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人民相互之間有哪些蔑稱?

比如中國人對幾個鄰國的「棒子」,「阿三」,「鬼子」這類的。

特別是,其它國家的人對中國人有哪些蔑稱?


中國人對外國人的蔑稱:

鬼子:對侵略中國的外國人(尤其日本侵略者)的憎稱,表深惡痛絕之意,亦是一種蔑稱。同源的還有:小鬼子、日本鬼子(日本人)、洋鬼子(西洋人)及某國鬼子(常用的有日本鬼子、美國鬼子等國名兩個字的舊時侵略者)。

毛子/羅剎:對俄國人的蔑稱,但其歧視意味並不太濃。

韃子/韃虜:原指蒙古的一個部,後演變為對蒙古、滿洲等北亞阿爾泰民族的蔑稱。最著名的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鬼佬/鬼妹:西洋男人/女人,粵語使用者的用法。

棒子:韓國人,源於二戰前後的東北,原本並不常見,但近幾年風行於大陸網路的某些厭韓情緒論壇。同源的還有高麗棒子、朝鮮棒子、韓國棒子等。

補充,東北人針對朝鮮人的民族服飾特點還起了大褲衩、大褲襠等蔑稱

阿三/紅頭阿三:印度人,源於上海,對當時錫克巡捕的稱呼,後泛指印度人,在大陸有歧視意味。同源的還有印度阿三。

馬來猴/蠻子:對南方人以及東南亞國家的人的歧視性稱呼。

大洋馬:對白種女人的蔑稱,主要用於歐美性工作者的稱呼。

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蔑稱:

英語

Chinaman,源自北美,一般譯作「中國佬」,是最常見和最通用的蔑稱。

Chink,一說源一種自「Chinese」的變形 ,另一說源自大清國的稱呼,跟日文「清國奴」同源。

Chow,源於澳洲,原意為一種產自中國的黑鼻狗,後演變成澳洲人對中國人的蔑稱。

Ching Chong,源自澳洲,起源是澳洲人模彷來自清朝的廣東淘金者的口音,現為嘲笑華人和東亞裔,帶有侮辱性。

Bruce Lee,源於香港武術明星李小龍。是戲稱會武術的亞洲人,尤其是華人。

Fob,對中國新移民的稱謂,帶貶義。

Baby-muncher,吃嬰者。中國大陸文革及饑荒的時候,發生吃嬰吃人之事件,易子互食,慘無人道。

Sick man of Asia,譯為「東亞病夫」。

越南語

船佬/船國人(nuoc tau),說最早到越南的中國人是一群搖著船且長相兇狠的海盜,他們覬覦這片土地並帶來戰爭。

中亞民族

黑大衣/黑大爺(hitay),通行於原西域各民族,主要用於對中原民族的蔑稱,詞源應為「契丹」的變種。

日語

清國奴(ちゃんころ),始於清朝末年,指被滿洲統治者奴役下的中國人。

支那、支那人(しなじん),始於中日戰爭之後,原因是放棄清國的稱呼而轉為稱呼支那。

毛唐、毛唐人(けとう),始於二戰以後,是對中國人、美國人等的蔑稱。

韓語

??(?男):意譯「中國佬」,最早是朝鮮半島人對女真人的蔑稱,後來演變成為對中國人(特別是漢族)的蔑稱。

???(中國男),意譯「中國佬」,意同「??」。

??,來源於漢字詞「掌柜」,對中國人的蔑稱(「櫃」字在韓語中與「狗」同音)。衍生詞有???(意譯為「島掌柜」),用於稱呼台灣人。

??(?胞),意譯「糞胞」,源自「同胞(??)」的諧音,用以稱呼中國籍朝鮮族人(在中國者與在南韓者)、北韓居民、中國出生而後取得韓國國籍的朝鮮族人,及脫北者的稱呼,亦然。

蒙古語

Hujaa,意為「猴子」、「南蠻」。是蒙古國,以及一些俄羅斯蒙古族人和中國蒙古族人對中國漢族人的蔑稱。

法語

le bus montial,意譯「世界公交車」,是對中國女人的戲稱,諷刺中國女人對性的開放,像公交車一樣可以隨上隨下。

其他:

法國人愛取別人外號,比如叫英國人ROSE BEEF,笑英國人不能曬太陽,有點陽光那白膚色就成紅肉狀;又叫義大利人Spaghetti,換成國語就是說一麵條腦袋。當然,報復也是顯而易見的,歐洲別的國家也不客氣地稱法國人為GRENOUILLE,說的是青蛙,實際上暗指法國人什麼都往嘴裡塞。

法國:Cheese-eating surrender monkeys,意譯「吃芝士的投降猴子,指法國人(法國人愛吃芝士,又在二戰時投降)。

美國:白色垃圾(white trash),對美國南部一部分貧窮白人的貶稱,暗示較低的社會階層和不體面的生活方式。類似辭彙還有 cracker(喬治亞州和弗羅里達州的貧窮白人)、hillbilly(阿巴拉契亞的貧窮白人)、Okie(俄克拉何馬州的貧窮白人) 和 紅脖子(redneck)。

