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香港經濟有哪些可能的途徑?
金融中心的本質,就是錢在那裡
比如香港,新加坡,因為是物流中心,大量的現金流。上海,全長江流域的貿易都在那裡,後來辛丑條約的錢都是從上海走的。而本質來說,上海和香港的金融崛起,是伴隨著英國鴉片的進入。英國鴉片掠奪的財富都在上海和香港,也誕生了滙豐銀行(HSBC),也就是上海和香港銀行集團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當時上海的首富沙遜家族,現在香港控制滙豐的董事,都是當年的鴉片大販子。
英屬印度當時的金融中心,其實是在加爾各答,也就是恆河的入海口,鴉片,黃麻等在當地交易。孟買的崛起,是因為棉花的貿易。不過隨著印度獨立,中國獨立,舊有的鴉片貿易不見了,自然就不存在什麼金融中心了。中國以前的金融中心,是在山西,就是因為當時中國的大量的貿易通過山西運往恰克圖,然後通過俄羅斯去歐洲,有了大量的錢,自然就會有對錢的管理的需要。後來洋人入侵,山西人完蛋。直到民國期間,山西的金融依然實力強大。
人類歷史金融中心的興衰是常態,隨著貿易路線的開闢就會誕生金融中心,隨著貿易的衰落金融中心就會離開。威尼斯當年是全歐洲的金融中心,呂貝克是波羅的海的金融中心,現在都被取代了。美國一開始的金融中心在波士頓和費城,而因為伊利運河的崛起,紐約變成了金融中心。
如果真正的絲綢之路開闢,香港新加坡這樣的物流中心被大陸城市取代是很快的事情,很快就會衰落。跟什麼民主沒有一分錢的關係。對於內陸的草原和沙漠,其實在古代他們的交通溝通能力和海洋是一樣的,那是內亞海洋,尤其以歐亞大草原和撒哈拉阿拉伯沙漠為典型。北京,布哈拉,利沃夫,布達佩斯,這種草原海洋貿易城市,廷巴克圖,麥加,這樣的沙漠海洋貿易城市,其實和上海,紐約,阿姆斯特丹是一樣的。有了貿易,就有金錢流,有了金錢流,就會有金融城市。內地輸港食品及藥物進口內地免檢及免稅管理辦法
在外面浪呢,大家有興趣才補充細節
探悉香港振興的前提是了解香港從前如何崛起。關於香港之崛起:
不誇張的說,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正式割讓香港給英國之前的幾千年里,香港基本都是華夏文明邊緣地區的不毛之地,這個我無需多言,有疑問者可以親自去位於紅磡的香港歷史博物館看看,古代部分基本啥都沒有,分分鐘逛完,最早的像樣點的文物貌似只是挖出了漢代的一孔墓穴。那麼英國人為何選擇香港做殖民地呢?這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係,明清之際實行海禁政策,到了清代,廣州的十三行主導對外貿易,因此洋人來中國,這裡是唯一選擇。英國人很想搞一個類似澳門這樣接近廣州的殖民地,而天然深水良港香港就成了首選。於是1842年占港島,1860年佔九龍,1898年佔新界。英國宣布香港為自由港,這裡的經濟建設基本都是圍繞航運發展起來的,香港經濟單純是轉口貿易,商人、冒險家、軍人、政治流亡者等等魚龍混雜。這期間,隨著中國所謂「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內地市場逐漸打開,中國對西方市場幾乎完全開放,外國人員、資金、貨物,都可以暢行無阻的直接進入中國內地,列強有了更多選擇。隨著1843年上海開埠,中外貿易中心逐漸由珠三角轉移到了長三角,畢竟長江中下游流域一直是晚近歷史的中國經濟中心。1860年代到20世紀初,上海已經漸成遠東第一大都市,香港相形之下只是個貿易港口,人口經濟規模和背靠的市場都遠不及上海,當年的東方明珠是上海而不是香港。簡言之,從香港進入世人視野之際,就純是依靠「清朝中國封閉落後的大前提」這一僥倖的起步,而非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除了深水良港之外,這裡地僻民狹資源貧瘠一無所長。當然1945年之前中國內地戰亂頻仍,香港在大環境影響下也很亂,各色政治勢力在這裡和國內呼應,省港工人大罷工到後來的日本佔領,香港經濟基本停滯。
