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閱讀《沉思錄》?你對這本書的理解、建議、意見有哪些?
《沉思錄》,古羅馬唯一一位哲學家皇帝馬可·奧勒留所著,這本自己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內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是斯多葛派哲學(斯多亞哲學)的一個里程碑。《沉思錄》來自於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種擺脫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脫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百度知道)
中學語文讀本里收錄,十七歲始知沉思錄。斯多葛派對於年輕人可能有些過早,當時同時也受存在主義影響,骨子裡一直擺脫不了那一點厭世,與此都有那麼點關係。
我一般在境遇不好或者浮躁的時候重讀,書已經翻到發黃,它其實並不消極,也不厭世,只是告訴我,人貴在剋制。每次讀都會反觀自己的生活,比較欣喜的是,後來發現自己喜歡的舞蹈家鄧肯和作家梁實秋,也頗受沉思錄影響。
任何思想都不是絕對的,我喜歡組合去理解和自用。平時自己做傳播方案時給品牌搭一個信息屋,其實一個人的自我思想體系也需要長年累月的搭,屋頂是什麼,下面幾根柱子。對我而言,斯多葛派的剋制,加上其他喜歡的流派,加一點投入生活熱乎乎的闖勁,自我感覺不單薄也不偏執。思行合一,人會漸漸成熟。
隨附個以前讀沉思錄的小筆記,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171055/#!/i!/ckDefault
【關於如何閱讀】
要說怎麼閱讀,得先看看這本書到底是什麼。
準確的說這其實不是一本書。這是奧勒留作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在征戰途中斷斷續續寫下來的內容。雖然形式上分為十二卷,卷下面有小節,但實際上前後卷之間也並無什麼邏輯先後關係,每一小節內也並不拘束於固定的話題,說白了就是無組織無紀律。。。再加上是譯本,所以我非常能理解讀這本書能睡著的人,包括溫總理,他在床頭放著這本書並且讀了幾十遍,我猜測每次結束都是因為睡著了。。。
【關於內容】
馬可·奧勒留作為一代羅馬皇帝,且這本書畢竟傳世這麼多年,溫總理也傾力推薦,不管再怎麼不像一本書,我覺得應該還是有些乾貨存在的。於是,慢慢的品這碗雞湯,還是品出來了一點奧勒留的人生哲學,因為「一個人靠什麼指引呢?唯有哲學」。- 宇宙不過是在按照它的本性永恆運轉
書中第一卷作者就提到「宇宙是通過各種元素及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事物的變化保存其存在的」。奧勒留的宇宙觀,用馬克思主義的話來講,就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宇宙是按照什麼運轉的呢?「本性」。本性,幾乎是全文詞頻最高的一個詞了,在東方文化里,譯者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對應:「道」。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那個人類尚很懵懂的年代,聖賢們都感覺到世界的運轉有一種唯一性的神秘力量在維持(當然他們肯定不知道現代物理學的standard model這種東西)。這種「本性」是貫穿在整個宇宙中的。
- 整體和部分
整體和部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也是常見的一對概念。奧勒留認為整體和部分遵從的是同一本性。所以可以推導出來,同樣作為宇宙一部分的「人」和其他事物,本性是一致的,所以無論周圍的事物怎樣變化,人都不應該覺得奇怪,因為人不應該對符合自己「本性」的東西感覺到奇怪——「正像對無花果樹結出了無花果感到大驚小怪是一種羞愧一樣,對這世界產生了本來就是它產物的事物大驚小怪也是一種羞愧……一個舵手對風向不遂人意大驚小怪,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羞愧」。
- 事物並無善惡之分
就像上面所說,既然世間萬物遵循同樣的規律在運行,怎麼可能有善惡之分呢?「死生、榮辱、苦樂所有這些事情都同樣地發生於善人和惡人,它們並不使我們變好或變壞。所以,這些事物既非善亦非惡。」
可是既然善惡不是事物的屬性,那善惡存在於何處呢?且看下一段。
- 人的三個部分
