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的最佳年齡應該是多大呢?
如題了,回來刪刪黑歷史。
一年後再回來看,感慨良多。
謝邀。
各家說法不一。前面朋友大體都說了,我就補充下我們的看法和要求吧。修道,不但是知識,更加品質和能力的修行。難的不是知識秘訣,這些師傳必然會講。而是品質能力達標與否?能否承接這些知識,使其不失真,再修之於身。所以我們講非人不傳。那不是小氣搞什麼神秘主義,而是自古相傳的規矩有其深刻的內涵。
至於歲數,這倒是次要的。你早達標,早適合修道,晚達標晚適合修道。不達標,不適合修道。而於外在表面,打扮身份,輩份名氣,和自以為學到的秘訣都與修道不修道沒關係。當然越年輕達標越好,但年輕浮躁,生理心理皆不成熟,接不住這些是常有之事,或者日後改弦易張都是麻煩。而若一味執著於此,妄學左道,只有更糟糕。年輕人自負聰明者多也,什麼都想占著,什麼也占不到,心浮氣躁,全無沉潛之能,是常見之毛病。即便傳了修行辦法,也沒戲。雲房先生何故十試純陽祖師?定志不移也。
趁著還沒高考。我先貼這段吧:
很多時候,人一說修道,就是口訣秘傳,各種神秘,這種觀點非常扭曲。修道難,成道更難。若非大丈夫,真君子,絕無半點可能。這和秘傳一毛錢關係都沒有。那些是達標之後話。或者說你是真君子,大丈夫了,自然有這些。若是猥瑣奸詐,自是偏激之輩,學了也沒啥好。就好像很多人學了武,結果仗著武勇惹事,一輩子官非不止,悲催半生一樣的道理。品德性情不佳,那還不如不學。而若是連世間人都能經歷的升學都不肯磨練己身,以自我標榜不爭不學為上,自以為修道就高大上,不用學習世間知識了,又有什麼可能去超越他們,參修天道呢?修道不是一種逃避,不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幻想出來的底氣,清靜也不是宅,更加不是參禪打坐。
再說最現實的。修道需要生活自給自足,還要有各種補益。
若是不出家,學有所長,不以道術宗教為生,是最好的。知以養恬也。一旦涉及謀生,現代人人心比之古人更加不安貪婪,十有八九就會道心不穩。尤其是沒有受到考驗過的。然後學點東西就去謀生了,謀生就要搞營銷了,在名不在實,那麼主次顛倒,本末倒置,最後也許是個大濕,但難免淪為江湖人士,不過為了生存面子,還得掛著修道這牌子繼續「謀生」。糟蹋教法,混淆是非,這樣的人太多了。小小年紀就開始出來賣派的多得是。所以學門沒有關係的謀生技能才是靠譜的。不過也有天生就得吃這口飯的同學,但這樣的,都會在少年顯露出來,早就開始了。這都十七八了,不再此列。
而若是出家,現在真正老實出家的地方越來越少。這和大的社會環境有關,宮觀自養頗難,原來都是有地自種,或者當地主,現在沒有這說了,就得和經營搞事業一樣。搞名氣,不斷修建,才有人捐款啊。有了名氣好有香火。這事情自古和尚最多,但道士宮觀也有這樣的。那麼下面的道人,很多時候難免忙於此事。這話直白,但現實中大都如此。出家的標準逐漸往大學上靠。為什麼?文化素質是要求,因為出家也要經營宮觀廟宇啊。那麼和現代接軌的人才是最好的。原來耕種自養的修行小宮觀,很少見了,大都是香火廟。雖然人多對於廟確實有好處,但其中成了迎來送往交際花,會務大師,文化名人,名利纏身,又要維持面子,不斷高唱,大隱...百花中...,出家不離世間法等等的片湯話,自我催眠,順帶催眠別人。這是修啥道,出啥家呢?其中道友經常有良知未泯,酒後夢裡吐真言,明知此事不對,又要維持宮觀,心中苦楚向我等訴說,說這不是修道,當然對外肯定不能認的。。。所以出家修道也是不易。
話說回來,要是有靠譜的師父從小帶,七八歲就打底子,身心都砸的結實無比是最好的,十五六歲就可以應事,師父看著,不會沾染世俗氣。但這樣的系統教育沒有了。那麼就是好好學習文化知識,上大學,或者有同等的能力,再說修道之事最好。
