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研或讀博中你所遇到過哪些彎路?

在你讀研或讀博期間所遇到的彎路有哪些


讀博就像是一個優化問題,當優化目標(研究課題)不明確的時候,走的任何一條路都有可能是彎路。

其實我不認為自己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畢竟博士還沒有走到終點,也不確定目前所走的路就是對的。不過這幾年也經歷過不少磕磕絆絆,倒不如分享一下,也許會收到金玉良言呢。

我覺得我走過的最大彎路就是研究任務定的太晚。

當初定博士課題時題目取得太大,後來在這個大圈圈裡朝著不同方向兜兜轉轉。結果現在論文是發夠了,可是研究工作不集中,thesis出不來。所幸現在終於找到一個題目可以再深入地做幾個工作。 # 當然,這也不一定是彎路,研究面廣了,興許對未來的學術生涯有所幫助。只不過從博士短短的四年來看,集中而深入地去做好一個task也許會更好。

另一個彎路是沒有平衡好「學」與「創新」之間的關係。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學習新知識的人,在讀研的前幾年一直是孜孜不倦地閱讀各種ml/nlp相關的書籍和文章。我當時以為,讀研的前幾年應該多積累,厚積薄發。可是事實並不是我所設想的那樣:做起研究來各種掣肘,思維總是難以發散,想別人之不敢想。

有一次清華的劉洋老師(我的學術偶像)來實驗室分享做研究的心得,他說他博士期間非常懶,不喜歡讀文章。我心有所悟,也許讀的太多反而對創新思維有所限制。不過,劉洋老師後來也強調他現在認為還是要多讀文章,我覺得那是因為他現在已經「通透」了。

後來我去普林斯頓短期訪學,我問導師他讀博時是怎麼處理「學」和「研究」之間的關係。他說他剛讀博就開始奔著研究問題去,遇到問題就去查資料想辦法解決,到最後既有了paper,又很knowledgeable。

我意識到,這就像學習編程:是先花足夠時間閱讀相關書籍,再去做實際項目;還是直接上手項目,通過問題驅動來學習的效果好呢?顯然是後者,科研想必也是如此。

在普林的導師還給我講了非常重要的幾點:

1. 讀博期間一定是學生push導師,而不是導師push學生。多數中國學生太被動。

2. 學生和導師之間的相互信任很重要。

3. 一定要發現自己的strength。比如我是學計算機應用的,做系統、演算法上的創新顯然比推bound證定理要容易得多,也更擅長得多。當時在普林我們那棟統計系的樓里,隨便找一個人數學就能秒殺我,硬著頭皮著去挑戰,到頭來也許nlp和ml文章都有,但是都沒有代表作,其實是一種很尷尬的境地。

最後還是想說,彎路與否並不絕對,每個人情況(天賦、導師、家庭、機遇)不同,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剛剛和一個同事Handy聊過博士的彎路,他已經成功應聘為一所大學的高級研究員(senior lecturer),相當於國內的高級講師。

他說,他能夠順利畢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專註於眼前的問題,從來不會盲目產生新的問題。博士研究的問題本身已經夠多了,不斷產生問題,人永遠無法回答完,也永遠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博士應該知道何時停止,何時交卷,何時畢業,而不應該憑著研究的激情將研究無限複雜化。

其實,他說的就是我另一個博士同事,一個辛巴威來英國讀博的「硬漢」,自費,單親爸爸,一個高中的女兒,一個嬰兒的兒子,每天晚班開出租養家,把學校所有能拿的教學榮譽拿了個遍。他是我見過最勤奮的人之一,在辦公室從來不一心二用,我在他背後聽到密集的鍵盤聲就壓力山大,他的論文八萬字,加上圖表,厚的可以砸死人。

他Viva答辯卻失敗了。

但失敗是正常的,博士也不都是那麼順利。但Handy告訴我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這個硬漢昨天給他打電話,問怎麼修印表機。Handy說你開車來學校列印唄。其實潛台詞是,你的修正論文提交的deadline只剩下幾周了,你怎麼還花時間修印表機?

硬漢說,我就是想修好。Handy無語。這也許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挑戰的心態,但Handy說,他看著硬漢的論文一點點變厚,原來要改正的問題其實不多,但是他總是發現新的問題,總是想加入期刊上新看到的理論和研究成果,他不知道他研究的界限,把研究越搞越複雜,最後自己可能都搞不定了,只好躲在家裡,靠著修印表機逃避真正的「挑戰」——馬上就要截止提交的論文。

而這位Handy同學,答辯完了也需要修改,但人家列了個表格,兩天時間就改完了,絕對沒有生產出新的問題,和新的麻煩。他說,我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先拿到學位,發散性的研究可以以後再做。學位沒到手,什麼都是空談。

在擔心硬漢同學的同時,我也在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清楚自己研究的邊界嗎?學海無涯,博士有涯,知道何時停止,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學術,做學術的主人,而不是變成學術的奴隸。

一點淺見,和各位為博士奮鬥的戰友們共勉!

