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天之內徒步80KM或以上是什麼樣的體驗?


我來告訴你是什麼體驗吧。

有海拔上升的任何線路,走不了80KM的。

就是從早上走到第二天的凌晨。其實已經跨一天了,但是從徒步開始算起確實不到24小時。

肌肉感覺疲勞啊等等,普通大家都懂的就不說了。

能感受到第三瓶紅牛的效果衰減。

能感覺能量棒效果。

最後會出現坐下回復體力的時間基本等於行走時間。

走完第二天基本回復不滿血量槽的。


一天走80公里不難的,沒那麼悲壯。

我完成過兩次百公里,感覺百公里是從70公里開始的,前70公里順理成章的走就行,70公里以後才需要一些堅持,最後10公里才開始真的難受。


剛剛參加完兩天百公里徒步。

地點在南京郊區,全程柏油馬路。

第一天50公里,前40公里用時8小時,後10公里用時4小時,總共12個小時。

後面走的慢的原因是腳受傷嚴重,下面是晚上回賓館拍的照片。

腳底打泡,腳掌拉傷,腳背腫脹。

原因是因為腳底磨出血泡,下意識改變走路姿勢,然後腳掌拉傷,下意識再次調整姿勢,然後腳背也跟著完了。

今天早晨忍痛繼續徒步,8個小時挪動大約25公里,腿腫了。

後來體能,意志,精神都處於崩潰狀態,大約30公里時退出並呼叫救護。

實在是太疼了。太疼了。太疼了。

一共有約90人參加活動,走到最後的不到20人,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的小夥子。 我體重較高,180公分身高,86公斤體重,每周五天以上8公里慢跑。

以我這次慘痛的經歷來看,普通人完成單日80公里難度很大。

根本不是體能的事,你的肌肉,肌腱,關節和骨頭在你體能耗盡之前就會罷工。

寫的很亂,湊合看,正在在床上挺屍,見諒。


糾正一個錯誤,一天80公里不是徒步,是跑步。而且是超馬級別的!


以步兵為例,戰鬥負重是15-20KG,實際負重都超過這個分量。

徒步行軍情況下,「常行軍」為時速4~5公里,日行程30~40公里;

「急行軍」為時速10公里左右;

「強行軍」為日行50公里以上,一晝夜連續行軍12小時以上。

以上為通行計算方法。

考慮到一般人(一般人,一般人,這是前提)身體素質和軍人無法相比,在負重10KG的前提下,平地80公里/天的行進走下來很崩潰,山地80公里不可能完成。


好像大家的答案都很簡短啊,而且好像基本都是團體活動,那我就佔個坑說說我的獨自城市徒步經歷吧。

預告,佛山出發走到中山,23小時,88公里。第一次長距離徒步。

—————獨自徒步分割線—————

當朋友們知道我從家徒步到大學(佛山至中山)時,大家都表現出各種個性化而又有趣的反應:「厲。」 「看著就蛋疼。」 「熱血中年的打雞血行動。」 「通宵徒步你不怕被卻色嗎?」 「你這麼走是要鍛煉身體?」 這關注度真是讓我虛榮心大大滿足了。我想在這些評論當中應該會有同學想知道我這麼徒步的中間發生了什麼,或者想知道我這麼走有什麼意義(應該有人想知道的對吧?……對吧?)既然我的虛榮心已經被滿足透了,那我也來滿足一下同學們的好奇心吧。(哎…哎聽我講完先別上廁所啊)

念頭緣起

要說徒步這個嗜好(可以算是嗜好吧?)是去年被T哥參加的徒步百公里活動給激活起來的。那時還真是一打雞血就想去參加了,還好沒參加成。然後變成從今年開始經常徒步個八九公里去上班,當成再次報名參加百公里的前期鍛煉。然後某天看地圖發現,從我家到我的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總共也正好是100公里左右,於是開始萌生了徒步回學校的念頭。