大學時期不同於高中,大部分一上大學就覺得放羊了,但其實這是一種自修,自我約束,自我沉澱的最佳時期。別浪費這段寶貴的時光,不要浪費在無聊的事情上。修道對於身體和心理的素質要求都很高。這個時候可以進行全面的提高,打下堅固的基礎。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學習能力,提高性情品質等等。不然日後機會當面,也因為自己不合格而錯過。
別再浪費時間在神叨叨的事情上,整天打遊戲,沒事就看動作片了。我有一個學生,就是大學四年各種荒廢,實在浪費,還養成不好的習慣。這種是修道最忌諱的事情。好的習慣是大學期間需要打造出來的。而往往現在的同學恰恰正好相反。我的學生們,都得從頭調整作息習慣,說實話,這真的不該我來教,不過現在沒法子,我只能從修枝減葉開始做。
等到了碩士,基本可以修道了,這個時候如果沒浪費前面的人生,生理心理都成熟,知識能力身體素質都有一定基礎,遇到合適的老師,稍加調教,自然有進步。事半功倍。
所以
對於未成年的人,生理和心理都難言成熟之前,原則是勸學不勸教。對於大學生,雖然你們有選擇宗教的權利,也可以一心撲在修行上,但是你們會浪費掉大學中這個環境能夠提供的最好機會。以後想找這樣的時光和環境,幾乎沒啥可能了,那時悔之晚矣。所以也不建議開始。但是可以充分的了解。
對於研究生(或者同齡人),基本可以選擇修行了。要充分利用在校園的時光。合理安排時間。各種有幫助的技能都要在這個時候打下底子。校園生活總比社會上簡單一些,時間又有比較大的自由度,各種輔助條件都是最合適的。這個三年,打個底子,即使畢業走上社會,也好辦啊。
對於歲數再大一些的人,身體如果不被酒色財氣,世間污濁,抑鬱情志掏空身子;不被社會亂象,自己日益增長的慾望毀掉天真,志向明確不移,那也都差不太多。但過了一定歲數,氣血枯竭,底子又沒有,以現在這個環境來看,好一些的成就的可能性就成指數衰減了。但這個歲數很難具體化,真的要看不同的人了。但中下之策還是有的,孜孜不倦,道德不虧,最不濟,也明養生傳家之法,生死往來之要,總會活的長久,長久就是希望,而且還可以家族綿延,死的舒服不痛苦吧。而以前那些給老人修道的辦法不少早就沒那個條件了,所以不見得現在還好用。有些更是道聽途說之言。不可徒報幻想,陷入騙局大坑。而分辨能力來源於自身學養性情。這些不學習,是不可能有的。
所以說到底,這個歲數,就是老老實實學習,除勤學沒啥靠譜的方式。但看著網路小說,玩著仙俠遊戲長大的小朋友們,充滿著美好的幻想,又有幾個肯踏實下來呢?所以道教看似紅火起來,但為虛火陽亢,入門者日益稀少。良才美質也架不住整天侵在垃圾堆里,沒轍啦。
-------答:我以碩士為例,主要是說年齡經歷。但我們從來看重的不是學歷,而是能力。好好學習升級而來的同學,都有一定的自學自我約束能力,這明顯就比閑散等等不太一樣。而很多沒上大學,沒上碩士的同學,自我約束,自學能力,身體素質都很好,自然比那些貌似上過的更加合適。所以請不要誤會,我們以學歷看人啦。^_^---答:真君子大丈夫,也是修養出來的,沒誰天生是,不用自棄。----@塗亞龍道長,我博士快要畢業了,您在知乎的回答我都看了,準備按您所說先打基礎,這一套下來也得兩三年,那時已然而立之年,不晚吧?主要還是擔心您說的氣血衰,因為最近幾年家庭學業,情緒一直壓著,不知對身體有沒有影響。答:
一般來說,三十上下都沒大問題。前提是你得前三十不作。有些朋友情志受傷,損失頗大,或者自己亂練,這些都需要具體看了。------@玉景若是兼修,工作不要太累,要有閑暇。若是不是修道,只是為了修道做準備,那就和常人差不多。多些運動,少些應酬,多些讀書,少些遊戲。養成好的作息。其實真的復其誠,這些自然就知道了。你還沒做,就習慣性用腦子再假設模擬了吧。總的一句話,修枝減葉以定志,嚴重干擾自己志向之事,就不做。慢慢就有該有的東西了。《列子·說符》里有一個寓言,後人總結的成語是「歧路亡羊」,這個故事非常警醒。歧路之後又有歧路,有什麼辦法能不迷失呢?本來是學習游泳的又不是學習溺水的,但是溺死了那麼多人,所求與所得能夠完全匹配嗎?
