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是如何衰落的?有什麼方法能讓它重新煥發活力么?

據說 Twitter 在 2015 年市值下降了 38%,新用戶增長遭遇瓶頸,而且在與 Facebook 的競爭中絲毫不佔優勢,今年頻繁做出了很多改變但不知道有沒有良好的市場效果。

有人把 Twitter 稱為一家快速衰落的公司,但由於國內對於 Twitter 很不了解,所以想知道它這些年是如何走向衰落的,有哪些問題,又是否有機會通過某些改良它重獲活力(包括但不限於它今年已經採取了的舉措)?


觀察中美社交網路有一段時間了,提幾點。Twitter和微博是在下面幾點上分道揚鑣的。

1. 互動的成本與回報

用戶用社交網路的基本需求是尋求認同存在感。社交網路的互動可以帶來存在感。Twitter首發的140字正式因為字數短而降低了發帖成本,因此更多的人能夠參與發帖互動,而沒有嚴肅專業的內容質量要求。讓用戶用更小的成本獲得關注存在感(裝逼),這是Twitter擊敗blog成功的原因。

但是Twitter卻並沒有貫徹這一特點,緊抓需求。最典型的體現是Twitter對圖片展示的不重視。圖片相對文字,發布與接收成本都要低很多,最能以短篇幅展現生活。在Twitter中瀏覽圖片,其尺寸比例是沒有經過縮放優化的,因此瀏覽時比例經常很不協調,對閱讀造成干擾。相反微博的圖片展示布局優化做得讓人易於閱讀。因此會有許多美女網紅經營其微博,而歐美的網紅則分流到了Instagram。

Twitter在功能上的失敗體現的是其定位失當,從Twitter的運營上看,它更偏向於事件,新聞等帶有公共性質的話題,更多典型twitter的timeline中常常包含新聞外鏈(這點體驗比微博好),而不是與個人相關的圖片。在Twitter的手機端產品上,它的Moments完全做成了一個新聞直播平台,幾乎沒有任何私人性質,甚至Periscope的生活性質也明顯偏弱。更多的它是一個「公共討論平台」,人們發表的更多是「觀點」,反之微博固然擁有很強的公共性,但娛樂佔了主導位置,公眾人物也會發很多生活私人性質的timeline。

發表觀點,討論公共話題,這事實上增加了互動成本,增加了知識要求(否則你的評論便毫無意義,無法裝逼)。與微博或Instagram隨手發幾張圖片就能獲贊評論,得到認同存在感相比,Twitter的互動成本實在太高,而得到的贊和評論的回報又相對太低了。

2. 社交激勵環的成功與失敗

正如其他答案提到的,微博曾經走過一段時間的「下坡路」,記憶中大概是12-14年。諸如Twitter/微博這種開放陌生自媒體形式的社交網路,對普通用戶自帶一種衰減效應:社交激勵環難以建立。大V有宣傳的需求,因此會持續使用,但普通人拿不到關注沒人聊天,就會流失。而以大多數普通人的智商情商水平,不下功夫是不可能獲得關注認同的。Twitter/微博獲得關注的是leader/star而不是普通人。

發帖/回復 --&> 被回復 --&> 被關注/私信 --&>名望/經濟收益 --&> 持續發更多的帖/回復

這種激勵環的建立方法最終被微博和中國互聯網發現了。它與自媒體的興起互相促進,並生成了整個網紅(關注度)產業鏈,讓發帖最終變成了經濟回報。

這個激勵環必須對普通人成為可能,人們才會更主動地使用它。否則就會流失。

微博在運營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草根大V,這讓更多的用戶可能成為社區中堅,併產生更多與普通用戶聯繫更為緊密的內容,從而吸引更多地看客。明星,公知,段子手,美女,都能夠在微博貢獻內容,和其中一些看客產生互動,它對整個媒體產生了新的活力。

反之,Twitter在這幾年中並沒有建立這個激勵環,也沒有參與到這個產業鏈中。(Instagram和Youtube可能參與了一部分)相較而言,它過於「純粹」,人們發帖只是出於對觀點的興趣,也沒有獲得相應回報的方式。從積極度上來講,相對會大打折扣。

3. 事件討論與人物崇拜

事實上這種差異並不僅僅只存在於Twitter/微博,如果看FB(Whatsapp)/微信,Periscope/映客,都會有相似的感覺。

這件事可能與文化與階層差異相關。Twitter或美國互聯網一般就是一個fo和被fo的關係,大家更多是平等討論事件,中文裡合適的稱呼是關注/被關注。但微博的關係則是大小V/粉絲。這意味著在微博,我關注你=粉你。關注是理性的,而粉則是感性的。中文互聯網中粉絲互咬與護主行為不要太多。這種對人物的關注與崇拜事實上加強了整個互動性:對於大小V,粉絲給大小V激勵產生更多內容吸粉,從而獲得存在感/物質利益;對於粉絲,有大小V的內容互動感召,大小V發布點生活便會想像成與自己相關,從大小V的成就/快樂中獲得自己的快樂,對於粉絲同樣是一種激勵。

這種現象在中文互聯網社交中普遍存在。不僅僅是微博,視頻/直播領域的行為也相當類似。觀察微博/美拍/映客/甚至是B站/AKB/SNH48,或許你可以發現一些共性。

--- 隨時在碼樓,歡迎討論 ---


難用。

1.gif圖片會成mp4。我如果想保存一個gif圖,還要自己用摳摳視頻秀做。

2.gif圖片一次只能上傳一張。5m以內。微博是9張,最大我上傳過13m的gif圖。

3.我註冊了大概快一年了吧,因為ske批量開推特才註冊的。到現在都沒搞清楚評論轉發是怎麼回事。也看不到別人的評論。

4.必應翻譯就是tm一坨屎!松井珠理奈被翻譯成松井明珠。如果有很多人名,那一定會被翻譯成一堆稀奇古怪的東西。我要想看內容,必須複製下來用百度翻譯。

5.就這麼個玩意還有人認為進大陸後會把微博擠垮?