不過這念頭歸念頭,經過平時的徒步小鍛煉我已經開始認識到,這麼長距離的徒步並不是靠一腔雞血上衝然後一拍大腿就能走下來的。於是還是決定先加大點鍛煉強度,再看看哪天再徒步。(具體哪天真沒考慮過,無限期拖延的節奏,懺悔一下拖延症。)而在強度加大的練習——也就是走得距離更遠一點以後,我開始覺得參加百公里徒步有個值得注意的問題:一起參加的人有點多,且要組隊;這樣就難免出現邊走邊聊天,走時因為要團隊行進而自己沒法全速行進,還有萬一有人中途放棄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等等這些狀況出現。這些都會導致自己的節奏被打亂而使體能有多餘的損耗。於是想著想著,還是覺得自己一個人去徒步還有把握一點。

於是乎,在一個考完試後沒所事事而又心情亢奮的下午,我決定去走一走。

徒步計劃

以我對百公里徒步的粗略了解,他們的開始時間都選在傍晚,那就面臨一個問題:要通宵徒步。在決定走一走的那天之前,我是覺得這麼走好像不太靠譜,所以就想若是我自己走的話就選在大清早開始吧,頂多天沒亮就出發,也總比一開走就面對著漫漫長夜要好一點,而且還很理想地想像到要是我大清早就出發,沒準晚上12點前就能到呢(太二太天真)!但到了真正想開始走的那個下午,在打算計劃路線時,對「要不要今晚早點睡一覺明早起來再出發?」這個問題只糾結了兩分鐘就有了答案「去你的,明早起來你就不想走了,再說起不起得來還是個問題呢!定好路線就走!就今晚,六點半!」

定路線,重點當然是定休息補給點,這一點上得感謝T哥提醒,令我一直以這個為首要考慮,事實也證明這點相當重要。既然決定要通宵行軍,那當然要選相對不那麼偏僻的路,比如國道(高速公路你也上不去吧喂)。然後就是選路上能作為補給點的地方:汽車總站或者加油站,這兩類都會出現在國道邊上,而且都會有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店甚至是快餐店(中國好公廁什麼的,你懂)。而補給點的間隔,計劃中我是打算十到十五公里左右的間隔補給休息一次,每次休息30分鐘,這樣算的話到目的地應該能在20小時左右,能控制在24小時內走完全程,就跟百公里徒步一樣了。——事實證明我想得比較理想化了,不過這也只是計劃嘛。(??就是預計補給點)

路線訂好了就得看看帶些啥上路了。因為見過T哥提到過腳底水泡的問題,再加上自己平常練習的時候也領教過水泡的厲害,所以首先想到的就是要預防水泡。之前T哥的建議是多帶雙襪子,我覺得我腳汗略多應該再保險一些就帶了兩雙厚襪子,另外還帶了幾片創可貼以防萬一。

做計劃時還糾結了幾件事:手機還沒充滿電啊咋辦?還有一半的電量要充滿得到八九點了呢!還有那個計算路程的軟體要是中途閃退了不就沒記錄了?沒記錄就不能好好裝逼了呀……我去!再磨嘰又是一堆理由地推遲出發了,不行!沒充滿電就開著節能加飛行模式走,休息時才連網看看,絕對能扛一天;軟體怕出問題那就手機和平板同時開著軟體計程,就不信兩個一起出問題了!

最後揣上一壺水幾條巧克力,我就出發了。

前期準備啰嗦了這麼多大家應該也看累了,徒步路上我也沒打算再流水帳敘述了,只想跟大家分享幾個跟我一開始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事實。(圖一:設定的休息補給點

獨行夜

本以為在黑暗中趕路會是最容易出現放棄念頭的時候,特別是在那寂靜的凌晨。剛開始那十幾公里都是在平時最熟悉的路上走,還算是信心滿滿健步如飛的。越往後走,路越陌生,而且夜也越深,城市也睡得越沉了。但路上並不是毫無人煙,車還是一直來往不斷,偶爾還會有午夜騎行或夜跑的人與我擦肩而過,不但沒讓我覺得有退意,反而覺得有種找到組織的感覺。

半夜裡有一段路是在佛山一環高速輔道上走的,那路上別說人,連車都只是偶爾一兩台擎天柱呼嘯而過。雖然走那段時已經有點累而且離補給點還挺遠,但可能因為精神都高度集中在「有沒有大車從後面來」和「路邊草叢會不會跳出山賊」這些想法上,完全顧不上要不要半途折返的問題了。更何況,在那路上即使想打車都打不到,只能往前走,想放棄也只是白想。另外其實防賊那方面好像也是白操心,誰會笨到在一個基本只有汽車呼啦啦路過的輔道上三更半夜蹲點準備打劫個行人呢?何況看我的樣子,我不打劫別人都不錯了。結果是,這個通宵就平靜地走下來了。

