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人以文言為基礎的創作是否有人會看?我寫了一些文章想問問知乎的朋友是否值得一讀,如何進步?
平常有創作詩歌散文的愛好,創作了一些,想嘗試出個小冊子。作品大多是以古文為基礎,結合白話語感,想試試能不能有古文的質感,又能讓人多看明白一些。
但是不知道自己寫的咋樣,也就周圍的人看過,所以發到這裡希望讓大家看看,給點意見。
以下是作品,希望大家能夠給一些意見,互相交流與。如果有喜歡的朋友歡迎轉發。前面是散文,後面是詩歌,有偏現代的題材的,也有古代的題材,兩種風格。
散文:
六國論
秦用六國人,於是滅六國。六國不能自用其人,故滅於秦。
吳起明於戰守,好謀而有斷,每畫計,雖智者不測其所出;善撫士卒,食不取厚味,行不倚良馬,必與士卒同,共其勞苦,故能得死力,然後行軍用戰,威加於天下。諸侯之所畏憚,時人之所推服。至於問民之不足,以因俗變政,而使國殷盛,一時亦無過之者。然起仕魯則疑於魯,仕魏則疑於魏,轉而之楚,期年而楚富強,及悼王死而起隨之,一世未盡其才用,此正豪傑之士所以深惜而恨之者。方起在魯、魏,擊齊軍,保據魯境;抑強秦,據有西河之地。功非不高,名非不著,才能非人所不知,猶轉於三國而不能自存,況於功小名微而才未顯者,必不能得用於諸侯。
有翼者,必思飛;有鰭者,必思游;有才志者,必欲奮其智勇以取功名。一旦不得其所適,必決然遠舉,雖投身絕域,寄命異國,冀一用而不顧,所謂北走胡而南走越者。昔者公叔痤將死,舉商鞅於魏惠王,惠王不信,於是鞅輔孝公,而秦始富強;范雎折脅斷齒,呻於魏廁,倉皇而西入秦,教以交遠人、伐近國,秦始蠶食諸侯;蔡澤見逐於趙,後輔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始皇帝,歷事四君,多決秦之重事;蒙驁遍試於諸侯而未為用,及入秦,下諸侯之城數十餘以為秦之郡縣,又至武、恬,三世事秦,六國破滅,武、恬之力多;至於始皇,用李斯之言而未逐之客,亦不知其數。
鞅、雎、澤、驁,皆秦任事之臣,拔城之將,昔負佐世之才,懷悃悃之誠,曳裾彈劍,希明主之一顧,六國君相,相笑而逐之,於是失歡於舊主,不得已而之秦。秦與其人素無故分,何一旦而盡其才用?樂毅曰「賢聖之君,不以祿私其親,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隨其愛,能當者處之」。秦每決事,必問其賢能之人;將授官,則委有功者,雖親與近,不預其政。故可以拔有能者於稠人之中,又樂用客而不疑其為人,此秦所以待六國之人,而六國之人所以爭入秦者。
治一郡縣者,必用一郡縣之賢才;治一國者,必用一國之賢才;欲以區區之地而謀天下者,必先致天下之賢才。六國之君競驅其士入於秦,秦人得之,以之得天下。故曰:秦用六國人,於是滅六國;六國不能自用其人,而滅於秦。
野貓
人之愛貓者,用治鼠,或憐其媚,而予唯喜貓之野遊也。
白日之高,市事之滋,人跡車聲相雜,四發於高樓之間,其囂囂然者,世人之勞生也。然奔忙路側,歸憩道間,亦聞有閑放柔遠之音,嗚嗚然自吟,如行子之訴焉;又「喵嗚」使人憐之者,若嬰兒之啼,則貓之鳴也。雖聞其聲,顧之而不能見,索之而不能得,貓之何在耶?車底樓罅,樹間草隙,細察然後得之也。其正矯首仰身,四體交橫,悠然大欠,而若寐焉。呼之不聞,招之不至,近之則驚走,蓋其性不近於人,而善隱世之囂然也。
貓既不近人,而投食亦來,何哉?自愛之切也!貓既小弱,常不易長成,故不擇其食焉。伏鼠雀,捕蟲魚,一不足,即謀人之食余,垃圾箱內常見其蹤,能充腹者則食之,不怨也。猶不足,見好事而投食食之者亦往之。食畢即走,飽不復近人。既常乏食,何不狎於人,使豢之耶?野貓之性,雖游食千家而不寄於其下者,是自負其不羈也。
予見貓之狀,其步,獅也;其奔,豹也;其卧,虎也。雖小弱,其志不柔也,故曰不羈也。遇所未見,輒異而目之,觸而試之,伏背縮頸,若疑若惕,其好奇善究,類於人也。及躍於高樹之上,斂爪孤卧,閑然遠望,神有所適焉,固不思豢於人也!然後知貓為物雖小,亦傑士也。
院新有貓數只,偶食之,不予狎。予固愛之,非愛其狎,愛其性也,故記之。
詩歌:
長夜好
長夜好。上有盈盈欲渡之明星,下有鳴車疾去之長聲,月起於高樓之間,使人多還家之心思。但見大天黯如水,長街似火燒,道上呼相鬧,有趣小童聲,游貓去復來,隱入草叢中。長夜之好,萬物得其所適。高風以之清冽,青蟲以之繁生,我以之了卻白日之勞作,歸來正無事,書筆趁余更。
見月
青天廣且直,明月獨居之。
寒起高處風與夜,侵衣袖,許多時。
遙見月下無窮路,卻高樓燈外,一身應向何之?
