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知乎的回答都那麼認真,是否缺乏生動?
知乎上有很多很好的問題,我覺得可以有生動的回答,但是大多數人總是板起臉,一副正兒八經地科學分析,知性解答,很負責,很認真,很嚴謹,難道只有夠長夠粗才能體現人類強大的智慧嗎。多希望能看到眼前一亮的一段文字,哪怕,它只是一句短小的話就好。
#######我看了下面一些回答,多數,還是那樣不是么。還有,是不是覺得我這麼提問就是來知乎砸場炫耀的? 那麼,我應該怎樣小心翼翼地提問?我沒說認真負責不好,那句又長又粗算的反問是不是很足夠討人嫌。在知乎大家都能感覺的,嚴肅,沉重,睿智好吧。如果知乎擺明就是要做這樣的平台,我就不會提這問了。
#######生硬用得不好,謝謝指正,把生字去掉么, 就是又長又粗又硬, 是已經非常好了我就覺得, 難道傳授智慧都無法生動活潑么
我相信多數人在很負責,很認真,很嚴謹的寫那些夠長夠粗的文字的時候並非是板著臉的,並且多數人在看這些很負責,很認真,很嚴謹的 夠長夠粗的文字的時候也不是板著臉的~
目前讓我眼前一亮的都是很認真的回答,和生不生動沒有太大關係。
對我而言,回答內容本身的吸引力大於表達方式。也許這個認真回答問題的人真的不擅長很精美的表達,但是他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為什麼不能支持這樣的答案存在呢?我不指望所有睿智的人還要有風趣生動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想法。
.
嚴謹、詳實、客觀、準確,這些是血和肉。清晰、生動、活潑、幽默,這些是衣和妝。答案就像孩子,大部分母親似乎沒有力氣在費力分娩的同時,順便給孩子上妝的……
過兩天想捯飭捯飭這個孩子了,問題是,又懷上下一胎了.「科學分析,知性解答,很負責,很認真,很嚴謹」??這已經是我心目中完美答案的最優形態了,生動的回答是可遇不可求的東西。而且無論多生動都會有人不爽——有人覺得還是不夠生動,有些人會嫌太生動了。
題主,你看的還不夠多。一個『都』,打死多少人。
高質量認真嚴謹的答案本來就是少數了,你還要求生動活潑。這就是小概率中的小概率事件。懂不?
這就如同,要求一個人長得帥,又要一個人長得高,還得有智慧,還有得幽默。
要不你寫個生動又嚴謹又有智慧的答案來給我們做個示範?順便把標準和這類神答案的特點一併『生動』的分析出來好了,有勞你了。你要是能做出來,你才有『要求』別人的權力。你要是做不出來,發發牢騷也是你的自由——但麻煩你態度能不能『生動』一點,我看你問題補充中的語言也夠『硬』。
知乎上我從來沒見過有人說:夠長夠硬才顯示人類智慧;也從來沒見有人說:傳授智慧不能生動活潑;這是你自己的假想敵。知乎上兩大收藏夾『無用且犀利』『打擊題主』你自己搜搜看了再說。
誰不喜歡生動活潑?你以為各個都只喜歡板著臉啊?就是因為生動的東西稀缺,它才珍貴。古今世界文壇上幽默又深刻的作家有幾個?屈指可數。你知道這對答題者的專業水平、知識面、性格思維是多大的要求嗎?不知道?——那你自己找個你自認最熟悉的領域,寫一個生動又嚴謹的答案試試看。而網上那些視頻、漫畫,有要克服多少困難、花費多少時間啊!
