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第一次去香港,對香港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樣具體的感受和想法?
電影《玻璃之城》開場吳彥祖扮演的許康橋初到香港時有一段自白:
「I hate this city.
I hate this whole damn thing.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 anyway?
That girl is just like this city…a bunch of flashes, and inside nothing.
Gotta finish everything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Hong Kong, my ass!」
每一句話都很貼切的表達了我初到香港時的情緒。有趣的是,我整個大學都是在《玻璃之城》故事的發生地何東夫人堂度過的。
求學和旅遊的心境大不相同。你不只是這個繁華都市的優質服務體驗者,更是要融入這個社會、成為優質服務提供者的後備役。所以當我以求學者的身份第一次踏入香港時,就被迫開始思考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位置。香港在政治上屬於我母語國家的一部分,卻在文化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姿態。我抱著「不出國門留學」的心態來到這裡,心想英語夠我馳騁這片前英國殖民地,卻被陌生的語言和文化打了個措手不及。起初我以為香港是旺角中環到銅鑼灣。但如今我知道的更多一些,比如旺角以北有佔了香港60%以上面積的郊野公園,比如銅鑼灣的40路小巴穿過隧道便能看到赤柱的海灘。我可以站在中環的寫字樓間呼吸困難,也可以花15分鐘時間驅車至數碼港閱盡海水連天夕陽無限好。
香港的確很小。有人說:「香港島不過兩個清華大小。」也有人說說:「整個港大從東到西不過十五分鐘路程。」不過生活久了才知道,平面幾何解釋不好這個地方十步一景的奇妙,畢竟它是靈動而立體的。私以為沒有哪座城市如香港一樣銷魂,山景海景與都市喧囂常常在一個轉身間展露無遺。
一個星期前看到這個問題,情緒化地寫了幾句存在草稿箱。之後陸陸續續回憶出一些片段,拼湊著寫下了這篇沒什麼邏輯的回答。在這個很難產生歸屬感的城市,每個留下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吧。
原來港男都那麼帥,打扮得體又有型!
原來港女都愛留短髮。原來吃一碗「雜碎面」就要60多港幣。
原來到處都是魚蛋粉店。原來拼桌是那麼常見。原來冷氣開那麼足!
原來開計程車的都是老頭,還開的巨猛。原來香港街上的車都那麼靚。原來根本不用擔心迷路,各種指示牌那麼清楚。
原來房間都辣么小,100/200多平的就是豪宅。原來他們給人指路那麼耐心,人都好友好。
原來他們都以為自己普通話很爛,其實都講的很好。原來大街上還是有人抽煙的。
原來超市買不到肥皂的。原來他們的小孩子看起來那麼有教養打扮的那麼乾淨得體眼神那麼清澈。
原來晚上酒吧街上真的會出沒那種港片里的著裝清涼的性感靚女。原來香港的老闆不愛擺派頭,也沒人叫他們某總。原來到處都是卓越和sasa。
原來香港電子支付的理念那麼不普遍,也很少有人網路叫車。
原來街上那麼多推垃圾車的婆婆。
原來很多叫XX大廈的,都是那種樓門都很窄的看起來舊舊的樓。今年三月到八月去了香港4,5次,跟香港朋友有了很多深入的接觸,對那裡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想想第一次去的時候,大概的就是這些感受了。別的後面想起來再補。
更新:
