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
《每周影評》之《飢餓遊戲2》
-------------------------------------------
因為排場問題,沒看成IMAX版。
看完後,回家翻出第三本,關心後面的故事。
因為看片前,只看完前兩本小說。
用好萊塢爆米花電影標準,《飢餓遊戲2》顯得有些深度,對集權反抗的主題不再遮遮掩掩,下一集故事時全面革命了,但我擔心會更難拍得好看。
反集權、革命,這樣的主題放到青春片里去做,還要做出某種最近好萊塢幾年普遍具有的「黑暗主題」的深度,還是很大膽,但美國電影這種追求個人自由的永恆主題,連青春片類型片也不放過,藉此向美國年輕小朋友不斷傳遞追求自由的價值觀,反觀天朝,我們的青春片貌似還沒脫離「反對早戀」的母題。。。
第二集比前一集完成度要高很多,明顯特效多花了好多錢。
新出現得角色都比較可愛。獅門公司憑這個系列,這兩年迅速崛起,也是跟好萊塢五大抗衡的新勢力,片頭是獅門的新廠標。而且最近在影院看到Summit公司的新廠標,下面已經多了一行小字:A Lionsgate"s Company與原小說偏女性筆觸,很多情緒性細節描寫不同,電影還是很陽剛的。
女主角表演非常棒!情節上,做了大量的刪節和細節修改,個人認為大多比較恰當。
比如第二集賽前測試,能力展現一場戲,女主角進場後看到男主角在地上畫的畫像,在原小說里地上畫像是用布遮蓋,之後才被告知是畫像內容;還有,電影中開賽後,女主角跳到水裡去拿武器之前看到了有弓箭,對弓箭勢在必得,而原小說里是在游到武器庫後中間偶然發現的弓箭;
女主角賽前訓練,展現射箭水平跟書中描寫完全不同,因為書中的說啥一箭射中五隻鳥啥的,估計導演和編劇跟我一樣,覺得實在太搞了一點,所以換成了現在電影中的虛擬互動形式,估計也是為了觀眾好理解,同時不至於笑場吧。類似這些都是為了更加電影化,從這一點,這一部改編得還是不錯的。第一集里第一次看到「上流社會」里那種誇張、奢華地人物造型和舉止,當時感覺接受無能。
但在這一集里,似乎能接受到一些導演美術風格上的一些用意,當然我也是習慣性的過度闡釋和讀解,因為無論從主題還是風格,對照當下社會種種怪現狀,突然冒出了莫名的親切感和恐怖感覺。跟第二本小說一樣,120分鐘電影,將近70分鐘都是革命前各種鋪墊和細節暗示,如果沒看過小說的確會錯過不少細節,之後動作橋段不拖沓,但最後一場女主角被敲暈的戲處理得比較凌亂,我看過書,都恍惚了一下,覺得人物關係和空間關係有點亂。
片尾曲很好聽,建議耐心聽完。
總之,比第一部整體水準高出不少,娛樂性也很強,但我推薦的理由,卻是這部影片里女主角姐妹倆的一段對話,大意是,在這樣糟糕的生存環境下,我們該如何活下去?然後,剩下的部分,幾乎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寫在前面:沒有看過原著,只針對電影本身。已上映的兩部我都看過,另對原著劇情稍有了解;
這不是影評,也不是對電影質量的質疑,強調電影妙處的同學我也完全認同;
寫這東西,是由於在看過電影之後,有些驚訝於IMDB和豆瓣上的評分(相對於我自己的觀感),很好奇觀眾們在這部電影中看到了什麼。大家普遍的看法是,《飢餓遊戲》不止是《暮光之城》之類的青春片,不止是《大逃殺》之類的殺戮片,而是一部具有野心的可以與《1984》媲美的反烏托邦史詩。「極權與自由,暴政與革命,忍辱偷生與奮起反抗,個體的無奈與時代的洪流,偶像的荒謬與政治的虛偽」,影片想涵蓋的東西足夠填滿一部政治發展史,確有一派改天換地的大格局。可惜有些經不起推敲。(當然,也許是我「壓根兒沒看懂」或者「見識太少」吧。。。)以下按照「社會環境-遊戲設計-人物關係」三個維度的設定來分析一下:第一層次,關於國家現實。這是一個集權國家,社會階層極端分化,統治者和富人們住在科技發達的議會區;其他國土分成12個區,人們被強制分別從事各種行業的生產,並被一定程度限制人身自由。(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識?呵呵,作者你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了啊)
