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遊戲有利於孩子成長嗎?你會讓孩子玩什麼樣的電子遊戲?作為父母應如何做好引導和掌控工作?

本人89年生,感覺電子遊戲對我們這代人尤其是城市獨生子女還是影響挺大的,我有時會想我們的下一代應如何正確的對待電子遊戲。大家暢所欲言,沒有孩子的也可以假設一下


我小的時候,事實上,我父母是非常非常不喜歡我玩遊戲的,他們年紀大,根本不能理解這個的樂趣,而且他們有文化,根本不會相信什麼玩遊戲可以訓練大腦之類的怪話。事實上,後來,我當了遊戲策劃,在我薪水碾壓我家裡能安排的其他職業之前(我家二線城市中等人家,超越倒也確實不算什麼難的),我爹媽都是暗中反對我製作遊戲的,即使到現在,我家裡人照樣看不起做遊戲的(雖然他們不會明顯的表現出來)……

但是,即使是這樣的我父母。在我初中的時候,也給我買了電腦(並且他們明確的知道我就是用來打遊戲的),那時對我家來說,電腦也不算便宜物件。

為什麼要給我買電腦打遊戲呢,我媽在和其他阿姨啥的聊天的時候,說了一句我當時非常感動,現在也用來克己度人的話。

「小孩子周圍的朋友都感興趣的東西,你不讓他玩,就很難交到朋友,和同齡人說話也會覺得沒面子,這樣對小孩子不好。」

當我們成長之後,面對其他年輕一輩所感興趣的東西,覺得傻逼,沒意義,浪費時間,去否定他們,是非常容易的。

但我們也曾經珍愛過另一些也同樣毫無意義的東西,為之傾倒,驕傲。

我覺得包容這種青春的快樂,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之一了吧。


這也是我在寫幕後史時,會從採訪者小時候開始寫的原因,裡邊有各種家長所面臨的情況,以及他們在作出應對之後,孩子的反應,以及後來的人生道路變化。

  先說一個家長和學校支持的,WCG冠軍 重慶小胖子TED,他的遊戲之路是他爸媽引導的,他第一次參加比賽,是他媽路過電腦城看到有電競比賽的橫幅,幫他報名的,後來他上了重慶的一所實驗中學,這個學校鼓勵創新,不限制孩子往任何興趣方面發展,後來TED在高中就退學了,18歲進入WE俱樂部,直到現在,在我看來TED是一個心理很健康的小伙,現在已婚常駐重慶。

  然後說有一類家長很反對,但是小孩子很叛逆的,SKY、張寧、若風、伍聲等,這種情況還是蠻常見的,家長只是堵,堵到後來,孩子越來越倔犟,甚至在一個家裡吃飯都很久不說話的,自己在外面打死不回頭的奮鬥,好在後來他們自己打出成績了,家庭關係也得到了改善,不過,這個道路實在太艱難了,孩子的心理也變得比較狼性。

  還有一類是,家長太忙,家事太複雜,沒管,或者沒辦法管的,比如,笑笑、孟陽、Alex等,他們都是自己從社會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過程十分艱難,除了自己的智力機智外,還需要機緣巧合,這些人能獲得後來的成績,都是百萬里挑一的幾率。

  最後有一大類,是從大學裡開始自己選擇了這條路,他們在大學之前都是乖寶寶,在上大學之前都比較聽家裡的安排,比如小蒼、MISS、820等等。

  不過,我要特別說明下,幕後史里寫的人都是結局比較好的人,就像買彩票中了獎的這些人,而那些很努力卻並沒有站到頂峰的,買彩票沒中的,我接觸過很多,但並沒有寫,將來我可能會去做。

所以,我想把我的結論說的明確一點。

  關於題主問「電子遊戲有利於孩子成長嗎?你會讓孩子玩什麼樣的電子遊戲?」

  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家長和家庭都是不一樣的,你需要因人施教,我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題主問「作為父母應如何做好引導和掌控工作?」

  這個我感觸很深,從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未來是無法預測的,特別當你和你的孩子年齡差距20多歲甚至更多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輕易的否定他的興趣,但是你需要做的是,幫他理清自己的真實興趣和優勢,避免他被臨時抓來的救命稻草或者一時興起的熱度誤導。

  並且,家長需要和孩子從小保持良好的溝通,確保心理健康和健全,幫他建立做事有計劃的習慣和目標執行能力,培養他的責任心和團隊協作能力,與人為善。

  關於這個部分的經歷,你可以看下我在另一個提問中的回答,11 歲的弟弟說自己不適合讀書,想專心玩遊戲搞電子競技,怎麼勸他?

