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馬頭琴是怎樣一種體驗?

它的難點是什麼?練琴過程中,單就基本功、技巧而言,遇到過什麼比較大的障礙?


馬頭琴和長調是蒙古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也是冷門樂器。在蒙古族眼裡馬頭琴是神聖的,相傳蒙族佛教中有位菩薩,名字叫做馬頭剛,他有三個長紅色鬢毛的綠色馬頭,分別掌管財富,權利,和平。其實也是蒙古族人,馬,和嚮往的化身,曾經草原上的牧民不需要鎖頭來鎖門。所以馬頭琴又被稱為「神的樂器」。

嗯先不談文化大革命給馬頭琴定名為「魔鬼之音」的奇葩事。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再多啰嗦幾句,馬頭琴的前身,也叫綽爾,源於蒙古語『和聲』的意思,也有漢譯為朝爾的。綽爾不單單只是馬頭琴,綽爾有很多種,包括呼麥也稱作綽爾。

馬頭琴至今已有兩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很多人都聽過牧民蘇和他的小白馬的傳說。其實最早的馬頭琴和吉他一樣是撥弦樂器,是一種蒙古胡琴,但是馬頭琴與長調密不可分,撥弦不能滿足蒙古族人對長調的需求,就改為了弓弦樂器,成為了如今所有弓弦樂器的鼻祖,但是一開始綽爾的弦和弓子都是用牲畜的內臟來製作的,琴箱也是用動物的皮前後包裹而成,那時候的綽爾用於薩滿祭祀,綽爾的琴箱中沒有音柱,反而向上插著一把匕首,以祈求辟邪安康的作用。

綽爾的指法不同於馬頭琴,綽爾只用『一指』和『三指』也就是我們的食指和無名指。綽爾的音色有一種很古老的沉悶,彷彿可以看到曾經草原兒女馳騁在草原上的畫面。但是由於存放和音色的不理想,馬頭琴又逐漸隨著蒙古族人的東奔西走,將琴帶到了世界各地,琴箱漸漸換成了木頭,形狀也由倒梯形改為了正梯形,將各種現實或神話中的動物的頭基本統一為了馬頭。也就是我們如今看到的馬頭琴的樣子,因為琴弦直接導致音色的好壞,人們不斷嘗試,把弓毛換成了馬尾。而琴弦通過去南方看到修補漁網的尼龍絲後,就把上百股尼龍絲放在一起組成一根弦。以前的弓子並不像今天的弓子一樣好抓,後來齊.寶力高大師通過學習了四年的小提琴後靈光一閃,將弓子改良成了如今與提琴弓子非常相似的樣子,馬頭琴能有如今,很大一部分貢獻都是源於齊 寶力高大師的。而且,小提琴之類的弓弦樂器已經定型了,馬頭琴的演變卻並沒有結束,反而一直都在不斷的進化著。

廢話不再多說,接下來就正式地談談馬頭琴,馬頭琴的琴聲狂野起來猶如烈馬,激起人心中的那份狂野威武!悲起來古老而綿長的潸然,這種悲和二胡的凄涼還有所區別,這種悲是馬頭琴獨有的哀鳴。悲得勇敢,悲得血性!

通過學習馬頭琴我總結出來的學馬頭琴拉地好的一些人的三要素:

1 有紮實的樂理基礎和良好的音準,先天好的不用說,不好也沒關係,通過不斷地努力也能練出來,就視唱練耳。畢竟馬頭琴只有雙弦嘛!對音準地要求太高了,不努力是不行滴!

2 擁有一個好的樂感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3 有一顆愛馬頭琴的心 ,練不會曲子和琴沒關係,問題出在人的身上,馬頭琴這樂器,你技術越好,它的音色就逐漸變得更美,你把它買回家就要善待它,要有責任心。

個人認為喜歡馬頭琴的女生很有魅力!

學習馬頭就要準備好和你漂亮的手說再見,為什麼呢?

