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裡的安貧樂道,正面的效果多?還是負面的效果多?

這個是說顏回品德高尚,不受物慾左右,使得很多落魄人士受到鼓舞。但,這是否成為更多的平凡人失敗後自我安慰的借口?從此安於現狀,平淡一生?


題主這樣思考沒問題,但請注意到這個邏輯是很危險的, 很有反智傾向。

尼採的思想被法西斯盜用過,產生過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尼采思想的負面影響大於其正面影響,

如果你這樣說,肯定會有人會認為:有尼采還不如沒尼采。

一把手術刀被一些惡人當作搶劫殺人的工具,所以這刀的負面影響是大於正面影響的。

又會有人認為,生產這些刀,也可能成為殺人犯的工具,生產不如不生產。

失敗後,如果不想繼續嘗試,那自我安慰的理由可多了去了。根本不在乎差不差孔子這句話。

但是,在安貧樂道這個領域,評價顏回這句話是比較重要的。

以下是以前問題的回答:

————————————————————————————

首先有本事和混得好就經常是兩碼事。

李衛公年輕時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王小波

這樣的話和實例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我不舉例子了,都是淚的。

撇開這點不談,幫助人大約分三種:財助、法助、精神助。

假如顏回努力工作,賺錢幫助了當時的很多人,給一些窮人錢和工作。或者顏回安貧守道,以高貴的品格照耀當時、流垂青史,給古今無數人樹立了榜樣,撫慰了無數清貧之士的心靈。

哪一種選擇好,誰也不知道。

你是希望別人給你錢,或給你傳法,還是給你慰藉呢?你是想要金子,還是點金的手指呢?

撇開這點不談,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誰又能分得清有為無為、有用無用呢?

釋迦摩尼不當皇子,布衣修行,多少人看他是傻逼。可如果他呆在皇宮一輩子,誰現在會知道他?

1347年,黃公望明明有能力,卻不去賺錢養家,也不去幫助窮人,躲在家裡畫畫。家裡這麼窮,還畫畫?一畫畫三年,當時會有多少人說他是傻逼?那時候傻逼+無用的舉動,卻造就了現在的名畫和爛片。

如果所有人都想賺錢養家,這世界沒多大意思。所有人都安貧樂道,世界也沒多大意思的。就是因為大家的世界觀不同,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不同,世界才這樣多姿多彩、生機勃勃。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孔子曰了一句又一句,曰過來曰過去,曰出一個「安貧樂道」,這就成為中國古代士人無比推崇的生活態度,甚至上升到人生境界,支撐著這些士人走過崎嶇的歷史長路。

   閑雲悠悠,物換星移,轉眼之間,走進了新時代,於是,「安貧樂道」還是不要「安貧樂道」,貌似就成為一個問題。

   孔子所說的「安貧樂道」中的「貧」肯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貧窮」。

   道理很簡單,因為孔子是貴族。孔子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宋國始祖微子啟是孔子遠祖微仲的哥哥,微子啟卒,微仲代兄而為宋國之主。孔子的十代祖弗父何是宋緡公的長子,宋緡公傳位其弟熙,是為宋煬公,宋緡公次子鮒祀殺宋煬公,弗父何讓位鮒祀而為宋國大夫。孔子的七代祖是正考夫,為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朝重臣。孔子的六代祖是孔父嘉,死於政變,其子木金父避難魯國。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分別在魯襄公十年、十七年的偪陽之戰和齊魯之戰中立下戰功,「以勇力聞於諸侯」。所以,以血統而論,孔子那是相當的顯赫。雖然是沒落的貴族,但是,人家畢竟是貴族圈子裡的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孔子不但進入仕途,而且進入魯國中央核心,任大司寇。就算是顏回,也是魯國貴族,人家再怎麼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至少還有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內之圃。所以,孔子「安貧樂道」中的「貧」是相對意義上的不怎麼富裕,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貧窮」,這和現在貪官污吏經常掛在嘴邊的「廉」是相對意義上的不怎麼巨貪,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廉潔」是一個道理。鄭重聲明:作這樣一個比較是為了更簡單直白地說明道理,絕對沒有對孔子他老人家不尊敬的意思。