若是修行世家,有良好的道法傳承,當然越早越好。若是沒有,還是有一個良好的分辨比較好,知道自己走得路並非歧路,要不邁入歧路,失之千里,往而不返。平常人,百歲已經難得,時間是最寶貴的。年輕的一個好處是,如果錯了,能及早改正。年齡大了之後發現自己錯了,留給自己改正的時間和機會會相應的減少,年輕的一個壞處是,可能分辨能力不夠,不知道自己邁入的是歧路,有利有弊吧。這或許是強調師承的緣故吧,因為師父,師父的師父們,可能已經幫助你排除了許多歧路。但是也許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從師父的師父那裡就已經入了歧路。
三四歲知道人生有死,二十四歲聽聞有學道這件事,這時覺得已經遲了二十年。死,讓許多事情充滿意義。也讓這些充滿意義的事情,在千億萬億年的時光里,意義全無。我近來看《荀子》,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對此略有釋懷,「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華夏文化內核強調「獨立」、「自強」,道是「獨立而不改」,乾卦的含義,「自強不息」,凡是違背這個思想內核的,都可以認為是歧路。《莊子》里也說,「不務生之所無以為」,「不務命之所無奈何」,只做有意義的事情,只做自己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怨天尤人,都沒有意義,既然已經遲了,就從現在開始學習。
個人建議,由醫入道是一個很好的路徑。可以努力考上北京中醫藥大學,好好學習《黃帝內經》。優秀的高校,牛人比較多,牛人認識的更牛的人,這裡或許可以找到你的師父。醫鬧是不可持續的,不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只是現階段社會矛盾的一個縮影,不必太擔心這個方面。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眾?」鄰人曰:「多岐路。」既反,問:「獲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岐路之中又有岐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楊子戚然變容,不言者移時,不笑者竟日。門人怪之,請曰:「羊賤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損言笑者何哉?」揚子不荅。門人不獲所命。弟子孟孫陽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與孟孫陽偕入而問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齊、魯之閑,同師而學,進仁義之道而歸。其父曰:『仁義之道若何?』伯曰:『仁義使我愛身而後名。』仲曰:『仁義使我殺身以成名。』叔曰:『仁義使我身名並全。』彼三術相反,而同出於儒。孰是孰非邪?「楊子曰:「人有濱河而居者,習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糧就學者成徒,而溺死者幾半。本學泅不學溺,而利害如此。若以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孫陽讓之曰:「何吾子問之迂,夫子荅之僻?吾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岐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學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異若是。唯歸同反一,為亡得喪。子長先生之門,習先生之道,而不達先生之況也,哀哉!」
無論是玄門羽士,還是工程師,都講求實踐。實踐講求高效、簡單、易行。我再提兩個具有實踐性的建議,以應對你在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將來高考的心態。 @李辰安
1、養身體。學習好(思維好,能窮理)的關鍵在於腦子好,腦子好的關鍵在於身體好,養身體的關鍵在於睡眠,而在高中往往睡眠少,對身體不好。我的建議,晚上十一點前必須睡覺,最好十點前就能睡覺。一日之計在於晨,「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在睡覺而言,就是晚上睡覺,白天用功),不要晚睡,學習要早起學。可以通過簡單地導引的方法,使得精力充沛,每天十點睡,早上三四點就會自然醒。目前,我感覺導引的原理是以形引氣,不要用意念,但一定要用心專一。我實踐過的導引方法,高效易行的推薦張緒通博士的揉腹功,每天夜裡睡覺前做十多分鐘就好,每天堅持。
2、簡事,無情。「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達命之情者,不務命之所無奈何」,不做無意義的事,不做超過自己努力範圍之內的事,做了也沒用,何必要浪費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呢?這樣是「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過程,可以用來簡事(無為,虛其心,虛己以應物),無情(不以好惡內傷其身)。以這兩個原則,來應對生活中大多數的事情,來消除情緒的不良影響。和父母鬧彆扭,沒有意義,情緒,沒有意義,事情本來就這樣子,自然而然的結果,為什麼要開心,為什麼要難過,為什麼要憂愁?「用心若鏡,不將不迎」,事情來了就來了,事情走了就走了,以此「定乎內外之分」,把外在的事情和內心的反應這種關係搞清楚,割裂開,它們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謝謝邀請,修道沒有年齡之分的。張紫陽到八十多才真正入門,張三丰遇見火龍真人已經年過半百。《金丹真傳》自序中言父師八十多生下他妹妹,並且言語中透入其父師亦是年過半百的修道。你且看那八仙,寓意之下是說眾生皆可修道。張果老代表老年人,何仙姑代表女人,藍采和代表小孩,鐵拐李代表殘疾……言語之下沒有所謂最佳年齡。道雲:先盡人道,後修仙道。倒是有不適合學道的年齡。就是小孩,因為小孩天性愛玩,所以無法靜心打坐,當然也不免有些天性好靜,有修道之心的小孩。比如唐代的謝自然,又如中派的那個九歲小女孩。若老人修道,或已經破身者,男可敲竹喚龜,女可鼓琴招鳳。然後再行諸般文武火采煉封鼎之事。
