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看待學校里的學婊行為?

如題。。。題主在一所還不錯的理科大學。每次考完試之後總有一群人哭天喊地發說說朋友圈自己考的生不如死。但成績出來之後總是比題主高一大截。。。這種心理到底是什麼鬼。。。。


(摘自自己的某篇讀書報告,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學婊」是怎樣產生的?

在我過去的班級中,總是有這樣一種人,在考前到處聲稱自己沒有複習肯定考不好之類的話,考完試後的晚自習對完英語答案更是居然失聲痛哭讓全班同學各種安慰她,然而,然而,成績出來後當班裡一片唉聲嘆氣,卻見她的成績是全班第四,英語也考上了140多分,用我們英語老師的話說就是沒出成績前其他人安慰她,出了成績後她安慰其他人。又想起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的經典台詞,「你的朋友沒有考好,你心情很糟;而如果你的朋友考了第一名,你心情更糟。」對這種出分前裝無辜出分後更是裝無辜的傢伙我們真的是恨得牙痒痒卻又毫無辦法,便給他們取了個名字,稱為「學婊」。身邊的學婊多了,我們也只能在他們故作謙虛之時充耳不聞,一方面嘴上附和著說自己也沒複習自己肯定也考不好,另一方面卻暗地裡想著還有哪些地方可能多拿點分——不知不覺間我們自己也帶上了這樣的「學婊」屬性。

在不了解心理學之前,我只是大概能感覺到這是一種維護自尊的手段,如果真沒考好那是因為我沒去複習沒去努力,無形中便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如果考好了那再好不過,之前的謙虛又有什麼關係呢?而相反的,如果在考完後就自我感覺良好,便也口無遮攔的吹噓自己可能考的有多好,萬一改卷老師不按照自己的想像來給試卷打分,馬失前蹄後那多丟份兒。這種模模糊糊的認識便構成了我對身邊同學(包括自己)行為的理解。然而在讀了這本心理學後,我這才了解到原來還有這麼一個專業術語叫「跛足策略」(self-handicapping),或者說叫做「自我設限」——在表現情境中,個體為了迴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採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將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和選擇。

只有真正了解了這種心理背後的原理以及相關益處與害處,我們才能趨利避害將其為我所用。正如書中所說,「它本身沒什麼不好,其實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保護自己的自尊不至於受傷太多(運氣好一點還可以為自己贏得多一點的自尊)。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往往會變得過於依賴,反而限制了成長的動力。」是呀,作為一種人皆有之的心理防衛機制,我們可以利用它來避免自己的信心遭受打擊,避免因為一次兩次的失利而造成自己的一蹶不振;但反過來呢,若長此以往,我們習慣於在事情開始前就為自己找好失敗的借口,並以此當做自己不作為的理由,那麼「策略本身變成目的」,當我們不去努力不去解決自身的問題時,維護自尊又從何談起呢?


人家只是想要滿分罷了,99對他們來說都是生不如死。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標準不一樣。你覺得及格就很好。可是別人覺得80分低的要死


遇到了真學婊,忍不住吐槽一下。。。

作為一個單身高富帥,太苦了。

你們那種學婊天天戲很多,除了成績好點和浮誇里唱的沒兩樣的婊。

我這次遇到的是戰鬥婊,快考試了,半夜撩騷我,要我輔導,要我筆記,但是談話重點完全不在學習。

論這些,我比她不知道高哪裡去了。。。語言和語言的區別,我是懂得。她也是身經百戰的人,我基本上把話題只扣在學習,她也就沒繼續聊下去了。

我這人比較膽小,最近也比較知足,實在不想天天跑去查那啥了。想起以前那日子啊,生不如死。


呵呵


對於這種欠抽的人, 你也就呵呵的蔑視吧, 他們就這點追求, 還能說啥呢


推薦閱讀:

人可不可以真的按「明天我可能會死」的態度來生活?
弟弟去北京學圍棋不去讀書了會有什麼影響?
精神受挫,一無所有的27歲男該如何重新開始?
isis宣戰梅西???是真的嗎?
如何看待學校里的捧殺現象或嘲諷式造神?

TAG:心理學 | 校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