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樣錯過工業革命的東亞和阿拉伯,東亞在科技復興上要比阿拉伯快?
東亞和阿拉伯世界都曾經在歷史上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但是為什麼二者同樣錯過了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而東亞在科技上復興比較快?
作為現在在沙特的人,來簡單說一下國家要發展,關鍵還是看人。咱們中國人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勞,就我所在的大學來說,科研人員都喜歡招中國的博士,讓周末加班晚上加班,毫不含糊。至於沙特人,我只能呵呵了。
至於說他們友善,這倒是真的,他們也就剩下這一個優點了。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其實出發點就有問題。現代科學在哪些地區發展得好?回答是歐美和東亞。這些地區對應哪些文明?回答是西方文明和中國儒家文明(日本可能算兩者的某種組合)。阿拉伯世界在歷史上確實曾經創造過燦爛的文明,但它主要是扮演東西方交流的角色,加上翻譯古籍。自己原創的科技成就固然有,如阿威羅伊,但相對較少。如果數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科技成就,最多的自然是希臘羅馬西方這一系,其次就是中國日韓這一系,阿拉伯文明跟兩者相差甚遠。所以,阿拉伯的科技歷史上從來就不怎麼領先,哪來的復興可言?看明白了這個歷史紀錄,東亞的科技成就在歷史上本來就是數一數二的,那麼在學會怎麼搞現代科學之後迅速追趕,又有什麼奇怪的?如果不是這樣,反而奇怪咧。我對世界歷史的一個基本感想就是:只有西方文明和中國文明曾經在某些時期實現過全面的領先,其它文明都沒有。為什麼會是這樣?這是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多說無益
錯過工業革命一方面因為語言隔閡,加上通信交通不發達,另一方面因為國家閉鎖,宗教隔閡。
東亞復興較快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國家對外開放和重視科技,以及科技強國的扶植。此外,沒有宗教信仰制約科技發展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強硬的基礎教育傳統和教育文化也不容忽視。先來拋個磚吧。
我覺得有三點原因。
第一,阿拉伯國家的國家建設缺乏根基。這一地區的國家的邊界,往往是殖民時代基本結束時,人為劃定的。國家本身缺乏地理、文化、民族基礎。國與國之間的糾葛沒有很好地清理,民族、教派之間的分離與結合也沒有完成。因此民族衝突、國際衝突、教派衝突不斷。拖慢了這些國家的發展。
第二,自然礦藏極大豐富的國家,一般來說工業發展都會受阻。這個叫做「荷蘭病」。因為自然資源的開採業,會抽走一部分的人力和資本(如果資源產業強大,往往會抽走最優秀的人才),同時大批資源出口會導致本國貨幣的升值,降低工業品的出口競爭力。
第三,出口自然資源占國家主要經濟的比例越大,該國政治改革就越難。這是因為自然資源開採與出口所需的勞動力一般不大,政治人物很容易控制,因此主政者就無需與廣大的勞動者或資本勢力妥協。這自然會限制其他產業發展所需的政治條件。深層的原因很難講,因為實際上,現代經濟學連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二戰後東亞奇蹟的根源是什麼這些問題都有很大爭論。
可是從表象上來看,非常簡單的邏輯是,阿拉伯世界本來是有一個統一的地方偏世俗強權——奧斯曼帝國的,可惜一戰站錯隊,打完後就被英法給五馬分屍了。
要是中國二戰站錯隊,目測也是五馬分屍的結局,那麼,東亞奇蹟,也許沿海少數得天獨厚的區域還能擠入後發地區行列,但,就沒中國大陸什麼事了。除了冷哲的資源陷阱以外,還有地緣位置和域外大國干涉的因素。
跳出時間線來看,阿拉伯世界連接了世界島的三大地緣板塊,歐洲,亞洲,非洲。如果說阿富汗是中亞的十字路口的話,阿拉伯世界的所在則是大一號規模的路口,一個丁字路口。任何一個想分食世界島陸權的權力形態都不會置之不顧。更何況在這個丁字路口下還壓著任何現代人社會形態都需要的商品,石油。