難得我退出修道界這麼久認真回答一次,唉,只是姑娘,言語之中感覺你有點幼稚。我當年學道壓根沒有知乎,也沒拜過道觀,遇見我師父涼了我兩三年,我在山下跪了好幾天,當然了,從早上七點跪到晚上八點,然後回家吃飯。來來往往的過客以為我是神經病,你以為求道這麼好求?當年我師祖為了拜師,基本上見到個有德行,說話說的正的人就磕個頭,我師父求道和五個乞丐在一個滿地是屎尿的屋子裡吃飯,誰還管你做事專不專註?你沒吃啥苦,所以不知道求道的艱辛,以為幾個風光點的道觀就會出現高人,可能嗎?別做夢了,所謂師尋徒容易,弟子尋師難。這話《金丹真傳》裡面有,陳攖寧先生也說過。你要想真學道,就不要去執著於道士有道的形象,不怕你笑,我跟過好幾個和尚學佛,密宗的,凈土的,禪宗,天台的。亦請教過很多被所謂的佛門稱為外道的婆羅門徒。你行嗎?你如果想要修道,就要做好一切心理準備,以虛心請教為本,視任何有德有訣者是我師,多行善事,柔化內心,也許那時,你將會悟道那個自性。
記住我的話,世界上沒有外道內道,若修自性外道法亦可轉入內道,不修自性,任你千般念佛,萬般打坐,終不得入門,內道轉入外道。
祝福你,日後找到好的老師,無上太乙救苦天尊。
最後附上白玉蟾祖師的《雲遊歌》這是當年白玉蟾祖師求道的經歷,當時看了讓我想起我求道的經歷,那會兒老師收我,眼淚瞬間下來。呵呵 不說了。
雲遊難,雲遊難,萬里水煙四海寬。說著這般滋味苦,教人怎不鼻頭酸。初別家山辭骨肉,腰下有錢三百足。思量尋師訪道難,今夜不知何處宿。
不覺行行三兩程,人言此地是漳城。身上衣裳典賣盡,路上何曾見一人。初到孤村宿孤館,鳥啼花落千林晚。晚朝早膳又起行,只有隨身一柄傘。漸漸來來興化軍,風雨蕭蕭欲送春。惟一空自赤毿瑉,囊中尚有三兩文。行得艱辛腳無力,滿身瘙癢都生虱。茫然到此赤條條,思欲歸鄉歸未得。爭奈旬余守肚飢,埋名隱姓有誰知。來到羅源興福寺,遂乃捐身作仆兒。
初作仆時未半月,復與僧主時作別。火雲飛上支提峰,路上石頭如火熱。炎炎畏日正燒空,不堪赤腳走途中。一塊肉山流出水,豈曾有扇可搖風。且喜過徐三伏暑,蹤跡於今復劍浦。真箇徹骨徹髓貧,荒郊一夜梧桐雨。黃昏四顧淚珠流,無笠無蓑愁不愁。偎傍茆檐待天曉,村翁不許住檐頭。聞說建寧人好善,特來此地求衣飯。耳邊但聞慚愧聲,阿誰可具慈悲眼。
憶著從前富貴時,低頭看鼻皺雙眉。家家門首空舒手,那有一人憐乞兒。福建出來到龍虎,上清宮中謁宮主。未相識前求掛搭,知堂嫌我身繿縷。恰似先來到武夷,黃冠道士叱罵時。些兒餿飯冷熟水,道我孤寒玷辱伊。江之東西湖南北,浙之左右接西蜀。廣閩淮海數萬里,千山萬水空碌碌。雲遊不覺已多年。道友笑我何風顛。舊遊經復再去來。大事忽忽莫怨天。
我生果有神仙分,前程有人可師問。於今歷練已顢頇,胸中不著一點悶。記得兵火起淮西,凄涼數里皆橫屍。幸而天與殘生活,受此饑渴不堪悲。記得武林天大雪,衣衫破碎風刮骨。何況身中精氣全,猶自凍得皮迸血。又思古廟風雨時,香爐無火紙錢飛。神號鬼哭天慘慘,露冷雲寒猿夜啼。又思草里卧嚴霜,月照蒼苔落葉黃。未得些兒真受用,如何禁得不凄涼。偶然一日天開眼,陳泥丸公知我懶。癸丑中秋野外晴,獨坐松陰說長短。元來家裡有真金,前日辛勤枉用心。即得長生留命訣,結茆靜坐白雲深。煉就金丹亦容易,或在山中或在市。等閑作此雲遊歌,恐人不識雲遊意。修行就從自己意識到應該修行時開始吧。不過不要把修行等同於打坐念經、出家入教。如果沒有明師指點,那就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份內之事。該學習就好好學習,該工作就好好工作,該戀愛就好好戀愛,先做一個成功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修行人。如果有幸得遇明師,那就聽師父的。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大家六一兒童節快樂~
忙裡偷閒,我再來拋塊磚。
結合你的實際情況,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高中里學好古文。未有神仙不讀書,一個啥都不懂的二愣子如何領悟道妙?不管怎麼說,道經是一定要讀的。當年我初中時跟隨一位先生入室學習了好幾年,先生訓練我的方法,就是把文言文全部翻譯成現代漢語。好像是有一本磚頭厚的高中文言文讀本吧,裡面選的都是古文名篇,我初中時就把它全翻譯完了。這個方法,供你參考。「上善若水」,道家最喜歡比喻,將來要是看道藏或者丹經,那些紅黑鉛汞,五行八卦的意象,絕對讓你暈頭轉向。所以至少要打好古文的底子吧?我可以明確地說,仙道的奧秘,就在經典里,只不過人們少一雙慧眼,無法從泥沙中辨出真金而已。要真能做到「周覽以絕疑」,只有兩點,一是自己耐下心來苦苦鑽研,古文不行,你連鑽研的本錢都沒有。二是師父的指點,所謂「得訣歸來好看書」,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而要分辨邪師與真師,氣功師與仙師,又得回到讀書上來,只有不斷與經典印證,與祖師印證,才能練就火眼金睛。
還有一點要強調,修行一定要得法。所謂得法,就是得傳承,得法門。我見過一些人,尤其是社會上一些學佛的團體,三五成群,經常自我感覺美妙,互相讚歎不停,覺得前所未有的快樂;某某法師說幾句人生感悟,就冠之以「法語」,天天傳播,隨喜不停。然而觀其行事,仍然我執我慢,自以為是,為人處世還不如常人,身邊的普通人都唯恐避之而不及;試問其修行何法?為何修行此法?所修之法的原理?所修之法的次第?所修之法最終是何種成就?是否能夠不疑法?這些問題大都回答不上來。尤其是像初接觸宗教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會像這樣自我陶醉,產生皈依者狂熱。不得法,什麼專註,什麼平常心,全都流變成了入世法,說不好聽一點就是雞湯。如此年復一年,歲月蹉跎,大好光陰白白浪費,我看了都著急!道門前輩們艱辛求道,他們求的又是什麼?張三丰祖師在《無根樹》里道:「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所以,要真正想清楚哪個才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才是自己追求的。感恩粽子先學的邀請!
