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個人拉黑之後,為什麼會特別關注TA?

這個問題發生在我一個同事Z身上,Z把我們一個共同朋友X微信拉黑了,原因不是吵架,鬧翻什麼的,只是Z對於X的一些社交行為(小氣,愛佔便宜等)看不慣,就單方面默默微信拉黑。

後來每一次我和Z聚會吃飯時候,Z都會問我微信里有沒有X,我說有。Z就會拿我的手機去看X的朋友圈,一條一條看下去。好幾次聚會,Z都會拿我的手機去關注X。一直到我受不了,我問Z「你既然把X拉黑了,幹嘛還要用我的手機去看她?」

Z也沒有回答出什麼答案。。

萬能的知乎大神們,你們對這個問題有沒有什麼解釋?

補充:Z和X都是女生。


如圖

語出麥當娜。


謝邀。

這看起來無厘頭的動作背後,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學現象。

但我不是學心理學的,隔行如隔山,如有錯誤、權當娛樂。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把我關注列表裡搞心理學的專業人士 @李松蔚老師和 @動機在杭州老師的答案翻了,確認他們以前沒有回答過類似問題,斗膽班門弄斧了。

【投射作用】

投射_百度百科。

投射作用,是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投射作用的實質,是個體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心理行為特徵推測成在他人身上也同樣存在。

什麼意思?簡而言之,它是指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我們通過這一防禦機制,能夠否認、抵禦、對抗在我們潛意識中認為不好的包括感情、思想、推理、動機、衝動等主觀情緒,然後將這些主觀情緒轉移附加到外部其他體,使其變得可見、可量化,這種外部其他體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他物。

因為投射效應能夠將人們在潛意識中不被認可、接受的情緒,通過賦予到外部其他體上而表達出來,因此這個效應的功能之一,就是降低人對客觀事物和自己的焦躁和負面情緒。

簡而言之,通過投射,把自己不喜歡的、否定的東西加到可見的、與自己無關的他方,讓自己更爽。

當然,回答到此,好像還是沒有正面解釋題目里「越討厭越關注」的原因,但接下來再進一步解釋,馬上就會清楚了。

關於投射,有以下三種情形和原因:

原因1,「我想要、我曾經想要,但我得不到」———ta有ta自己不願意承認的需要、慾望、情緒情感,或者ta根本沒有正視或面對過內心的真實感受。

比如題目描述中的那位朋友,明明很討厭某人,但卻總會忍不住關心ta的言行舉止,比如ta今天又發了什麼內容的微博、曬了什麼照片、去哪兒玩、吃了什麼美食、開著什麼車、穿什麼樣的衣服、微博尾巴來著哪個客戶端、等等。

很可能是因為,當綜合各種條件得出「貌似那個人各方面和我看起來差不多」的結論,卻發現實際上他擁有了很多「我」一直想擁有,卻一直沒有能力、機會或者勇氣擁有的東西,「我」就會在主觀情緒中形成比較,並通過否定別人、肯定自己來克服「我」的主觀焦慮,獲得防禦性的安全感,進而形成「我」討厭那個人的情緒。

而加黑體字所說的「一直沒有能力、機會或者勇氣」,可能來源於過去某一時刻、某段時間形成的讓你印象深刻的某次「心傷」——只不過當你發生「討厭」情緒時,不會主動覺得這個情緒與那次「心傷」有什麼關係而已。

比如小學的某次考試,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考了90分,排全班第三名,雖然你可能拿到分數和排名的時候很滿意,但下一秒卻發現,天天和你一起玩耍、流鼻涕也不會擦、看起來像個傻逼的小夥伴居然輕而易舉考了個滿分,並且被老師當眾點名表揚。

那麼你很可能會覺得,你不如那個小夥伴——哪怕自己知道自己比第四名之後的所有人都做好,你還是會不滿——因為比較已經形成,你認識到了「客觀上」比你強的,於是若干情緒開始出現。

而對那位「大愚若愚」的小夥伴的羨慕嫉妒恨,因為當時沒有任何機會直接表現,或者你覺得自己不可以有這樣的情緒而被暫時克制、壓抑。

但這些負面情緒在今後某個時間因特定的情景條件被刺激後,就會以「投射」的方式表達了出來。

因此,討厭某人又忍不住關注他,原因之一其實是你討厭你自己的某些方面,例如討厭你自己居然那麼努力也做不到別人那麼好,討厭「為何他有你沒有」,討厭「別人的獲得和成功看起來輕而易舉,自己的努力看起來一文不值。」的事實,你把這些情緒投射到你忍不住關注的對象上——那個對象往往是你身邊人,很大可能是在你「看起來」各方面和你差不多。

知乎很多答案的評論下面那些通過冷嘲熱諷、辱罵來貶低答題者,但他自己卻沒有提供任何優質或者實質內容的所謂「三零用戶」,就是這種現象的最好例子,簡而言之,他們受過心傷,而且可能傷得蠻多、傷得蠻重。

原因2,「我是真的真的真的討厭你,你無情你冷酷你莫名其妙!我恨不得宰了你」——ta自己身上,其實本身就有ta自己下意識里並不知道的「存在於己」、「不願承認」的負能量、負品質。

原因1是情緒和感情的投射需要,原因2是主觀判定下的品質和行為的投射需要,兩個有點類似,又有一丟丟不同。

舉個例子,

你今天看到知乎上某個回答,發現裡面充滿了與你三觀不符的語句,滿篇都是你無法接受的負能量。你可能會立馬判定,那個答主自以為是、裝逼、24K純傻逼,如果現實生活中他在你面前,你下一秒就想要衝上去揍他。

但你卻可能忘了,其實前天你剛在某個答案下面抱著「這尼瑪寫的什麼傻帽玩意」的狹隘心態,回了一句毫無信息量的「太長不看」;大前天又充滿嘲諷地在一篇本身優質的答案下面回了一句「老子呵呵你一臉,QNMLGB」;上周一個答案還沒看完,發現裡面一句話不合心意,直接點個「反對+沒有幫助」,進而衝進回答者的主頁里把所有看都沒看的答案點了「反對+沒有幫助」……這些事,你可能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錯,甚至覺得自己在替天行道消滅傻逼,做起來可能還有一絲絲快意。

這代表什麼?

