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網上,人們在討論中,容易變得沒有禮貌、教養,容易粗魯、說髒話? 有沒有可能改善?

為什麼在網上,人們在討論中,容易變得沒有禮貌、教養,容易粗魯、說髒話?

而在現實中,則往往彬彬有禮。

有沒有可能改善?因為這樣似乎可能令知乎變的骯髒不堪。


孟子曰:「人之患,患在好為人師。」,這是人性的弱點,因為人是智能的生物,在族群內的競爭中,智力上的壓倒特別地有效。

當上網時,對方一切形體、聲響的情報皆無的情況下,就很容易誤判對方的能力。通常是將對方的學識和智力都預設成低於自己兩三個位階,同時又高估自己的學識、智力兩三個"位階,心理預期著自己將獲得顯著性的壓倒、勝利,族群內競爭的本能將獲得極大的滿足。

當強大的本能驅力遭遇逆反時,更直接、更原始的驅力即刻發動救援,那就是情緒。再加上並沒有立即的暴力威脅,以及因時效上延緩而被忽略的法律,肆無忌憚地撒潑是必然的發展。

懷念啊!當那時只有學術網路的時代。


因為缺少儒家的慎獨,道家的歸真,佛家的戒定。看不到改善的空間,因為很多人不以為恥,缺少古人毋因惡小而為之的誠實心性,兩隻眼睛看別人,一隻眼睛看自己,怎麼看怎麼自己對。


在互聯網的陰影之下再披著昵稱的皮就可以為所欲為。這時候人性最惡的一面就完完全全的展現了出來。

當然有些人就是欠罵也沒辦法。(攤手)


線下不彬彬有禮的也有的是,爭論的臉紅脖子粗,拍桌子拂袖而去的大有人在,但是線下和線上有個非常大的區別是,線上的討論對象大多是臨時的,碎片化的。而線下往往會形成更穩定的社交關係,討論問題只是你和這些人的一個事件,你對這個人的性格,說話習慣,觀點,立場有基本的認識。也就會知道避免激化問題的底線在哪裡。所以就不會演變成為那麼激烈的狀態。

我們在線下討論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面對一些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問題的時候,大多會採取中斷(不是終止)對話,轉移情緒,然後再次溝通的方式,調整節奏如果真的討論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們會交換論據,並各自在各自的立場上進一步細化,以便於下一次更深入更充足的討論。

有情緒沒什麼大不了的,線下可以有機會補足,但線上。。往往到對話終止這個問題解決不了也就不了了之。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當你發現你和對話對象的立場迥異,那就把對方的意見記錄下來供你繼續參考即可,將問題交流由陳述方式改為問答方式,會更容易控制這些因情緒導致的問題。


因為沒人知道我是誰,可以不對我的言論負責。還可以扮演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很刺激。


因為在網上不會被打。

目前技術無法改善。


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要改善的話,就人人都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南傳信徒為什麼那麼熱衷給大乘人傳教?
佛門有哪些出家人的威儀?感覺很酷。(請答主上圖以及解讀背後的意義)?
有沒有把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情用佛教解釋的書籍?
雍仲本教是一萬八千年前最原始的佛法嗎?
佛教經典中,還有哪些類似心經的方便背誦的短篇?

TAG:佛教 | 大乘佛教 | 藏傳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