看到有知友說感到香港的服務人員不友好。實話說,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也覺得茶餐廳老闆,星巴克店員非常不友好,臉非常臭。後來問我香港的朋友們,他們都說這些人(屬於社會底層)本來就這樣,對當地人也這個樣。哪個社會都會有素質低下的人,所以之後的經驗里,我就不被這些事困擾了。在和香港朋友交流當中,我確實曾非常坦誠的聊了是否有排斥內地情緒的問題,可以說在一些人的固有觀念里,確實是有排斥的,但當他們自己長了見識,了解後,這種情緒就會降低或消失。我認為更多的還是文化差異問題。越是見識多,越有閱歷的人,就越包容。
大陸朋友口中的「去香港要說英語,不然他們會看不起你。」 的確妖魔化了香港人,也嚇到了內地的朋友。在我出發去香港之前,這種網路上的消息和朋友給我的忠告,給了我潛在的影響,使得我在香港看到茶餐廳老闆和星巴克店員的臭臉時,就覺得自己不被這座城市接納。
如果說香港人對內地有偏見,那麼內地人誇大的說法更是一種偏見。在我們開口說話了解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很多隔閡。
後來當我感受到香港朋友的關愛和溫暖後,我真的非常感動,記住了這些付出又有愛的人。當我看到香港那麼多民間的社區服務(義工服務)之後,我也看到了他們的責任和愛心。這和他們的兢兢業業,勤懇踏實一起,組成我非常欣賞的部分。
而我也知道了那些不耐煩不友善的只是一些沒素質的香港人,不代表全部。而且香港人評論自己都會說香港人很冷漠,所以我了解這是它城市的文化,不只針對內地人。寫在前面:第一次在知乎上這麼正式答題,不喜勿噴哈,有什麼不正確的也望指點交流。
寫得挺零散的,望別介意。多圖預警。結尾有個小彩蛋喔。手機碼字也辛苦,不忘留個讚唄。ㄟ(≧◇≦)ㄏ~~~~~~~~~~~~我是完美的分割線~~~~~~~~~~~~~
第一印象倒不記得是怎麼樣了,那時候還小。
我就暫且說說這麼多年來的那麼多印象吧。也許這麼多印象當中會有一個是你的第一印象吧。ヽ(?ω?。)ノ本人來自廣東順德,平時有空會到香港轉轉,買買,吃吃。
其實大部分香港人是挺友善、熱心、有禮貌的。只要你不做出那些不道德的事情,像隨地吐痰 隨地大小便,無論大人也好小孩也好,其實這樣的行為別說香港人,要是在大陸,一樣也會遭人嫌棄的。就像粵語里說的 「行得正,企得正,怕咩啊?」千萬別被那些說三道四的憤青們把我們的思維給帶跑了。
香港市區人口密度是挺大的,總有種擠擠的感覺。
私家車會停車避讓行人。
單行路會比較多。
聽著比較霸氣的街道名可能只是一條很小的街。
有在馬路中間建的公園,還有老人在中間下棋 打太極。
實際上香港很多地方都是填海填出來的。
城市和農村距離很近。
山多。獅子山和太平山都不是最高的山,最高的叫大帽山。鑽石山(Diamond Hill)是不產鑽石的,正確的理解是鑽(v.)石(n.)山,是以前開採礦石的地方。(PS:至於為何叫這樣的英文名?只能說明標題黨是無處不在的)
空間利用超級到位,人行天橋在港島空中聯通各棟大廈。市中心地鐵站在地下四通八達,不用出站就能到各個大廈 大商場。
地鐵的手扶電梯也會像紅綠燈一樣發出滴滴滴的聲音,繁忙時段頻率比綠燈的還快。
各個中文地名的英文標註不是拼音而是港府粵拼,譬如 旺角 源於古稱 芒角 Mong Kok(已更正,謝謝 ople/0c1feffbaaff67f429500a3ef0e99811 )。英文地名也有直譯和比較有意思的意譯,譬如 跑馬地 Happy Valley 金鐘 Admiralty。有些普通話讀著很彆扭的街道名。
在地鐵的手扶電梯上人們會統一靠右邊站給趕時間的人讓路。
八達通真是像個校園卡之類的存在。
購物天堂。
他們的一樓叫G 地下一樓叫UG1。Anyway,當你走進了大商場之後你會完全分不清你是在幾樓,你也不會care你是在地上還是地下。
原來商鋪和寺廟也可以開在樓上。
舊機場在市中心,98年以前還可以近距離感受飛機在頭頂擦過。