看到樓下有不贊同我的同學,我深表理解。

首先,我對硬漢兄那是佩服的不得了,一個人從辛巴威來到英國讀博,可以說是傳奇了。

其次,我只是想說,如果能給我足夠的時間(和錢),如果能讓我和我的女朋友永遠保持25歲,我多麼想也這麼投入地做科研!可惜,我們走過了這段黃金歲月,奔三了,沒房子,沒娃,沒工作,沒學歷,和愛人分隔9000公里,父母身體一天天變差……這種壓力每天都扛著去做科研,這就是海外博士。我見過人生贏家的博士,名校,和老婆一起,移民,工作,綠卡……但那是人生贏家們的故事,我們這些海外屌絲博士們,每天都在為學術和生活的平衡發愁,如同在高壓線上跳舞。不以拿學位為目的,還能指著什麼活?學位拿到,後面才能申請博後,才能找工作,掙錢,買房,娶妻,生子,給父母養老……這裡面的心酸,沒出國讀博的同學很難想像和體會。

我只是講講我自己的體會,從來沒說可以套用在所有博士身上,如果大家覺得我是誤人子弟,我給大家鞠躬道歉。

分割線

兩個多月過去了,硬漢畢業了,我也寫了他的故事,結果一天獲得了一萬個贊……大家喜歡看的話可以點擊下面的傳送門:

貧窮無法改變嗎? - 山羊月的回答


我認為除非是毫無目的地擴大探索範圍或是花時間在很多無意義的工作上面,未必目前看來沒有「用處」,是「彎路」的工作真的沒有用處。

假如科研是一條路,我認為目光不能只注意前方,還得適當了解路邊的東西,當然大方向還是得朝著前方。。。。

平面上兩點之間直線最短是沒錯,但如果科研並不是平面呢(比如球面)?


作為一個搞應用研究的計算機博士,我走過的彎路估計可以拿來寫一本教育學的thesis了。但是如果排個座次的話,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彎路是在博士前兩年沒有從頭搭一個自己的系統,而總是幻想著把別人的工具修修補補就可以達到目標了。事實證明走後一條路線能夠成事,但是比較難成大事,特別是對於我這種研究能力寫作能力都不太行的人,做成大事的概率微乎其微。

我到博士最後兩年才開始逐漸走上正軌,然後急匆匆地發了兩篇paper頂上了畢業要求。但是其實這已經晚了。直到現在,我都特別羨慕身邊那些入學第一年就開始瘋狂build自己系統的同學,有時候他們可能的確在造輪子上耽誤了過多的時間,有時候他們可能在publication上看起來不如一起入學的其他新生。但是我相信到他們畢業的那天,一定會感到自己度過了精彩的博士生涯。而不用像我這樣「因虛度年華而悔恨,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沒有改掉本科的壞習慣, 想著考前突擊,做project 的時候想著捷徑,不夠踏實。

知道後來才真正體會,shortcut is the longest way. (原話可能是The longest way to success is a shortcut.)

沒有彌補本科的缺陷,沒學過的東西沒有補起來。


想起有位學者告訴我的:博士其實只是一種訓練,教會一個人怎樣去做研究。

大部分發表的文章其實沒啥意義,也沒有真正創造出多少有價值的東西。真正要創造一些新東西,有些也許是在大學實驗室,更多的在真正搞技術的企業里。

一開始就專註一個問題,深入調查,大概就發出文章;就能畢業吧。其實,也不可能完全搞明白的;人的認識能力總是很淺薄很局限的。

很多人並不了解研究的意義,也不適合做研究。只是各種原因走上了發文章的路。僅此而已。


選了化學專業讀研,沒有直路。


俺讀了研,沒讀博。

第一年沒考上,鼓足勇氣再來了一年,考上了,期間沒什麼說的,畢業了。說說我的感受吧,可能文不對題,見諒

畢業這麼多年過去了,從事了也有幾個行業的工作了。對於考研上研這個事情上,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個彎路。原因如下:

首先得弄清楚自己要什麼樣的生活,然後就會知道要什麼樣的工作,一個文憑對後面有多大幫助。國內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實際上是什麼樣子,大家心裡都清楚,那些成果到底有多大比例是乾貨大家也都知道。如果自己本身認為知識多了就會有更好的道行而去追求知識,那另當別論,大家都有愛好,有人喜歡吃喝嫖賭抽,有人喜歡學習,木辦法。