休息有學問

一開始我只想著,走到補給點就坐著,喝點水吃點巧克力就對了。但其實我在預想時就忽略了一點,就是上廁所。雖然喝的水大部分變成汗,吃的東西又不是很多,但該排泄的還是得排掉的。而且每次一走個把小時,庫存是肯定有累積的。但這點在趕路時好像很容易被我忽略,可能是因為走的時間長後所出現的腰腹酸脹的感覺,有時會跟內急的感覺混淆了。還好這次醒悟得比較快(也可能是水喝得特別多),不管到沒到休息點只要有機會都先讓身體排空,減少因不知不覺中的憋而消耗體力。

休息的時候更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心理現象——當然僅是我自己的感覺,不知道有沒有共性可言——當走到一個休息點,坐下休息後,總是在看時間,總是想快點過完休息時間馬上繼續走,於是時間反而過得很慢,但這樣的緊張兮兮的休息其實作用不大,所以後來的休息時間我只定個倒計時,便讓自己放鬆不去看手機,等它響時再走。

我還發現了休息的姿勢好像也對休息的效果有很大關聯。剛開始時只是隨便坐下,雙腳即使坐比較長時間還是比較酸脹,後來發現深蹲著休息或者像深蹲一樣的坐姿能讓雙腳更快地消除酸脹感。而且為了走路更省力,鞋帶會綁得相對稍緊一點,但這一點在休息時會影響雙腳血液循環,讓缺氧的酸脹感持續更久,所以休息時,最好還是脫了鞋,或是至少鬆開鞋帶,讓腳真正徹底休息。

這樣的休息也像平時工作做事一樣,有時停下來靜一靜,什麼都不做,並不代表毫無意義。也有可能是為了更好的再出發。

最後5公里

其實整個徒步過程里我最想談的就是最後5公里。因為這段路程已經超出了5公里這個距離的現實意義了。在走了一宿基本沒睡,又頂著烈日走了一個白天的情況下,人會是個怎麼樣的狀態,估計沒有試過類似運動強度的人應該很難想像出來。即便是讓我現在再回憶起那個狀態,也是覺得信息量巨大,或者我該整理成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用類似拼圖的形式把當時的感受重新拼出來可能會更好地重現。

先來報告一下生理狀態:首先是腳掌的水泡,雖然左腳因為及時的處理而阻止了水泡的發展,沒有影響左腳的行走,但腳底還是因為長時間行走而感覺發燙且有脹感;右腳掌因為處理遲了(比左腳的處理遲了十多公里),所以即使是有創可貼墊底加上換上厚襪子,仍然阻止不了水泡的一路長大。其實在半程時已經感覺到右腳掌上泡比較大,但為免因為穿脫鞋的疼痛進一步消磨意志,所以一直沒再看水泡到底狀況如何。當進入中山境內時(約餘20公里左右),水泡給我的感覺已經像是佔滿整個前腳掌,就像是前腳掌多了一個內增高氣墊的感覺——唯一不同的是,這氣墊會讓每一步都感覺火辣辣的。在進入最後5公里時,我才忽然發覺之前讓我感覺很有支撐感的那個大水泡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已經軟化下來,繼而多了一種踩進泥潭的感覺——大水泡原來已經被踩破了,水泡的水已把襪子和鞋泡濕了,還悶在鞋裡。除了腳掌像踩在熾熱的泥潭裡,再往上的腳踝、膝蓋、髖關節、腰椎上的關節、肌肉和韌帶都已經有強烈的發熱和脹痛感,只能把步幅和步頻盡量的減小,不停地變換著行走的姿勢讓其中一些關節能稍微減輕運動強度,緩解一點疼痛。偶爾被路上的小石子硌一下腳底,就會一個趔趄,像是腳掌被鋼杵捅了一下,感覺下半身會像被定向爆破的建築一樣解體。腰椎以下,整個下半身像是在火海中行走,但到了上半身,因為負重不多,就只有被烈日炙烤的灼熱,卻沒有長時間運動的酸痛,只有脖頸因為長時間保持挺拔而出現的一點僵硬,這跟下半身比起來那都不是事兒。比較奇怪的就是雙手冰涼,我只能不時的用力握緊雙掌希望能有點回溫,現在回想也許是因為雙腳雙腿實在太燙,就顯得雙手涼了。眼皮也不甘示弱,間歇性地打架。生理反應差不多就是這樣子。