  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是家長的工作,至於他的未來走什麼路?

  沒有人能控制生命的方向

  對吧


孩子三歲看她爹玩魔獸世界。。。

而她爹又是個忠於一個遊戲至死的,每天必上線!

現在她五歲,內心有個魔獸世界。。。天天趴她爹旁邊問,這是什麼種族?什麼職業?那是什麼武器!那是什麼boss?有什麼故事?最喜歡的是各種坐騎。。。

想像力異常豐滿!經常學裡邊npc說話,還角色扮演,把狗當坐騎。。。準備以後把我的賬號給她玩了!

她爹聯盟,我部落!在家天天聯盟狗部落豬的叫!魔獸電影出來時候一家三口去看!


我們系有個老師,人聰明,講課棒,出題難,個性鮮明。他每周五下午和他的研究生們圍在一起,打牌。

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人生80%的時間都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的,那為什麼不做點有意思的呢?

打牌就是他那個年紀的電子遊戲,電子遊戲就是當代的打牌。你非要說它有什麼意義,對人有什麼好處,我覺得實在是有些牽強。

但難道人就不該做一些沒有用的事情嗎?那麼你活著又是為了什麼呢?

我一直特別喜歡一句廣告詞:可口可樂並不會讓我跳的更高,跑的更快,但我就是喜歡它。有誰不喜歡呢?

是啊,誰不喜歡呢?

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取悅那個不存在的上帝吧。

既然作業寫完了,該乾的活也都幹了,愛踢球的去踢球,愛打遊戲的就打遊戲唄。至於打什麼,國家都審查過了,我還要審查嗎?


知乎給我推送了這個問題的一些精彩回答,我真看得忍不住也來寫一個答案。與題主這樣的城市人不同,我個人在四線城鄉結合部長大直到高中畢業拿到錄取通知書才得以走出河南來到廣州大城市。

遊戲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在那個信息極度匱乏的年代(大學以前我就沒上過網), 極大地開拓了我的眼界,以至於在我整個大學期間乃至以後的生活中,跟大城市的同學一起玩一點不自卑,我也一點都沒有表現得像個小城鎮出來的人(跟我同年的大學生里,出過一個馬加爵)。

與大學朋友們交流起來,我可以把生化危機寂靜嶺寄生前夜最終幻想合金裝備正著反著說出花,一下子就收穫了遊戲達人的稱號,贏得了小夥伴們的尊重。

但是他們其實不知道的是,我是連掌機GBC, GBA都沒見過, PS2沒有見過真機,PS2次時代遊戲我完全是多年堅持看&<電軟&>和&<遊戲機&>視頻加文字腦補的。而PS1遊戲我都是去黑機廳玩得盜版。那一年別人都在看還珠格格,我在玩最終幻想8日版,拿著個攻略書在黑機廳一邊看攻略一邊琢磨著怎麼玩。而且我還是要騙爸媽說我是去朋友家學習。後來,我在玩到最終幻想8第一張盤營救利諾雅的時候,被我爸媽抓個正著,直接就被拖出去一陣暴打,PS遊戲生涯在99年世紀末就直接宣告結束了。後來每次玩PC版的時候,玩到這裡,我就立馬回想起被支配的恐懼,這是後話。

實際上我整個初中的最高成就不是在父母都不看好?玩遊戲這麼猛,爸媽能看好才怪)的情況下直接憑分數進入重點高中重點班。而是我當時玩生化危機2因為操作熟練速度很快,經常會有小夥伴花錢請我去玩遊戲他們看劇情。(這是不是最早的遊戲直播, 我這也算是網紅啊)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語文老師要求每周寫三篇周記。我當時就直接開始中二地寫寄生前夜和最終幻想的同人連載小說,成為班級內傳閱率最高的讀物。後來在高三的寒假除夕前一晚,我偷偷地摸出我前幾天買黃岡習題集順便溜去隔壁買的&<寂靜嶺2&>pc版盜版盤,裝在我的電腦上,然後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遊戲之旅。再後來,我承包了高三後半段的晚自習溫馨鬼故事環節…

總之非常感謝遊戲,尤其是那個年代出了那麼多精品遊戲。我很樂意以後把這些分享給我自己的家庭。當然了,我能大晚上用手機打這麼多字,就說明我仍然是一個單身狗。

最最後,遊戲確實挺危險的,家長們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在我那個年代裡喜歡遊戲的這些孩子們,我說實話是非常幸運的存在。


電子遊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為了「讓我們變得更好」、「讓孩子變得更好」的手段。

作為父母,教導給孩子最重要的觀點,就是不要凡事都想像成手段。很多事情本身就是目的。


攔不住的,真的。當你孩子周圍的小夥伴談論的都是遊戲話題,你覺得他會高冷傲嬌哼一聲,扭頭丟一句「我媽不讓我玩」嗎?