我說點實際的,如果想要一份體面的工作,文憑或許有用,但是體面和文憑雖有相關性,但不是直接相關,不是從事高科技創新崗位的工作,根本用不到本科甚至高中以上的知識,目前看來,經驗更重要。

如果想掙錢,那跟學習知識就更沒什麼關係了,在我們這個環境下,想掙錢的話,只要你豁得出臉面,酒量,時間。。。只要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其實辦法很多。。。您一定懂的,什麼什麼創新那是政策口號的事情,怎麼利用政策,那才是掙錢的事情,這需要可靠的信息源頭,這種資源怎麼搞,您也懂的。想加薪升職,可以認真工作,積累行業經驗,團結好同事,積累人品,巴結好領導,整合資源打壓公司裡面跟你逼逼的傻蛋。這,和文憑貌似也無關。

如果想追求生活幸福,那如果通過好好學習去爭取,那就該找地方去洗洗腦子了。

總之,如果你想去一個地方,你就乾脆邁步朝那個方向走,千萬別務虛,務實是正路。

環境如此,也是沒辦法,底層的我只能選擇適應這個環境。說什麼科技興國,呵呵


我覺得科研沒有直路。但彎路可能走成另闢蹊徑,成了直路也說不定。


我的彎路:太晚才意識到博士生該做什麼。

我是本科直博,實驗室是傳統工科實驗室,以工程實踐為主,基本沒有理論研究。我在讀博的前兩年,渾渾噩噩,對本學科毫無了解,只知道機械式地完成老闆的工程任務,也沒有太多時間看書和論文。去年下半年我突然意識到,這麼做下去不對,這不是一個博士生該有的狀態,後來終於醒悟博士到底應該如何讀,同時也意識到自己是真心喜歡理論研究,而非工程。於是鼓起勇氣向老闆說了今後的打算,並申請了今年的csc公派聯培。出乎意料的是,本來打算安排我今年接手一個大工程項目的老闆居然非常支持,今年開學專門在實驗室成立了理論研究小組,準備投入一部分力量做學術研究。經過近半年的摸索也找到了一個似乎可以做一些文章的題目,一切看起來都還算順利。

回想起來自己其實一直都比較理想主義,在這樣一個以各種橫向課題為生,毫無理論研究基礎的實驗室想要做出成果實在舉步維艱。但辦法總是人想的,無論如何也要鑿出一條路來。不為別的,就為我在讀書和看paper的時候感受到的那種智性的戰慄。

祝各位讀博愉快。


在很小的細節上花了太多時間 精力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


本不想說,看了山羊月的答案,覺得知乎上也有這種誤人子弟的回答還從者如聚,真的很悲哀。山羊月所自以為得計的什麼邊界,其實,不過就是一個投機者為了獲取學位而做的世故之談而已,根本不足以醒其他人。恰相反,我倒很欣賞那位修印表機的,這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哪怕延期,這又如何?要知道,他是在精益求精,這種嚴謹,才是博士生最好的精神品質。山羊月只是目光短淺的把按時拿學位作為成功的標準,殊不知,長遠看,即使這個修印表機的延遲一兩年畢業,然而,他的這種精益求精,讓他不僅擁有了今後進行科學探索所必須的最寶貴的經驗和品質,同時,他的作品一定會是遠超其他人的,那麼,他一旦畢業,將極有可能就和一般的教授水平等同了,這,不比按時畢業的反而更快達到目標?


讀研期間,在我和我研究生同學寫畢業論文時幾乎每個人都遇到了如何設定研究課題範圍的麻煩。問題/puzzle的範圍很容易設置得過大,導致沒有時間/精力/資源去進行研究,最後影響分數。這是我所感受到的最大的挑戰。

國外的文科研究生階段主要是培養和考察研究能力,要求學生研究出新的創建並不是排在第一位的。把握住自身所處的研究階段的考察重點應可避免這個問題。

話說回來,在人文社科領域,提出問題總是研究中最困難的一步:前人已經創造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法,提出問題能力和水平才是對研究者的最高挑戰。