「不管我是什麼人,都只是一小小的肉體、呼吸和支配部分。」所以在奧勒留的觀念中,人是這三部分組成的。而他是極度輕視肉體的,「要始終注意屬人的事物是多麼短暫易逝和沒有價值,昨天是一點點黏液的東西,明天就將成為木乃伊或灰塵。」「一言以蔽之,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
那這三部分中,什麼是重要的東西呢?毫無疑問,是「支配部分」。這個支配部分,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類的「選擇的自由」,或者叫「自由意志」。作者可是對它毫不保留溢美之詞,他引用愛比克泰德的話來說:「沒有任何人能奪走我們的自由意志。」而作者自己的畢生追求則是「我的歡樂是使支配能力健全同時又不脫離任何人或對人們發生的任何事情,而只是以歡迎的眼光看待和接受一切,根據其價值運用每一事物。」
所以書接上文,正因為作者認為支配部分是我們自己人生中唯一能掌控的東西,那麼善人和惡人的分界線也就在此:外界事物因為是中性的,而人心中卻可能因此產生了善和惡的「意見」。當然人也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防止一切意見的產生,所以才有下面的句子:「丟開你的意見,那麼你就丟開了這種抱怨:』我受到了傷害。』而丟開了『我受到了傷害』的抱怨,這傷害也就消失了。」
-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剛才已經說到奧勒留是服從於客觀世界的運轉,以及輕視肉體的。所以他在書中反覆的提到人生之白駒過隙,甚至有若干節的標題都在重複表達這同一個意思:「最長久的名聲也是短暫的」;「多少人在享受赫赫威名之後被人遺忘了」;「痛苦不是不可忍受的或永遠持續的」。
PS:這本書因為是奧勒留的行軍途中的筆記,並非有意成書,所以很多觀點都是會反覆多次出現在不同的章節,被強調。
-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度過我們的人生?
——「唯一能從人那裡奪走的只有現在」。「因為一個人不可能喪失過去或未來——一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麼人能從他奪走呢?」從這句話來說,奧勒留可是活在當下的大師,我還懷疑,是否喬布斯也從奧勒留這吸取了精神養料:「在採取每一個行動時都問自己,它是怎樣聯繫於我呢?我以後將後悔做這事么?還一點點時間我就要死,所有的都要逝去。」
除了要珍惜當下,珍惜時間以外,奧勒留還給我們什麼教誨呢?「讓任何行為都不要無目的地做出」,這讓我想起《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以終為始」。另外,他還給我們暗示了幸福之道:「只要你將以你的本性所欲的這種方式度過你的餘生你就是滿足的」。他也高度讚揚了那些熱愛自己事業的人:「熱愛……各自的技藝的人……這些人,當他們對一件事懷有一種強烈的愛好時,寧肯不吃不睡也要完善他們所關心的事情。」
總之,這書雖然比較凌亂,但還是比較完整的呈現了奧勒留的哲學。當然,一方面由於是譯文,一方面是本身內容編排就沒有什麼規律,還常見一句話說好幾遍,而導致了可讀性沒有那麼強,但能讀到以上的東西,仍覺得受益匪淺。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學無智境(OldWangNextDoor)這本書最適合當權者看,也值得普通人讀,學習他哪種深刻自省的精神,是一本讓心靈獲得安寧的書。
不要拿書中的認知來覆蓋自我意識。
沉思錄追根究底只是一本日記,想從中得到行為指南是不切實際的,它只能讓你感知到記錄者是如何想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思考,反省,取其精華。
這本書對我的作用是這樣的每當煩躁,情緒低落是我都喜歡翻翻,有時讀到一段話是深有體會。細細揣摩多遍。有時會找到一種信心,能更加踏實無謂的面對生活。這本書當一次翻時,突然有種感覺。這就是我尋找多年的那本書。讀書一事,全憑喜好。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你
奧勒留是一個憂鬱的皇帝,實際上這本書不是書,是他自己的心靈日記,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像是自己在跟自己對話。能感受到他對現實的不滿,他的自省很讓人值得學習,但是他有那麼一點點頹廢、與世無爭,這個還是不學習的好。