仰天出門遠,歸去來兮遲。
千城萬里燈紅,
繁華深處,事事使人痴。
高樓耀得長如晝,
不需月照歸時。
可憐一片清白天與月,
又誰愛,孤靜使心馳。
攬去明月能獨有,不與人間共賞之。
京杭大運河
青泥繞岸柳,何處清幽?道是隋帝舊曾游——龍舸載盡層樓去,不休,三千萬里,流水通長舟。
亡了隋,成了唐,無數春秋。堤風岸貌,興廢隨人手。滿目水港聚高樓,人稠,儘是今年河水去年流。
大道
大道由誰立?夜來光四起。
人共街繁盛,天與月荒涼。
長風來如去,青雲落似歸。
萬物皆馳往,遺我獨在此。
問題描述比較長,更多內容同時發在這個鏈接中
知乎用戶
謝邀,多讀點再下筆吧。
不要因為你不招人待見就想像別人都不招人待見。
謝邀,但不知道為什麼邀請我,我是一個詩詞類問題答主,並不喜歡文言和白話結合
有翼者,必思飛;有鰭者,必思游;有才志者,必欲奮其智勇以取功名。一旦不得其所適,必決然遠舉,雖投身絕域,寄命異國,冀一用而不顧,所謂北走胡而南走越者。
翮所以舉也,鰭所以潛也。爰懷珪璋,顯光是務也。故明策者振其略,驍果者挾其矯,意惟日夕而登襲組綬也。彼途既壅而不得,將別道於殊方,用志於他國矣。雖北胡南粵,委恨自憤者,未嘗遠之。
順手翻寫,稍有繁縟,不過希望你能看出意思。另外,從文意來說,竊以為第二篇要更好一些,第一篇稍感迂大,又嚼故舌,文氣不甚盛。
寫文章寫詩,不是為了討別人喜歡啊。
為什麼發問?難道沒自信嗎?
寫下去,不要考慮別的。
不要再來問寫的怎麼樣了,寫下去就行了,十年後再看。
文章比詩寫得好。
共勉。好的原創都是應該被鼓勵的。
花費了心思和精力的作品也是應該被肯定的。並不是所有事都可以等所有條件都具備再進行,要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創作中學習創作。只要不斷總結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斷解決和改進,就能持續進步。
我覺得你還是厲害的,駢體文應該看了不少的,如果能不拘泥於形式套路,有自己更加獨特的風格就更好了。希望今後能繼續努力,再持續閱讀的同時,能間斷有好作品出現。加油!謝邀。看得出題主的文言功底很紮實,先贊一個。現代人寫文言文未必不受歡迎啊,要點在於不能太文,我們可以學習文言文的文法,而語言則不妨用白話。文言文的優點在於簡潔,不枝不蔓,這是我們需要的地方,如果為文言而文言,多用生僻的古代辭彙,典故則有掉書袋之嫌,也影響行文的流暢。總結一下,以白話寫文言,不枝不蔓,明白曉暢。
謝邀,前一文言有宋味,後一文言似明清,說白了,似乎看過其中幾句,但搜不到,不知為何,極好的文章啊,特別第二篇,很有靈氣,詩不咋的,似是閑作,最後一首卻頗有味道,人共街繁盛,天與月荒涼,妙筆,與前幾篇頗有鶴立之味
不懂文言文創作,以一個普通人的水平看,我覺得第二篇寫貓很有趣(我不喜歡貓),其他的不感興趣。第一篇我總覺得在一些推論上有問題,比如」有翼者,必思飛;有鰭者,必思游;有才志者,必欲奮其智勇以取功名。「有才能的隱士從來不少,「治一郡縣者,必用一郡縣之賢才;治一國者,必用一國之賢才;欲以區區之地而謀天下者,必先致天下之賢才。」按前兩句的邏輯,第三句該是治天下者,必用天下之賢才,怎麼跑到奪天下去了。「鞅輔孝公,而秦始富強」又與「治一國者,必用一國之賢才」衝突了,用了它國的賢才之後,秦國才富強起來,不是一國的賢才就能治一國了嗎?還是我理解錯了,這裡的治不是治理好的意思?