(侵刪)到新機場還可以上天台看飛機。其實啟德的時候到九龍城的任意一棟大廈都可以。
(PS:原諒樓主是個航空迷(??? ? ???))很多豪車 稀有車 老車,如果你是個車迷的可以多帶幾張內存卡。而且同一款車和內地的大相徑庭。
網速很快,大型公共場所有免費的WiFi。
路牌會給你指明方向。
街頭小吃會比較多,在這也不一一列舉了,參照米其林的香港街頭小吃指南吧。很多好吃的小店都會不經意間地匿藏在路邊鋪的地下。
吃的會比較貴一點,一個人沒有5 60是吃不飽的,大排檔也會收服務費。
早茶好像是在10.之前超便宜的。
蘭桂坊其實只是一個7字街口。而廣義的蘭桂坊是指那一個片區的酒吧 夜場。有的club是在樓上的。有的高級club是只有會員才可以進的哦。
每個社區配套完善,都有自己的醫院 學校 商場。
學生上學穿西式校服穿皮鞋打領帶。
寫的繁體字,也許有些不習慣甚至看不懂。
很多家庭都會雇菲佣 印佣接送孩子上下學煮飯打掃之類的。
禮拜天菲佣 印佣會放假,所以你可能會在各大地鐵站 各大公共場所見到大批東南亞籍人士。
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英文名。
說話喜歡在中間夾幾個英文單詞。
就算是一個老太太她的英文也不會差到哪去。
普通話只有他們自己或者會聽粵語的人才聽得懂。
運氣好會遇到明星,譬如最近經常有人生擒發哥。
周六日可能會在彌敦道看到示威遊行,當然也有各種慈善活動遊行。
香港的車牌前面是白色後面是黃色的,有錢還可以自定義或者拍賣。
開計程車的大多是老頭。
香港的一個的士牌照價格不菲,遠超你的想像,都是以百萬作單位的,市價具體多少我也不好說了已經。(市區的士牌現在是650萬港幣+。謝謝這位知友ople/2118b4c36a6ff4f1b2bc606f7e8dd4c0的友情提醒)
在那路那麼窄的地方,那雙層巴士司機開車還開得遊刃有餘,技術一級棒。
可能為了節省空間,在香港跟車 等燈 停車 司機都會跟得貼貼的,眼看就要撞上了。
不論是電視上或者街上公交上的廣告超有感染力 號召力還有創意,本人特別喜歡百佳和惠康的廣告。
他們的市內貨車多用的是我們叫的麵包車,他們叫貨van或者van仔。住宿比較貴,兩個人不要貪便宜就去傻乎乎的開個單人間或者單床房,你也許會後悔的。
100個平米的房子就是豪宅,當你看到那房價你就明白了。當然他們是用 呎 這個單位來衡量的。
一個車位也許賣得比你的車還貴。
書 影碟或者去看電影之類涉及版權的東西價格會比較高。
在工地上工作也是個高薪職業 混凝土(俗稱倒水泥)的日薪2300 紮鐵(俗稱扎鋼筋)的日薪1900+當然是按港幣算的。所以「不如我們去搬磚吧」在香港是適用的。
感覺和內地有時差,都十點了才上班,當然也是晚上七八九點才下的班,還會經常OT。
生活節奏快得驚人,走在街上人行天橋上地鐵里節奏自然會被帶跑。
原來國際金融中心IFC在隔壁有個小弟。(其實是他的第一期項目)
(侵刪)在彌頓道這種大街兩邊會有很多印巴藉的男人,聽說團伙式作案專坑歪果仁,總之小心錢包。
宗教信仰比較普遍。
言論自由。遊人多的地方都會有一些顯眼的橫幅,吸引你的眼球,你懂的。
萬萬想不到,像香檳大廈這種東西會在寸地寸金的鬧市當中,詳情請自行百度。
暫且先寫這麼多吧,想到了會再更。
~~~~~~~~~~~~~我是完美的分割線~~~~~~~~~~~~~~~
結尾小彩蛋,想聽小故事的往這裡看。
(PS:故事已作出相應刪改,感謝這位熱心的香港朋友 ople/fc25036423efe732fd97de6ff710afa4的支持和幫助
d=====( ̄▽ ̄*)b)香港人比較信風(迷)水(信)。內地的 通勝 黃曆等等之類的東西都會打著香港某某大師的旗號。就算是大富豪們幾乎也是個個篤信風水,多數成名的風水師也與富豪們關係密切。可見那方面香港是有多發達了。
好了背景膠袋完了,下面進入正題。
本故事純屬虛構!!!!!!請您權當笑談!!
