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何炅、陳歐、姚勁波入股的咖啡之翼 2016 年虧損 547 萬?

從營收結構來看,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於餐飲服務收入和特許加盟費收入兩個方面,其中餐飲服務收入4174.12萬元,佔總營收比重為65,84%,特許加盟費收入為2165.75萬元,所佔比重為34.16%。

與穩定的營收不同的是,公司2016年凈利潤由盈轉虧,虧損546.55萬元,而公司2014年及2015年均處於盈利狀態,其中2014年盈利368.6萬元,2015年盈利950.5萬元。

此外,公司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的毛利率分別為47.21%、56.45%和48.04%,2016年公司盈利能力也是出現了下降趨勢。

咖啡之翼業績變臉虧損547萬 如今業績能否撐起昔日估值?


早晚的事,,,沒有例外。

我就說了,中國雖然發展商業已有三十多年,但是至今沒有幾個真正的商人。

也許大家都知道,從一開始(80年代)到現在,做生意靠的是關係。但是開咖啡店哪裡找關係?顧客都是隨機來到店裡的,說來就來,說不來就不來了。

有人說,有關係也要靠頭腦吧?不用,真的不用。他們動腦子都只是想如何讓政策向他們傾斜,讓他們的生意越來越好。至於市場和市場規矩,那只是用來忽悠別人的。自己從來不想。

例如,九十年代的時候麥當勞就總結出了經驗,加盟方式是無法盈利的。維持一個好的加盟體系所花費的遠遠多於收到的加盟費。而且麥當勞停止了加盟,並儘可能回購原有的加盟店。

這樣的說法傳出去之後,我也曾經在很多企業培訓里聽到過類似的說法。似乎人們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是從這裡介紹的「咖啡之翼」的做法,明顯把加盟費當做了純收益,而沒有提到必要的花費和支出。不只是他,還有很多(大多數)咖啡企業都是想要在收入加盟費上「獲利」。但是很多年前我也說過,那些想要通過收取加盟費掙錢的人,必須在收到一定程度的加盟費之後儘快「逃走」,否則所有收到的加盟費有最後都會「賠」進去。所以,有的人就「跑了」!

自從星巴克開始在大陸流行,就有太多的人看上了收加盟費這樣的「一大塊蛋糕」。似乎都在想方設法收取大筆的加盟費。因此使得「連鎖加盟展」也熱火朝天起來。

雖然店面的虧損表面上與加盟與否無關,但實際上或許、很可能店面的虧損就是加盟的直接結果。最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高昂的加盟費是否可以帶來相應的「競爭力」和利益?可惜那些「所謂的」商人根本不理解。

所以,這是必然的結果。


無它,唯難喝耳


隔行如隔山,馬雲開咖啡館也未必能成功。


人、產品、定位都不行吧


本來就是圈加盟費賺錢的,被坑的多了後加盟的自然越來越少,中國搞餐飲加盟的不都是這套路


第一 這是餐廳 我是喝咖啡的 那幹嘛要到餐廳喝咖啡?餐廳恐怕無論如何也沒有咖啡店做出來好喝的。

第二 咖餐廳 到底是想好好做咖啡還是好好做西餐?(哦我錯了它還不光做西餐)?正經西餐廳不能做咖啡嗎?為什麼你要拿來標榜自己?何況並不好喝。招牌有這種意味的餐廳我向來不去,一股子王老五賣葡萄酒的氣息。

第三 最重要的 它家飯是真的不怎麼地,還很貴。我在旁邊西餐廳三百塊錢完爆這裡五百八的標準。他家中餐更別提了 同一層有一溜餐廳等著吊打它。

裝修服務倒不錯,這種店,典型的八線城市小資最愛。


不要把人當神看待,牛掰的人有,神人可沒有


前些天在北國先天下的咖啡之翼點了2杯拿鐵,起碼拉花慘不忍睹,還不如我拉的好看。


看老闆就知道了。公司想必很多operation和execution過於依賴數據分析,而且不怎麼高級……從商業運作角度太窄。不過人家做到這樣也有自己的優勢。

編完了哈哈哈


名不副實而已


不請自來

我所在的地區有人加盟了咖啡之翼,店面裝修算不上高端大氣,都是現在已經審美疲勞的裝修風格,做的東西很雜很亂,且不好吃。 所在地區任意一個獨立設計的咖啡店人氣都可以比咖啡之翼來的多 反正我在開業的時候去過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去過,大部分時間都是去漫咖啡,星巴克這類型的店了


公司虧損不等於老闆虧錢,很多人創業或者投資並不是為了讓公司賺錢。


推薦閱讀:

知乎上1000以上點贊的,有關咖啡的回答都在這裡,你感興趣嗎?
為什麼在商場香水試多了,用聞咖啡來調節?
如何用宜家的打泡器打出豐富的奶泡?
喝一杯咖啡就睡不著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想把咖啡或茶作為自己的一種每天固定提神兼養身的飲品,應該如何選擇?

TAG:咖啡 | 新三板 | 姚勁波 | 財報 | 陳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