問題是,在技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奴役十二個區的人們根本毫無價值。。。簡單地說,國家機器對平民進行人身控制是為了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時期,以最低的勞動力成本進行生產,供養社會上層或進行資本積累。而在這個生產力高到可以為了一個真人秀(好吧,好歹是一年一屆舉國矚目的節目)隨意造個方圓至少十公里的大穹頂、控制萬億瓦電力製造閃電的國家,居然還需要像歷史上一些專制主義與計劃經濟結合的國家那樣,長期維持依靠政治高壓奴役勞動者的生產方式?說實話,很替統治者著急。(從另一方面說,後來劇情里反抗派的崛起與席捲全國,與其說緣於追求自由的精神力量,不如說是總統之外的其他上層勢力,對如此低效的社會結構壓抑了生產力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強烈不滿。。。)簡而言之,對於的國家現狀設定令人無法信服,感到作者彷彿缺乏足夠的社會學政治學常識;更不要說通過劇中人物之口三三兩兩的信息讓人很難拼湊出這幅設定的完整圖景了,這兩點都在根源上使得電影中層層遞進的大小衝突、各種政治力量的爭奪彷彿無源之水,讓人迷惑不解且打不起精神。第二層次,關於遊戲的設計。總統以嚴酷的高壓統治,將一切都控制在手裡,然而社會總有生生不息的反抗力量(西方國家關於個體自由的政治正確,要從青少年抓起,恩。。。作者你的良苦用心又昭然若揭了啊),於是總統希望通過「飢餓遊戲」來撲滅反抗的星星之火,電影官方說法是「為警示人們不再反抗,一場名為飢餓遊戲的殘酷真人秀誕生了」;並於女主在上一屆飢餓遊戲中以反抗規則的方式脫穎而出後,打算藉助女主的偶像威望與象徵性意義,展示政府對於女主的懷柔,來壓抑試圖反抗暴政人們的希望。 (如果說關於國家狀況的設定在黑「集權政體」的奴役,那麼這部分則是在黑「媒體時代」里偶像的虛妄)問題是,我始終不能理解「飢餓遊戲」是如何來「警示人們不再反抗」的。對於統治階級,飢餓遊戲是一場娛樂show,是一個年度狂歡盛宴;對於12個地區的平民們是什麼呢?是展現真實的殺戮么?(老子每天沒日沒夜幹活毫無希望比在叢林里被追殺恐怖多了,哼,老子要革命)是統治階級驕奢淫逸的么?(老子天天沒日沒夜幹活你們在大城市看升級版古羅馬決鬥,哼,老子要革命);是類似於奧運會之類的群體自豪和凝聚力感么?(不是擇優選拔而是隨機抽取,又不能代表該地區最高競技水平,有毛好自豪的。。。)即使不談上邊的這個假設是否成立,泛娛樂化的時代人們真的能地投入真人秀么?Hunger Game都進行了75屆了,怕是最長的真人秀也不過如此了吧,觀眾早已厭倦,更遑論通過這節目洗腦了。。。換言之,一場年度表演本身對於社會的影響里實在太小太小了。如果真想對全體國民實現精神控制(人身控制已經通過警察制度實現),還是《1984》里那些無處不在的顯示屏和廣播有效些。第三層次,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點在競技場內外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女一、男二、男一(好奇怪的順序。。。)之間的三角戀。不需多說,上過班的人都懂第一條,戀過愛的人都懂第二條,大家的代入感應該都很強且各有側重。
問題是,。。。這個我就更沒膽多說了,想必大多數女性觀眾還是很願意看到並且相信各型帥哥大獻殷勤、日久生情(不要想歪)、任君kiss、甘當備胎的。。。開個玩笑,電影中對於女主感情走向的與呈現方式是電影的自由,可以不解,但無可置疑。跑個題,很多觀眾噴導演對於電影節奏的把握,前面鋪墊部分過於漫長,但其實這已經是平衡劇情鋪墊與感官刺激之後的結果,實屬正常甚至恰到好處(想想3要拆成兩部上映吧)。表演、特效、配樂、化妝、服裝,的確是好萊塢一流大作,起碼不讓人齣戲。總之,我覺得該片在電影技巧和技術上是水準以上的。我個人的看法是,在暢銷小說、流行音樂、商業電影的範圍內談論的哲學命題或者政治話題,大多只是作品本身為實現讀者享受智力優越感而添加的輔料,並不能承擔起過分的解讀和過譽的追捧,若如此,實為捧殺。(其實我這觀點也並沒有好好論證,大家姑且聽之。