這題目邀請我是要幹什麼,我像是有孩子的人么?

總體來說,我個人覺得下一代所要面臨的輿論環境會寬鬆很多,因為到87-93這一代夾在80後與90後之間出生的人們成家立業,有了小孩之後,由於他們自己就是在一個媒體發達,信息爆炸的環境中長大(當然遊戲也包括在媒體信息當中),所以他們自己更能夠結合自己對遊戲的認識,給孩子指出一些正確的引導。就我自己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其實限不限制小孩玩遊戲這一條另說,凡是家長自己言出必行,重視孩子的地位,肯跟孩子做平等溝通,要求自己和要求孩子使用同樣標準的,通常教出來的小孩都不會特別爛。

電子遊戲有利於孩子成長這一點真的不一定。我自己的觀點是如果小孩會喜歡的,我當然會把我所懂的教給他,做一些合適的引導。但同時,我也會告訴他,在你明確要把這個作為你的職業之前,都絕對不能投入比你的主業更多的時間。因為主業才是你安身立命之本,愛好這個東西,有就最好,喜歡著喜歡著就不喜歡了,乃至搞到後來就基本不碰的事情我也不是沒見過。就算你真的能一直有這麼一個愛好,那你也需要你的主業給你創造出足夠的物質條件來讓你追求這個愛好。你想玩美國末日,美國末日沒有PC版,那你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或者找機會掙錢,去買個PS3或者PS4來體驗,而不是上遊民星空發帖,罵索尼罵頑皮狗罵主機狗的婊子媽。

另外,玩遊戲絕對不能以破壞自己生活節奏和生活質量為代價。該吃還得吃,該睡就得睡。你作業做完了早上起來玩遊戲都沒問題,熬夜則直接刪檔沒商量。

我自己積累比較深的愛好是在足球(特別是非主流聯賽)和遊戲兩方面,如果我小孩就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那就拉倒,愛玩什麼玩什麼去。

至於什麼樣的電子遊戲,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我會限制小孩玩「沒有固定情節,僅僅是特定任務類型的不斷重複,消磨時間」的遊戲。這個跟我自己的傾向有關。有些朋友看過我答案就知道我從來沒答過涉及網遊,涉及MOBA的遊戲。因為我自己就不玩。這類遊戲都要消耗極大的時間,而並不會給人帶來什麼收穫,乃至可能帶來的體驗都是重複的。競技類遊戲長時間遊玩倒是還能帶來玩家水平的提高,但如果你僅僅把遊戲作為愛好的話,這個得益也可有可無。而很多的網遊當中所帶的收集要素和挑戰要素,完全就是在主線之外用來消耗玩家時間保持玩家粘著度的,這一類東西我個人覺得就是浪費時間。

我自己玩的這一類消磨時間的遊戲有且僅有一個,FIFA。我從FIFA99打到FIFA14,中間耗費的時間以千小時計,這個時間如果拿來啃單機,不知能多啃多少。而且好歹我只玩了FIFA這麼一個,如果再多幾個,那真就不知道該是什麼局面了。

最後,我仔細想想,下一代面臨的輿論環境可能會更寬鬆,但面對的家長的管理可能會更嚴格。

我以前玩FIFA,我媽說你只能玩一局。我說好,就一局。

過會兒我媽進來,見到屏幕上「並沒有小人在踢球」,就說你玩完了吧,趕緊的,出來拖地。

其實我當時確實玩完了,但我跟我媽說,沒完呢,這中場休息,得重新排布一下陣容呢,還有下半場。

我媽看了一眼屏幕上的英文,說那行,你玩完了趕緊,出來拖地。

但如果我有小孩的話,只要他的屏幕上出現的語言屬於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文,日文中的任何一種,被我看見他就不用解釋了。