   孔子的時代是貴族政治,世卿世祿,貴族幾乎壟斷仕途,擁有貴族的血統就擁有進入仕途的資格,所以,孔子能夠在二十多歲就成為魯國的基層公務員,後來還進入魯國中央核心。這不是一個奇蹟,因為以血統而論孔子是一個準接班人。

   後來離開仕途是因為孔子與政敵矛盾激化。其實,在當時貴族政治的背景下,孔子只要抱著混混的觀念,在仕途上混就不成問題。換句話說,孔子是在可以不離開仕途的情況下選擇離開仕途。

   還是因為貴族政治,就算是不在仕途的貴族也享有政治、經濟特權,所以,離開仕途的孔子不可能就一無所有。

   由此可見,作為貴族,孔子是在物質和人權都有保障的情況下,能夠不「貧」而選擇「貧」,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安貧」,這樣的「安貧」才能夠「樂道」,所以,孔子的「安貧樂道」是真正意義上的「安貧樂道」。

   反過來,在物質和人權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人只能夠「貧」,也就不可能有人能夠不「貧」而選擇「貧」。而且,這樣的「貧」多半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貧窮」。只能夠「貧」而選擇「貧」,就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安貧」,連「安貧」都談不上,又哪裡來的「樂道」?

   所以,孔子的「安貧樂道」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物質和人權都要有保障,而且還能夠不「貧」。這樣的條件說高不高,說低也不低。


這是一個偽問題。

任何學說思想都可能被人誤用,作為開脫的借口,這要怪有意無意的「歪嘴和尚」,不能說「經」有問題。

如同菜譜明明是對的,菜卻炒壞了,怪炒菜方法呢?怪炒菜的人呢?

還是好好理解一下 孔顏樂處 的豐富意涵吧。

ZT 尋孔顏樂處

《論語》中記載,孔子的弟子顏回生活貧困不堪,但並沒有影響他內心學道的快樂,孔子曾對此十分讚歎。程顥後來回憶早年周敦頤對他的教誨時說:

昔受學於周茂叔,每令尋顏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

此後,「尋孔顏樂處」成了宋明理學的重大課題。這表明,周敦頤提出的探求、了解顏回何以在貧困中保持快樂的問題對於二程及整個宋明理學確實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孔顏樂處」是一個人生理想,也是一個理想境界的問題。儒家學說中本來以孔子為聖人,為理想人格的范型。但自韓愈以來,成聖成賢逐步成了儒家士人的理想。周敦頤也提出「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認為一個「士」應當把成聖成賢作為一生希望達到的理想。具體地說,要「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

          伊尹代表了儒家致君澤民的榜樣,

 顏淵則代表了儒家自我修養的典範。

志伊尹之所志是以伊尹為取法的楷模,致力於國家的治理和民眾幸福。

學顏子之所學是指像顏子一樣去追求聖人的精神境界。

          前者是外王,後者是內聖。

這個說法在精神上與當時的「明體達用」是一致的。同時,在「明體」方面更強調人的精神修養的重要性。後來張載的「四為」發展了志伊尹之志的宏大抱願,二程則進一步發展了學顏子之所學的一面。

周敦頤的指出:

   顏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而不改其樂」。夫富貴,人所愛也,顏子不愛不求,而樂於貧者,獨何心哉?天地間有至貴至富可愛可求而異乎彼者,見其大而忘其小焉爾。見其大則心泰,心泰則無不足。

儒家思想一向認為,在人生中有比個體生命更為重要的價值,要求人應當有一種為道德價值和理想信念而超越物質欲求的思想境界。周敦頤特別突出信念與富貴的矛盾,在他看來,富貴是常人共同追求的對象,但以富貴為人生目的,只是俗人對於生活的態度。一個君子必須超乎富貴的追求,因為對於君子來說,世界上有比富貴更寶貴更可愛的東西。這種至貴至富可愛可求的東西是「大」,相比之下,富貴利達不過是「小」,人若真能有見於「大」,則不僅可以忘卻「小」,而且可以在內心實現一種高度的充實、平靜與快樂。