修行的成就與否,在因緣及機緣,聚集資量就在累積因緣,因緣俱足,當適合自己的機緣展現時,就可能是自己悟道的時候,而可開始修行。
由開始修行,到修行成就,有人很快,有人幾年,有人需幾生幾世。所以,資量的累積,當然是越早越好。您前半段的說法,把讀書當成與修道不能齊步進行的,有可能是誤解。
以末學所學法門來說,初期的學習,的確需花些時間來熟練,但您可能只需用寒暑假的空檔來加強即可。實際練習覺觀能力,及吸收正見的觀念,可能幾年您就可熟練覺觀,再開始練習覺觀苦集滅道,再練習個幾個月或幾年,您就可能開智慧,而可真正開始修行。若您在現實生活中有中性的覺觀能力,您可在生活中修行,任何時候自己不自在時,都是練習中性覺觀的好時機。您說的:"我其實有點偏激,也很固執"
您若已有覺觀能力,您都可在當下覺觀到,剛開始是覺觀整個過程,後來因為您了解到偏激、固執等帶來的副作用,您自然的會漸改進。長期的練習覺觀,也因您親身覺觀到因緣輾轉,您的因緣觀及如實觀能力會增強,有因緣觀及如實觀的能力,自己做人處世,會更知道如何捉拿因緣,且如實的做到較無副作用的生活方式,您與您父母親的互動會自然變好。您的直覺告訴您的,就如您見了心理醫生之後,自己也了解多了,這就表示您的自我改進能力是夠的。
您說:"我這個性子是否能修道"
若已經沒煩惱的人,是不用修道的,每天已經過著自在的生活。修道,原本就是給我們這些有問題的人用的(但其實幾乎所有的人,還沒修道前都是無明的)。若真想修行,別被任何環境束縛,您當下的環境(父母、家庭、朋友、同學、陌生人或任何其他事物)、因緣、境界或五蘊的展現,都是現在立即就能"練習覺觀"的所緣。
在任何環境,若都能自在,才是真功夫,這篇可參考:
能否分享一下你的或你知道的出家經歷? - 自在之路的回答"能在任何階級或制度之下,過著自在無煩惱的生活,是"心出家"的首要條件。這在我們平常人比較容易發生,如:原本受尊重,突然間完全受歧視,如文革時期的被鬥爭者。"讚嘆您想學道之心,也祝您一切順利!修道,當然是越年輕越好。
十幾歲的年紀,身體並沒有被破壞的很嚴重,所以修補再灌注能量,自然要比年齡大的人快很多。
歷史上不乏在十幾歲的時候就修道然後有所成就的人,比較著名的應該有裴君和魏華存夫人兩個人。書上記載,裴君好像是十三歲就明白了仙道奧秘,然後孜孜不倦的進行練習,最後的成就也很大。而魏華存夫人也是在年紀較輕的時候就對於道家文化感興趣,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家裡研讀經典修身養性。後來的成就也是很高的。不過魏華存夫人有一個小事迹,看了之後希望大家能夠對「道」有某種淺顯的認識。那就是,魏華存還是在長大以後,被父親逼著嫁人了,生了兩個孩子。
說這個是希望你們能夠明白,不是修了道,天底下就沒有能夠逼迫你的東西了。很多人被現在的生活束縛,修道拜佛求鬼神,其實只是想要某種程度的自由而已。但是自由不是修道求佛拜鬼神能夠得來的,它需要你和周圍環境去對抗,去直面那些矛盾,才有可能獲得。
不知道姑娘是對於哪個道感興趣,道教的東西,和老子道德經中的道,相差很遠。老子的道,和莊子的道又差別很遠。莊子的道,和鬼谷子的道還是差別很遠。他們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道」。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差別,只說自己想要修道,那麼根本就是沒有目標,所以自然也走不遠。(ps:道教的「道」,是最不正宗的。道教這種很多人的宗教組織,它們的做事風格,和道德經中的很多地方都是背道而馳的。)
還有就是,體悟天地大道,這個詞語真的是很讓人無力吐槽。幾乎是完全沒有關係的兩個詞語被硬湊到一起了,就像是「我要牆」這種詞語一樣。
雖然在十七八歲已經開始了解道,已經算是不錯的天分了。但是做的很多事,還是受父母的影響,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這些事情如果自己不解決掉,那麼即使去了道觀,心也依舊不會靜。
真心要修道的人,是那種父母對自己很好,而且也不太喜歡自己修道,但是自己卻堅定的要在這條路上走下去的人。因為這樣的人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不受父母的影響,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只追隨自己的心。世俗的道德對他而言沒有約束力,真正的道和德在他身上會顯現。
最後,知乎的風氣很不好,面對這種有人求助的問題,老是喜歡去貶低求助的人,說著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的話。但是其實,你自己的做法是對的,你的想法是很好的。只是需要把那些想法再磨鍊一下,使它們更加適合自己。
小姑娘加油。「昔呂祖因一夢而群思頓脫,馬祖因悟死而成道最速,是葢先勘破世事而後修真,所以成真了道易於他人。況出家修行原系勘破世事而然。若未勘破而強出家,有名無實,本欲登天而反墜地,適以取敗,豈不枉費心機耶?