同時,經驗上,一個碎片化的政治版圖才是外部勢力能夠介入的最好設置。
這些邏輯決定了二戰後秩序里阿拉伯世界版圖的劃分。
然後,這個問題就已經回答了大部分了。 對不起我太懶了不想寫了。
----
作為一個國關自學入門不久的愛好者 不寫也是怕露怯 居然有幸有看官那我再憋一些再補充一個基本邏輯,地理書上早早就說了海運的屬性是其他各種運輸方法里最廉價的,大宗商品都靠他。在陸路運輸依然如狗的時代里誰控制了漕運誰就能抽到大水。
上面的那些敘述的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設置,各個權力形態的行為會依照自身的意志與手頭的資源按照這個遊戲規則玩耍。回到時間線里,二戰後的大佬們聊出來的格局則是次規則設置,關照的跨度大概能達到八九十年甚至更久。這些行為在中東應該包括了以色列的建國,敘利亞的倒手。其實伊朗伊拉克沙特科威特埃及利比亞這些現在聽起來亂七八糟的地區都是在當年被埋了包的。
後來的細節來回反覆我是一個都沒記清,就只寫粗線條,回答這個問題夠了。所謂埋包,一個不知是聽來的還是剛剛編的術語,包括了把不同族裔用國境線划到一個國家裡,扶植少數族裔政權統治多數,把民族國家的政權結構按在無法適應它的人民身上等等行為。共同的特點是,這些國家的內部平衡需要外來的輸入。
國家機器,國家機器,小青年們遇到這個詞的時候都挺興奮的,弄得好像國家把他們怎麼了一樣。一膀子熱拳甩在了空氣上,這本來就是一個與個體無關的詞。有能力有「自由意志」的國家通過國家機器實現自己的自由,沒有能力「自由意志」的國家通過國家機器實現他國的意志。
又不想寫了先放一放-----再來看看所謂的科技革命,科技復興。我覺得問題里這裡兩個詞用的比較虛我也就虛著對應好了。在我的印象里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騰飛或增長不是在政治均勢達到的前提下達到的,包括亞洲四小龍(在美國外部輸入下與中蘇政治平衡),包括印度的服務業(同左),包括民國的黃金十年(列強狗咬狗的無暇東顧),當然也包括之前伊拉克伊朗的繁榮時期。然後我們談科技,自英國工業革命以降科技進步工業升級都要求龐大的資本積累和能夠消化產成品的市場,對資本和市場的強烈需求幾乎解釋了殖民時代列強的所有行為。那麼回到問題,阿拉伯世界的資本原始積累在哪裡,一個平穩安定能夠消費工業產成品的市場在哪裡。沒有有效的經濟循環自然也就沒有了上層建築似的科技進步了。因為大伊斯蘭教的存在
天主教屠殺閹割讀書人時代。阿拉伯有一點技術存在,歐洲自己讓人讀書了,那點技術就沒有意義了
伊斯蘭宗教原教旨主義連電視都不讓用,照相機不能拍移動的東西,比如人和鳥等,談什麼科技,宗教肯定有影響
1.指導思想不對。為啥叫做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我們帶來了××的道路。實際上現在所謂的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思想變革,中國在近現代一直在嘗試不同的道路,有兩次較大的思想!革!命才將中國推入了現代化的軌道,一次是五四運動,一次是 文~ 革。54運動中徹底的動搖了千年以來在小農經濟構架下的指導思想,儒教思想。文 ~ 革中徹底的改變了曾今的小農經濟構架,讓宗族等徹底成為了過去。至此中國才能有機會走向現代化。沒有結構調整的現代化就是虛假的現代化,只有可能是依附型的現代經濟模式,因為國內提供不了完整的現代化鏈條。科技以經濟都是思想變革帶來的產物,而不是相反,伊!斯!蘭原教指主義在古代的結構下是適合的,在凝聚人心,團結底層不可謂不強大,在小農經濟的古代簡直就是大殺器,但就是不能適應現代化的產業經濟。成功的進行現代化國家沒有一個是自己傳統佔主導的國家,都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劇烈的變革。2.起步條件不同中東地區位於石油資源富集區,要致富,最快的道路就是出賣資源了。勤勞致富?別逗了!挖石油就能暴富,誰願意當碼農啊!小富也是挖石油,大富更是挖石油。跟現代科技沒有什麼關係,至於高科技什麼的,買來就好了!這樣形成的經濟結構,表現差一點就是買辦經濟,再差一點就是軍閥買辦經濟。最好的也不過是沙特伊朗那種類似集權主義的買辦經濟,總之統統都是賣石油的買辦經濟,這樣的經濟構架如何能追趕現代產業構架?