心理反應的話,我想大家多少會猜到一點——是的,很想放棄。在剩下的5公里里,其實我已經走出了以前不太熟悉的區域,到達了我在中山學習和工作時最熟悉的城區街道——包括那些我非常熟悉的各路回校公交線路。熟悉的感覺像給我打了一劑速效強心針,但卻又太短效。在幾分鐘的一鼓作氣之後,腦中出現兩個聲音,而且是從未有過這般清晰的自我爭論。

「這麼痛苦,就走到這兒吧,你都已經比自己以往都要走得遠多了。80多公里,差不多得了,你看你的同學們都已經說你牛逼了,也不差這幾公里嘛!看!公交來了,快上去吧,十幾分鐘就到學校了。你看你現在,十幾分鐘才走出一公里,每走完一公里還坐下歇半天,走到天黑都走不完啊這幾公里。反正就你自己一個人走啊,又沒人會監督你走完,你坐幾站車到了也沒人知道啊,你看!又有車來了!上吧!」

「不行,還剩幾公里就到了,撐著別老找地方坐下!別看車站了這不關你事!還有幾公里不是你放棄的理由!是的你上車就是放棄了!坐在這兒不走也是放棄了!別太小看這次放棄,這最後幾公里很關鍵啊,會影響到你下半輩子做的所有決定!將到終點時是最難熬的,這道理你聽過不少看過不少,今天真的感受到了吧?如果你這時候選擇放棄,往後你做的所有事情在面臨最後的考驗時你都會選擇放棄!別自我安慰說做其他事時不會這樣,一定會,因為這是你自己給自己的經驗,經驗會變成習慣。你下半輩子是習慣堅持還是習慣放棄?你好好想清楚了!別讓自己在重生時難產了!即使沒有其他人看見,但你自己知道自己有沒有放棄!」

一點不誇張,當時的我就一直處在這種分裂的爭吵中,搖搖欲墜地走著。我好像感受到了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衰老而力不從心的感覺,特別是那種心理落差——明明昨天我還覺得走那麼幾公里都不帶喘氣的健步如飛,現在卻顫顫巍巍的步子都沒法邁大了,還幾百米一歇的。我記得跟人投來的怪異目光,現在回想起來他們也許在想:「哎呀這人怎麼這麼年輕就中風了真可憐……」忽然覺得,這其實跟冰桶挑戰很像,同樣是對一種沒經歷過的狀態作一個極短時間的體驗。不同的是我所體驗的,是將會出現在每個人身上的——衰老。這也是我出發前沒想到的一個意義所在。

分享了這麼多,其實我也只是想說明:這事兒光靠打雞血還真是完成不下來;這事兒已經超越了鍛煉身體的範疇了,說它是自我改造也一點不誇張;還有就是,停下來,很重要。

PS:最後一張就是被我長時間走路硬生生磨破了褲襠的褲子,至於我的腳掌,我就不放圖了,自行想像吧。


瀉藥,

學術一些說,一級路面人均步行速度為8~10km/h,山地環境(二至三級路面)人均3.2km/h,如果80公里不間斷行走,平地需要8小時,山路需要一天一夜,下面來說說體驗:

首先是會很困、很餓、很累,並且需要不停的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腸胃不好的人會因為一邊走路一邊吃東西而更加難受;

其次是膝蓋壓力會非常大,對於半月板的磨損會很嚴重,要知道半月板磨損是極難恢復的,所以膝蓋會無比的疼~

再次是小腿部分會因長時間疲勞而充血,圍度增大,肌肉變硬,可能會抽筋;