至少我孩子想要買xbox one的時候,用學習機的借口是不會管用了

你爸爸二十年前就玩過的這手你以為還管用么


從小我就和我爸爸一起玩遊戲,從小就被虐。

現在我很討厭玩遊戲。


卸腰,利益相關,20年電子遊戲玩家。

我不知道有沒有幫助。

玩金庸群俠傳的時候,我了解了一堆門派,一堆武功,一堆人物,當時玩的時候還不懂,慢慢長大以後,看電視劇,看小說,體會到了金庸小說中的那些武與俠的意義。

玩仙劍奇俠傳的時候,了解了超脫於武俠之外的仙俠體系,若說武俠體系是殺人放火,仙俠體系就是移山填海,裡面對風水雷火的定義,對劍術巫術法術的定義,以及對怪物的定義,這些都不是幼小時的我所能夠理解的,但是隨著我長大,看過了山海經西遊記等等書,了解了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的神話史,我對中華獨特的文明的理解也便深了幾分。

玩紅警的時候,國家分成了兩大陣營,一個是地球上伏著老鷹,一個是地球上鐮刀和斧頭,當時不理解,裡面各式的武器裝備,海陸空三軍,即時戰略,雖然是架空題材,但是依舊能夠讓人對對抗初窺門徑。

玩大航海時代的時候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產,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船體設計,不同的服裝,不同的制度,不同的bgm,而且它的地圖是真正按著地球來做的。

玩暗黑,歐美的魔幻題材,有怪物,有人類,有魔法,西方的傳說就這樣展開在我們面前。

玩老滾,知道獸人的戰士文化,知道精靈也有善惡,知道人類對原始神靈的崇拜,知道龍在西方意味著毀滅。

玩王國風雲,了解歐洲中世紀家族史。

玩歐陸風雲,了解歐洲中世紀王國宗教與戰爭形式。

玩鋼鐵雄心,知道了許多戰術術語,了解了一群戰略思想,增進了對世界二戰史的掌握。

玩戰地,戰術級別的作戰行動體現的淋漓盡致。

使命召喚,現代信息化條件下特種武器裝備在各類特殊戰場環境應用教學。

恐龍危機,生物實驗失敗後恐龍泛濫,人類在恐龍面前的無力感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明,了解了各個文明的獨特文化,各種奇觀,各種科技的發展,各個領袖的性格,以及時間的重要。

逆轉裁判,如果一件事情,在你用正常思路想不通的時候,試著將思路逆轉過來。

騎馬與砍殺,冷兵器時代武器裝備運用與小集團對抗戰術,說實話騎兵對步兵妥妥的碾壓。

武林群俠傳,中國古代生活技藝。

帝國時代,古文明戰爭方式與特殊兵種。

刺客信條,各國古代建築風情觀光。

極品飛車,屌絲幻想體驗超跑馳騁道路之間。

明星志願,屌絲體驗明星工作生活。

瘋狂醫生,模擬各種看病開藥做手術,反正我連最開始的問診都是直接把人治死的。

……

其實吧,生活啊,只要你肯發現,肯學習,處處都是知識。


小時候我父親年輕的時候喜歡打命令與征服,所以在遊戲方面,他一直沒怎麼管我,我現在都挺感激這一點的。但是人總有年紀大的時候,越來越花里胡哨的畫面、越來越快的遊戲節奏和越來越複雜的遊戲系統已經讓他無法適應了,如今的RTS遊戲只能讓他覺得很為難。所以啊,人生苦短,及時行樂,趁自己還玩得動的時候,多給孩子留一些快樂的回憶吧。

至於具體遊戲,我覺得七八歲之前玩玩體感遊戲、體育遊戲、音樂遊戲比較好,這些基本上都是合家歡的。體感順便還能鍛煉身體。

七八歲到十四歲打打各種策略遊戲比較好,益智。像overwatch這樣畫面比較和諧的遊戲也值得推薦。

14歲往後我覺得打各種主流射擊沒問題。不過這時候我覺得家長也會越發管不住孩子了。


如果他真的表現出對遊戲的興趣的話……

我應該會先給他買主機打各類3A級大作和一系列精巧又極富藝術感的遊戲。

至少這樣能把他對遊戲的審美培養起來。

然後他應該就不會對著各種紙片頁游充998可得99999級橙武屠龍大劍這種噱頭動心了。


原諒我的不請自來~~本人完成從孩子到孩子他媽的轉型,自覺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發言權。

先說一個打臉的殘酷的現實:高中的時候,我以為玩遊戲的都是「壞孩子」,他們不會有出息,不用談未來,聽到他們談「CS」就翻白眼。大學的時候對玩魔獸和仙劍的人嗤之以鼻,不過我自己也玩玩連連看。步入社會後發現,遊戲玩得好的人腦洞好大,可以比你賺多得多的人民幣,可以大大的有出息。更驚人的是有的人是跟爸媽一起玩遊戲......