想想《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位列IMDB百大的一代佳片,最近愈發有些「為人不齒」的意味,每逢談起常遭鄙棄,想必是很多人對其過譽的抵觸所導致的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吧)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所謂的」智力優越感「這與「欣賞水平的高低」無關,我無意指責那些正在享受這種優越感的同學「自以為是」,更無意嘲笑那些享受不到這種優越感的同學「冥頑不靈」(比如我)。正如巨無霸上面的生菜無法改變它並不是那麼健康的事實,但是絕對能讓人們減少對於發胖的擔心,甚至於覺得跟街邊燒烤比已經足夠健康了。於是回答一下我在開頭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部片子具有:即「意味深刻」又淺顯好懂的政治隱喻
即「完整無漏洞」又極富吸引力的末世世界觀設定即「驚險刺激」又不會讓人暈血的殺戮逃生即「為人不屑」又根植每個人心底的瑪麗蘇情節所以導演還是足夠厲害的,因為與宋冬野的「野馬草原」不同,以上這些元素及其可能對觀眾觀感帶來的巨大影響都是他「早有預謀、有意為之」的,於是現在的票房口碑比翼雙飛也不奇怪了。==========================================================================12.6補充,見評論里和朋友的討論:我很同意「在極大的恐懼中又給出一些希望」是最好的控制人心的辦法,恐懼令人不敢反抗,希望令人不願反抗。就讓我們來看看飢餓遊戲的機制能不能實現這一點。先說說fear吧。統治者希望通過飢餓遊戲傳播恐懼我是認同的,飢餓遊戲就是在早年的全國叛亂之後,為了懲罰叛亂的各行政區而設立的,同步直播且強迫觀看更是體現了傳播恐懼的意圖。但問題是,當恐懼針對特定的行為時才會對人的行為有正向或負向的激勵作用。當殘忍的暴行不論反抗與否都有可能降臨,當決定你生死的不是你對統治者忠誠與否而是命運,那麼恐懼就轉化成了絕望,其指導人順從的意義就不存在了。再說說hope。希望一是指你有可能成為飢餓遊戲的勝利者而衣食無憂,二是指你其實有很大的幾率不被抽中。問題是,只有12到18歲的孩子會參加抽籤,這是針對青少年;而且在每次領取生活用品後會增加一張,領取次數越多被抽中越大,這是針對貧困者。孩子是成年人的希望所在,貧困者則是最期待發生社會變革的因素,而飢餓遊戲的規則恰恰是在針對下一代和貧窮者,在扼殺著社會中期待穩定的希望。
所以,飢餓遊戲向平民輸出的更多是絕望和仇恨,而這些恰恰是革命的動力,飢餓遊戲不是在壓制反抗,而是在激發反抗。12.7補充:在回復您的時候也想到了古羅馬決鬥,但繼而想到歷史上接下來發生的:斯巴達克斯等延綿不絕的奴隸起義和西歐奴隸制的逐漸崩潰。。。 的確,勝利者控制掠奪對方的邏輯的確是一直存在的,但其手段會隨著社會環境、生產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拿架空文學作品舉例來說,奴隸制在《末日危途》的末世世界觀中存在是合理的,但在《飢餓遊戲》中的社會生產水平之下則顯得有些違和了,因為這對統治者來說很不「經濟」。 我想表達的是,飢餓遊戲的設定從社會學的角度考慮有些欠妥。但這並不影響作品本身的魅力,畢竟文學創作中的世界觀設定是作者的自由。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當然我不想將她和《暮光之城》去比,但是確實比後者強一萬倍。
這種青少年電影能拍到這種境界,尤其是殺戮前的一個多小時的文戲鋪墊,我非但覺得不拖沓,反而覺得從一開場就很強地吸引了我。
這一大段充滿著神奇的魔力,到katniss穿著婚紗走上舞台達到高潮。Jennifer Lawrence的魅力真的很強很強。後面的戰鬥場面反而不覺得什麼了。我真得拉仇恨地說一句:說這電影不好看的人,多半沒看懂這電影,這不是人家拍的問題,是您老人家見識太少的問題。這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飢餓遊戲3預告片
(借著在時光網寫年度盤點的機會稍稍修改了一下。)
首先對內地片方無視中文小說譯法的行為的抗議。對賈秀琰表示問候,一會嘲笑鳥一會學舌鳥你當觀眾都看過小說呢!