男主角:鍾穎
沒錯,就是下圖的這位刷鍋。大家都熟悉的香港地標。(侵刪)女主角:惠豐
沒錯,就是這位長得有點漢子的妹紙。(侵刪)Once upon a time, 惠豐出身顯赫家庭,在香港的龍脈,這個最為聚財的地方快樂地生活著,家境也愈趨富裕。
直到1985年,鍾穎的出現打破了她原本美好的生活。 這個造型獨特的當時亞洲第一高個子,身材尖銳,如同一把三面刀刃的鋼刀,充滿殺氣。刀刃一面指向前終審法院,第二面則指向惠豐,還有一面遙指駐港部隊軍營。 期時惠豐家裡業績也突然倒退,股價隨之大跌。惠豐著急地跑去找大師指點迷津。結果惠豐頗有創意地在頭頂上戴上了兩根大炮接招,與鍾穎「刀炮大戰」以求化解。(侵刪) 他們兩就這樣在港島的金融中心對峙了十幾年,直到1999年一個吃瓜群眾突然走錯了片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長江!當然他也不是沒有一點點防備的。他的打扮四面都像個盾牌,外觀密不透風如同堡壘,並且全部使用防彈玻璃防「刀炮」,身高也巧妙地避開了「刀炮」。雖說顏值沒有鍾穎高,但勝在他活到了結局。(侵刪) 在鍾穎旁邊躺槍的花騎也是夠專業,打扮得像書本開頁形狀接招。奧斯卡躺槍獎非他莫屬。(侵刪)全劇終。
最後來個大合照吧!
(侵刪)本故事純屬虛構!!!!!!!!!!請您權聽笑談!!!!16年9月剛去完香港,印象出乎意料的好。並沒有傳說中的某某功大肆宣傳(期間只在某大廈垃圾場附近看見一個標語),也沒有暴力的街頭活動。服務人員態度大都比較友善的,除了在蓮香樓感受了正宗茶餐廳的港式服務(大霧)。這方面我覺得還是看個人素養吧,不論是香港人還是內地遊客,只要你遵守社會秩序,保持個人公德,就談不上什麼歧視。話說我在香港還幫助了幾個不認路的外國人…因為他恰巧去的是酒店的路。另外香港的交通,基礎設施什麼的確實比北京好多了,差距是事實。總之玩的非常開心。
前年去的了,主要在尖沙咀和中環晃,那時候還是佔中事件後,總體感覺還是很好的,沒有受到什麼因為是大陸人的歧視。
街上香水味很濃。每路過一個門店就是一種香水味,還有香港人真的很潮,都不是特別漂亮,但是非常有氣質,有自己的穿衣品味
開車很快,走路很快。街上隨處可見警察巡邏,白天還是很有安全感的,凌晨後店鋪關門,街角經常有印度人還是菲律賓人聚在一起,你從旁邊路過他就一個勁的盯著你看......(女孩子去一定要多結伴啊)
路邊隨處可見豪車和保姆車。剛去的第一天就看到一個粉色敞篷里坐著四個靚麗的嫩模......
我這次旅行遇到的香港人都很友好。在街上迷路了隨便拉個人用英文問都會得到有好的幫助,在電梯里也遇到過一個友好的阿姨,用英語跟你聊天是不是來旅遊啊,哪裡人玩的愉快之類的,一直都是笑眯眯心情都變很好。當時還超級悲傷丟了錢包,卻在小巴車站失而復得,在這裡表白香港的司機大叔,都是大好人!