發現這個現實後,有一種被徹底欺騙的痛恨感,發誓一定要找出自己被騙的原因,並盡最大可能把錯過的拾撿回來。

【我被騙的原因】

信息閉塞,第一次接觸網路是在高中時代,第一次聽說遊戲是在學習最緊張的高二時代。

同學效應,班上的一哥們,連續20天不上課,數學都能考第一,後面索性住在網吧通宵CS,他媽媽來到學校跪著求班主任幫忙拯救,班主任使出所有招數依然失敗,哥們高考以200多分的總成績順利落榜。這期間這之後,他就成了一個案例,記住,是「案例」。

一直到武漢理科狀元玩dota我才知道,原來遊戲可以不影響學習。這又是為什麼?

進一步深挖

硬體都差不多,那就挖軟的——家庭教育

找出來了,可內心升起的都是悲涼。

今天就到這裡,要回家照顧孩子,明天繼續

.........................................................繼續昨天的...................................................

昨天說的內心升起的悲涼,經過了一個晚上的熬煮,發現其實也沒那麼糟糕,只不過會戳到太多父母的痛點:因為在硬體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對遊戲態度的巨大差別根由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自己了解遊戲,理解遊戲,不把孩子當兒子/女兒看待,而是像對待一個智力和見識跟他們在同等水平的人一樣,這樣的教育方式熏陶出來的是懂得尊重、平等和愛的孩子,他們有清晰的思辨能力和很好的自控力。他們是玩遊戲,而不是被遊戲玩,他們也會玩遊戲。

另一種就是父母自己根本不了解,也不會花心思去了解,就一味地去堵,去截,發布命令「不許」,「不準」,因為別人都說了,玩遊戲百害無一利,遊戲就是個害人的東西。那麼作為孩子的我們就偷偷的,想盡辦法的去玩。為了躲避你的嘮叨和查禁,索性泡在網吧,不跟你見面。如此惡性循環,直到被遊戲玩。

所以,父母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真的用心了,是要好好想想。最懂自己孩子的人應該是父母,處理事情的方式該是自己去摸索,而不是被大眾思維牽著走。別人都這麼說的,別人都是這麼乾的,這是別人的,不是你的。

....................................................下面是單純的分割線...................................................

這裡分享一下個人處理孩子玩遊戲的方式:

1,一起玩,把他PK下去

怪我,不小心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他學會了,小手指到處點,點幾次就全部會了(兩歲半)。有個湯姆貓的遊戲被TA點開,發現貓會講話的那一瞬間,孩子眼睛都綠了,然後抱著手機不放,強行拿過來就一直哭,哭到小臉發青。沒辦法,我就跟TA一起玩。給貓喂飯、如廁洗澡換衣服這幾個操作太單調,玩幾天就沒興趣了。然后里面的小遊戲環節,孩子很上癮。我就一個個來,我玩一遍,孩子玩一遍,每一次孩子一出手,就Game Over,後面TA自覺地跟我說「麻麻,你玩吧。」(請不要忽略小朋友的自尊心)

2,一起玩,探索遊戲玩法

有一次偶然發現他玩的遊戲背景音樂太深沉,我就要求看一下,結果被遊戲深深吸引,取得同意後跟TA一起玩。遊戲叫紀念碑谷,我們不看攻略,就一起探討那個按鈕到底該怎麼旋轉,艾達到底該怎麼走等等。探討的過程中,我會注意到TA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我相信TA也發現了母親的閃光點。通關後,接下來就要付費了,這時候我們很有默契的表示到此為止。

3,一起挑選遊戲

在TA這個年齡段,在之前的遊戲體驗過程中,在彼此有輸有贏的情況下,我確定自己的判斷對他TA有一定影響力的情況下,我來挑選,TA反而更放心。

撿某種類型里的經典款玩,這樣玩一個就夠了.