周敦頤認為,顏回之樂根本不是因為貧賤本身有什麼可「樂」,而是指顏回已經達到了一種超乎富貴的人生境界。有了這種境界的人,即使是人所不堪的貧賤也不會影響、改變他的「樂」。這種樂是他的精神境界所帶給他的,不是由某種感性對象引起的感性愉悅,而是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是超越了人生利害而達到的內在幸福和愉快。人生應當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這種境界。程頤與其門人間後來曾就此討論:

  鮮於侁問伊川曰:「顏子何以能不改其樂?」正叔曰:「顏子所樂者何事?」侁對曰:「樂道而已。」伊川曰:「使顏子而樂道,不為顏子矣。」

這也是說「道」並不是樂的對象,樂是人達到與道為一的境界所自然享有的精神的和樂。把道當作樂的對象是把道學的精神境界降低為一般的審美性活動。這種境界並不是一種道德境界,而是一種與道德境界不同的一種種超道德的精神境界。

「樂」來自「見其大」,這個「見其大」也就是「見道」或「體道」。周敦頤在《通書》中說:

  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故常泰無不足,而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其重無加焉爾。

這一段可與前引《顏子》章相印證,指出人若能真心體會到「道」,自然會超越對功名富貴的庸俗追求與計較,而獲得一種高度、持久的精神快樂。程顥青年時聞周敦頤論學,「慨然有求道之志」,表明周敦頤指出了一條求聖人之道的學問方向,隱含了「道學」的主題。

周敦頤那種超越富貴利達而又與隱逸不同的人格風範,極高明而道中庸,開了一代新風氣。由於求得這種境界既不需要出世修行,也不需要遁跡山林,是在倫理關係中奉行社會義務的同時實現的,因而是對佛道思想的批判改造。他的尋孔顏樂處的思想使古代儒家以博施濟眾和克己復禮為內容的

仁學增添了人格美和精神境界的內容,對後來理學的人生追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有點生氣

因為我是拿這句話作為心境上的追求的

而你說這是沒追求

王羲之不穿正裝坦腹東床是沒追求嗎?王陽明(此處有誤,應為王夫之。。多謝題主提醒)不去當官是沒追求嗎?李重光不好好治國是沒追求嗎?弘一法師連紅塵都不要了是不是沒追求到底了?

說穿了是價值觀不一樣。

我們都覺得錢和權很美好,不同的是你覺得美好的只有錢和權,我覺得還有一些別的。

你可以追求錢和權,但你不能說追求其他美好事物的人沒有追求。

咦題目改了啊。我變跑題了。

既然答了不能一半不管,補充點吧。

我是思考過要不要像這句話里這麼生活的,後來決定還是不要。不是我虛偽,騙自己,而是為了下一代。我有很拼的朋友為了下一代拚命出國,我人窮志短也沒本事出國,但是至少要能保證給下一代良好的教育和更多的競爭機會,可以參考陶淵明,他晚年對自己幾個兒子成就都不滿意,我覺得是他自己沒有提供良好的環境。

在不考慮下一代的情況下,我覺得,一個內心強大的思考者不需要過多外物來支撐他的思考,過於舒適的環境反而會讓思維懈怠。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讀書不要斷章取義,要系統的看。富貴和愛好是兩碼事好不好。


我覺得有些小學生蠻搞笑的,很會幻想,有的沒的能扯一大篇。我們看看論語的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我想請問大家,這句話裡孔子哪裡說到安貧樂道了?孔子哪裡說品德高尚了。怎麼還扯到什麼落魄人受到鼓舞,什麼自我安慰上去了??

孔子的話翻譯下來就是—— 「顏回這小子賢啊,一碗泡飯,一碗涼水,住在貧民區,換了其他人早就憂死了,顏回還整天樂呵呵的,沒啥心事,這小子賢啊」

看了孔子的話,結合人生的體會我們能知道,有一些人心態好,即使沒錢沒地位還是樂觀開朗,而大部分人一旦窮了倒霉相就出來了,自己看不起自己。你們看,顏回這種人生修養怎麼樣,孔子給他一個字——「賢」。孔子給你講顏回的事情是告訴你,你們要學學顏回的修養。如果你窮了,你還是可以整天開開心心的沒有憂愁,這樣子多好。

孔子可是一個字都沒提到安貧樂道什麼的噢。。

------------------------------------------------------------------


注意到原文中的「不改」二字了嗎?安貧樂道是安於貧困,和顏回境界差遠了。顏回是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並且不因物質的好壞而影響自己的心情。

樂與否,與物質無關。

特別反感唱高調的,覺得我清貧我快樂啦,安貧樂道啦,餓你幾天試試看?