吾願學人,不論在家出家,若欲辨切身大事,將世事先須嘗探一番。嘗探來,嘗探去,嘗探到沒一些滋味處,始知萬緣皆空,性命事大,從此把身外一切虛假之事一筆勾消。腳踏實地,尋師訪友,勇猛精進,為道忘軀,自然一誠格天,祖師暗中提攜,當有真人度引矣。」祖師早留心法於此。人事尚且未盡,如何能得仙道?一般這麼多人回答的問題是不想回答的,估摸著提問者不會看。但是你我有緣,我相信緣。以前有位老師喜歡說——非詩能窮人,文窮而後工也。就是因為我們不完美所以必須要不斷的修行。一直跟隨的老師總是說,這輩子我們遇到的問題都是我們在來這個世界之前給自己安排的課題。一個課題一個課題的修完就能回到去了。(佛家把這稱為業力,但是個人喜歡老師的說法,把那些重重的罪卸掉,任何時候都是好時候)人安茅屋靜,心淡世路平。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從什麼程度開始修都可以,都不晚。在家是好子女,在學校是好學生,在公司是好員工,在社會是個好百姓。這也是修道,有人從天道修到人道,有人從人道修到天道,都是道。
hi,題主你好。啊我很激動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也是女生,也很年輕,也很早就開始修行了。
不同的是我信佛。
看了題主又加了內容,跟我高中經歷非常相似。
先說一下我的基本情況吧,我馬上24了,學中醫,大五,17歲(高一)開始信佛。
我高中也和你一樣啊,我也很狂,我覺得我超聰明,其他人都是sb。跟父母關係也超差,我覺得他們比世界上99%的父母做得好,但他們還是無法理解我,給了我很多傷害。我也有心理問題,我愛無能,躁狂抑鬱。
但我現在心理問題好很多了,我超能hold住我父母,跟他們感情也很好。
你不要覺得自己怎麼怎麼了,這些都是修行的必經之路。
所以我覺得你挺好的。
我高中也覺得不能再學校浪費生命。現在才明白在那裡都是修行。所以你問什麼時候開始修行,現在立刻馬上開始。
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就是修行,阻止爸爸媽媽傷害你就是修行。所以以我的經驗,高中能做好這兩件事就很厲害了。
插一句我覺得你就是修行的好苗子。
再說一下看書和經驗的問題。世間大道就是陰陽,可以擬比為理論(看書)和實踐(經驗)。我不知道你高中政治學到了嗎(高中政治非常nb,希望能好好學,不僅是共產黨的精髓,也是儒家2千年的精髓)。高中是不應該也不會有實踐的。不要過早的接觸社會,是么年齡做什麼事。
所以要多看書增長理論姿勢。我高中看來超級超級多的書。至於到底什麼書還是私信吧。
多看書,要努力,要有緊迫感,生命每一秒都不能浪費。
最後在說一遍,修行尤其是信道的,就是要狂,有資本才狂嘛。十幾歲不狂以後就沒時間狂了。
你要有什麼心理問題,父母問題可以私信我哦O(∩_∩)O謝邀。
道不擇天地人。正如虛空不擇諸相,鏡子不擇萬物短長。
所以並沒有所謂的最佳年齡,全憑一心。三歲童子聞音可得道,百齡老翁一夢可入玄。跟年齡無關,緣到心到而已。
你的緣不知如何,但心肯定沒到,別耍嘴,慢慢修吧。
個人淺見,無有是處,僅供參考。其實吧,從題主17歲的年齡來看,讀的書並不多,或許只是被修道的各種表象眯了眼。
等你考上大學以後,有了時間可以多讀讀哲學、心理學、經濟學、文學的書,然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太有意思了,或許會比修道更能吸引你的興趣。願我出生立即遇正法,具有如理修持之自由
道無處不在,每個人都無時無刻的生活在道的世界中。可以說,每個人從懂事開始,都是在修道中。黑與白的平衡卻不是那麼好掌握的。對於愚鈍之人,一生也可能無法明白這個道理。如果非要說一個年齡那麼就是三十三歲了三十三歲悟道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悟道與得道是兩回事認識是一回事,知道是另一回事了。
嗨,道友不分年齡啦,修道即為道友嘛。修道的年齡問題和種樹問題的答案類似:修道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然後就是現在(當然十年前對你不管用,畢竟才7、8歲。233333333333)