(如果有興趣,看管可以看看鄙人自己製作的[飢餓遊戲]中文官方小說譯法字幕,當然[飢餓遊戲2]也會繼續製作的^_^ )
————————————————正文————————————————————
就先著重說說IMAX 2D下的觀影感受吧。。。
話說這片子的IMAX排片被片長更短3D更貴的[地心引力]擠的真尼瑪慘,西安銀幕尺寸最大的IMAX廳在首映日居然只排了一場13:55的,害的我午飯都沒來得及吃一放學就直奔電影院。在帝都白天已經沒有此片IMAX排片了,上周六我朋友只能在白天先後看了[雷神2][地心引力]國語配音和[地心引力]原聲後去看了午夜場。。。。。。
由於很久沒有滿屏IMAX攝像機實拍的IMAX影片(上半年的[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不停的晃動+眩光,IMAX場景基本全是近景和CGI,用IMAX攝像機拍無異於脫褲放屁),更別說還是2D+膠片格式,我對[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抱了很大的期待。IMAX 2D的滿屏優勢在於視野無比開闊,在展現遠景和長鏡頭上借著巨大的畫面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想像一下假如[地心引力]IMAX版上下兩條黑邊消失,浩瀚的星空填滿了你的全部視野該有多爽......說遠了,IMAX不適合表現過多的鏡頭抖動、臉部大特寫和頻繁的鏡頭切換,反例有[飢餓遊戲]和[極樂空間],本來就有黑邊還不停的抖啊抖,都是根本沒研究影片適不適合就粗暴的轉制IMAX的典型。
而這次特意使用IMAX機實拍的[飢餓遊戲:燃燒的女孩/星火燎原],從女主角凱特尼斯從電梯里升至平地,第一眼看到競技場開始,畫面上下黑條消失,由窄邊變成寬屏(這有個IMAX製作特輯里有表現 畫面由窄到寬的變化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 預告片),一直有持續五十多分鐘的IMAX滿屏畫面,在商業片里這個長度是僅次於[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的72分鐘的。然而可惜的是,似乎劇組並未仔細研究過IMAX。這些滿屏場景里,雖然沒像第一部手提攝影晃個沒完,但近景特寫鏡頭並不少,尤其是各種大臉一塞滿屏我就@/%*…還有各種兩張大臉塞滿屏幕親啊親......全片沒有多少壯觀的場景和長鏡頭,只能說該片比起普通影院的2D和有黑邊的IMAX3D影片,滿屏2D的畫面起碼還是能讓眼睛舒服的,多少比普通屏幕更有帶入感,入戲。因此對於想看IMAX效果的,該片並不是好的選擇;若是有方便的條件看IMAX(不計較價格,排片時間合適),那就毫不猶豫的放棄普通版吧。
引用一句微博上的@沒溜的反函數 老師的話:「很多人不懂imax就用imax,還有很多人不懂imax也不關心imax但是還要轉制imax上映。」,回看懂3D但不懂IMAX的彼得大帝([霍比特人]),懂IMAX但導演功底不夠的約瑟夫?科辛斯基([遺落戰境]),在商業片轟轟烈烈的IMAX大潮里最過硬的還是諾蘭。
關於電影本身:不喜歡第一部的那第二部可以不用看了。喜歡第一部的第二部會更帶感:特效更好,劇情進展基本和第一部相同(主角生活狀態-遊戲抽籤-前往首都-走秀-認識敵友選手-訓練-評估-訪談秀-開賽-...),節奏更緊,各種矛盾顯山露水(在第一部里還遮遮掩掩),反抗的主題也擺了出來。原著里讓我看不下去的三角戀在影片里狗血值降到了最低(謝天謝地!)。一套套亞歷山大?麥昆的服裝美爆了好嘛,一直對詹妮弗?勞倫斯無感看了[燃燒的女孩/星火燎原]也要拜倒了!當然第二部缺陷也不少。女主角從被動苟且偷生到決心反抗的心態變化交代得含糊不清。最後的極限賽趕的太緊,貢品掛的很草率,遊戲末尾還沒看明白幾個人幹了什麼就演到女主被救走了,這些人所謂的計劃太執行率真low。話說第一部電影就忘了講13區已被夷為平地,第二部結尾女主得知要去「憑空出現」的13區居然一點都!不!驚!訝!坑爹的劇組們也沒給燃燒中的12區幾個畫面就影片結束,太會省錢了!