當然香港還是有小偷的,專對遊客少女下手,所以你們在自拍的時候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包吼
有機會還是會多去幾次香港
買口紅的吼吼香港人對內地人的態度確實很冷漠,買東西也確實愛搭不理。這是一個獨善其身的城市。
我的第一次去香港的經歷應該算的上港囧了。四年前第一次去香港,在時代廣場地下一層試鞋子準備買單的時候,才發現單肩包被整個偷走了。倒霉的是裡面有港澳通行證,所有錢卡和身份證和手機。於是當場要求看監控,被告知要報警才可以。報警之後警察只是簡單的留了聯繫方式,堅持沒辦法給我看監控,說看了也沒用之後留了個紙片就走了。後來輾轉去了尖沙咀警署,灣仔警察總署,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跑了三四趟才辦完備案手續,之後還要重新辦理臨時旅行證。特派員公署的工作人員非常冷淡,收材料之後就說要和上海核實我的身份讓回去等電話,剛好是端午放假,身份不知道要幾天才可以核實得了。茫然無助的我走出大樓,一個人坐在麥當勞(口袋裡還有一張同行小夥伴臨走前留下的信用卡)發獃,聽到後面的一個操著普通話男士給朋友打電話,說被特赦出香港,跑了好幾天已經可以開班教別人怎麼補辦證件了。心頭一震豎著耳朵聽了一會,等這個男士一掛電話馬上撲過去,殷切的問他怎麼得到特赦可以在端午節出去。原來這位好心人的證件也是落在了計程車上,帶女兒來看病,老婆懷孕不讓進港,但是女兒的病情加急在香港沒法治,要馬上回廣東。好心人聽了我的情況以後告訴我如果很慘的話可能能得到特赦,後來在補證的地方又遇到我錢不夠了還給我了100塊錢,讓我不要還了(淚目)。於是下午我又折回特派員公署,從排隊的時候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等,等到開門一直哭到腫成豬頭。下午換了一個大使,看到我哭的眼睛都睜不開了,這位北方口音的爺爺(看上去年紀有點大)立刻讓內部的同事假裝核實了一下我的身份,當場給了特赦(實際上我還有一本護照在身上,但是上午的大使一定要公事公辦的等上海節後回復傳真才可以放行。)等辦完所有證件,身上只有幾個硬幣了,差不多夠坐公交車。若不是有朋友在港常住,恐怕真要露宿街頭,當時心境十分之凄慘。這次囧事遇到的暖心的人都是內地的,在辦證的地方也有一群來自北京的年輕人要提供幫助,說認識組織部的官員可以加急核實國內身份;還有給我100塊錢還一直告知我流程的男士;有關切眼神的大使。現在想起來還是非常感謝他們~:)----------------------------------------------------------------------------------------------------------------------------------------
(這是更慘的分割線)兩年後去工商銀行開戶,發現名下有張東莞的銀行卡(我真的沒去按摩過),不告知我卡號也不給註銷,說以前也遇到同名同姓身份證號一樣的情況,去報警吧。結果報警讓我找銀行。可能現在這張卡還在洗黑錢吧。更慘的後續,辦了日本簽證在過海關的時候單獨被攔下來了,告知我手上持有的護照被掛失(鬼才掛失過這本證件啊。。。。),當場剪角拒絕出境。機票民宿全報廢了。我到底跟海關什麼仇什麼怨?到現在也不知道誰掛的失。
我覺得我可以再回答一個生日被拒出境或者旅行小概率事件是什麼體驗的題目。