1.常年學習馬頭琴右手虎口處也就是握弓的地方那軟軟的肉會磨出老繭。

2拉琴過程中 左手食指,中指的運用是頂在弦上的,常年拉琴指甲大的人在指甲根部會出現一道道凹槽,不用我說你也知道是怎麼來的,而指甲小的人你長指甲的那個地方會出現一個包,什麼包呢,繭子!!!非常痛的,相信我!還有無名指和小指要留一截指甲-.-因為這兩個指頭要靠指甲勾住弦,嚴重和吉他,鋼琴這類的潔癖樂器衝突.....

以上這是對拉琴人的外觀影響

再說說馬頭琴難不難

弦樂一直都是樂器中比較難學的一類,而馬頭琴更是弓!!!弦!樂!的鼻祖!

拉琴右手的手腕一定要軟,因為馬頭琴全憑動手腕。

長弓號稱是學習馬頭琴中最基礎,最無聊,但也是最有效進步最快的方法!什麼是長弓,就是雙弦同時拉響,在慢中弓子要穩拉出的聲音要勻稱,越慢越好。也可以定拍子練,初學者在拉琴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弓子在弦上上下浮動或者一弓子里好幾顆音但是拉的時值不夠的情況,怎麼辦呢?練~長~弓~!每天長弓的練習至少不能少於一個半小時,不然沒什麼效率,時間越久越好!弓子放上去後與琴箱的角度最好是九十度。

練好長弓等到學習到長調時你一定會感謝當初沒偷懶的自己。

還有,不練琴的時間絕對不要超過兩天,每天抽時間練練,沒什麼壞處!少懶一會不會死!因為肌肉記憶只有三天,也就是俗話說的 三天不練手生 這個三天不是文言文中運用的那種手法!是真的三天!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坐在一面大鏡子前看著鏡子練習,隨時注意自己存在的問題。

當然,在練習或演奏中如果是高音把位,也就是四五把位的時候弓子與弦接觸的地方稍微靠下點音色會比較好聽,而低音和中音把位一般弓子定在距離下碼大約三指距離,這個不能算在拉琴弓子上下浮動的毛病里,音色需求。

通常一個人的技術好壞從長弓中一眼就能明了。拉悠揚些的曲子握弓的胳膊舒展得就像是一隻鴻雁的翅膀!很美的。

然後是什麼呢?你以為是弓法?不!當然是音階啊!音階拉熟了還愁曲子不會拉?馬頭琴就那麼兩根弦,把各調的每顆音在什麼位置記熟了。五個把位,幾個調全在兩根弦上,音階?哼哼,慢慢拉吧!拉完五聲拉七聲!拉准了就往熟拉!拉熟了就往快拉!

然後就是弓法了,弓法太多,在這裡只提幾個認識一下,常用的弓法基本就是前十六後十六附點三連音跳弓快弓等。

還要特別說一下快弓,快弓怎麼練呢?前期先把弓子自然地放在雙弦上,然後通過運動手腕移動弓子,拉弓時移動一下等待弓子不再顫動時再次推弓等待弓子不再顫動,如此反覆。(快弓手腕的走法與平時手腕對弓子的推拉順序相反)這是一個很煎熬的過程,後期熟練後,就在弓桿的中心部位用塗改液類似的東西做一個明顯的記號,通常是點個點兒,然後走快弓的過程中看著那個點,如果拉出來那個點在快速運動中看起來像個 V 字或者 躺著的 8 字就是正確的拉法 。快弓是最容易手抽筋的,切記切記。

還有一些技巧性的東西,比方說揉弦處理,撥弦, 打弦,泛音,裝飾音等等常用的技巧分分鐘升華一個曲子。

《萬馬奔騰》這首經典的「練習曲」其中融合了內蒙地區所有的弓法技巧,想了解馬頭琴的可以聽聽這個曲子。齊寶力高大師說,「我這一個《萬馬奔騰》可是足足養活了三代人啊!」真的一點都不誇張。

有喜歡馬頭琴的朋友也可以聽聽《新萬馬》,節奏要比舊萬馬快一些,其中改動添加了不少東西。

馬頭琴是有靈性的!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在學習馬頭琴之前先了解一些蒙古族的文化,定會對馬頭琴有更深一層次地理解。

哦,題目是問拉馬頭琴是一種什麼體驗?