作為一部緊湊飽滿娛樂性強的續集青少年電影,還以反抗極權為主題(雖然依然還是流於表面),那些一個勁說爛的,哎。。。還一直有老拿[大逃殺]說事的,[飢餓遊戲]根本就沒有試圖去滿足觀眾對生死博斗的獵奇感,也壓根沒準備在生死關頭下的人性展現這種[大逃殺]著重的命題下多下筆墨。整部影片都緊緊不離對當下作秀娛樂至死的諷刺和貧富分化極權統治下弱勢力反抗的進程。這也是我喜歡首部[飢餓遊戲]的地方,儘管劇情稀鬆場面局促遊戲似兒戲,但主創們一直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飢餓遊戲:燃燒的女孩/星火燎原]很好的繼承延續了首部的主題,影片的野心更加明顯。試圖用[大逃殺]里血腥殺戮場面、對危機關頭人性刻畫 來批判[飢餓遊戲]系列有多爛的人壓根就站錯了觀看這個系列的姿勢。OVER.
大表姐彎弓射飛機——用無內容劇情無節操撈錢
今年的賀歲檔,國產爛片齊齊發力,已經讓人有點hold不住了。萬萬沒想到,還要被這部飢餓遊戲3給上了!沒錯!上!如此爆米花的電影,還要這樣悠長,悠長又無聊地,拍部上!於是,又一部無恥的電影,預定了15年底檔。加上五一檔的《太平輪下》,註定為影史添上一筆用無內容劇情無節操撈錢,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影評人,詛咒你們跟《小時代4》一樣出意外,畫個圈圈詛咒你!
忽然想到了《鳥人》里說的——要墮落到什麼地步,你才會去當一個影評人啊!莫名地凄涼,在這個擁有獨特審美情趣的國度,親子遊戲改編的電影,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大熒幕撈錢。一部還沒看都知道會爛成翔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已經在2016等著你!2015的賀歲檔,除了《狼圖騰》還能有所期待,《神探駕到》《奔跑吧兄弟》《有種你愛我》《有一個地方只有我知道》《天將雄獅》《鍾馗伏魔》《爸爸去哪兒2》《澳門風雲2》《爸爸的假期》包括這部《飢餓遊戲3上》都已經爛成了狗屎!不服來辯!
首先,《飢餓遊戲3上》的3D效果是中國特供的吧!既然已經做成了這樣的畫風,再搗騰成3D,不僅模糊而且毫無任何意義,除了大表姐彎弓射飛機那一段,請問3D的意義在哪裡?
其次,兩個小時的影片除了展現大表姐對皮塔瘋狂地近乎執拗的迷戀,還拍了啥?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所有被奴役的人們,都比不上我的皮塔!那麼問題來了——請問瓊瑤阿姨確定沒有參與本片的編劇?索性別叫飢餓遊戲了,叫《大表姐和她的兩個男人們》豈不是更貼合?雖然大表姐跟蓋爾在一起,可表姐的心裡卻一直思念著遠方實惠國的情郎皮塔,革命重要嗎?nonono!甚至都沒有妹妹的喵星人重要好嘛!可不,每當危難之際,我們的主角總能為了一隻喵星人或者一隻汪星人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活得不如狗。《採訪》里的Dave最後不也解救了一隻朝鮮dog?似乎世界警察的電影已經不滿足於解救人類了,從阿貓阿狗,可能在往後的好萊塢電影你會見到豬馬牛羊啊昆蟲啊植物啊,乃至一盒避孕套!這可不是一盒簡單的避孕套,它為控制全世界人口數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解救避孕套~
然後,有必要專門在電影裡面拍辣么長時間的宣傳片嗎?這場曠日持久的宣傳戰,由一位半禿半毛的女導演,和助理的針孔及手持攝像機完成,配上後期包裝,成為了13區大戰實惠國的重要宣傳武器!看到了片尾的join mockingjay了嗎?特效炫不炫?字體酷不酷?配合粒子光效,一條宣戰大片完成!乖乖,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應該是沒看過里芬斯塔爾《意志的勝利》的,不然也不會出如此的洋相。如此做作,甚至可以跟焦波的《俺爹俺娘》媲美了!記得焦波最令人反感的就是一邊跟娘再見一邊拍,鏡頭做作到了極致。一脈相承的《飢餓遊戲3上》更上了一層樓,第二段配合大表姐歌聲的宣傳片是什麼鬼?是在拍國產80年代抒情MV嗎?