最後是,腳跟、腳踝會因為摩擦起水泡,腳趾也會因大量的水汽聚集導致皮膚容易起泡破損,腳掌關節會因身體重量產生腫脹。

身體的不良反應是其次,主要的體驗還是精神層面的;

通常在身體出現不適後,意志力才是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唯一動力,大部分人會一邊走一邊罵,罵自己是傻×,居然會參加這樣的活動,然後會一步步做目標退讓,從一開始的拿名次,到後來的不掉隊,再到最後的堅持走完,實在不行了就安慰自己下次一定要挑戰成功。放棄的人會在此後很長時間不斷的說一天走80km是如何的「非人待遇」,堅持完成的人會忽略掉大部分所受的折磨,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到處吹牛×。

-------------------------------------------------------割一刀-----------------------------------------------------------

關於上述8-10km的行走速度,居然成為了被質疑和爭論的地方,下面就來解釋一下吧:

首先是地形分級,目前地形主要是分為5個級別(1~5),一級為平坦無任何起伏的硬質路面;二級為由起伏的硬質路面,三級為起伏較大且偶爾需要用手協助前進的路面,四級為起伏較大,經常需要用手協助,偶爾需要如繩索一類器材使用,一旦滑落,可能會受傷;五級就進入了技術攀登的領域,也可以解釋為常見的攀岩了,可解釋為角度較大,必須有手和器材的協助,一旦脫落可能致命(所以以優勝美地分級方式來看,攀岩難度等級都是以5開始的,比如5.9、5.10、5.10a等等)。

其次是人類的行走速度極限,競走這項運動都應該聽過吧?度娘了一下,目前的世界紀錄是12公里用時45分45秒(詳見體育總局新聞日本選手打破男子20公里競走世界紀錄),當然,咱不是運動員,但以一名普通的社會青年水品來衡量還是可以的。

由於本人有過服役史,大部分新兵軍為17~24歲健康青年(新兵入伍條件與運動員招募條件有明顯不同,無需運動天賦),加之每年服役人數較大,可以說是能代表同一個年齡層次的平均水平,言歸正傳,入伍新兵首次10km跑(基本可認定為無任何訓練情況下),標準是1小時內完成,合格率可以在80%以上,所以說人均10km/h,是沒問題的(後期通過訓練,可達到10km負重越野40min,5km17分半);而走路呢?通過新兵急行軍拉練可以看出,一小時內,負重20kg,10公里山地二級路面可以輕鬆完成;作為一名戶外領隊,當相同條件下,本人曾親身嘗試過輕裝一級路面(接近一級,基本上無爬升的柏油路)帶隊徒步,前隊行進50min抵達10km營地,後對中老年人群90min完成10km路程,前後隊最遠相差3km,考慮到以青壯年居多,且隊中中老年經常參加鍛煉,所以取最低標準再降低一定標準,8-10km/h的一級路面的輕裝配速是沒有問題的。

最後,以保證數據準確的情況下,本人又做了下計算:

以步幅0.75m(以教材標準)計算,1s可走2~3步,那一小時可走7200~10800步,總體算下來人均配速是5.4~8.1km/h,那麼8km/h的配速是沒問題的,那10km/h的配速呢?倒推一下,只需要每秒3.5步的頻率,換句話說,每個人可以嘗試一下,一秒鐘走四步,完全是可以完成的,所以10km/h的配速並不像想像的那麼誇張。

當然,這時候肯定會有人說:我一步邁不了那麼遠!走路肯定會越走越累,越累就會越來越慢!等等等等……我只想說,理想情況,理想推算,中學物理不都這麼教的么?如果硬要加入客觀原因,那我喝了紅牛是不是得走快點啊?之所以吧人均行走速度放在8~10km/h,原因有三:

第一,8~10km/h的配速是可以實現的,而且是有過體驗且並不難達到的;

第二,既然題主需要在一天內完成80km的路程,肯定需要提前有充足的心理及身體準備,並且可以判斷題主起碼是一個有從事戶外能力或者經驗的人;