然後明晰一個概念,道、道家、道教、修道是完全不相同的概念(類似佛、佛教、信佛、拜佛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一樣)。有七竅者皆可修道。「道」這個字是真的沒法解釋了,連老君都說了: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大概體會一下道德的概念吧:在天為道,在地為德;德聚為道,道散為德。
歷史可以記載的最早的修道人士是上古時期的鍊氣士,利用導引術鍊氣修道。炎帝和黃帝也皆為修道之人,神農嘗百草之後又發現了人體經絡,隨後地球出現了超級神書《河圖》及《洛書》。我們祖先開始了解並且知道修道這個概念,而且加以運用。目的嘛無非以下幾個:
1.人類可以通過修道的方法達到身體的進化和思想的進化2.修道是真的很有趣很快樂啊,而且很好玩的一種科學實驗。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皇五帝等聖人)3.確實生活很無聊啊,不打仗不搞妞沒有KTV去幹嘛呢?夏商周時代結束後,春秋戰國時期,偉大聖人老子出現了,而且是帶著超級神書《道德經》出現的。之後以老子、陰陽家、鬼谷子等總體思想形成了道家思想,除了在哲學上的貢獻外,也作為修道人士的綱領性經典出現。
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國策方針就是以為黃老為核心(黃帝和老子思想)的無為而治。
論道教的發展的話,先有正一,後有全真。最早的道教和道家還是完全不一樣的,巫妖時代還是遺留了一些法術傳承的,一開始這些方士就聚集在一起,以術明道。
後面的故事又長也沒什麼特別的代表,總之道教出了個超級人物呂洞賓,地位類似於禪宗出的超級人物六祖慧能。開啟了當時以內丹為主的修道方法(鍾呂內丹術),非常炫酷。強烈推薦妹子從《呂祖心經》、《呂祖三世因果經》看起,詼諧幽默不失文采。
那開始修的話,無論你是從性修開始,還是命修開始,都沒問題啊,但是到了中期就一定要做到性命雙修了。以性修指導命修,以命修驗證性修。
如果有緣分修習丹道,那是再好不過的造化了。如果能遇到外丹,那絕對是加速你的生命進化,如同別人走路你坐飛機一般。(記得要甄別真假外丹)
丹道的階段無非是完成「脫胎換骨」,身體回到最有能量的原始狀態:後天返先天。就好比,你的頭腦無比的清醒,記憶全部保留的重新投胎一樣,而且還是一個超級好的身體。
怎麼算完成脫胎換骨呢?體內先有真水,全身通條;再有真火,陽氣無限。達到這個階段,生命的質量就有了質的飛躍,之後就是程度的問題了。
完成了脫胎換骨候,當然還有別的好玩的事兒了,畢竟真火有七層,最高「天一」水。思想上的進步和人生的喜悅也是大不一樣了。
修道,最大的收穫是,特別快樂,特別清靜,看待這個社會特別的美好,並且想要為他人貢獻一份力量。
希望妹子你也能體會到這樣的快樂啦!
代代傳承,生生不息。一時玉鼎真人 在青羊宮中 與眾道人 談玄論道
有青雲道人進白稽首 拱手而問:若夫求道 可不供神靈之像?玉鼎真人曰:神外無救 身中本有千萬神青雲曰:丹朱口神此為身中之神?正倫舌神此為身中之神?真人曰:天地在身何物不包道本在心何物不生老君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故無以外求凡供像者,則是初者其難聚其神則以像而形行禮膜拜,是謂煉聚神之功也焚香者解穢也除妄念而清靜以靜心而思神至壇此為邀澤之法也若想通真,必以心通三界而行持方可得靈光而遍體青雲再拜曰:何以心通三界真人曰:心通三界者神觀天身觀地意觀水夫神觀天者存思身居無量高空,則心中自無雜念身觀地者,應事居塵此時便傾刻無所不載意規水者,則應水之象,隨遇而安久持此,則每於難時,自可招役萬神無像自可凝像無香自可出煙是謂五氣朝元之初功是時有漂泊子進而拜曰:身觀地者,應事居塵此時便傾刻無所不載如何乃是無所不載真人曰:無所不載者,則要"慈心下氣,恭敬一切"廣博胸襟,包羅萬有則可金光護體萬惱不侵煩惱皆是自取清靜亦是自積眾生罔求於形式之道故不得真道,只謂外道也得道者,漸入則以德而築基基就則以功而行持功者,力身而行無身則難修正道故經云:"仙道貴生,無量度人"既度人者人非止人也人者,靈之首也可結仙人鬼之三緣方能格真謁聖若緣深者,自得聖真傳道得真詮之無量,道法自應也到時自可身騰紫雲,位列大羅真境如若行持善道必有祥光應其本身自可上通天界若得聖真降臨,親授道法乃為真玄妙也是時漂泊竹子進而又拜再言:何為度人真人曰:度人者,法有五乘一者,先修內丹,得真陽出現,飛騰九洲五嶽,度人無量二者,先行外德,遍歷神州,傳聖教於世,度人無量三者,演教宏法,宣揚科教,使眾生受恩而化,度人無量四者,廣印善書,普發善願,使罔迷之眾,得聞正法,度人無量五者,以己之行,感他人之志,使眾善皆起,喜悅五洲,度人無量矣!