最後,營救皮塔的計劃全無新意,稍有觀影常識的人都能猜到極致地渲染美好之後,會有情況發生,所以斯諾發現了營救小團隊。至於為什麼放他們回來,導演這裡設置了一個都稱不上包袱的包袱。然後皮塔見到大表姐就掐,真是low到爆的橋段,更沒想到的是把這個橋段放到了上部的結尾。如果本片的彩蛋沒有放大表姐的艷照,基本上本片可謂毫無亮點可言。
謹以此文獻給生命中被浪費的120分鐘。
ps:別跟我瞎扯反烏托邦!
一句話解決:
鋪墊冗長,沒有第一部好看,大概因為原作者沒有再擔當編劇了吧,整個節奏進退失當。我看了一,覺得夠挫。今天晚上看了二,覺得更挫。
很多人都說它在主題上怎麼怎麼了得了,但是一部電影不應該只是說主題好,電影是個載體,它要讓主題突顯升華。我以為二真的是變化了很多,看完就覺得所為「現象級」真的有點過譽了。作為一個普通觀眾,抱著期待的心情坐下。這部電影竟然有兩個多小時,然後前面竟然說了那麼多廢話(我知道這是鋪墊劇情,突顯主題,可是沒把話說到點上),然後是無聊的感情戲。終於,進入到了遊戲部分。覺得有的看了。可是沒一會兒我就發現,這個遊戲的無聊之處在於,女主是不會殺「朋友」的。所以基本和她同盟的,都是被遊戲本身或者對方幹掉的。這個遊戲也就僅僅成了為主題服務的產物。好在,片尾曲是我大Coldplay的「atlas」,我才得以緩和。我能明白這部電影的雄心,所要表達的內容,但是我覺得電影本身硬傷真的不少。缺少階段性高潮,缺少耐看的情節,整部電影顯得冗長拖沓,真的不太舒服。我知道有的朋友是真的覺得很不錯,但是在我的看法里,還是覺得它欠缺的不是思想,是此類電影該有的「爽」。以上。跟一群妹子去看的IMAX,看完我的第一反應是文戲處理得很棒,但是一交流發現妹子們根本沒人在乎革命啊政治啊信仰啊,全湊CP去了
大叔暴斃,飢餓遊戲3怎麼辦 -- 無良影迷活標本
每年一個決勝者。二十四個需要起碼二十四年。還要而且十一十二區幾乎沒出過勝者,有些區勝者很多。那麼湊足每區兩個得多少年?結果全是年輕人。。。
? 橫向比較,肯定算不上一部「偉大」的電影,但如果知道這其實是一部Teenager Blockbuster,那麼說它是該類型影片中的The Dark Knight,應該不會有人質疑。
? 「一帝一後」物盡其用。除了劇情比《暮光之城》系列更有思想,演員水準也可以讓《暮光之城》跪拜。當然值得說的優點還有很多,但演員的表現確實讓這部電影更精緻。
據說下一部Julian Moore會加入,期待。? 好吧,用《暮光之城》做參照物實在是有點對不起衝進毒氣的老婆婆(劇透)。應該說,即使跳脫「青春賣座片」的範疇,當成一般商業片來看,這也是一部很棒的電影。
? 有幸在影院看了前兩部,希望後面的續集也能神奇過審,一刀不減。
? 看到豆瓣上有很多很冷靜的影評,又覺得擔心續集過不了審是多餘的。可能,審片子的也認為,大家都在享受著自己的「飢餓遊戲」,沒工夫鬧革命吧。
只微博上偶爾有人說一句「第一部是阿拉伯劇變的導火索」之類的瘋話。? 所以冷靜地說:劇情、演員、視效、配樂、服裝、化妝都很贊。去看吧。第一部就算只是當大逃殺看,至少故事是講明白了的。這部感覺,真的還不如第一部。
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滿場都是抱怨什麼玩意什麼意思的聲音。然後有人在旁邊解釋。再然後解釋的也解釋不下去了。。
前面一個半小時,搞那麼拖沓,完完全全不知道主要矛盾是什麼。莫名奇妙的主角,莫名其妙的競技場,莫名其妙的最後反轉。完完全全無厘頭。
