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為什麼不增加「追問」來保證提問者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很多情況下,當得到一個回答之後提問者都會產生新的疑問,並且這個新疑問往往比原問題更有深度 。為什麼知乎不像百度那樣提供「追問」來保證提問者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呢?


一個問題引發更多的問題,可能會有多種情況:

1)引發了一個更深入的問題

2)引發了若干個相關問題

3)(希望)修改問題本身

因為在線的提問和回答者處於非同步的狀態,無法出現問題一變化,回答者馬上都會相應、紛紛更新自己答案的情況;甚至更有可能的是,就算問題變了,回答過的人也沒有興趣再回來回答。同時,每個回答都是在某一刻問題和回答的情境下產生的,改變問題就打破了那個特定的情境,有可能讓原有的回答變得不再有意義。

1)和3)的情況在形式上雖然有可能保持在原有的問答頁面之中,但是鑒於打破了原有的問答賴以依存的情境,保持在原有頁面並不是最佳選擇,至少不是唯一選擇。

2)的情況明顯需要新建問答頁面,但是最好能和原有問答頁面之間建立起直觀便捷的聯繫。

綜合來說,我更傾向於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這3種情況的問題。也許就可以是問答關聯。


個人傾向於簡單...

看著我家裡能用紫外線消毒、能用光波燒烤的微波爐就頭疼,儘管它們在某些情況下也能幫到我,太複雜了... 我們都渴望生活更簡單一點。

靈活度和複雜性成正比。要知道,每次你想增加一個功能時,都會消耗掉在usability上的一個「人品」... 其實就是用戶的認知資源。

至少現在看到的情況,類似追問的需求,都可以在現有設計內解決,不夠完美,但是簡單,優美。


如果需要,建議先解決了原有疑問並關閉話題後,再開一個新的話題去探討的新的疑問,要不然,對話就無窮盡了,在N個小時過後,當你回味過來的時候,討論的初衷和結論都已經在十萬八千里之外了。

很多低效、讓人煩燥的討論或會議多是由於這種行為沒處理好導致的。


一句話,知乎的用戶互動做的還不夠好……這是需要時間的。

另外,80%的答案廢話太多了,哈哈。


知乎存在的目的是問題被解決,在問題被解決和頁面變複雜之間,我相信大多數傾向於前者.

但問題是,只允許樓主追問還是所有人追問? 假如只允許樓主追問,好像有悖於知乎人人可編輯的原則;假如人人可以追問任何答案, 那有可能產生一個答案,一百個追問的情況出現! 再加上評論,這樣的頁面應該如何展現? 似乎沒有很好的方案. 並且對於回答者來說,出現很多追問可能根本無力/不想回答! 這應該才是問題所在吧.


我認為目前的知乎在問答方面已經較好地實現了答案的廣度,任何人都可以暢所欲言,最終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可是在深度方面我覺得做得還不夠,很多答案只是進行了淺層的回答,並沒有深入透徹地解釋清楚,或者說回答的內容尚且存在爭議,但對於該答案本身的結果又不構成致命性的問題,於是乎誕生了子問題,但該子問題又無法得到很好的解決。

例如:在某個問題中,A用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其中有部分引用的理論或者觀點B用戶產生了不同的看法,但對於B只是對於該子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對於本身的母問題並沒有什麼獨到的看法,此時如果將這個對於子問題的看法當作母問題的答案進行回復顯然是不明智的。此時就需要追問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所以我認為「追問」這個功能有一定的必要。

PS:有些人認為評論就是追問,我認為在評論中進行追問有以下幾個缺點:

  1. 如果察看問題的人沒有打開評論很難看到追問的內容跟過程;
  2. 如果該回答評論的數量太多而且大部分跟問題的討論無關的話容易導致追問不突出,容易埋沒在大量的評論當中;
  3. 討論過程如果相對激烈,多數以大段文字出現在評論區不美觀,而且可讀性差;
  4. 如果有多個子問題同時在評論去進行追問容易導致問答混亂。


有評論就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谷歌瀏覽器chrome"無法連接到互聯網"是用一個像素恐龍表示?
在埃及當法老是怎麼樣的體驗?
OS X 是目前桌面用戶體驗最好的操作系統嗎?
iPad 的屏幕不貼膜可以嗎?
我們離全模擬遊戲還有多遠?

TAG:用戶體驗 | 產品設計 | 知乎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