我的結論是,題主的文章有人會看,有人能欣賞,但能受大眾歡迎的會是像第二篇一樣有趣的文章。因為第一篇的題材很難受到大眾歡迎,而且沒有用處,這種政論在古代是陳詞濫調,在現代是不合時宜,比不過白話的簡潔明了,只能自娛自樂了。但第二篇我真的很喜歡,看的我想去玩朋友家的貓了,可惜我只擅長批評,沒辦法寫出其中的妙處,這就是有心無力的惆悵了。
最後推薦兩個題主可能早知道的網站,新文言和搜韻。
首先還是要肯定你的原創態度的,因為這種原創才會帶來好的作品。其次,我否認那些說你文言摻雜白話或者說你文筆不好亦或者直接說你讀書少的論調。這麼長的文章,他們如果想要說出這種態度的評價,至少要評個七八百字吧。我一看就知道大部分人文章都沒看完,就直接開始吹牛逼了。
我覺得文章文筆問題不大,詩歌就有點怪了,古詩最講究體格,你這個有點不倫不類了。然後就是內容方面了,其實你自己也覺得沒有內涵對吧,你把文章翻譯成白話文就會發現問題所在了,陳詞濫調加上無病呻吟。這是沒有辦法的事,現在人寫出來的很多都是這樣,裡面的觀點都是老生常談,毫無新意,加上沒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古人的詩文中往往透露著強烈的個人情感,而現代人生活挫折較少,往往沒有這種條件。
如果你希望自己能寫出很好的作品,可以在格式和內容上下功夫。在格式方面,可以往比較難的五言和七言絕句發展,寫好了絕句,其他文體信手拈來。內容方面盡量保證有獨到的見解或者不同的論證方法,讓人耳目一新。
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觀點有問題,請不要試圖說服我,我懶得和別人爭論也懶得說服別人。這個大家說的主觀性比較大,我覺得你文章寫的挺好的,看風格應該是男生。但是詩詞就很平常,少了幾分味道。這年頭寫文章詩詞最好不要傷春悲秋的,傷春悲秋作詞弄賦都被文藝小青年玩爛了。
寫文言要表現出牛逼,讓那些不懂的人閉嘴,最快的方法是多積累,多用典,更要措辭犀利,表現出凜然殺氣。像辛棄疾一樣,雖然看不懂你寫的是啥,但感覺好厲害的樣子。
多積累孟子這之類的書,用典更好
推薦看看歷史上的檄文和琢磨下滕王閣序。怎麼說呢,這年頭吧,啥都有,總之鼓勵嘗試吧,比某些古風好
很難,現在大多數人都很難靜下心來讀書,更何況古文呢。了解古文就能了解很多第一手的史料,例如讀三國志和讀三國演義的感覺完全不同。只不過,一定要用古文的格式寫現代的事,大可不必。用白話文還是古文,在民國時已經進行過爭論了,這麼多年過去了,用的還不是白話文。寫文章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是讓別人看的,如果別人看都看不懂,又有什麼意義呢?孤芳自賞是一種說法,但還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證明你的文章寫得好,何必走復古風呢?就象現在做飯,很多地方都是用的天然氣,煤氣,但如果一定說木柴做飯燒菜香,非要自己壘個土灶,用傳統方式做飯,何苦來哉。
謝邀,很贊,對歷史的解讀別具一格
有自己的風格,獨樹一幟,見解鮮明。希望你能堅持寫下去,不忘初心。可能並沒有太多人看,但是看的人一定會認真去讀。加油。
推薦閱讀:
※如何寫作文言文?
※《雜阿含經》文言文不好的,怎麼看?
※楚辭中《漁夫》漁夫最後一句話表達的什麼意思阿。?
※為什麼有好多人不喜歡文言古文?
※古詩詞 鳳池吟 中以下部分翻譯成現代文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