第三,作為戶外標籤的問題,回答起來不用按照國民水品來看待,僅針對與有從事戶外能力和經驗的人而言,8~10km/h也不是問題。

其實要嚴格的說起來,真正有問題的地方是二三級路面3.2km/小時的配速,所謂3.2km/h,數據其實出自於登協教材,其含義也是負重情況下的山路理論配速計算,以輕裝實際情況下的以經驗來看,是可以達到4~5km/h的,但以實際情況下來看,即使以4~5km/h的配速來行走,80km很難在24小時內完成的,原因大家都懂,理論計算嘛。可能就是因為前後數據的差異較大以及評判標準不同,在加以理論情況來推算,才導致了各位知友的質疑吧~

ps:突然發現解釋比正文的字數還多,唉……不要太較真了…我也是夠無聊的……


湖南每年都有百公里毅行,建議可以去參加一下!我去過兩次,在瀏陽地界走的,走了無數的山路,至今記憶猶新!!走到絕望的感覺!

第一次帶著妹子,六點多出發,夜裡11:30才到第一天露營點,大約60公里!和我一起有個小夥伴下午四點就到了。第二天跑了四十公里左右,五個半小時吧!

PS.第一天晚上十點以後,在路上看到無數默默流淚的妹子!

第二次參加,我選擇一天完成比賽,一整天絕對超過了100公里!體驗就是:記憶猶新!!各位慎重!!


額,22小時100公里,表示沒啥,感覺就那樣吧


一天徒步過60km,當時走墨脫線的時候,從雅魯藏布江景區門口到汗密。從3000米到翻過4000米的多雄拉山,然後下到汗密。早上六點半出發,晚上9點到達!人生第一次徒步,前面12公里走的特別累,後面18公里開始調整,到了最後30公里,已經沒有太多感覺,只知道兩條腿不停的往前走,跳石頭路!


沒有80km的經歷,但是各地都有很多百公里活動,很想一試。只有曾經在西藏岡仁波齊轉山時13小時走了50多km山路的經歷,已經在新藏線自虐了十多天的情況下,還是感覺比較累的。


普通人大概每小時能走五公里左右,並且堅持6.7個小時。走80公里需要走16個小時。所以體能比較好,意志也比較堅定的應該沒問題。對我來說不是啥大事。某二逼答主又開始賣蠢了。。。百公里的超馬完成的大把人。。。


忽然看到這個題目,聊聊2012年冬天參加學院百公里拉練的體驗吧,身上裝具是被子、褥子和大衣,以及水壺挎包,從下午兩點開始走到第二天上午九點,一共85公里,最後三公里是奔襲。嗯,基本上在前40公里沒什麼感覺,不過從晚上12點大休息完之後就開始不行了,一是累,明顯感覺體力跟不上,二是疼,腳腕、膝蓋和肩膀如同針扎,三是困,印象尤其深刻是路過一土坡時候一哥們兒直接走掉下去了(此君之前一直逼著眼睛拽著別人背包走)。到最後一次大休息的時候基本上已經意識模糊了,不過隨著天亮了吃了點士力架之類的東西之後精神慢慢緩過來,到最後奔襲的時候基本上整個身體是沒感覺的,完全靠意志力邁步子,尤其還記得看我們後邊一個隊,好幾個哥們兒一邊跑一邊不自覺的流眼淚……然後走完之後大概十天左右,腿腳是一直沒緩過來(當然,也有第三天就能打籃球的牲口)差不多就醬紫,總之,體驗很深刻,值得嘗試!

ps:兩個建議,一是累了困了來口扁二,非常有效~二十襪子一定要弄利索,不然起泡就慘了~


前同事的朋友為了慶祝自己的生日,徒步北京五環一圈,夜裡出發!100公里多一點,想體驗的朋友試一下

個人最遠連續走過30公里,除了買水買烤腸沒停過

體驗就是,大量出汗,根本不會去廁所,一旦歇下來,就別想再走起來


深圳每年3月份的「百公里毅行」,全程一百公里。

36公里倒是走過,10小時。腿酸,會有水泡。特別是走久了之後休息起來再走,會走不動。。


推薦閱讀:

新手,想走二百公里回家,冬天從武昌到岳陽的一個縣?
學生窮游需要什麼準備?
和男友兩人去大理玩3天 有什麼好的建議或攻略嗎?
連續不停走100公里是怎麼樣的體驗?
藏區有哪些經典的徒步線路?

TAG:運動 | 徒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