感覺,如果花20分鐘左右把總統對主角的忌憚講明白,然後直接進入競技場,再補外面世界的矛盾,會好些很難體會大家說的什麼革命反叛高大上內涵之類的東西,黑客帝國至少很好看,然後才有死忠去挖掘內涵,這個飢餓遊戲居然是不好看,卻有人去挖掘什麼內涵。。。電影還是需要拍得好看,再談什麼隱喻內涵,不然我花錢看IMAX的幹嘛。。。
1拍得還可以,2的整體節奏就是拖曳,鋪墊一大堆,草草收個尾。新人物出場莫名其妙,打鬥莫名其妙,比賽結盟莫名其妙,最後的破局莫名其妙,總統傻逼得莫名其妙。你以為就把服裝搞得華麗一點,加少量科幻鏡頭就能唬住現在的觀眾的口味么?
總之,2是個拍續集騙錢的片子,狗尾續貂。先亮觀點:電影不爛,甚至可以說,挺好看。比起第一部,這一部不再僅僅是一場遊戲,它從荒野生存模式開始朝政治革命模式轉變,可玩的東西更多,給予觀眾的景觀也更大了。
其實,《飢餓遊戲》這個故事的設定本身就很有意思。它不像一般科幻題材的小說或電影著重展示的是人與科技的關係和異化,它所重點關注的是在未來科技背景下的一種獨特的社會和政治關係。
《飢餓遊戲》描繪的是一個非常錯亂的國度。雖然科技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但大部分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卻保持在中世紀。故事中的人物生活在一個我們從未想像過的社會裡,全息圖像的顯示技術就在身邊,但是普通人卻要下井挖礦。國會區里現代、富有、奢侈,人們奇裝異服,追求時尚、娛樂和消費。但其他地區的生活則原始而落後。這種矛盾本身有一種張力,它展示了一種科技控制下的極權社會樣貌。不論如何,它很有想像力。
更有想像力的是,這個國家竟然要每年一度舉辦一場全國直播的真人秀電視節目《飢餓遊戲》,在這個遊戲里,每個區都必須指派一男一女兩位貢品參加錄製,遊戲中,貢品們被放置在一個像《楚門的世界》一樣的巨大攝影棚內互相殘殺,最後生存下來的那一個,成為冠軍。
這個遊戲同樣在我們的經驗和想像之外,匪夷所思而充滿吸引力。怎麼會讓少年們在電視真人秀里真的互相殘殺?他們怎麼可以坦然的接受這種殘忍的「遊戲」?這遊戲有什麼意義?
在這一部《飢餓遊戲》里,電影揭示了一個關鍵詞:恐懼。執政者通過這樣一場持續的真人秀給他所統治的人民帶去源源不斷的恐懼。他讓十二個區的代表們互相殘殺,讓他們互相仇恨而不能合作。每一個區都是被隔絕的,一般人不能離開,他們除了看《飢餓遊戲》外似乎也沒有其他途徑了解外面的世界,精神到肉體完全被統治。
《飢餓遊戲》的第一部主要內容基本就是一次「飢餓遊戲」節目的錄製,最精彩的地方在於展現真人秀節目的荒謬和遊戲過程中的廝殺。前一部分會使人想到《黑鏡》第一季的第二集,關於廝殺的這一部分,很多同學會想到《大逃殺》。這部深作欣二的電影同樣在講述一群學生被逼著自相殘殺的故事,並且看得人熱血沸騰、氣憤難平,由於《大逃殺》在前,所以以此指摘《飢餓遊戲》的聲音在所難免。但是,這兩部電影還是很不同的,不同在於殘殺的背後和原因,《飢餓遊戲》表現這個遊戲的目的是為了以此展示一種畸形的極權社會形狀,並且,在第二部中,內容開始推進,遊戲的中心位置開始偏移,轉向革命。
很多人抱怨這部電影前戲太長,因為接近一半的時間都是在鋪墊革命的背景和現狀,人們所期待的高潮廝殺戲很晚才開始,並且在遊戲中竟然很少有互相殘殺的場面,他們聯合一起,鬥爭的對象從其他人轉變到遊戲本身。最後,女主角一箭射破穹頂,露出真實的天空,遊戲破裂,而革命開始。
整個觀影過程,我還是很享受的。遺憾的是,這部電影只是個上半部分,精彩的地方,可能還要期待第三部。
當然,電影還是有不少缺陷,比如說人物單薄扁平,比如說前半部分節奏有些不穩定,那種革命前夕的感覺沒有很好的營造出來,不過,我還是喜歡它,因為它所展示的這個世界令人驚奇。