比如這次選的是暗黑風格鬥款《暗黑傳奇》,因為格鬥遊戲最重要的就是打擊感還有畫面感,所以選這款最合適不過。這樣同類其他的TA就不會因為好奇而繼續去玩了。

總之,「不能把遊戲一棒子打死,遊戲和書籍、電影、電視一樣,本身沒有好壞,關鍵是內容。」要想孩子不沉迷其中,想要孩子能像你一樣懂得調控,作為父母的要以身作則,你的行為證明了平等、理解和尊重,那孩子也會。遊戲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劍氣縱橫千萬里,說白了就是能從遊戲裡面學會正確抒發情感,學會看地圖(我個人覺得這是個厲害活,不要笑話我),能強化邏輯思維,能激發想像力。

你永遠都避不開遊戲,小時候的跳房子,五子棋,打陀螺,打彈珠,打蓋子等等,現在的打麻將,鬥地主,廣場舞等等,無一不是,「只是時代變了,玩具變了」。既然躲不開,就積極適應,好好利用。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引號的內容則是別人的原話。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建議因材施教,不要盲目套用別人的方法。


遊戲和其他很多事物一樣,是有其兩面性的,當然能夠發揮到哪一面更多,並非取決於遊戲,而是取決於作為引導者本身的家長。

-------------------------------分割線

增加的修改內容:對任何家長而言:如果你本身不認同電子遊戲,並且不願意讓孩子接觸電子遊戲的話,那麼下面的建議可能對你不適用。

-------------------------------分割線

在此給出幾條簡單的建議,有些建議,也是對家長本身適用的:

1、如 @李印 所說,適當的讓孩子接觸同齡人的東西,不要讓他「落伍」了,好歹經歷一下他這個年代的孩子應該經歷的東西

PS:不要像我一樣,小學並沒有接觸過大多數人接觸過的遊戲,像魂斗羅、超級瑪麗、紅色警戒我是到現在都沒有玩過的。(當然長大後是不想玩了……)

2、如果可以的話,做為家長,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不論是網遊還是單機。現在的孩子也一樣需要一個遊戲中的夥伴,為什麼那個「夥伴」的角色不是你呢?一來你能夠了解並且把控到孩子接觸的遊戲世界,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陪伴著孩子成長和經歷,何樂而不為?

3、可以優先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反應能力、策略構思、判斷能力。如果可能的話,盡量不要讓孩子過早的去涉及電子競技的範疇,因為畢竟那個領域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哪怕是成年人也會迷惘的。

4、善於利用遊戲的分級制度(國外比較常見)來為孩子接觸遊戲世界作為引導,並非說不能讓孩子接觸到一切暴力、色情、含有政治意味的內容,但要作為一個引導者,想方設法讓孩子明白關於遊戲的這些,哪些是正面的,哪些是不利的。

5、利用電子遊戲本身,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知識擴展。比如喜歡空戰遊戲的孩子,可以擴展其關於戰鬥機的興趣閱讀;喜歡槍戰遊戲的孩子,可以擴展其關於槍械的興趣閱讀;喜歡戰爭策略遊戲的孩子,可以擴展其關於遊戲背景歷史或者邏輯策略方面的興趣閱讀。比如一個叫做Robocraft的遊戲,我就要糾結怎樣的方塊擺放才能讓載具既有一定的駕駛能力、又有一定的生產能力和攻擊能力,這其中涉及了立體幾何、基礎物理等等知識。

6、利用電子遊戲的平台(安利一下~),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興趣愛好。比如:我最喜歡的steam遊戲平台,這個平台不但是遊戲的發售和販賣,還有玩家們對遊戲人物模型、地圖、物品等的設計平台,玩家的交流平台,遊戲物品的販賣平台。在steam平台中,與我興趣愛好相關並且又能夠讓它們有用武之地的有:遊戲視頻的剪輯和製作,遊戲動畫的製作(比如sourcefilmmaker),遊戲設計(比如source SDK和steam的創意工坊)。任何由遊戲衍生出的在創作都可以在像steam這樣的優秀遊戲平台上找到途徑,所以,何樂而不為呢?

7、以一種正確的眼光、以一種成長的目的、以一種學習的方式、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和孩子一起,在cyber world中體驗美好的一切把~


電子遊戲=電影+音樂+繪畫+小說+互動+交流

如果這麼拆分一下,其實它跟人一生中接觸到的常見的非戶外娛樂項目並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除了互動和人與人的實時交流。

把電子遊戲另眼看待(而不是把它當作一項普通的娛樂),是時代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你所處社會/團體/國家在文化事業發展方面的落後。


作為一個8歲女孩的父親,我為了自己買的主機基本上都被小棉襖霸佔了。。。。。

我覺得孩子想玩就玩,想學就學,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且別人永遠也體驗不到那種 閨女玩了某個遊戲半小時過不去,求助於我,秒通後她那種發自肺腑的敬佩是多麼的爽