當然很酷!

學好什麼都很酷不是嗎?

怎麼學好呢?

憑著一顆恆心,一步步按正確的方法,

多!!!練!!!

速成什麼的,從來都不存在。

哦對了,第一張和第三張圖片是我朋友拍的。比較應題,就借用了。


什麼樣的感受?說飛一般的感受肯定是違心的,但馬頭琴,的確能在心裡以及精神上給你帶來慰藉和感動。

說一下個人經歷吧,從初中畢業開始接觸馬頭琴,以前我不認識他他不認識我的時候,我們相看兩不厭。剛開始學音樂時處在興奮期每天都要拉好幾個小時,就是高中自習很晚放學回來也都要拉半天。但後來兩三年就遇到了所謂生活學習and工作都會遇到的那個瓶頸期,看著琴就不爽跳弓怎麼也跳不起來,經常就是邊拉邊哭然後一度想摔琴。就在這候可能我媽看我拉琴的表情實在欠揍,就帶我去參加了一個在內蒙的比賽,樓主算是起步晚但有天賦的那種,每次去學琴的時候都會遭到老師表揚就覺得自己多了不起。但是這次去比賽真是很開眼界真是能人遍地只是我自己目光短淺不知天高地厚,隨便一個選手都是10年以上拉琴生涯,遇到一個叫娜米拉的姐姐更練了21年,身處這片馬頭琴起源的土地上,聽到了無數關於馬頭琴和馬頭琴者的動人故事,自此對音樂的感受就是:不負如來不負卿,今生是不會辜負這把琴。感謝那次深入內蒙的經歷對我現在的人生有這麼大影響即使現在上學不能每天和它在一起也仍時刻牽掛著它。

說一下個人對拉琴過程中一些重難點的感悟

1.長弓

長弓永遠是基礎中的基礎,一定要先把長弓拉的舒展平穩,才能進行音階樂曲的練習。我最近拉快曲子的時候弓子就總往上飄,這在演出的時候是極不專業的而且影響整體效果。建議大家對著鏡子練。

2.打指

這個畢竟也是分辨伴奏是不是馬頭琴的重要因素,還是說一說吧。打指對大數人來說可能不是難題,可我一開始真的練了一個月,怎麼也打不到弦上,後來經常沒事在另一個手上模擬練習,打著打著慢慢形成肌肉記憶,就找到感覺了,跳弓和打指都是要找感覺的。

3.揉弦

這個需要你對曲子內涵和核心情感的高度領悟,才能聽起來悠揚婉轉。投入感情就好,反正我好像學完鴻雁就能揉得像那麼回事了。

4.泛音

泛音在馬頭琴樂曲中被廣泛使用,比如『四季』整個曲子都是泛音演奏。一開始練的是民間泛音,並沒有什麼朗朗上口的旋律,完全需要自己感悟,多哼多唱,練習的時候要想像自己正身處草原,代入感強烈後,你的feel也變得強烈了。

5.跳弓

跳弓說多了都是淚啊,從黑駿馬就開始練,練到白駿馬才有點感覺,差不多4個月了555。老師那時候說弓子跳起來就跟拍皮球的感覺是一樣的,你要控制好的就是它彈起和落下位置。有的時候可能茅塞頓開跳得無比嫻熟,有時也可能怎麼也跳不起來,這個就只能自己找感覺。但是只要堅持,你早晚會把那張窗戶紙捅破的。

6.鑒於快弓和更多高難度技巧自己還沒怎麼練會,就不在能人遍地的知乎上瞎白化了,不說了偷摸練琴去了。

以下是一些關於馬頭琴的感受(可能不夠客觀)