有些人吃了免費的東西,還要說:『營養成分不錯,就是味道差了點。難道營養和美味不能兼得嗎?』你要是那個免費提供食物的人,你怎麼看這句話?脾氣好的呵呵一笑,說一句『獻醜了』。脾氣差一點的呢?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聲稱喜歡美食,但只是喜歡吃。另一種人喜歡美食,還能自己做出來給別人一起享受。好的廚師總是少的,挑剔的食客總是多的。有些挑剔的食客最後變成了廚師,萬事不求人,還得個好名聲真本事。
挑剔的食客還分等級呢。有些人就只會說:不好吃。哪裡不好吃?——他說不清楚。為什麼不好吃,他就更不清楚。問他,什麼才好吃,好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他也茫然。
為什麼知乎上『生硬』答案多?因為這個世界上活潑本來就是少數。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活潑本來就是少數?因為難度高。為什麼難度高?因為你要對一個外行人深入淺出的講專業知識,除了專業知識認識足夠深,你還必須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隱含哪些意義可供作為比喻有深入的了解。專業知識好,本來就是難事了,還要有洞察力、幽默感、廣泛的知識面——抱歉,我還真沒見過幾個這種神人。
要寫一篇『生動』答案要耗費的精力時間成本遠遠高於一般陳述的答案。寫的時候你還得費力想:『這個比喻別人會怎麼理解,準確嗎?這個例子好不好懂,能說明多少原理?這麼寫有沒有歧義?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相關呢……?』這個世界上專業人數本來就少,有趣幽默語言功底的好的更就更少;兩者結合,幾乎是『瀕危物種』。短小精悍生動有趣深刻——聽起來多麼完美,多麼動人,誰不喜歡,誰不流口水呢?——但人總不能要求現實和做夢一樣美好,尤其是對外的去要求。
最後。與其把路都鋪上牛皮,不如給自己做一雙好鞋子。吼著:『為了提升走路體驗,我們要加緊建設牛皮道路。』——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真正有趣的人看無趣的知識自然能聯想到有趣的事情,正是這些人提供了少有的『活潑』,樂人樂己。如果你需要別人來讓你覺得知識生動有趣,那你永遠都不會成為真正掌握知識的有趣的人。
補充:科普和專業論文之間存在界限。有些知乎上的問題,更適合接近專業論文的文體,而不是單純的生動活潑的科普。這麼說不明顯,知道搜一下知乎上數學問題的答案就能明白了;我甚至懷疑有些專業領域,比喻多了會引起誤會、生動便於接受但是卻未必能符合論證、思維的本來面目。『科普結論』的時候儘管生動,不要緊,是個非常好的優點。但是知乎上另一些非常有價值的答案,正是它的『論證』過程;重點不在於解釋結果是如何如何,更難得的是把盒子打開讓你看到裡面精密複雜的結構——而不是只是一個包裝的很好的漂亮盒子讓你擺著裝飾,拿出去讓人羨慕。
就我狹隘的思維——我完全想像不到如何跟人『生動』的解釋數學定理和證明過程,科學研究方式的邏輯依據。在我看來知乎不僅僅是一個科普課堂,還是一個研究性的課堂,這正是它有別於人之處。
如果只是想『知道』,當然越有趣越生動的科普越好。但是如果要『得道』,這過程可就不太好玩了。當然——只有『得道』的人講課才越有可能生動。所謂『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這麼說好像不夠『生動』是吧?給題主你舉個栗子。有可能『生動』的證明一條數學定理嗎?不可能。證明必須要用數學語言。但是解釋定理的含義,可以生動一些,解釋定理的應用可以生動。作為一個心理學、新聞學的學生,我可以很生動的給你講一個實驗的意義和過程,我可以很生動的寫一篇報道——但是很遺憾,設計實驗的技能、採訪編輯的過程——基本上是『生動』不起來。
關於知識的探索和證明、塑造本身,它觸及的已經不是『生動』與否能夠形容的領域了。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生動的哲學著作』——只存在『生動的介紹哲學的著作』。個中區別,請自行思考。
我以己度人,冒犯一次:總想急切的知道結論,接受『生動』的內容,而不喜歡『生硬』的創造、探索知識的論證、方法、思維方式本身——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太強調了,可不是什麼好事……
我覺得回答一個問題,首先保證的是答案的正確,客觀,嚴謹。在此之上,如果能夠幽默、生動則更好,力所不及則至少要保證前一條。
至於提問的方法,可以參考 提問的智慧(http://www.linuxforum.net/doc/smartq-grand.html)。裡面不是所有的條目都普遍適用,不過我非常認可一點,一個足夠好的問題應該是對於提問者和回答者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問題,而並非是在單純的索取知識。@佘炤灼的答案已經很棒了。
我翻了一會回答,看到很多人似乎非常看重「生動活潑」,比如說@曾令劍認為「知識需要打扮華麗才能招蜂引蝶」。生動活潑能使知識更易被人接受這一點沒錯,但我不認為生動對於知識的描述是必要的。
如佘炤灼所說,科普與學術材料是不一樣的。而且自然語言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描述工具,引入太多的修辭有時反而會導致意義模糊甚至混亂。為什麼數理邏輯里有那麼多符號和公式,就是為了使表意更加精確。
想起不久前剛讀完的尼爾·波茲曼的《娛樂至死》,該書便是擔心人會最終毀滅在自己喜歡的東西上,「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嚴肅的思考和對話完全被嬉皮笑臉取代。我們應該提防的不是奧威爾的1984,而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說實在的,我們都被充斥這個世界的娛樂給慣壞了!