遙想自己當年不也是混跡遊戲廳,後來也研究生畢業了么。。。


其實個人認為,遊戲無非是為孩子提供個磁場,具體他要受什麼力往哪裡走,還要看他自己的初速度以及自己是個什麼樣的點電荷……

以仙劍為例。

我開始玩仙劍的時候大概是七歲,家裡電腦買的比較早,趕趟兒也算是國內的第一撥玩家。仙劍對我的影響,大致有下面這些。

  • 繁體字

Dos版的仙劍當時是繁體中文,作為一個二年級的小姑娘,要看懂所有內容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每天放學後我有一小時的時間玩電腦,於是這一小時我手邊就常備一本爺爺的老新華字典,把每個不認識的字都抄下來,再詳查字義——這樁苦功隨著我閱讀的逐漸順暢成了一樁樂事,我會特地跟每個NPC說話,然後粗掃一眼開始默寫(==!)……什麼「小李子,志氣高,敢學劍仙登雲霄」,什麼丁香蘭的八寶粥和丁秀蘭的小布鞋……於是餘杭到蘇州這麼短的劇情我打了足足三個月。

但,到了蘇州見到月如以後,我就再也不用查字典了。

三年級左右,仙劍水平的繁體字就都差不多能認能寫了 ,隨即開始自己找家裡的一些古籍看著玩兒,繁體豎排看得格外開心親切,從此一頭栽進故紙堆。後續不提。

  • 武俠和詩詞

大概是三四年級,看到了最早那版的《神鵰俠侶》遊戲。我磨著爸爸給我買,爸爸說你與其玩這個,不如去看小說。這些遊戲都是小說改出來的。

於是我開始想,我的仙劍到底是從哪部小說改的呢?或許是名字也改了,才對不上號吧。沒關係,武俠小說才幾本,一一看過找出來就是。

抱著這種念頭,我四年級開始看第一本武俠小說《蕭十一郎》。接著是《浣花洗劍錄》、《劍玄錄》……古龍看了基本覺得文風不像就再看金庸,隨即則無法自拔,小學畢業光景就孜孜不倦地看完了金庸小說。

然後是二周目,三周目……

初三還是高一,出現了一本刊物《今古傳奇武俠版》,雜誌有個網站叫九陽村,我便註冊了ID去跟人論劍,在那裡的人間詩醇版看到了人們轉載的問余齋主人的金庸七絕(當時,網路古體詩壇已經漸漸興盛,達到了一個小鼎盛時期),大為驚艷,隨即開始認真地思考詩的表達……後續不提,現在我在這個圈子裡,也有了自己的小字型大小。

  • 漫畫

98年仙劍出了柔情篇,我拿到了全彩仙劍說明書。裡面的人物形象設定令我驚為天人,對逍遙靈兒月如和阿奴的全身定造各種愛不釋手。

當時在跟著一個美院勤工儉學的學生學素描,他脾氣很好,我便磨他說想學畫仙劍說明書這樣的畫。他讓我先從速寫開始練,線條流暢了,人物透視搞明白了,他再教我如何合理地處理人物五官,如何畫漫畫——但前提是正經的功課不能丟,先要畫好素描。

於是,每天先是大蘋果小蘋果,大雞蛋小雞蛋地素描,完成作業後就開練速寫,漸漸能自如控制線條,能畫幾筆能看得過去的畫了。

老師也沒有食言,帶著我把李逍遙、林月如、趙靈兒、阿奴的人物都臨了一遍。後來上學,沒少拿漫畫邀買人心(幫男生畫幽游白書灌籃高手,幫妹子畫美少女戰士這種事情我也都是干過的……)

——畫畫我最終半途而廢了,距離科班水平猶隔天淵,但閑來拿筆也能畫幾筆,畫完自己看看也還能收穫幾分成就感,也還挺好。

我和妹妹兒時都在姥姥家住,小時候妹妹學琵琶,我就在隔壁屋子打仙劍。當時已經是2000年的世紀紀念版,我有了一套全的仙劍背景音樂。當時最愛的是蝶戀。

又一次琵琶老師要走的時候我出來陪著送,問他:我剛剛聽的曲子,您能不能彈?

