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謨是如何解釋懷疑與理性的關係的?

休謨的懷疑論是不可知論,休謨對理性的解釋是把理性看作是一種歸納的能力。休謨對懷疑和理性的看法是把雙方比作高高在上的君主與時刻想著反駁他的下屬,他的這種比喻是想說明懷疑與理性是對立的嗎?還是想說明懷疑與理性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對哲學真的不太懂,還希望能有大牛幫忙理理思路。。。謝謝了


我就用最簡單的話說,不用術語。

理性本來就包括懷疑,但理性也可以被懷疑,休謨開始【解剖理性】,比喻為:高高在上的君主與時刻想著反駁他的下屬。

休謨認為【歸納】並沒有理性基礎,也就徹底否定了科學,雖然不是很成熟很系統,但這種思想的火花,無疑是人類智力的最高成就之一,簡單的說一說他的思考過程:

1、休謨將知識一分為二,叫【休謨之叉】

  • 只通過分析概念,不需要經驗,就能得到的知識,如:數學、幾何。休謨叫做【觀念的連結(Relation of Ideas)】
  • 需要經驗才能知道的知識,如: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休謨叫做【實際的真相(Matters of Fact)】

2、【觀念的連結(Relation of Ideas)】,只是純粹分析概念之間的演繹邏輯關係,不能產生新的知識。

  • 比如:你知道一個三角形的角是九十度,你必定知道另外兩個角各是45度。(由平行公設推導出來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
  • 又如命題:小明有舅舅。可以推理存小明媽媽至少有一個兄弟,小明父親有一個妻舅。

這是將前提所隱含的結論推理出來,前提和結論之間邏輯必然性。

3、科學知識需要通過經驗進行歸納總結,才能得到【因果關係】,【因果關係】是所有科學理論的起點和前提,

  • 比如:人觀察到蘋果總是落地而不飛向天空,所以,牛頓假設萬物之間存在互相吸引的【引力】,然後在根據這個原理做邏輯推演成定律:引力於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4、仔細的審視發現,問題就來了:

【因果關係】並不是通過演繹來的,因和果沒有邏輯必然性。

我們認為【原因】和【結果】之間有必然關係是一種錯覺,純粹就它們經常在一起前後出現。休謨認為是【習慣】,或者叫做【自然劃一原則(uniformity of nature)】。

  • 還是用【萬有引力】來做比喻:【萬有引力】解釋、預言很多事情,但隨著實驗、觀察越來越多,發現不具備普遍性。而愛因斯坦進一步假設是引力是彎曲空間給物體的加速度,預言更成功,但還是不具備普遍性,因為原子以下的空間不適用。所以,科學沒有【絕對真理】,是因為【因果關係】其實就是一種【枚舉】,是【枚舉】就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樣本有限,而有限的樣本不能給一個全稱命題下真假判斷。換句話說:你不能觀察到所有時間、空間里的蘋果都是落地的,(其實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蘋果飛向天空的概率也存在)

5、這個問題叫做【休謨難題】,驚醒了沉睡中的康德,為此康德思索了十幾年,並寫出《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就是圍繞這個問題:先天綜合判斷何以可能??康德將其「因果」歸入「知性」中的十二範疇之一,之後,康德又睡過去了(羅素語)。

6、「因果關係」使用的「歸納法」,「歸納法」的可靠性還是通過「歸納」來驗證,這是一個「循環論證」,是一個原地打圈的死胡同。如果因果律不可靠,那自然一切知識都值得懷疑,所有知識都是不穩固的,可能都是猜測,所以叫不可知論。

----------------------------------------------------------------------------

當年我讀到休謨對歸納和因果的分析,我跟康德一樣,被深深震驚,這麼簡單深刻的道理,那麼長的時間、那麼多智者,竟然沒有洞悉,而天才的休謨看到了這個【斷層】,休謨偉大之處是他洞見:人其實並不比一隻【巴普洛夫狗】更聰明,休謨以前,人陶醉於【世界可以像機械一樣的預言】,其實這種想法的基礎如同【狗聽到鈴鐺就以為必定會有食物送來】是一樣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數學知識、公式、定理中蘊含著哲理?
怎樣理解「無招勝有招」這句話?
理想和慾望有什麼區別?
反正將來地球要被太陽吞噬,人類終將滅亡,我們為什麼還要辛苦的活著?
為什麼大學老師可以僅僅因為看不懂我的論文就不給我答辯通過?(我自己的研究方法上也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

TAG:哲學 | 休謨DavidHume | 不可知論 | 懷疑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