歐美:Jap:英語中對Japanese的略稱。在過去,它並不具有侮辱性,在二戰前後它開始變成貶義。在很多二戰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常可以聽到這個字眼兒。今天它被認為是民族侮辱語,類似中文的『日本鬼子』。

美國:gook:(美軍俚語)指外國人的貶義詞,尤指東南亞人。如菲律賓人、越南人。此種族歧視辭彙的源流說法不一,彼此矛盾,且不可考。

美國:wetback:原為靠近墨西哥邊境之美國居民對大量從墨西哥過來的拉美偷渡客的稱呼。拉美偷渡客常游泳或涉水而至,後背濕透,因此有wetback之戲稱,後來泛指拉美人。

美國:Wop,南蠻子,美國對南歐移民(尤其是義大利裔美國人)的蔑稱。

美國:Nigger,意譯「黑鬼」,北美對黑人的蔑稱。

英國:Paki,巴基斯坦(Pakistan)的簡稱,通常是英國人對南亞人(有時還指部份西亞人)的侮辱語。

韓國/朝鮮:???,意譯「豬腳」,對日本人的蔑稱,源於日本人穿足袋的形象。

上海:鄉下人,上海人對非上海人的蔑稱,也用於嘲笑沒見過世面的人。

中國:江北人,吳語區人對講蘇北話(即使來自長江以南)的移民的蔑稱。通行於民國時期。

大西北:新疆某族常年戴一頂皮帽子 所以對某族俗稱:皮帽子

皮帽子又稱之為纏頭,染不清。指說話聽不懂,又煩人的人。 新疆本地人對 某族人 的稱呼 。 類似上海人把外地人叫癟三或硬碟。是種不禮貌的稱呼。

上海:硬碟/硬碟人,意同外地人,流行於上海人較多之網路,是上海網民對外地人的稱呼,起源於漢語拼音:Wai Di Ren,縮寫為WD人,後因網路關鍵字過濾,改為硬碟(人)(因WD為著名硬碟廠商西部數據(英語WesternDigital)的縮寫。蓋因與洋盤諧音,使這個稱呼迅速流行。

中國:台巴子,台巴子是對台灣人的蔑稱。吳語區使用較為普遍,涉及兩岸的一些網路論壇亦有使用,台灣亦不乏使用者。「台巴子」源於吳語中巴子一詞,意為「來自台灣的鄉下人(鄉巴佬),不同語境下亦包含凱子、傻瓜和吝嗇之意」。

廣東:撈佬,原為廣東(不包括香港)等地以粵語為母語的廣府人對母語為北方官話的北方人的蔑稱。有時亦稱「北佬」、「撈松」。但改革開放後因為推廣普通話的普及,一些南方省份的居民到廣東經商,工作,基本上也使用普通話和廣東本地人交流,因此同樣被如此稱呼(比如不懂粵語的海南人也會被冠以「撈佬」的稱謂,但海南人所在的地域比廣東更靠南)。 另外,因為粵語在廣東的通用語關係,並非以粵語作為母語的廣東潮汕人和客家人如果懂得粵語,使用蔑稱時也通常使用這稱呼。 廣西境內有粵語地區分布,廣西的粵語使用者也會用這一辭彙去稱呼來到當地的北方人。 但是廣西境內非粵語分布的地區則未必使用這一辭彙。

阿燦,是1970至1990年代香港人對來自中國大陸移民的俗稱,帶有歧視意味。

港燦,起源於阿燦一詞,香港人對自己的自貶,其它香港人對自己的自嘲包括「港女」、「港男」等等。

港台:「強國人」是香港人對大陸的藐視稱呼。源起於90年代,本指大陸沿海地區的暴發戶.隨著大陸香港日益頻繁交流,強國人統指整個內陸地區。香港人有很強的自我優越感。香港人普遍文化素質比較高。所以對大陸具有蔑視的心態。認為大陸人:「人口多,素質低,文化低。」

台灣:26/426,在台語/閩南話中,這三個數字的諧音近似"死阿陸",26是縮寫,都是對中國大陸人的蔑稱。

香港:賓賓或賓妹,香港人對來自菲律賓的家庭傭人的稱呼,語帶鄙視。


我們叫叫韓國人棒子,韓國人叫我們中國狗(??掌柜)

韓國人叫日本人鞋拔子(???),日本人叫韓國人朝鮮人(ちょうせんじん 日制時代後對韓國人的蔑稱)

我們叫日本人鬼子, 鬼子叫我們 支那……

PS:在韓國吃中餐的時候有同在的香港妹子 ,吃到孜然味道的時候無意來了一句 這不是那個 ??(醬狗)的味道嘛… 話出口後 馬上道歉說 對不起自己沒有別的意思 只是無意識形容了下味道 在坐的大家也沒計較~~ 認真你就輸了 呵呵噠……


推薦閱讀:

從語言和民族上劃分,亞洲版圖將會是怎麼樣的?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但為什麼西方國家在很多尖端的科學技術上對中國依然禁運?
為什麼很多國家的名字以ia/ya結尾?

TAG:旅行 | 文化 | 國家 | 外語 | 文化旅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