最後,必須得說一下,它首先肯定是類型片。我就喜歡各區巡遊時第二個巡遊區那對情侶舉起手勢的堅定表情和眼神。
個人覺得...爛到爆啊!請原諒我的無知,我就一俗人...實在欣賞不來這片子。
聽說星火燎原比第一部好看,我本著試試看的心態去買了張普通2D的票...看完電影我只想睡覺。
從第一部就一直特別費解,這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玩意兒?作者意圖何在?導演你想導個什麼東西給觀眾看?然後我想給我大腦灌輸導演一定是在拐彎抹角的表達人性這種想法...(可是,我的自我催眠失敗了...)
從畫面到影片內涵我都有一卡車槽要吐啊!
這人物妝容都是些個啥?把人畫的跟老鴇一樣,紅紅綠綠的環境...是不是現在這種風格獨成一派啊?(愛麗絲夢遊仙境,白雪公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您說這是和現實不接軌,對沒錯我知道,和現實一樣的那叫紀錄片。
畫面抖動我就不說了...3D已經不敢嘗試了怕暈,imax真是沒必要,我寧願再看一遍沒什麼3D效果的雷神(no offence..)
再來說影片內涵,說實話這電影我就沒看懂,就是一個山寨類似於古羅馬斗獸場(是不是這個...我歷史不好)的劇情嘛?所以它的point到底在哪裡orz整部片子就內老太太有點感人的戲份,還有她那身婚紗我真挺喜歡的-_-...跑題了。總之我覺得飢餓遊戲就是一部沒有靈魂也沒什麼肉的電影,為了拍續集而產生的一部「力作」,您宣傳做的再好三我也不想看了。。
ps.宣傳語里說飢餓遊戲是繼哈利波特,指環王后的科幻巨作blabla的。。。拜託!R U kidding me?!那跟我HP跟指環王有可比性么?有么?!
反正我看不懂這片,欣賞不來這份藝術。。。
比較失望,我是喜歡1所以出來就去看了,1的劇情和效果都不錯,80分,可能是我的期望太高了,而《飢餓遊戲2》我覺得不值得看,不管是在電影院還是劇情,50分算過了,周圍朋友都覺得很差勁。1. 效果:可以說沒有影院效果;2. 劇情垃圾:第一部吸引人的是劇情和新鮮感,第二部,哎,劇情都能猜到,前面1小時劇情拖沓,中途打鬥無亮點,都太平淡了。
其實我覺得第二部比第一部好。第一部只是講了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已,僅僅的一個有趣的故事。而第二部,雖然給人的感覺故事只是講了一半,但是給人的感覺更有深度,尤其是最後參賽者訪問時,24個人手牽手的動作。第二部非常有思想有意思,可以說是給世界各地帶來了一個真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人人都要有勇於反抗的精神。話說今天看了出來,在路上還一直和男友討論這部電影是不是廣電總局審批時忽略掉了…………
連著兩天分別看的飢餓遊戲和地心引力。看飢餓遊戲,我最後都快坐不住了。比第一部不如。一直在期待它結束。
地心引力,我老期待女主角再遇新麻煩,我會隨便說么。╮(╯▽╰)╭
推薦閱讀:
※有哪些好的黑白老電影值得推薦?
※有哪些笑中帶淚帶給人思考的喜劇?
※《lalaland》愛樂之城,告訴你怎樣的分手才能如此溫暖?
※你最喜歡《蠻荒故事》哪一段?
※有哪些純悲劇或者不是追求大團圓結局的電影?
TAG:電影 | 電影推薦 | 科幻電影 |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