PS.剛從韓國回國工作到上海的第一天,錢包身份證就被小偷偷光光,到了租的房子的地方,握著幾個硬幣很惆悵的坐在連被褥也沒有的屋子裡。這次經歷使我在後來去香港的旅行時長了教訓,身份證和錢包分開放了。結果,單肩包被拎走了。。。今年912前後去的香港,先前有些許擔心,但踏上這片土地就安心了許多。一路上接觸的人不多,但幸運的遇到的人都很友好,歧視什麼的並沒有感受到。問路的時候都蠻熱心解答,即使普通話比較差也都努力表達,雖然我恨不得他們還是說粵語更好懂一些。
有一天晚上,快11點從山頂下山後發現唱片落在了山頂的星巴克,用大眾點評神奇的找到了店家電話,英文的問候在聽到我的電話後說起了普通話,也許是感受到我很著急的心情,接電話的店員小哥一直在用很安慰的語氣耐心的聽我講話,很溫柔的告訴我已經幫我收好了,詢問清楚姓名和電話,告訴我可以明天上山來拿,當時真的超級感動。
從寶福山去半島的路上打了一個的士,先問了大概多少錢才選擇搭乘,司機師傅是個普通話還不錯的話嘮大叔,而且聲音超大聲,一路上告訴我們他去了內地很多地方,還說了一句四川話,給我們一行的四川妹子嚇了一跳,然後就是各種找話題跟我們聊了一路,停不下來。
飛機起飛前在機場遇到一個香港旅遊局的小哥找我做問卷調查,一個平板不停的翻前翻後,完成調查送了我些小禮物,老實講我覺得他超可愛。
有一個嚇到我的就是周日下午到中環,看到一群東南亞人席地而坐在幾條大街上,脫了鞋,聊天,吃飯,跳舞,旁若無人,而旁邊就是各種奢侈品牌,這種場面對比真是嚇到我。- 機場的wifi好快,都快趕上我辦公室的了!
- 機場快線到九龍站下車。環球貿易廣場好高啊,但是怎麼人這麼少,商務樓下面居然是社區公園一樣的存在。
- 雙層巴士司機開的好猛。轟隆,轟隆,世界全不見。
- 維港的風光真好。
- 旺角好臟啊,滿地污水,油油的牆面。
- 人行道會提示觀察方向,不會因為左行和單行而沒看到來車。
- 站在中環看太平山,總感覺上面是大坪。
- 港鐵的A型車好寬敞,無障礙設施很好,好多嬰兒車。
- 中國移動和中國移動完全不同。
第一次去香港是02年。
一出機場,看到的就是XX功的各種大字報,還有大陸政府各種內部消息的宣傳。不過那時候還小,倒也沒太注意。
我是去領獎的,小學某個小比賽得了200港幣(然後花幾千去領獎,哈哈!),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和家長,一邊玩一邊逛,有一個下午去領獎。
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的空調不要錢的。當時是夏天,外面基本36+輕鬆,然後每一個有空調的地方,每一個,都是16度。包括商場酒店大巴。我覺得那簡直是世界末日,我(媽媽)需要隨時準備著一個長袖,進了有空調的地方就穿上,到了室外再脫,非常非常麻煩,而且最後好像還是弄得身體不太舒服。
然後就是,香港人不會說普通話。那是02年,剛回歸沒多久,你在香港大街上說普通話人家是聽不懂的,基本和出國沒區別。甚至我們去學校領獎,遇到在那裡上學的學生,你說普通話他也是聽不懂的。只有我們的導遊,普通話還算勉強能說。當然了,到了澳門之後發現,香港人的普通話其實還可以……
在香港吃了一頓麥當勞,那時候最喜歡的是麥香魚,沒有大陸的好吃,有點腥。後來回想一下,好像和美國的有點像。
那時候去香港太小了,記憶不太深刻了。
第二次去香港是12年。
10年之後重遊故地,這次就是個大人了,可以真正從自己的角度看香港是什麼樣子的。
那次之後,香港變成了我在中國最討厭的城市。
沒有貶低香港的意思,我只是單純的討厭,就像我討厭紐約。
香港的樓好高,路好窄,兩邊的高樓大廈壓得人喘不過氣來。我在北京長大,我見過高樓,但是在北京你依然可以看到天(雖然是灰色的)。在香港你抬頭,只能看到一個縫隙,剩下的地方都被樓所佔據。
