重的鋸齒,不易識別;雜誌的印刷質量高一些,或許不會受印刷工藝的限制。

但是中文字講究橫平豎直,字體設計也都遵循這一原則(當然,如果你把中文字左右鏡像,或者把印有中文字的紙張反過來對著光源看,會發現中文字,尤其是偏向手寫體的楷體,是整體輕微往右上傾斜的)。這也是民族的審美情趣使然吧——忌諱斜(邪)。

至於下劃線,中文裡的下劃線似乎是有特殊含義的,印象中是尤指強調?


中文裡面下劃線多數用於專名號,大陸沒這習慣,但是香港地區是有用的,他們的字幕中人名或者專有名詞會標註下劃線,讓看的人知道那是個專門的名詞。

斜體真不適合,會讓字體變形,難以閱讀。所以翻譯中對於英文的斜體,中文多數是用楷體字形表現的。


@shizhao 下劃線並不適合作專名號用。兩個以上連在一起的專名號,例如「中國北京」,如果用下劃線去作專名號的話,兩個專名號會連在一起,而實際上,每個專名號之間是有間隔的

由於無法評論,我在這裡補充說明下劃線粘連的問題:

瀏覽器並非專業的排版軟體,但是強大的 CSS 依然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特殊手段來達到目的。

CSS中有相鄰兄弟選擇器 「+」:

u + u {
margin-left: .25em; /* 保證一個西文空格的間距 */
}

Demo:JS Bin - Collaborative JavaScript Debugging

在 type.css 提供完整的中文排版解決方案。cube.css

此外,CSS3 中還有「text-decoration-skip」屬性用來控制下劃線的跳脫問題:CSS Text Decoration Module Level 3

最新的 WebKit 已經支持 ink 關鍵字,類似天城文下劃線的問題稍有改善[2]

.ink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webkit-text-decoration-skip: ink;
text-decoration-skip: ink;
}

進一步的可以用「text-underline-position: under」使下劃線位置繼續往下移動[3]

如果還不滿意,那就用「border-bottom」吧[4]。

Demo: JS Bin - Collaborative JavaScript Debugging


不止兩種選擇,補充:

- Emphasis Marks

- http://jsbin.com/OWovEvA/1


有下劃線的總忍不住想去點擊一下~

斜體的就默認為書名什麼的專有名詞果斷跳過...


表示不喜歡下劃線,乾巴巴的,配合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漢字太丑了,著重作用的話,還是點點看著更舒服。而斜體字,會使得文字變得看上去不整齊,不幹凈,更加不敢恭維了。


參考中文版聖經,人名地名加了下劃線後,特別贊!


關於下劃線。

由於中文字元接近於 em-box, 下劃線會幾乎接觸底部的筆畫,可能干擾文字的識別。此外在 web 中,由於下劃線是超鏈接的默認樣式,而且 Medium 等網站中,超鏈接和常規文本之間的區別更是只有添加了下劃線 (雖然貌似 Medium 會把它 progressive enhance 成一個漸變的背景圖像),這些都造成了很多人

有下劃線的總忍不住想去點擊一下~

的行為。所以實際上下劃線也不適合強調 web 文本,最主要的原因是會和超鏈接混淆。

關於斜體。

西文斜體 — italic 體 — 歷史上是作為和 roman 體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字體而使用的,它具有模仿手寫體的筆畫,其傾斜也是來自手寫時所引入的斜度。其後人們發現,在 roman 字體中使用風格相近的 italic 體可以表現強調的作用,之後在字體中自帶對應 italic 體,並且在如強調,書名 — 以及物種的學名 — 等情況下採用 italic 體才成為 common practice.

而中文一直沒有這個傳統,中文的手寫風格字體是楷體或者仿宋 (仿宋一開始是宋朝刻本中的字型,具有一定手寫風格而很少 stroke contrast, 更加接近於西文的 humanist serif),而它們的 glyphs 不具有傾斜度,也不是斜體。所以相應的,表達類似西文中的強調也應該使用楷體,而不是機械傾斜的中文。

其實我倒希望中西文混排時,強調內容西文部分是 humanist serif 的斜體,而中文部分是楷體 — 但是楷體不適合屏幕顯示的特性,大概只有 retina 屏幕得到普及後才會有所好轉。


個人覺得下劃線可以斜體不適合,斜體破壞了方塊字的方正結構不好看。個人感受不含理論。


一般斜體和下劃線是比較少用的,尤其是軟體自帶的下劃線,往往和行距等不是很匹配…

不過在特殊排版里還是有用的(教科書?……)總之我一般頂多加粗…

大標題等可以用下劃線,不過一般都是手動直線工具


推薦閱讀:

像「明蘭」這樣由愛好者混合現有字體而重組、自製的中文字體有哪些?
「方正顯仁簡體」美在哪裡?
如何評價免費的花園明朝體?
有哪些帶中文漢字的LOGO或者圖標設計得很糟糕?
Windows 和 Mac OS X 下哪些無襯線中文字體(黑體、等線體等)更適合屏幕閱讀?

TAG:中文字體 | 排版 | 下劃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