今天剛看完,來回答一下~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初中,粗略翻讀,成段成段的話給我一種「名人名言大全」既視感,通篇不乏「痛苦與喜悅 ,內心和靈魂」等字眼,對於那時只會寫記敘文計算相似三角形的我來說,太過抽象難懂,甚至都無法背下來然後引用到期末作文里來加分,遂放棄……多年以後慢慢開始學會用邏輯思維和理性看待問題,再次翻開這本書才發現處處是真諦,跟著作者感受他的帝國和人生。有些話引起我強烈的共鳴,有些話引發我的思考和反省,有些話為我敲響了警鐘,當然還有些話由於閱歷不夠並不太懂。書里的話讓我學會思考人性和發現自己,開始對哲學產生興趣。這是一本值得永久閱讀的書,雖然是第一次讀,但我相信每一次翻閱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和體會。
最近讀了奧勒留的《沉思錄》,很是感慨,一個古羅馬時代的人的智慧和思想不比現代受過教育的人差,他的智慧和思想跨越千年,讓我有幸讀到,真的是一種緣分。雖然他寫作的語境是古羅馬,但個人覺得對於現代仍然感到很少親切,也許有些人覺得他似乎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面孔進行說教,我更覺得他是以一位長者的態度對涉世未深或者存在困惑的人的建議,我們確實有必要遵從自己作為人的理性,確立自己做事的原則,培養高尚的美德,努力對社會做貢獻,理性看待生死和名譽,總之就是遵從自己的理性去生活做事吧。在這本書中也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哲學關於物質本質的一些思想,這些思想現在已經不適用了,還有信奉神靈的一些內容,也是那個時期觀念的體現,從中提煉出對你有啟發的思想。 這本書從思想層面對我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對未來的焦慮和困惑給出了他的意見,個人覺得這本書真的不簡單,絕不是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能比的,值得細細加以體會。 所說的都是個人對這本書的一些感受難免會流於膚淺,讓各位知乎大神見笑了,懇請各位大神批評指教。以上。
個人不大建議讀,很多人推薦這本書,但是很多人都有講不出這本書說的什麼。我覺得這本書不是一本適合閱讀的書,當然如果你實在無聊的很,而又足夠有耐心,這本書可以讀讀看——建議你誦讀。個人覺得這本書本來也不是為了寫給讀者的書,更像是作者本人的隨筆,很多的想法只是停留在剛剛形成的狀態,所以讀起來覺得啰嗦。這種對於宇宙,生命,跟理性的思考,我覺得每個人都會在成長中形成自己的觀點,而筆者就是那時候的狀態。至於他的觀點,不敢苟同。當然也有覺得筆者不是什麼好人,讓兒子做繼承人,這打破平衡做法不贊同的也有,我覺得這東西君子不以人廢言吧。如果大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覺得在形成的過程中的話,我比較建議先看看《大學》之流,一來思維方式相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覺得難的自己面壁思過),二來內容豐富,思想積極,傳遞價值觀也不賴!
這本書的觀點與我三觀不合
首先吧這本《沉思錄》,是我看的第一本哲學著作,剛開始看,只是想了解一下什麼是哲學?第一卷,是馬可奧勒留對自己產生影響之人的感謝,自己究竟獲得了什麼,「從我祖父維勒斯,我學習到了弘德和制怒。」「從我父親的名聲及對他的追憶,我懂得了謙虛和果敢。」我感覺很奇怪,明明很樸實的文字,為什麼,為什麼慢慢讀起來竟會這班奇妙,這只是開始,後面的一些句子,「從戴奧吉納圖斯,我學會了不使自己碌碌於瑣事,不相信術士巫師之言,也學會了不畏懼也不熱衷於戰鬥,學會了讓人說話,學會了親近哲學。」「從拉斯帝克斯,我領悟到我的品格需要改進和訓練,知道不迷誤於詭辯的競賽,不寫作投機的東西,不進行繁瑣的勸誡,不顯示自己訓練有素,或者做仁愛的行為以圖炫耀。」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是,慢慢讀。第二結合自己,比如我對與我的父親,我很仰慕我的父親,我也模仿著這種寫作風格寫了一些感謝他的話。第三把握自己的情感,反思自己曾經的行為。第四研究他的寫作風格,仔細想想他究竟是如何將成噸的情感,寫在平實的文字間的,沒有使用任何華麗的辭藻。最後,我希望你可以學習到你所想學習到的,但我也能想到它絕對會為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感受,我再沒找到可以和《沉思錄》相媲美的哲學讀物了,希望你能認真看完並好好收藏它。