老師停住腳步說,不難啊,讓我聽聽。他聽了幾遍記了譜,便給我彈了一小段。現在想來只是彈挑指法加偶爾的輪指做襯音,但當時簡直驚為天人。

我遂悄悄跟妹妹學琵琶的指法和音位。

學了數日老師又來,我便試了幾下。老師說,你可跟著聽一節課感覺下,我覺得你很有天賦。

然後我以初一高齡開始學琵琶。考級是只考到9級便罷——我討厭被人鞭打著攀爬一座又一座高峰的感覺,但愛卻一直持續到現在。

恩。現在雖然工資不高,我還是會每月拿出一部分來供自己的琵琶繼續進修;每天晚上如果沒有別的事,我都會拿出琴彈一個多小時。

老公打dota時,我便自顧自背景音樂(當初還戲說「我抱琵琶君奪塔」,我這大麴子倒頗有秦王破陣樂的意思啊)。

  • 人際

小學跟小朋友們玩過家家,我覺得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好無聊,便引入了仙劍的概念。恩,我自己當然演最喜歡的月如,然後指我的好姐妹演逍遙、靈兒等。那是個撐上雙杠,坐一會兒便能從帝都飛到蜀山的年代。雲煙一瞬,頗多樂事。

朋友們不願月如死,我也不願。大家後來商議修改劇情,常常認真得如同要準備一部《紅樓夢》籌拍。後來想想,這也和我後來的腦內小劇場有點因果。

因為這段過家家的經歷,我收穫了幾個到現在還來往密切的朋友。其中演拜月教主的男孩子至今見到我還偶爾耍寶地蹦出一句「休得羞辱老夫!」然後轉身一躍……

其實受《仙劍》之惠不止於此,只揀好玩的回憶,就也零零散散說了這麼多,明年仙劍也轉瞬二十年了,80後的青蔥歲月也就這麼忽忽而過,想想真是傷感。

回到正題,聊聊別人。

我一個朋友因為仙劍,走上了製作遊戲的道路,偶爾還讓我在他的網遊里幫忙寫幾首串場詩詞。為自己喜歡的事情打拚,活得極是陽光和快樂。

我表姐打仙劍,熱愛練級討厭劇情,剛好跟我互補。練級練出了她對數據極為敏感的能力,她能夠在剛剛到鬼陰山的時候就飛快地精確心算出再殺多少只蛤蟆能升級,如何確保在到揚州前練出七絕劍氣+萬劍訣的早期殺蛤蟆組合……後來出現了新絕代雙驕,她更能算出五項屬性升級最佳配比來……後來她學了數學。現在在她的單位里也是非常受領導器重的研究類精英。

我表哥打仙劍。後來……荒廢了學業,高考沒上二本線出了國。現在依然痴迷於仙俠類小說,每次回國都要拉著我去花大筆鈔票買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正版,然後託人運出去……倒也開心。

這麼閑閑說來,就是多少個人的少年和當下……但其實是的,我說的《仙劍》對於我們的影響似乎都有點牽強;或許沒有仙劍,我們也會各自變成這樣那樣的人——而其實這就是我的答案:與其關注遊戲的影響,倒不如關注子女稟賦和父母的言傳身教這類掌握電性及初速度的東西來得有用和痛快。

就這樣。


以我個人為例,95年時候因為超過1分考上全省的四所全國重點之一,然後威脅父母給我買了人生第一台電腦,要知道那時候95年啊,家裡北方二線城市周圍用過電腦的都是個位數的,各種說明全是英文的,界面都是dos下的,想運行遊戲你不懂怎麼配config.sys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當時遊戲好玩一點的大部分是英文,不會英文簡直寸步難行,為了玩遊戲沒辦法只好自己一邊看著詞典一個詞一個詞查,結果就是英語的單詞語法突飛猛進,沒辦法自己有需求,j大學到碩士英語考試再也沒有發過愁,工作之後美劇可以看原聲的,日常英文對話無壓力,英文已經變成了我的一個工具。

所以我給出的是一個思路,有些東西有好有壞,重點看你要怎麼引導。


你可以自己回答一下:打麻將會影響你的工作嗎?


推薦閱讀:

小孩玩電子遊戲,國外的父母是怎麼對待的?
《文明:超越地球》背景設定中的「大錯誤」(The Great Mistake)是一個怎樣的事件?
如何評價Dota2 2017亞洲邀請賽,IG最終奪冠?
有哪些曲子你只聽到前奏就勾起那些刻印在腦中的畫面?
有哪些同時期內畫面極差但遊戲性極好的遊戲?

TAG:遊戲 | 教育 | 電子遊戲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