個人認為香港黃金時代粗略可以概括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97香港回歸大概五十年的時間,這期間大氣候就是冷戰的兩大陣營對峙,小氣候是「亞洲四小龍」崛起。1949年國民黨退敗台灣,香港一夜之間湧入了大批人口,這裡面相當一部分是舊社會的精英和有錢人,諸多文學影視作品裡都有反應上海很多闊佬紛紛跑到香港的情節,香港一時間人力資源和資本多了起來,需知香港以百年來也不是很重視教育,大量精英到來,文學藝術商業科技,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很多名人或者其爹媽也是這個時段過去的。中共建政乃至朝鮮戰爭這些歷史條件使得西方開始封鎖中國,香港成了中國和西方世界僅存的通道之一,尤其是中蘇交惡,香港對新中國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比如七十年代引進西方成套技術設備的「四三方案」,包括後來大陸和台灣的往來,幾乎全部也是通過香港轉口。天量的轉口貿易和配套的金融體系,讓香港在二三十年間迅速崛起,與四小龍里的韓國、中國台灣不同,香港沒有前兩者發展工業要求的人力和土地資本,所以這也註定了香港經濟模式的單一型、偶然性和弱的自生能力。說白了,香港的黃金時期,靠的依舊是大陸相對不發達封閉落後的背景。整個香港的發家史,就是利用整個中國艱難轉型的歷史機遇的一枝獨秀,可謂「中國不幸香港幸」一般的剪刀差。
關於如何振興香港
都說近代以來,關心科學文藝的去西洋,關心政治軍事的去東洋,關心養家糊口掙錢的下南洋,香港人身上體現出的務實很有下南洋的味道,勤勞吃苦的香港人克服這片土地的劣勢抓住機會致富,是令人欽佩的。所謂振興香港的前提是香港的衰落,振興的本來意義就是提振已經衰落的和退敗的,因此,說振興香港的前提是香港已經衰落。那麼這些年香港有無衰落呢?從經濟發展的絕對數目上來講,香港並不存在所謂衰落的現象,香港政府出具的「香港經濟統計指標 1976-2013」香港經濟統計指標1976-2013_百度文庫裡面的各項數據顯示香港並不存在大的經濟倒退或者衰落,只是大陸的快速發展讓香港的成就相比之下黯然失色而已,在和本港朋友聊天過程中,她屬於普通市民階層,對中央政府的怨氣很大:1.香港新世紀以來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客觀分析(這和大陸政策偏向香港富人利益、大陸資本蜂擁入港有關),社會不公增加;2.土地資源稀缺和資本過剩導致樓房售價和租金超高,據她形容香港普通人目前每個月光房租就需要佔到一半多月收入的地步了,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年輕人無力外出獨立成家,導致婚育問題嚴重、消費不振等等;3.年輕人找不到工作的現象非常普遍,啃老族比比皆是,這反映了整個香港經濟的疲軟;4.普通香港市民普遍把生活的危機歸結為香港政府無能和中央政府的專制,加上自由行放開之後,天量遊客湧入香港,整個城市交通和環境壓力巨大,抬高物價,本港人普遍怨聲載道,對大陸的好感下降,因此懷念港英政府的舉動屢次發生。 當然,所有這些問題,原本和香港衰落無關,但是在本港人看來,生活體驗的相對下降這就是今不如昔和所謂衰落。
所謂振興香港:更多是經濟和社會管理層面如何讓香港持續繁榮穩定,而不是回到過去那種吃大陸和香港「剪刀差」的飯,就目前而言,香港社會可能依舊沒有適應這種必需的心態轉變過程。