說實在的,我覺得微博衰退的更快呢,如今3/4關注的人都一年多不說話了呢……春晚都沒人吐槽了。微博反垃圾小組都再也不敢宣傳了,全靠垃圾了……


看了這麼多知友關於twitter的回答,實在找不到幾個靠譜的,不得不再次粘貼一下我的看法:

(1)twitter本質上是媒體

twitter近來發展不太好,不僅用戶增長乏力,公司也面臨被收購的局面,與前幾年的風風火火形成鮮明對比。與其說是twitter的管理層不給力,不如說是twitter模式今天碰到了天花板。大家喜歡把twitter看作社交產品,在我看來,它更應該被當作媒體產品,或者說它本質上就是媒體。為什麼呢?

  • 傳播形式:每條推文都是廣播出去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沒有私密性。傳統媒體比如電視,也是這樣。
  • 內容來源:發推文的人很多是媒體機構、企業、名人、明星、KOL等,他們是內容生產者,普通用戶是內容消費者。
  • 內容本身:推文很多是新聞或者名人自爆的娛樂信息等等,營銷屬性太強;普通用戶不太願意發布個人生活狀態。

(2)媒體更容易碰到天花板

從剛需強度/使用頻次來看,即時通訊&>社交&>媒體。從覆蓋人群來看,也是,即時通訊&>社交&>媒體。為什麼呢?即時通訊,可以理解為電話+簡訊+郵件+視頻通話,屬於安全級別,剛需中的剛需。社交,可以理解為親戚朋友同事的網上聚會,大家交流各自的生活工作等等,普通人都離不開社交。媒體,可以理解為社會動態和生活工作相關信息,不是特別剛需,文化水平低的用戶完全可以離開它。

所以說,Facebook和whatsapp、line、微信可以活得很好,twitter卻日漸衰弱。國內的微博也遠遠比不上微信。即使微信朋友圈獨立出來的話,也比微博強太多。因為twitter和微博本質上都是媒體,自古以來就沒有哪家媒體公司可以做到Facebook和微信這種規模和市值。目前twitter市值100多億美金,已經是媒體公司裡面很高很高的了,而且不是因為它的內容有多好,而是它的用戶量比較大。

(3)媒體難以做用戶粘性

上面提到了twitter的用戶量比較大,但是相對Facebook/whatsapp這樣的社交/即時通訊產品,用戶量還是小很多。而且twitter的內容質量也不高,難以提升用戶粘性;即使twitter內容質量提高了,用戶粘性也很難比得上即時通訊和社交。綜合起來就是,媒體不僅用戶量不夠大,而且用戶粘性也不夠大,潛力有限。

(4)twitter為什麼不做好社交

twitter上面也可以建立好友關係,相互關注就行了。但是,由於私密性不夠,用戶不願意把熟人關係放在twitter上來維護。所以用戶搞熟人社交,都去Facebook和微信了。那twitter搞陌生人社交怎麼樣呢?陌生人社交的盤子遠遠比熟人社交要小,而且粘性也遠遠低於熟人社交。twitter即使吃到了陌生人社交這塊蛋糕,對其市值影響也不會很大。


Twitter沒搞清楚人對於裝逼的需求有多強,讓ins超了個近路。

你看我大圍脖


我的觀點和@霍克明類似,給他點贊了

twitter本質上是媒體,而且是扁平化的平民媒體

普通人為什麼要做媒體?因為人有天生的炫耀的心理,要把自己展示出去,獲得心理滿足。

光靠幾個大v或者傳統媒體來發聲,這和以前的媒體有什麼區別?你們說話,我聽著,普通人沒有參與感,沒意思,自然大家不玩了,大v也就失去了人氣和粉絲的來源。

這也是新浪微博曾經衰落的原因。

後來微博扶持草根媒體,就是現在的各類網路紅人,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路紅人,這就有了參與感了,所以微博又火了。

再者,軟色情的威力巨大。說白了就是荷爾蒙。推特忽略了這個方面。

當然,用戶體驗不佳,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破玩意兒很難用才是關鍵。

微博出來後多少中國推友回國了。


我只說一點:

要想重新煥發活力,先堅持好"言論自由"的價值觀,不要整天為了撐希婆打川普幹些移除熱度或者封號的齷齪勾當[手動滑稽]


功能性不如Facebook,又不如Instagram那樣簡潔有藝術感且互動性強。好在它的尺度大一些。


我還沒愉快的玩推特,他就已經開始衰退了 。。。。。。。。


fb和推特都是社交的一種,社交就是要建立連接,臉書是一對一,推特是一對多,所以根據這個模型,推特只要努力使一對多的粉絲連接性上變得便捷簡單就可以迎刃而解


推薦閱讀:

如何充分利用twitter獲取新知?
特朗普Twitter賬號如果被黑,會怎樣?
如何評價某CEO(3.3k事件主角)僱傭低水平水軍一事?
Twitter 在中國是如何變成了一個不能批評的互聯網公司的?
為什麼感覺在 Twitter 上英語使用者使用真實頭像的比例比漢語使用者的比例高很多?

TAG:互聯網 | Twitter | 產品經理 | 產品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