利益相關:農學博士第五年

今年已經是我讀博士的第五年了,其實早該畢業,中途出國一年,再加上自己嚴重拖延症,性格懶惰,不願工作,不願畢業,以各種借口拖著自己,在外人,乃至我媽,男票看來,我不幹正事,滿腦袋都是出去玩玩玩,買買買,一點不考慮未來,男票還威脅我說,如果我再不畢業不工作,他就要分手了,他想要一個家。講真,有時我也想,可是總是無法說服自己有自信來迎接未來,長期養成的思維習慣,就是要把未來問題,能想到的都想到,不懂要弄懂,凡是有個PLAN B,才敢義無反顧去做,他總是說我,空想太多,假設太多,卻從不去踏出去第一步,但我內心卻是太看重這件事,怕失誤,怕挫折,才不敢去做,我想很多博士都有這種心態吧,總想儘力做到最好,最怕的就是沒考慮到,最怕和預想的不一樣,總要查遍所有文獻,看到有準備不足的地方,就抓心撓肝的想辦法。也有可能是我腦袋上銹了。

言歸正傳:

1,不是所有的師兄師姐都比你強。她們的經驗,可以聽,但不要全聽,也許是錯誤經驗,導致自己也誤入誤區,信了邪教。

2,不要盲目崇拜導師,尤其是那些光環閃,嗓門大的大牛們,小牛們。

3,不要總想搞個大新聞,技術拓荒牛很累,很容易粉身碎骨,因為很多人,包括鼓勵你的導師,也是在等著看你笑話,沒有很好的把握,不要主張新技術,學會成熟技術的新用法。

4,掌握一門核心技術,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有閃光點和機會。

5,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驗室沒有錢沒有前途。

6,讓推銷試劑盒藥品設備的人滾犢子,能直接從官網購買的藥品,不要找中介或者小公司代購。

7,導師給你定的課題,師兄姐給你推薦的課題,要睜大雙眼,多看資料,最好與國外實驗室的人聊一聊可行性與困難點,越是高大上的課題越是畫大餅在騙錢。

8,專心做好自己的實驗,不要被實驗室的小幫派,課餘活動,行政管理之類搞花了眼,「整事」就是他們的工作,他們的利益點,一個學生不要想太多,參與進去,分得兩粒米,這是目光短淺,如果沒有人說你的好話,也比有人說你一句壞話強得多。

9,博士就是一個經歷,一個靜下心來做自己做的事的珍貴時光,最能把握自己方向的時間,做好該做的事外,鍛煉身體,愛美,旅行,閱讀,享受人生,都是最佳時間,等待自己工作時,落在能落的最高的樹上,迎接看臉的世界。

10,不要局限於實驗室,去做一做市場項目,這個差距,是你以後知識變現的本錢,人也會變得特別寬容,擁有一雙鑒別真偽的眼睛,擁有一雙做事的雙手。

11,世界之大,哪裡都能成為你的舞台,你的利劍,就是你在博士期間培養的好奇心,觀察力,學習力,專註力,總結能力,表達能力,眼界,審美。

縱然這五年遺憾很多,挫折很多,但我真心覺得收穫更多,那是別人不懂的快樂,他人看到的只是身外之物,在很多人眼裡,坐個辦公室,有個事業編,有房住,有車開,找個人,生個娃才是正經事,但我想很多讀博的人,內心不甘於這種「主流」的生活觀才選擇走這條路,我們想要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在框架上耗費了過多精力,但在收集後續資料的時候才發現之前的框架有點太理想化了。


大家的都好勵志。。

我遇到的情況是。。

老闆卷了錢跑了


看了這麼多答案,想說題外話,就是我覺得不管是想拿學位或者是真正想紮根科研道路的,知道自己的目標就把心態擺正就好,想拿學位也不是讓人鄙視的事,有多少開始一心也想投身科研事業的人,最終變得想拿個學位畢業就好,有的是確實不適合搞科研,有的是客觀環境讓自己要去承擔更多經濟上的擔子,這那的原因很多,真正做學問的人值得敬佩,但是各自的選擇不同也不必苛責。


我和不少人都感覺讀研本身就是彎路。。。


看了幾個回答,大部分是關於怎麼開始和怎樣開展研究的。不知道有沒有同學也遇到的同樣的問題:博士讀一半,換導師,換方向!

有一段感覺就不想讀了,浪費了2年多的時間,那種新人的銳意慢慢被磨掉了,卻需要重新開始,中期答辯近在眼前,各種壓力~

慶幸的是,終於是堅持過來了,並且找到了新的方向和研究點,從頭再來吧,給自己加個油!


不知道做什麼


推薦閱讀:

選擇博士導師時,其論文的引用量有參考價值嗎?
第一次跟心儀的博士生導師見面聊什麼?需要做一些什麼準備?
這樣的博士導師,我該換嗎?
直博生是否還能改為碩士?如果不能,是否還能再去國外獲得第二個博士學位或讀第二個博士呢?

TAG:研究生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