馬上要大3了,最近又看了一遍這本書,感覺大不一樣,閱讀過程讓內心充滿了一種力量,不愧是一本能遺留2千年的書。從高二第一次接觸到這本書,到現在大一也快結束了,我大概讀了5遍以上,沒事也會翻翻,這本書確實有讓我懷疑過到底適不適合這個意氣風發的年紀,因為你容易感受到一種不去改變生活,有點淡淡的負能量。以至於中途有段時間並不看這本書,試圖想忘記裡面的內容,這後來又開始看了,不過我的想法卻有所不同了,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反映人心境和閱歷,以及你的閱讀習慣的書,畢竟古羅馬時代的書,不可能完全適合現代人的思維,你想從裡面索取到什麼,或者引導你去完善你思想的那一部分,所以這本書讀過一遍的話,我認為它的意義並不大,可能還會對人下意識傳播負能量,當然我說的只是一般人或者閱歷還不夠豐富的人。這本書其實就是奧勒留的日記,是他在行軍途中晚上空閑所做,所以當知道溫總每天閱讀我不認為有什麼奇怪的,讀這種書體會心境和聯繫一些事物,其實見證了你思想一些當面的變化或者說是成長。
這本書對於年輕人不容易融入,很多人會覺得這本書十分枯燥,另外就算能讀得進去,容易斷章取義,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把這本書放在中小學生推薦讀物上,也許是那份平和,優雅。
我記得一句話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但兩千年有人讀它,兩千年後也會有人讀他。我不過是馬上讀大二的學生,也還在學習,沉澱,只是談談自己目前讀這本書的想法,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教。只有變永遠不會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別人的配角,我就想知道自身死了,世界怎麼樣對「我」還有意義嗎,活著時都不太清楚自己的意志在依附什麼,死後意志又該在哪,物質的延續,心智的繼承,冥冥之中看不到是亘古以來不變的奧秘,窺探不了的維度,只是感覺可能我們視為人生真諦的軌跡,卻和這奧秘沒有一個點的交集,越是用語言形容它越是顯得笨拙,畢竟思想這種東西越是引入具體的物質中,越是顯得蕩然無存。
聽到溫總理說這本書每天都看,所以我也下載一本手機上看,但是覺得更多的是當權者對自己行為的的思考,對自身政策實施的思考,我能所學到的是 做人謙卑學習 要學會感恩和學會自省。
昨晚才收到這本書,翻開大致看了看,有個疑惑,我們本處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掌握社會生存法則似乎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想要的東西,。而這本書卻在教我們如何心靈純潔高貴,有點遺世獨立,出世消極之感,,。即便你把自己修鍊的無比高貴,你也還是生活在塵世的泥沼中,,,所以我覺得看看就好,不必當真,不過可以舒緩心情,,
今天去圖書館,只讀了一章。以下是讀書筆記的記錄。
THE MEDITATIONS BOOK2 171115
1、「但是,我,——作為知道善和惡的性質,知道前者是美後者是丑的人作為知道做了錯事的人們的本性是與我相似的,我們不僅具有同樣的血液和皮膚,而且分享同樣的理智和同樣的一份神性的人——我決不可能被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損害,因為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惡強加於我,我也不可能遷怒於這些與我同類的人,或者憎恨他們。因為,我們是天生要合作的,猶如手足,唇齒和眼瞼。那麼,相互反對就是違反本性了,就是自尋惱煩和自我排斥」
作者把理智的化身——人類理解為一個整體,人類的本性就是理智。無生命的事物活著是為了有生命的事物,無理性的生命為了理性的生命而活。那麼理性的生命——人類(大概目前看來,也只有人類稱得上「理性生命」),作為一種有神性(不能夠理解神性,大概是因為從小對宗教沒有什麼接觸吧)的生命,應當為彼此而活。那麼人類個體存在被作者虛化,不愧是國王,能夠有如此高尚的意識。但這裡我不太贊同,我認為人類活著絕非為了整體,也絕不應該把人理解為同類。因為即使人類的本質相近,作為「理性」個體,應當有的是獨立意識。但作者似乎也有很高的個人意識。
作者還說道,人的惡劣品質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是惡,而是因為不知道何為惡,何為善。因為這裡把人理解為理性,理性不存在善惡。
2、好消極啊…生命存在之於集體。反社會與對命運的不滿的人,是一個反理性的奴隸。
3、「你必須總是把這些記在心裡:什麼是整體的本性,什麼是我的本性,兩者怎麼聯繫,我的本性是一個什麼性質的整體的一部分?沒有人阻止你說或者做那符合本性(你是其中的一部分)的事情」
這個應該是斯多亞派哲學的行為準則的理論基礎。我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包含著一種本性;集體是一個大整體,而這個大整體又包含著更大的一種本性。我,作為整體的一部分,行為準則必須遵守自己的本性和整體的本性。(真是無意義吶!)