東亞各國都是資源匱乏國家,能出賣的只能是自己的雙手自己的頭腦,而且時刻存在競爭與戰爭壓力,東亞在掙到第一桶金之後,要發展就只能選擇產業升級,而中東得到第一桶金之後,則去追求財富的象徵物,高樓、金色、經融等。要他們去玩工業產業,呵呵,請腦補一下,一個程序員,上班開跑車住別墅,有遊艇,請傭人!!!!! 另外中東國家是請外勞最多的地區,國內也有相當的人群去中東打工。3.買辦使壞與宗族問題石油資源作為各國都需要的稀缺資源,各國為了確保自己的石油供應或者控制。都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中東各國政治。中東的分裂與不團結在一定程度上是各個勢力的代理人競爭的後果,中東作為統一文化區域而沒有統一,很大程度上就是代表各種勢力的買辦相互內耗的結果。加上高生育率帶來的區域性地方宗族勢力概念,石油等資源財富也淪為了地方勢力的財政支柱,國家概念與我們認知的國家概念不是一回事,參考清末各省軍閥概念。為什麼恐怖分子領導人難抓到,就是因為名義上的國家領導人也許只能有效控制軍隊與首都而已。4.以色列問題以色列是不會讓中東地存在一個科技強國的,舉個例子,某石油王子,覺得來這樣賣石油不是路子,要考慮石油賣光後的發展問題,要走產業科技的道路,假設開了作弊器,可以無視國內外各種勢力,國民的明智也開了。恐怕以色列的摩薩德特工就會搶先一步下手了。以色列作為定在中東的一顆棋子,戰略目的上就會分化與打擊任何可能讓中東起來的勢力。而這種潛在威脅,以色列的戰略家不可能看不到。
看到冷哲這個民科在那裡大談這樣複雜的專業社科問題,還能得到知乎這麼多人同意,就為知乎人的智商感到擔憂。也同時說明了,《烏合之眾》的理論是多麼正確,納粹與共產黨的宣傳為什麼那麼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我的答案:首先不認同提問者復興的說法,現代科技只是從西方發展起來的,世界上其他地方沒有,東亞和阿拉伯都沒有。
其次,東亞不能作為一個整體來談。日本的科技發展水平,教育水平不僅僅超過阿拉伯和東亞其他地區,也超過歐洲很多國家。日本是特殊的案例,至於日本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這個問題我在另一個回答里說了(為什麼中國和日本同樣都是被打開國門,日本發展得快?為什麼日本從幕府變成了帝國,中國從帝國走向了分裂?)。
那麼接下來說阿拉伯地區與其他東亞國家在發展上為什麼存在這麼大的差別。從國家、文明這樣的宏觀單位來說,過去決定現在,現在決定未來。阿拉伯帝國時期確實取得過輝煌的科技成果,古代中國也差不多。但阿拉伯與中國有著極大的不同,阿拉伯帝國是伊斯蘭教擴張的結果,先有教後有國,皇帝首先是教主哈里發,其實才是國家首領,國家傳統在阿拉伯極弱;而中國是國家傳統極強的國家,誕生了世界上最早、時間最長的科層官僚體制。這使得阿拉伯帝國一衰落,就會回到部落、教派衝突中去,往往被外來勢力征服。有學者認為伊斯蘭教維護的是部落的利益,這話不錯。
長久處於部落與教派衝突當中的阿拉伯社會,其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缺乏最基本的保障。看過《阿拉伯的勞倫斯》的人應該知道,一戰時勞倫斯就想成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但各懷異志的阿拉伯部落酋長們讓勞倫斯的願望破滅了。
其次,作為高度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教對政治社會生活的干預無處不在,相比基督教的上帝與凱撒之爭,伊斯蘭教是壓倒性的控制著政治力量。這對所有伊斯蘭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極大阻礙。這種宗教對社會的控制如此嚴密,許多阿拉伯國家的法律是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的,這種情況下的社會如何發展?更何況,在歷史上伊斯蘭與西方世界長期為敵,基督教與西方是伊斯蘭教的聖戰對象,阿拉伯人天然地會排斥西方傳來的一切。這是為什麼阿拉伯地區離西方近,且接觸西方比中國早很多,但他們社會的西化比中國社會要緩慢的多。到民國二三十年代,中國已經建立起一批高水平的西式高校,阿拉伯地區有嗎?
