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東征有多殘酷?

個人感覺在現代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都把十字軍東征渲染地非常殘酷,但看歷史書卻沒有這種感覺(只是發生在中世紀的普通戰爭)。

請問這場戰爭有多殘酷?能否舉例說明?


爭論比較大,所以修改一下在前面優先說明幾句:

1,十字軍的征服很殘酷,我下面白紙黑字寫的「無意洗白」,屠城掠奪這種事真心沒什麼洗白的餘地的,幹了就是幹了。我只是想說:不只是他們幹了而已。

2,如果你認為文藝復興得益於親愛的阿拉伯人,那麼我們在這一點上有巨大的爭議:我堅持東帝國對西歐的「再影響」才是主要成分。

3,有關反思的那一部分是寫近代以來的,當年沒人反思。看不出描述的時代的變化不怪答主。

4,有關先進性的那一部分是寫阿拉伯-羅馬戰爭時期的,不是十字軍時期的,看不出描述時代的變化不怪答主——伊斯蘭教在中東和近東快速傳播的原因是其教義和基督教的相似性:很多主教認可其事實上是基督教的東方分支之一。並不是「更先進」。阿拉伯人居於文化的先進地位的開始時刻還要晚。

5,最後強調一遍,重要的事情多說嘛:十字軍很殘酷,但是只看到十字軍的殘酷是不對的,這是答主的中心思想;並不是「英勇無畏光明偉正的十字軍犯下了很小的罪孽屠殺異教徒」。

······························································································································

十字軍東征的殘酷程度被嚴重誇大化了,十字軍被描述為殘忍的征服者,而阿拉伯人反倒成了聖地的天然所有者。這件事的本質是:誰都無權宣布打著如此正義的旗號去做如此齷齪的勾當。

阿拉伯征服時期對薩珊波斯和拜占庭羅馬的血腥的戰爭是讓人難以想像的——新興的沙漠部落對內外交困的波斯進行了血腥的征服,而羅馬軍隊則退守半壁江山;在泰西封,在希拉,在敘利亞,這些「阿拉伯征服」都歷經了無比血腥的過程,而其最終結果則是這些地區長期的荒廢,基督徒變成二等公民,一度繁榮的地中海東岸城市被毀,文化倒退。

而當基督教世界攜起手來發起反擊,把復仇之刃揮向聖城的時候,世界卻盯緊了幾場屠殺和宗教對立。無數被摧毀的波斯城市和羅馬城市被大眾忘記,人們轉而指責十字軍破城後的行徑。十字軍帶給地中海東岸的繁榮被忘記了,只剩下焚燒屍體尋找黃金被記起來。

·······················································································

無意洗白十字軍,只是想表達阿拉伯人第一次征服這些城市的時候更加殘忍。人們卻選擇性的記憶和忘記。

敘利亞戰役,擅長「掛機」的希拉克略皇帝在集結完整個帝國最後的野戰軍全數前往,阿拉伯人用血腥的,近距離和,豬突式的戰術拖住了天下聞名的羅馬軍團,而當大名鼎鼎的重騎兵突破進入對方陣列後房準備反包圍的時候,「包括家眷在內的阿拉伯軍隊後方力量包圍並且肢解了這些精銳騎兵」。

這是真正野蠻的征服。

用蠻力帶來的勝利。讓人心生畏懼。

泰西封的繁榮和富貴傳說足夠讓任何君王汗顏,波斯治下的學術繁榮可以讓希臘人自愧不如,然後伊斯蘭征服帶來了什麼?毀滅和死亡,瘟疫和壓制。

十字軍東征本身的殘酷性表現在第一次征服後的報復上,而這一點事實上被誇大了。在軍事上十字軍本身並不是拜占庭或者波斯軍隊那樣的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註定了他們無法在激烈殘酷的戰爭中長期戰鬥——一旦軍隊核心的重步兵或者騎士被擊潰,戰鬥就事實上結束了。

···········································································

似乎有一點跑題,但是十字軍東征不僅僅是殘酷——他們建立了淪陷已久的地中海東岸和義大利城邦的聯繫,恢復了經濟繁榮,當教科書上描述地中海航路的時候,應該仔細思考一下是什麼讓地中海重新變成一攤活水的,而不僅僅是往前翻幾頁,上面寫著:十字軍野蠻屠戮耶路撒冷。

一座城市的悲劇是悲劇——而野蠻征服文明則是慘絕人寰的慘劇;十字軍是收復者不是征服者,僅僅因為西方人更懂得反思,所以他們自我批判十字軍,就意味著十字軍比沙漠里的征服者更加野蠻嗎?