功者,內也,德者,行也全在於行是時漂泊竹子進而又拜曰:度人的方法當是千種萬類否?真人曰:積德乃修道之本德含萬法自悟可明是時真人做偈曰:望能以此言廣使眾迷醒通悟真常道得證仙階內道眾聞說此經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今年我四十三歲,師傅說我還差三年才可修道,這是他第十次拒絕我修道,而如今他已經104歲。
我怕他等不到我修道便會仙去,他怕我太早修道會釀成大錯,我吃完了四十三歲生日的蛋糕闖進了師傅的家,師傅已先去多時,我翻出了師傅仙體下壓著的信。師傅說,「在人間,便是修道。」謝邀,首先就年齡來說,幹啥事不都是越早越好嗎?所以,對於年齡的執念是大可不必的,張三丰也是晚年入道,呂祖也是成家立業之後再入道,換句話說,比起時間,更重要的是別的因素。哪些因素呢?法、侶、財、地,四者如果條件都很好,別的不說,築基花的時間能省下好多,理想狀態下,傳說中的「百日築基」都有可能(雖然我也沒見過有誰能百日築基成功的)。另外,緣分很重要,佛教是佛門廣開,門檻低,誰都能進,而道教講究一個「道緣」,有緣者才可進來。所以姑娘啊,現在還年輕,心志不到時候,先經歷一番塵世的酸甜苦辣,有了真正的見解,再來想這些吧,所謂「紅塵煉心」,我師父也不鼓勵我出家(當然我自己也不願意),正是「寧勸十人還俗,不勸一人出家」,還是要在人世間打滾,有了經歷才好,閉門造車,註定是無用功啊。再多說一句,修道這種事吧,現在常見的,要麼是現實中受到過一定打擊,挫折,一時萬念俱灰,想不開,想避世出塵的。對於這種,除了安慰以外,就應該說,逃避並不是好方法。另一種,就是受到三流網文,遊戲,電影電視劇影響,一天到晚想著拯救世界,御劍飛行,開天眼見鬼什麼的中二少年,對於這種人,我只想說:「去年買了個表」。要麼就是「我要守護傳統文化」的腦殘招黑皇漢粉,這種人,我都不願意和他說話。所以,剩下的,不足一成的,真正想修道的,就踏踏實實去了解道教,了解道教文化,法門,一步一步,說句裝逼的話,若有緣分,日後肯定能拜入門派,心誠則靈。附贈師父的道觀照片,不謝
童身入道是最佳,但很難在這個時候有這個機緣。所以,長存修道之心,立堅定不移之志,讀經典丹經道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未遇師前以戒為師,不做浪費生命的事情,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打好基礎,機緣一到,自逢明師。
不要開玩笑了。講真,看書了解道教和投身道教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我挺認真的說啊,如果是想用道家哲學煉養性情,先看學者書,有古文功底的話可以循序漸進自己試著對照,一上來就推薦老莊的,要麼就是門外漢,要麼就是古板學院派。道德經這樣的書就像是一本總綱,歷經過一個人生階段時再讀,都能印證新的東西。我不是太明白為什麼執著於修道。是,我承認道教肯定有乾貨,可現在這個世道,要學點東西,沒有機緣硬造出來的機緣,多半是騙局。不說別的,就這道題下的有些人,搞搞公眾號,鼓吹鼓吹神仙理論,怎麼說呢,人各有志,一篇文章作得四平八穩,為人風度氣質能有個十之一二就不錯了,再又或,某知乎道教著名鼓吹無神現代論者,高喊科學旗號一邊又在淘寶賣符賣得火熱,我真是懶得說這些人,沒得髒了眼睛。
你這個年紀的女孩子,多看看學術書比什麼都好。即便不求名,以作談資也是好的。范文瀾熊十力這些人作的文章,你看有什麼佛教徒能有力還擊?現代佛教學者如陳兵這樣的,照樣黑的道教一股悶氣在胸口。
十七八歲的年紀,多跑跑步,心氣自然就舒展。真對道教嚮往的話,不如去家鄉的道觀親身感受一下,到時候再做決斷。推薦閱讀:
※參禪悟道究竟會對現實生活有多大的指導意義?
※斯賓諾莎的思想是不是非常接近道的思想?
※人沒有慾望會怎麼樣?
※怎麼學做人,做人的道理,可以汲取的書籍和觀點?
※為何好人要經歷那麼多苦難才能成佛,壞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