馬頭琴是一項很好的民族樂器,它展現了草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詩意生活,訴說了千百年來在這片遼闊大地上發生過的美麗故事與傳說,陪伴蒙古人民走過了那些放牧之外的閑暇時光。對於故事的講述,它可以觸及到人內心最柔軟,甚至最不願被觸及的深處。揉弦響起的瞬間,淚水竟不由自主地流下或許這就是其獨到之處,只能從草原人民的生活中產生。放牧的生活,單調而乏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草原人民的情感,卻是最豐富,最飽滿的,任何民族都無法比及。懷著對亡去馬兒的深深懷念與無法忘卻,第一個馬頭琴誕生了,馬兒不僅是製造者的一個朋友,而是家中一位親人,愛其如同自己生命。又何嘗不是呢,朝夕相伴,它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游牧者內心。

最後補一刀,樓樓老師是身在杜爾伯特的蒙古漢子阿斯汗,他的第一張專輯「女神湖」去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發布會。他跟寶老爺、仟白乙拉種種大師自然不能比較,但他對拉琴的熱愛與致力推廣馬頭琴這種真摯的精神,的確感染了我和諸多同門師兄弟們。感謝老師的耐心關懷和對我的包容隱忍,讓我一路堅持至今。

沒圖是不行的,還是上男神照片吧,feel簡直爆棚。

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可以共同交流感受,互相促進。在此一併謝過大家對我鄙陋之見的耐心閱讀!


謝邀哈!

業餘學習馬頭琴兩年,說一下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的想法,如果有說得不妥當的地方,歡迎前輩們指正!

首先,難點是什麼嘞?

沒有接觸過其他弦樂,不敢從技術層面講。我覺得最難的地方就是韻味吧!這要包涵一些對民族感情和草原文化的理解。聽好多大師演奏的曲目,總能感到很深刻的感染力。而換做自己拉琴,慢的拉不出馬頭琴的悠揚,快的沒有該有的氣勢。聽說過一句話,「音樂就是感情」。機械的技巧模仿和生硬的演奏,即使再高超,也感覺少了馬頭琴的韻味。

當然,基礎功力也是稍困難的。導致馬頭琴入門稍有點困難。畢竟馬頭琴只有兩根琴弦,而且個人感覺左手手指按弦的方式不太符合生理正常習慣,需要用指甲和上緣皮膚之間的部分壓弦。

這是我想到的一些難點。

其次,單就基本功、技巧而言,遇到過比較大的困難。

我在學琴過程中,我自己覺得弓法比較難吧!尤其是從一開始簡單的拉弓推弓到前後十六、頓弓、連頓弓等等這個轉變是挺難的。

還有就是快曲子必備的跳弓和快弓,對手指速度和左右手協調要求都比較高,最近一直在練習這方面,感覺仍然需要很多努力。

最後,是學琴過程中的體驗。

我個人很希望把蒙古族的一些傳統藝術比如馬頭琴,呼麥等等發揚光大,甚至賦予一些新的活力。類似杭蓋這樣的樂隊便令我十分敬佩和神往。於是,在我學琴的過程中,總是感覺很有激情,即使自己拉得很不好聽,也覺得很快樂,很愜意。

很感謝父母能夠在我年齡還來得及的時候,讓我學習馬頭琴這個擁有無限魅力的樂器!

手機碼字,邏輯可能不太清晰,歡迎討論交流哈!


學習馬頭琴 就像馴服一匹野馬,在你不知道如何掌控他的時候,實際上是他在駕馭你。而當你能夠與之一同前行是,你會發現,你們是在一起進步~


正打算學 所以並不知道什麼感覺 只是每次去草原時 看到騎馬的蒙古小夥子打馬飛奔時 覺得只有配上馬頭琴才真完全展現出飛騰的氣勢 看到遊客騎在馬上慢悠悠走在草原的夕陽下時 就自覺能想起馬頭琴的悠揚


難點在於堅持和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曲子當中,當然了,紮實的基本功還是最主要的


想尋找一個成都的馬頭琴老師,本人處於初級到中級水平,想學習進步。請聯繫我 ,謝謝


弓法!答應我每次練琴時候千萬都要練上1個小時長弓好嗎,無聊也要練!不說了我去練琴了,說多了都是淚


現代音樂的最終出路一定會是世界音樂


推薦閱讀:

有哪些中西樂器共同演奏的 交響樂/管弦樂?

TAG:中國民族樂器 | 馬頭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