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牛奶中是否可能存在活蟲?
01-09
9月8日剛發的新聞中出現的蒙牛包裝牛奶中長蟲子的事件,怎麼看?
由於整個事件中的可採用確實性信息不足,我只能在不代表任何一方情況下大概發表下個人意見:
首先,酒店基本沒有必要去摘清自己,根據情況描述,是消費者將牛奶(蒙牛高鈣奶)倒入容器內以後發現的。一般酒店容器多為透明玻璃杯或瓷杯,根據一般性常識,容器內自身有蟲的幾率性很小,有那麼多蟲的可能性更小。另外如果有一兩條蟲在杯子里消費者沒發現也就算了,幾十條蟲的情況確實概率性太低。
其次,包裝食品中出現變質,霉變,長蟲的情況經常有出現。如果這次事件中牛奶有蟲的情況確實存在(不排除蓄意黑蒙牛的情況,雖然蒙牛確實很爛)。那麼牛奶中有蟲的事實與蒙牛自身的解釋原因其實沒太大的關聯。包裝食品的污染和變質發生的情況貫穿整個食品的供應鏈環節,從食品原材料的收集,生產,包裝,運輸,銷售到食用,都有可能發生。單純地去強調牛奶採用的滅菌手法和包裝工藝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從食品的生產完成到消費者食用的過程太長了。運輸過程中的擠壓和碰撞,儲藏環境的惡劣,經銷商的過期銷售(前段時間的塗抹生產日期就是典型)都可能造成包裝食品的污染和變質。所以,蒙牛單純強調生產技術和滅菌手法意義不大。
再次,從這次事件中,個人認為蒙牛比以前的反映速度明顯加快,這是好事。把一切交給仲裁機構,消費者權益保障機構或是執法部門這樣的第三方去調查,去取證,而不是與消費者私下和解,這樣的做法是值得稱道和認可的。有任何的糾紛和衝突,如果涉及公共安全和公眾權益侵害的,都應該保持整個衝突過程的透明化,這對於企業對於消費者個人,都是有益無害的。除非在倉儲和物流環節造成了破損,否則現代化生產和灌裝的包裝牛奶里是不可能有活蟲存在。
具體新聞沒看過,從理性角度分析:常溫牛奶的生產是全封閉的,加工中有道工序叫「均質」,是要把大的脂肪分子打碎的,灌裝採用的是液面下灌裝,灌裝速度每小時2萬包以上。如果是常溫牛奶的話,包裝內絕對不可能出現蟲子的。
無圖無真相,我現在還沒有看到相關照片呢----雖然我從來不喝蒙牛,同時我希望蒙牛儘快從市場消失,但是我覺得這個事,到底是誰的問題,還要冷靜考慮
在說蒙牛嗎?嗯哼~137度的利樂包裝任何活蟲都不能存活。。。
推薦閱讀:
※蒙牛純牛奶被暴含強致癌物後,除發表聲明有毒產品未流入市場和致歉外,還應進行哪些公關活動,挽回品牌形象?
※我買到兩種包裝的「伊利」,詳情如下:?
※為什麼同樣純牛奶 蒙牛比西域春、麥趣爾 便宜而且保質期長啊?
※如何評價蒙牛在獨立日2中的廣告?
※為什麼蒙牛出了好幾次事情,還可以繼續,他和三鹿有什麼區別嗎?有什麼勢力在支持他?
TAG:食品安全 | 牛奶 | 蒙牛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