臉皮薄些打自己疼,不疼的是臉皮厚。

還是,略有些跑題,但是十字軍應該被客觀地看待。埃及人,猶太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西歐人,誰有權力在聖地朝拜,答案顯然是所有人,但是誰有權力打著神的旗號在聖地屠殺,答案是沒有人。而不幸的是:我們無法從上面的列表中找到什麼乾淨的,手不沾血的民族:而不僅僅只是十字軍。


以現代人的價值觀來判斷的話,是很殘酷。

古代人最殘酷的行為就是屠城,而十字軍東征屠了好幾次城,在攻克耶路撒冷後殺了七萬人,攻克阿卡城後殺了三千人。而突厥人在攻克十字軍的城堡也進行了屠城。倒是薩拉丁有著近乎於現代人的審美,在那個年代算是仁慈得不像話,最殘酷的行為也只不過殺俘,他喜歡把騎士團的俘虜都殺掉。


熱乎乎的糖炒栗子出爐,歡迎客官品嘗(開個玩笑):

栗子一:十字軍的目標是耶路撒冷,然而,第一次十字軍在進入匈牙利時就展開了戰鬥。他們洗劫起先友好接待他們的匈牙利人,而後又攻打保加利亞——在途中,十字軍犯下的罪行有屠殺、姦淫、縱火、搶劫等等(都是對自己人而非穆斯林),因此,第一次十字軍中的平民十字軍極不受歡迎,到達耶路撒冷時,幾乎只剩下半數(其中一支十萬人的十字軍(哥茨喬克部)根本沒走出匈牙利,他們完全死於復仇的匈牙利人之手)。可以說,十字軍既對他人殘忍,同時自身也遭受了殘忍的報復。

栗子二:十字軍瘋狂殺戮猶太人,而猶太人並非他們的敵人。

很多時候,那些無賴和流氓組成的十字軍小隊純粹以尋找、屠殺猶太人為己任,他們宣稱,猶太人是基督之敵,要去聖城與土耳其人作戰,先要殺光歐洲的猶太人。於是,他們『殺光一路上看見的猶太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甚至使用了山羊和鵝,據說它們能帶領人們發現隱藏的猶太人。僅在德國,第一次十字軍中就有一千多猶太人被殺,另有許多為了避免受到折磨而自殺。

栗子三:尼西亞之戰。戰爭據說持續了36天,期間十字軍和土耳其人都顯示出了難以想像的殘暴:十字軍砍下倒地的穆斯林的頭顱,一筐筐馱回君士坦丁堡炫耀戰績;而土耳其人用毒箭射殺十字軍,並將十字軍戰士的屍體拖上城,剝光、砍斷四肢,重新拋回攻城的十字軍隊伍中……戰爭如此慘烈,有時候行軍更慘,十字軍在向安條克進軍的第二天就斷水,以致於每天倒斃500人以上。

栗子四:屠城和瘟疫。仍然以安條克為例,在攻下安條克之後,十字軍趁夜屠殺城內軍民,包括男人、女人、兒童…他們殺到第二天清晨,這才發現有的十字軍也中劍倒地,但不是土耳其人殺的,而是狂熱的十字軍同伴乾的——夜晚很多人只顧屠殺,根本分不清殺的是敵人還是自己人。也許是屠城的報應,三十萬十字軍在城中遭遇了飢餓和瘟疫,迅速死得只剩下六萬人,慘狀可想而知。

栗子五:殘酷的結局。無論戰績多麼輝煌,然而十字軍的結局只有失敗和死亡。整個西歐為歷次十字軍付出的代價是:民眾死亡二百萬以上!換來的成果是,十字軍佔領巴勒斯坦百餘年,建起一系列小國,並全部滅亡

尤其可嘆的是,1213年,法徳約三萬名小男孩和小女孩組成過一支兒童十字軍,妄圖征服海外的聖地,結果,他們被人誘騙,其實是被賣去非洲做奴隸——更悲慘的是,三萬孩子中的大部分都因為船隻失事,出海不久便在義大利海溺亡了。剩下的兒童(約三艘船)平安抵達,他們在非洲海岸作為奴隸被養大,然後轉賣到非洲腹地,永遠從歷史上消失了。

……(未完待續)


我們所知道的關於十字軍的歷史都是從歐美獲得的,多少會傾向美化十字軍。

其實無論十字軍還是穆斯林,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對敵方的平民都沒有多少仁慈。

所以,仁慈的薩拉丁就被伊斯蘭和基督教兩個世界廣為讚譽!