另外一個阿拉伯社會的先天劣勢就是大多數阿拉伯國家地區地處沙漠地帶,氣候炎熱少雨,這樣的氣候非常不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也不利於集權國家統治,也使得民眾更願意過宗教生活而不是世俗生活(太苦太累,付出多也沒有收穫)。工業革命,其實是文明民族的利器,它給了文明開化民族了無以復加的實力來對抗野蠻民族,你看自從中華民國後,北方蠻族入侵的危險瞬間沒有了,反而是蒙古國的人害怕漢族的進駐。
還有一部分儒家的因素,東亞地區人們普遍吃苦耐勞的較多。
近代,東亞儒家圈只是暫時衰落,依然是獨立的!阿拉伯理論上在奧斯曼土耳其治下。東亞儒家文化歷來吃苦耐勞,對比石油王爺太低估我神州大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二戰後,儒家圈沒有非工業國!
阿拉伯人受惠于波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它本身沒什麼東西。
。。
如果光靠打井就能活的很開心那還折騰別的幹嘛——好吧下面嚴肅一點,個人認為沒趕上並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致命的是缺少動力去趕。阿拉伯國家二戰之後也很是打了不少仗,武器裝備有人提供,戰術戰法有人傳授,說得過分一點它們都成了大國掐架的犧牲品
IS那邊,上社交網站和看球賽都得死刑的,能發展出什麼東西來。。
因為
1.東亞被幾乎打爛了,中國朝鮮半島菲律賓馬來西亞中南半島……沒一個好地方,最後日本還被扔了倆原子彈。有機會重新開始。
2.東亞人口密度極大
3.東亞剛開始沒發現那麼多石油
4.東亞有中國,中華文明的燦爛程度和阿拉伯不是一個量級。因為奧斯曼帝國一戰站錯隊,慘遭干爛。中東地區持續至今的一系列紛爭,本質上都是那次干爛的後遺症。
中國則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結果。儘管後來也摻雜一些國際環境的因素,但都沒有達到中東這樣四分五裂,你死我活的地步。
不管樓上怎麼說,我認為最終的決定性因素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如果是中國當年站錯隊,奧斯曼土耳其成了戰勝國,估計兩國的命運會完全倒過來(中國曾經經歷過半殖民地歷史;中東也曾出現過阿拉伯復興主義,還建立過馬列社會主義國家。其實論民族和地域特徵,依然是不相伯仲的)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阿拉伯的勞倫斯?
※馬木留克(Mamluk)騎兵的坐騎到底是阿拉伯馬還是駱駝?或者是兼而有之?
※阿拉伯語中幾個像h的字母的讀音如何區分?
※為什麼中國歷史教材近代史中沒有中東阿拉伯國家的歷史?
TAG:科技 | 阿拉伯國家 | 工業革命 | 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書籍 | 東亞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