還有知友@鴻十三陵 說上世紀很多大師能將智慧與幽默結合得很好。我想說首先,大師也沒有能力在他的名言或訪談里放一篇學術論文;其次,並非人人都擁有這樣的才能,也並非人人都喜歡在認真討論問題的文字里插點葷科打點小諢。
至於什麼因為「知乎上搞IT的多」之類的答案,是典型的給人貼標籤吧。用個不恰當的東西生動地反駁一下:「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特侖蘇」,沒準我這個牌子就是含三聚氰胺。這樣吧,讓那些嚴肅的用戶負責又長又粗又硬的回答,樓主您來負責柔軟、精鍊、生動的回答。
如此一來,不就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 很多用戶在看到某些問題時,他們的思考都會向自己的專業、學術方面靠攏,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用太計較他們的學術范兒,只要他們的回答是正確的,或者基本是正確的,就沒問題了。
- 也有些用戶會用很戲謔的語氣回答某些問題,如果您注意一下,很多問題中較下方的一些回答,會有比較活潑的,當中有正確的,也有自己的固執見解,其中不乏風趣幽默的。
- 再就是如有朋友說的,看每個回答的評論,大家彼此討論的時候,就不那麼嚴肅刻板了。
最後,您希望這個平台里有柔和、活潑、寬容的答題氣氛,您可以從自己先做起,但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您那樣想那樣做。
您也可以嘗試用總結他人的觀點理念,寫出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回答。相信大家應該不會反對。既然希望有多樣性,也得容許別人選擇他們的刻板不是?
祝您在知乎能得到嚴謹的知識,和活潑的感受。
知識不穿一件華麗的外衣,就不能招蜂引蝶呀!
我也嚮往寫出讓人眼前一亮的文字,可惜自己的修為還遠遠不夠。希望您能當個好榜樣。
理性回答是基礎,感性渲染是附加。
能把問題回答出來,是能力;還能把回答的文字寫得讓人HIGH,是個人魅力。1、很正經的回答問題是對提問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答案的負責2、以我目前感興趣的領域的問答情況看沒有什麼顯得生硬的回答,如果你覺得你看到一個回答讓你感覺不適應可能是回答人的問題,當你看到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感到很生硬的時候可能就是因為你自己不能融入這種氛圍了,可以考慮換個領域關注或者換個平台。3、無論說話風格嚴肅或者操淡,只要從中學到了東西就好,有人話糙理不糙有人就是喜歡很認真的表達。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在一問一答中感覺自己在某個領域確實提高了那麼一點點。
涉及行業內的知識當然是專有名詞解釋起來比較好,雖然生硬難以理解,卻可以避免你進入誤區,很多東西你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形象的解釋產生的誤導可能造成的影響很大
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和嘗試改變的一個問題,你說我們回答問題也罷,寫博客也罷,如果都用很調侃略帶色情的文字去表達一個專業問題或者解釋一種嚴肅社會現象,讀者會接受么?
我前期的一些的博客中嘗試了把專業文章寫的像色情小說一樣,讓讀者讀起來上癮。
不過我發現對個人職業生涯並沒太多好處,很多人會覺得你太隨意,思想不夠成熟,所以後來還是順應潮流,動不動來點1、2、3、4點,來點能忽悠住人的圖片,流程圖,整點英文和專業辭彙來顯示我的專業。我覺得,詼諧有趣的語言常常不能很嚴謹地說明問題。不過倒是滿可以在嚴格的定義之後,打些生動的比方幫助理解。樓主提的現象其實在中國普遍存在,無論報刊雜誌,還是網文什麼的,涉及到科學技術,專業知識等等,語言往往都比較嚴肅(科學松鼠會,果殼等除外)。我分析原因可能有二:一是中國這邊科普的氣氛不濃厚,像知乎這種網站不僅少,還很小眾化。紀錄片啊,科普節目啊電視上也很少有。所以大眾對知識的態度尊敬卻疏遠。大家還不是很習慣像討論八卦一樣討論科學知識。二是早年中國教科書大多從蘇聯引進,蘇聯教材語言就是比較簡潔嚴謹,這種嚴肅的教材語言風格就一直延續到現在。歐美那邊專業書就有趣也啰嗦的多。也許這個也導致了我們在專業陳述上的嚴肅習慣。
嚶嚶嚶嚶我明明覺得我的很多回答很人性啊……目前在實習,但是經理明確說過公司沒有招新人的指標,意思就是我留不下來,現在想辭職,但又覺得對不起同事對我的照顧和教導,怎麼辦?
出門左轉是百度
有沒有眼前一亮?快去看情感類的問題,立馬熟軟了。
大概是大家太在乎知乎了,不敢隨便答吧!
對於有明確答案的問題,生硬的回答最省打字的力氣
推薦閱讀:
※知乎上面有哪些搞笑的回答?
※在知乎回答問題時,根據提問者的年齡寫出有針對性的答案,這種做法合理嗎?
※知乎哪類回答讓你討厭?
※知乎點贊最多的摺疊回答是什麼?
※為什麼有人喜歡把答案寫成長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