我覺得《禮記》中的一句話可以很好的詮釋顏回, 「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我對於此的理解,在於一個思不出其位,「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並非是表達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對於自己暫時境況的接受,而非強行反抗。安貧而後樂道,《論語》中有言,「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可以看出顏回也不是僅僅安於現狀,而是一直在學習他認準的大道。

同時孔子還提倡「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想必孔子的第一門徒是能心神領會的,他是在這樣的一直情況下,能夠安貧,蟄伏不發,等待發揮自己的才華。如果用這樣的顏淵來麻痹自己,不思進取,真是讀書而不求甚解了。任何的思想只要摘出個中一小個片段來評頭論足,那還真是渾身都是破綻。


人家是不追求這些


請先弄清楚「顏回」還是「彥回」。然後你就懂了。

告誡一句不要信網上百度,要自己動手去獲取知識。


簞食壺漿有套房,陋巷勝天堂!

一簞食,一瓢飲,陋巷有套廉租房,

對於興趣、愛好者來說,這裡就是天堂!

為什麼顏回樂?因為讀書做學問是顏回的興趣、愛好,

如果能夠滿足他的基本生活條件,顏回一定能夠讀好書、做好學問。

「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不為五斗米折腰,東方的烏托邦!

創新型城鎮化研究:像發展產品小鎮一樣建設興趣小鎮

「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是張弓效應創新型城鎮化研究,要點是 「毋需保就業,只管調結構」,是作為安心調結構政策的配套補充措施,具體是在全省乃至全國,自由召集、自由遷移興趣愛好差不多的居民,建設「興趣愛好小鎮」,讓主力一二線城市大膽調結構沒有後顧之憂,三四線城市通過「興趣愛好小鎮」 的城鎮化建設,對調整結構的富裕人員通過興趣愛好的有教無類的補貼接受、教育培養,從而形成興趣愛好產業的馬太效應規模,達到張弓效應應有的中國特色文化軟實力增長。

興趣愛好小鎮,是簞食壺漿有套房,陋巷勝天堂!

「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目的、主題就是:一簞食,一壺漿,陋巷有套廉租房,對於興趣、愛好者來說,這裡就是天堂!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什麼顏回樂?因為讀書做學問是顏回的興趣、愛好,如果能夠滿足他的基本生活條件,顏回一定能夠讀好書、做好學問。

在一般經濟學家眼裡,保增長就是保就業,其依據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增長就不能保證足夠的就業,所以調結構只能緩一緩、放一放!這明顯是利益集團對付調整結構這樣重大改革的託詞,好像保了就業什麼問題就解決了似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張弓效應看來,目前經濟狀況下,政府只管調結構,只需拿出相當於下崗就業培訓的部分啟動資金,實施「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計劃,就業自然不成問題,增長也不在話下。

空想能當飯吃嗎?讀書能當飯吃嗎?

舞文弄墨能當飯吃嗎?

唱歌能當飯吃嗎?跳舞能當飯吃嗎?

吹牛能當飯吃嗎?下棋能當飯吃嗎?。。。。。。

只要你有興趣愛好、一技之長,

或者希望在有生之年不留遺憾,發展一技之長,

在興趣愛好小鎮,都會有飯吃!

如果居民的就業不是吃不起飯這樣嚴重的社會問題,

而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小孩的興趣愛好,

或者愛人、親人的興趣愛好,

只要能夠吃飽飯,為了讓今後的生活更有意義,

就會積极參加政府組織的「顏回樂」興趣小鎮計劃。

「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不為五斗米折腰,東方的烏托邦!

一簞食,一瓢飲,陋巷有套廉租房,

對於興趣、愛好者來說,這裡就是天堂!