我們是飛美國之前在香港轉機加玩三天,住在一個每晚200多還是300多的「賓館」里。這個價格在北京,大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快捷酒店,兩張床乾乾淨淨的。在香港,我們住在一棟居民樓里,幾個房間門口掛著「某某賓館」,看起來就像經營情色業務的。我們要了兩間房,有一個單人間,床基本佔據了全部的空間,連箱子都擱不下,還有一個勉強算隔開的廁所。一個雙人間,床依然基本佔據了全部的空間,勉強放得下箱子。按照小嶽嶽的話說「一個十平米的房子里,放了一個十平米的床」。進房就上炕。
由於賓館在一個居民樓里,坐電梯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古怪的人,我們三個一直一起行動,生怕哪天消失了一個。
天氣還是和上次一樣,外面死熱,裡面死冷,出門不知道穿什麼好。
這次出來是自己找東西吃,自由了很多。香港的飯真是又貴分量又少。又光顧了麥當勞,我看麥當勞寫著收人民幣,我說哎這好像挺不錯。問了一下,他們說只收100的,於是我給了100人民幣,他收走,當做100港幣,然後找了我錢……當時的匯率大概是1.2,呵呵。
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幾乎每一個服務業人員都能說普通話了,說的還不錯。基本上無論是逛商場還是吃飯,說普通話都毫無障礙,這十年來香港普及普通話做的還是非常好的。
三天其實也沒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是香港始終給我一個難以喘息的感覺,和紐約給我的感覺有一點點像。我一點也不喜歡這種高樓林立道路狹窄的城市,還好我大概以後完全不用生活在這些城市吧。發生在今年的真事
高考前我還天天想著去港大來日本後我真慶幸自己沒去香港1. 電梯太快。地鐵站、商場的扶梯,走的飛起來一樣,差點沒站穩;
2. 走路太快。這是別人答案說到的,真的,好怕擋到人家;3. 真的聽不懂國語我擦。以前以為港人只是說不好普通話,沒想到聽也聽不懂,差點要說英文;4. 很擠、完成度很高。不論新老街區,都很像樣,一看就是多年沉澱、固定下來的,沒有那麼多工地。在皇后大道坐叮叮車,兩邊的樓那麼高那麼舊,路那麼窄,車也那麼窄。感覺真棒啊。
和上海、北京相比,真的更喜歡香港。「大型實體淘寶城,就是小二的態度不怎麼好」
陌生感。
去年和父母去。儘管我們也從來沒有來過珠海,但是從香港到澳門再過拱北關口,爸媽不自覺感慨,啊,到家了。嚴謹有序。
搭電梯要靠右,左邊要留給趕時間的人。同樣也感覺生活節奏很快,看見的人都是行色匆匆的。包容。
我不會講太多廣東話,可能那時打扮得有些像韓國女生吧,在商場的碰見的服務生會首先用英語和我講話,問我是不是韓國人(一點也不覺得這是誇我好看的意思,是因為臉大嘛)型男真的太多。
搭地鐵時看見一個超級像鍾漢良的,心裡像哇,明星可以隨便出門搭地鐵咩,然後發現不是。。再一回頭,吳彥祖旁邊坐一個謝霆鋒哈哈哈哈而且都很會穿衣服,休閑西裝搭配牛津鞋,就真的看起來很有英倫風。即使是年紀不大的,也沒有現在身邊同學穿起來賣保險的感覺。男生喜歡背雙肩包,不過這個在廣州也感覺到,可能平時見慣北方男生出門什麼都放口袋裡。
香港女生就是另一種感覺了,不像內地打扮的那麼,哎我也不知道點講
相反我沒有感覺排外,在地鐵自己看指示牌,就有一個熱心的老奶奶過來問我要去哪,給我指路。其他時候如果是問路,街邊咖啡店的老闆娘怕我不知道,還給我畫了張簡易的地圖,用蹩腳的普通話仔細和我解釋。在電梯上不知道左邊不可以擋路,會有人告訴你這裡是不能站的,並沒有不舒服的感覺。
喜歡用硬幣