作者似乎有那麼一種傾向,想要把宇宙中所有事物都進行邏輯嚴密、層級分明的分類,每一個個體的所作所為皆不是集體的特例——又或者說,再反社會脫離常理的行為也是本性中的一部分。
4、人非真惡,因為神明給予人類一種擺脫惡的能力。但文後又提到善人、惡人的區分,是否自相矛盾了呢?斜眼笑
5、雖然你打算活三千歲,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如果這是真的,即一個人只擁有現在,那麼一個人就不可能喪失一件他並不擁有的東西。
這一段邏輯的深入太厲害了。一個人只擁有現在。因為過去和未來,前者已經喪失,後者尚未得到,而尚未得到和已經喪失的東西是不被擁有的。所以人人平等,人人擁有的只有現在,而可以喪失的也只有現在,因為不擁有就不存在喪失。
不太認同斯多葛派對個人意識的抹去……而且感覺文章里把很多東西歸咎於神學,邏輯也不是很通暢。但是還是挺有意思的。
經小學語文老師推薦,故一年級便開始看這本書。不過,一開始看的是青少年版。
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這本書對我的各個方面影響都很深。包括思辨能力,包括看待問題,看待人際關係,看待生而為人的使命。
個人比較推薦在看原版之前先看看青少年版(?),有故事結合會好很多。
當然,如果已經有一定閱歷的,就沒有必要了。你自己就是故事了。
這也說到了閱讀本書的方法,個人認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和自己聯繫起來。把他說的話,認為的真理,放到自己的生活中看一看。那麼,作者的思想到底適不適用也就一目了然了。
沉思錄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其實說實話,是很適合小孩子看的書。。。
對思維啟蒙有著勢不可擋的好處。。。(措辭。)
不過,還是那句話,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古羅馬古希臘的書很多都有一種功能?那就是讓人感到平靜和寬廣。這本書也不例外。
《少年維特的煩惱》裡面也有提到這種閱讀古希臘古羅馬書書籍的感覺,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一下。
?????????????????
單純看這本書是很美的,樸實沉靜,但是這種畫風可能會讓很多人看著有點枯燥。
思想方面也是有點走道家路線的,中國人審美也挺能接受。問題就在人們抱著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看這本書了。
如果想揣測作者這個傳奇人物的內心,非常抱歉出門左拐,廁所在那,你需要冷靜 一下。
如果想在裡面找到為人處世的方法,那對不起,除非你和奧勒留的情況完全一樣,不然絕不可能把這個當處事指南的。
如果單純的想了解一下當時的哲學,很好,要是你喜歡那再好不過,要是感覺這些哲學讓和自己的觀念相悖,請冷靜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不是你媽,逼著你必須聽她話,你自己也不是小孩,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所以你來看哲學是學到了。
如果你是單純把這書當一本想看書看,那麼你就是贏家,真本書在你的印象里一定是本看了不虧的書。
如果你是為了裝逼,請從頭到尾完整的裝下來,說不定還能有點收穫。
所以看《沉思錄》請沉思,不要逞事。《沉思錄》具有不可思議的魅力:甜美,憂鬱而高貴。近兩千年前有人寫下了它,兩千年後也一定有人會去讀它。甜美——心靈安寧靜謐憂鬱——能力有限,命運難違高貴——思想崇高莊重斯多亞學派認為宇宙井然有序,自然渾然和諧,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應該遵從自然本性來生活。所有事物都相互關聯,無生命的存在是為了有生命的存在而存在,有生命的存在是為了有理性的存在而存在,有理性的存在是為了彼此而存在。人是理性的,也是社會性的。因此人有三個義務:一,處理好自己的身體與外物間的關係;二,處理好與神或普遍理性的關係(即尊重,順從);三,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特彆強調)。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賈平凹的自在獨行?
※怎麼解讀老人與海這本書?
※看過夢入神機的《黑山老妖》後有什麼感想?
※你讀過的最晦澀的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