如同改革開放初期,爆發活力的鄉鎮企業建設,

浙江的紐扣小鎮、五金小鎮、打火機小鎮、

廣東的家電小鎮、油畫小鎮等專業小鎮一樣,

建設「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

把有相同興趣、愛好的民眾,

比如願意復讀高考的、考研的、

學習寫作、繪畫、書法、遊戲、

提高棋藝的、麻將、牌藝賭博博弈的,

表演、唱歌的、民間傳統工藝的、學習球藝的等等,

分門別類地進行「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建設,

這樣,「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計劃,

就與就業、城鎮化、房地產去庫存

緊密聯繫在一起,當然

就業自然不成問題,增長也不在話下。

結構調整順理成章。

「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興趣愛好小鎮萌芽,首推高考小鎮毛坦廠鎮。

全國人民的創造性是自發的、無窮的,現實就有這樣一個全球聞名的興趣愛好小鎮,毛坦廠鎮。毛坦廠鎮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作為省級中心鎮;因為毛坦廠中學而出名的高考小鎮,其集鎮建設迅速。毛坦廠中學是安徽省一所省級重點高級中學。截至2015年11月,學校佔地1500餘畝,教職工780餘人,教學班200多個,在校生近2萬人。由於學校辦學規模龐大,2013年高考出現數萬家長送考場面,而備受社會關注。 學校被稱為「超級中學」,「亞洲最大高考工廠」。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後,毛坦廠中學名聲大噪,為全國人民所熟知。

如果作為「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的試點進行長遠規劃,國家、省市都出錢出力,毛坦廠鎮能夠得到更好、更快、人民更滿意的發展。

「顏回樂」興趣愛好小鎮計劃之惠來棋藝愛好小鎮設想。全國象棋冠軍許銀川的家鄉是廣東惠來。如果將惠來規劃為全國棋藝興趣小鎮,在全國範圍內招募各種年齡段選手進行棋藝培訓、比賽,可以有一定的啟動資金,甚至可以有自己的棋藝電視台頻道、網站、博彩等等,學習培訓期間,除了給以當地基本生活費用,周周有比賽,月月有獎金,惠來棋藝愛好小鎮,可能比毛坦廠鎮還有名,還有號召力,這是因為惠來棋藝愛好小鎮:

全國下棋數廣東,廣東下棋數惠來,

惠來下棋數銀川,銀川跟我學下棋!


有件事,印象特別深刻:

中學時學《孔乙己》,有句話叫「君子固窮」,老師問學生「固」字何解?有學生答:本來。老師沉默好長時間,說還是做「安守」更合適些。

多年之後,走上社會,發現「君子固窮」……


《莊子 譲王》記載:

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牖,二室,上漏下溼,匡坐而弦。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緃履,杖藜而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匿,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

子貢笑原憲之病,而原憲反譏之,是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以肥馬厚酒而度之。君子不避富貴,唯仁義而取之,是以夫子有「於我如浮雲」之言。

莊子後又云:「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實乃一種境界。


在道家清靜無為的社會中,安貧樂道是人之所向,社會太平,政治穩定。(這裡人們的生活目的是尋道,寫詩作畫打刀塔都能豐富自己的生活,也能作為人們交流的樂趣)

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安貧樂道就等於沒有消費,經濟萎靡,國家不能發展。(這裡人們的生活的目的就是掙錢,有錢才能體現人的價值,人們更傾向於紙醉金迷的生活)


不在貧富,在道啊。

只要找到了你自己的道,那麼貧或者富又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貧而樂,富而好禮啊。


換了別人早就煩死了的情況,換作你卻泰然處之,那你就強大了。至於你泰然,你不改你的樂,並不代表你不想突圍,不代表你不痛苦,只是也不改你的樂處,也就是說它不足以打倒你。說白了這情況並不是你最 care的,都是小事情。

至於正負影響,真不能怪論語,這句話單純是讓人更強大的,自己理解有問題的話有什麼辦法呢?還是做張數學卷子冷靜下吧


這句話的主旨是說明顏回是一個追求完美道德的人,這種高尚的情操不因外界環境而改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穿漢服呢?
為什麼中國人講鬼,女鬼總比男鬼多?
中國文化體系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你為什麼不想過聖誕節?
中國「龍」和英文語境里的「dragon」之間有什麼異同點?

TAG:論語書籍 | 中國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