香港的自然稟賦和現實條件不適合製造業幾乎是共識(6070年代製造業發達並在80年代轉移大陸只是歷史,今後在香港發展製造業是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人多地少消費水平高,無論是低端勞動密集型還是高端的科技密集型都不適合這裡;金融業和服務業(旅遊和文創產業)幾乎是香港目前必須發力的領域,金融:隨著中國經濟和周圍東盟乃至更廣泛的亞太的崛起,香港作為航運中心和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可以保證,至少和上海是雙引擎,這方面相信中央政府為了香港穩定也會給予政策傾斜,金融航運,香港可以多橫向比較迪拜和新加坡。旅遊和文創:大陸遊客蜂擁而至只是階段性現象,70和80一代對香港有情節,但是90後和00後則對香港無感,因為大陸已經發展起來了。香港的旅遊會回歸常態,更多應該面向全球遊客,這裡多元文化的因素是中國其他城市不具備的。香港的娛樂和文化創意產業有一定基礎,今天藝人可以北上,但不代表明天香港文創就不能復興,已經經歷過工業化階段的台灣目前是華人世界的文化創意高地,在於他們有自己文藝清新范兒的獨特定位,而香港文化當中包容多元的世界文化特色,也可以孵化出相當不錯的文創產業定位;香港未來繫於其在中國經濟版圖之中的職能分工,今後的香港,更多會是以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當中的領頭羊的地位示人,珠三角是中國主要的製造業基地之一,隨著產業的升級和華南地區內陸的發展,香港的航運和金融中心地位(中心之一)依舊會保持下去。總體而言,香港從來沒有所謂「衰落」,因此所謂「振興」也只是經濟和社會管理層面如何讓香港持續繁榮穩定繼續發展。香港從前吃大陸窮的飯吃慣了,現在和大陸的相對差距會縮小,之前這個大家族裡只有香港一家富有,難免有優越感,現在大家族裡面的其他成員都富裕了,致富的過程當中大家產生一些過節和摩擦也屬正常,都富裕之後,香港更不會吃虧——大陸人均GDP到兩三萬美元、中產階級龐大、民富國強的時候,香港只會比現在更宜居、更美麗更發達。只不過讓之前的富戶學會慢慢拋棄掉優越心態和後富的親戚們好好相處,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引進帥哥引進臉孔有靈魂的人引進西方男模那種意志臉孔的人
引進臉孔中有意義的人,因為人們上街除了買東西滿足世俗慾望外,還有一種私密需求就是對視認同----獲得對視喜悅。。獲得與靈魂者的對視一笑----而獲得靈魂喜悅
人們上街穿名牌獲得他人的社會認同外,還有對視認同(靈魂認同)的需要,來證明自己的靈魂有價值----獲得與意義臉孔的對視認同是一種本質的精神需求
而當一個城市墮落,低劣面目的人增多,人們這種尋求對視的渴望會形成對這個地方的絕望
就像失戀的人失落後產生一種較大的孤獨感產生的視覺洞察----如果整個城市都是些面目可憎與靈魂扭曲的人----這種失落的狀態----人們會發現平常發現不了的奇異景象:這是個沒有靈魂的城市。。。而放棄這個城市
因此,一個城市的本質價值並不是物質與商業繁華,而是這個城市是否擁有一定比例的能夠提供視覺意義的人道臉孔----通常是仁義禮智信塑造出的德性臉孔香港經濟結構和模式已經鎖死了,而且改革錯過最好時機。如果要繼續振興,大力拓展金融行業,恐怕是唯一的出路。
內地反哺
閉關鎖國
推薦閱讀:
※2008 年次貸危機為什麼沒有如 1929 年美國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大蕭條?
※PMI、CPI、PPI 之間的相互關係是什麼?
※英文世界中值得推薦的財經博客與財經網站有哪些?
※林毅夫的「新結構經濟學」有哪幾個主要觀點?
※商用無人機產業以後會有什麼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