街道很窄去過3次香港,當然遇到過熱心的香港人。同樣是日常用粵語多的地方,在廣州,在你表示聽不懂粵語後,商家一般都會改用普通話。但在香港不是,別說商家了,公務人員的態度比國內公務員態度還差,從進關開始就特別不友好。第一次去香港從深圳出,出關順利,進關時香港海關公務人員用廣東話問我話,在我表示聽不懂後,依然粗暴的用廣東話盤問。你丫是不會說普通話,英文也不會是么。。。。。難怪去香港的朋友都說去那裡想不被歧視請說英文。
92年頭一次去香港,被徹底的震撼到,商業超級發達,那種繁華從來就沒有見過,酒店房間漂亮整潔,樓下食肆選擇好多每家都好吃,商店商場到處都是,裡面也是琳琅滿目什麼都有,特別是我想要的七龍珠玩具,上海蘇州根本沒有,這裡卻多到沒法選。
香港人對我一家很好奇也很客氣,但是語言不通,那時候我們不會粵語也不會英文,不過明顯感覺到他們的友善,雖然不方便但是也沒什麼大問題。另外全是繁體,一開始我很蒙,但很快適應了,所以很小時候開始我就能看懂繁體字,我感覺這是中國人潛在的天賦。。囧我還記得旅行完回上海的飛機降落時候,看到地面燈火稀疏,我就哭了,因為落差太大。再坐車回蘇州落差更大,一路除了幾個路燈啥都沒有。於是和我爸說為啥我要回來,為啥不能一直待在香港,最後還感嘆了下為啥我不生在香港。。囧,那會我小學。後來06年我陪我老婆頭一次去香港,她回到深圳地界的時候,也和我說落差大心裡不舒服。
現在有事要辦每年去兩回香港,順便和老同學吃個飯。自己旅行都去日韓東南亞和歐洲,旅行方面香港真的沒有什麼吸引力了1.首先是有香港代表性的密集的商店招牌,因為小時候港劇里對這種場景印象深刻,所以特意觀察了下,真的是太會見縫插針了,一個小店能掛出來7、8個招牌,生怕你看不見。但是也因為太密集,又不停閃瞎你的眼,想找某個招牌也不容易。
2.某些茶餐廳服務態度比較差。
3.早上上班時間,街上人們的匆忙感,節奏感,很不一樣。
4.碰到過一個保安大叔,向他問路,結果他很熱心的用粵語給我們指路,聽得我們一臉蒙逼,但是雖然他知道我們看上去一臉傻叉的表情明顯是聽不懂的,但是他依然堅持不停歇的繼續用粵語解釋著。
感動去年過年和爸媽一起去了香港 覺得香港真是擁擠確實怕受到來自本地人的敵意 於是處處謹慎小心 但也不乏 明明這就是中國的地盤啊有什麼好怕的 這樣的想法從澳門坐船 到香港以後找不到酒店 於是在碼頭直接用Uber叫了車 司機真的很好 即使普通話蹩腳 也一直跟我們聊天 向我們推薦值得去的餐廳在香港的幾天 除了有幾個店員在回答我的詢價時語氣不太好以外 也沒什麼讓我不滿的地方 畢竟哪都有這樣的店員 總之有機會的話 我是不排斥再去一次的
在香港歡迎大陸人的大概只有賣東西的老闆吧,去到香港不知道為什麼就有一種莫名被排斥的感覺,真的很不好受
在香港三天,有三次感受到明顯的敵意,導致在香港分外留心,生怕自己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觸動他們脆弱的神經。但是也不是說香港人都是如此,也遇到過在路上主動來幫我們指路的人。後來去澳門以後就放鬆多了。
那是2016年9月的香港
當我到十字路口的時候
安靜地等著綠燈
詫異地看著港人、老外無一例外
個個小步快走、闖燈而去
只有我一個人還在原地
那一刻,我覺得我像個煞筆推薦閱讀:
※生為香港人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香港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怎麼評論香港單親媽媽說:她很後悔讓孩子出在香港?
※香港的女生工作後多久結婚啊?婚後有孩子了一般都是怎麼帶孩子的?全職在家么?結婚生子對工作會有影響么?
※在香港讀完書後,在香港找工作容易嗎?
TAG: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