代表你潛意識在很多情況下都是「嚴於律人、寬於待己」的,你所討厭的那個人的品質,很多時候是你自己主觀下結合你所掌握的信息和情景來判斷並強套給對方的,都可能是你自己身上有但你潛意識無所知曉、不願承認的討厭的品質、弱點。

那些沒有被我們潛意識覺察或承認的所謂差品質、低素質、人性的弱點,便會以投射的方式附加到他人上,也只有通過這樣,才能讓你既可以討厭自己(間接的方式)而又不太痛苦——苛責自己太難了,而且這並不安全。

所以您的朋友討厭某人的社交行為如小氣,愛佔便宜等,並看不慣而拉黑她,這本身沒有問題,但忍不住老關注那個人,就很有問題了——說明正在發生投射效應,她需要尋找投射對象來獲得心理安全,說明您的朋友本身就有小氣,愛佔便宜的一面。

原因3,「我那麼喜歡你,你愛我一下會死啊?」——行動上拉黑、嘴上說討厭某人卻又忍不住關注、留意對方的一舉一動,是因為內心的聲音本來就是想引起對方的關注和認可。

這個投射的原因是存在的,但比較奇葩和搞笑,一般發生在《霸道總裁愛上我》、《小時代1234567》等文學名著里。

發生對象一般是上下級,或者實際上就是比你強、可以360°全方位對你造成碾壓的對方,本質原因是你作為低級關係的那一方曾被權威人士忽略、冷落、傷害過。

再舉個與原因1類似的例子,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剛入學你看到班主任誇獎她「走後門」進來的親戚的孩子,於是你想通過努力學習來得到班主任老師的表揚,但一直成績平平,久而久之你知道,「一個班50多個人,老師這麼忙,怎麼有時間真正顧及我的感受和需要?我只是個小白,老師偏心,老師不在乎我。」

於是這種心裡產生的厭惡、否定的情緒就可能投射在你的人際關係中,當比你強的人再次忽略、冷落、傷害你的時候再次被激活。

《小時代》里林蕭和宮洺最開始認識時候的情緒,就很符合這個原因——多謝我的「領導」帶我看的這電影,讓我找到了個好例子。

總結一下,

「其實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唐太宗說的。

只要你對某個人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那麼很有可能說明那個人恰好能照出了你未被滿足的需要、不敢正視的慾望、實際存在但不願承認的糟糕品質。

其實你討厭的人,客觀來說並不是那麼糟糕,但你讓那些未被滿足的需要、不敢正視的慾望、實際存在但不願承認的糟糕品質,通過投射效應加到他人身上,使其變得可見,然後通過搞個大新聞、把他批判一番,來獲得釋放、快感或者安全。

這也是諸如「我不知道為什麼討厭他,反正我就是討厭他,個逼的老子恨不得宰了他」的情緒的一種解釋——因為你不願意承認,糟糕的其實是你自己,你討厭的其實是你自己,這只是在投射而已。

感謝閱讀。


來來來,我沒事的時候最喜歡去瞅瞅知乎上我拉黑的那些人了,只要看到那些我看著不爽的不友善不合理言論我就舉報,然後看管理員扣他們友善度。

關注拉黑的人無非是想看見他過的不好,既然你過的不好,那我就放心了。假如我看到我拉黑的人被噴,我簡直開心的要為自己開一罐狗罐頭啊~

當然也有可能起反作用,畢竟你討厭的那個人某天可能抖了個機靈騙到了上千個贊。


作為一個女孩子我想說~其實就是好奇^_^



屏蔽有三種類型:

1.小廣告,這種拉黑了 也不會想看,純粹朋友一場不然早刪了。

2.自拍刷屏,這種偶爾點進去關注她最近是不是又變醜了。

4.一日十條還多圖,對你生活沒那麼感興趣啊喂,你怎麼不去做傳銷啊這麼會坑別人流量!這類大部分過得蛋疼無聊,幹嘛還要有交集。

3.前任,表面裝作絕情,什麼都刪了還要一天三次搜索對方ID,就想看看你會不會也想我了。


你拉黑的那個,其實就是你討厭的那個自己


補充說明了一切


很簡單。。看不慣本身就是一種關注。。Z拉黑X是想她知道「我不在乎你啦」,這是一種由於對對方行為毫無影響而產生的無力感和挫敗感的情緒發泄,其實恰恰是因為很在意,所以她會繼續用旁人的手機來看啦。

總之就是Z在意X,X不在意Z。

女生嘛很正常。

還有就是Z根本不在乎你,而你很在意她。

這才是你需要思考的。。


難怪我把前男友刪了之後更想知道他近況了╮(╯▽╰)╭


推薦閱讀:

只是不想複合為什麼陳世峰就想殺了劉鑫?
如何看待把微博/Twitter當簡訊一樣私人對話的行為?
如何看待管理心理學鞠強的評價及其知識體系與弟子課程?
催眠很危險嗎?
電影《逍遙法外(catch me if you can)》,萊昂納多的父母,曾經深愛,為什麼母親會出軌,兩人會離婚?

TAG:生活 | 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