更可怕的是西方對自己黑歷史見筋見骨的深挖批判。。值得尊重的對手


從1096年至1291年間,共進行了9次東征,最終遭到失敗。

第一次十字軍遠征

(1096—1099年),是唯一一次勝利的東征.參加的約有10萬人。騎士十字軍兵分4路,1097年會合於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城奪地,佔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於1099年7月15日佔領耶路撒冷,進城後殺了7000人,接著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佔地區建立若干封建國家。十字軍橫徵暴斂,促使人民不斷起義,政權動蕩不定。

第二次十字軍遠征

(1147—1149年),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塞爾柱突厥人於1144年佔領愛德沙,是這次遠征的起因。出動較早的德意志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佔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軍遠征

(1189—1192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率領下進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隊,沿上次遠征的陸路穿越拜占庭。法國人和英國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途中佔領了西西里島。由於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志十字軍(最初約10萬人)一路上傷亡慘重,衝過了整個小亞細亞,但紅鬍子在橫渡薩列夫河時溺死,其軍隊也就隨之瓦解,只剩下一些殘兵敗將繼續東征.腓力佔領了阿克拉(阿克)港後,於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佔了塞普勒斯,並建立了塞普勒斯王國,又賣給了原耶路撒冷國王.以後,於1192年與埃及蘇丹薩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從提爾(今蘇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

(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目的本是要攻佔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義大利貴族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扎拉城(現克羅埃西亞的扎達爾)。並利用拜占庭國內的糾紛轉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大戰過後,威尼斯佔去拜占庭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包括愛琴海,亞得里亞海沿岸許多港口和克里特島)。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公國。

兒童十字軍

一種說法

1212年,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騙下,三萬名兒童組成了一支十字軍(Children"s Crusade,也稱童子軍),歷史稱之為兒童十字軍。兒童十字軍在法國馬賽啟程渡海,準備完成大人們未竟的事業。最終,這些孩子不是在風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給販賣到埃及。在德國,兒童也是受騙參軍。大部份兒童因飢餓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則流浪乞討。最不幸的幾千個兒童被拐賣。

另一說法

兒童十字軍,即十字軍中以少年兒童為主的民間十字軍,指的是發生在1212年,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的一系列歷史事件或虛構傳說,通常有以下幾個元素構成:一個法國(一說德意志)少年見到異象;欲使聖地(指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和平地皈依基督教;兒童於是進發,至義大利;被作為奴隸拐賣;後來變賣兒童的船主被處以死刑,而許多兒童直到17年後才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解救,回到祖國。

自從 Peter Raedt 的研究工作在1977年發表[1]後,現在學界普遍認為參與者並非「兒童」而是德國和法國流浪漢組成的隊伍,其中一些人企圖前往聖地,而其他人從未作此想。早期關於此事件的記敘多不可靠,且長期以來一直多有出入。[2]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

(1217年—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諾森三世要求信徒組建一支新十字軍。不過,此教令得不到歐洲的君主們支持。於是,教皇要求教士進行佈道宣傳,將信徒、社會地位較低的貴族和破落的騎士加入十字軍。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蘭大堂主持召開了宗教會議,宣布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為目標的十字軍,通過戰勝埃及的穆斯林王朝進而重新奪取耶路撒冷。1217年,十字軍先到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城市阿克開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年邁的皇帝約翰、塞普勒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條克公國的王儲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軍按慣例沿途擄掠。在1218年6月,開始包圍達米埃塔。但在幾個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擾著十字軍。適逢此時,穆斯林蘇丹阿迪爾死了。1219年11月,達米埃塔失守。十字軍終打開了勝利之門。1221年,十字軍企圖進攻開羅。戰役中,穆斯林軍隊借尼羅河水截斷十字軍的路,並包圍十字軍。9月,穆斯林收復達米埃塔。第五次十字軍戰爭終告失敗。

第六次十字軍遠征

(1228—1229年),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下進行的,這次遠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暫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奪回。

第七次十字軍東征

(1248年—1254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發動。十字軍很快便攻取了達米埃塔,但卻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況。熬過瘟疫後,十字軍進攻開羅。十字軍被由將領拜巴爾率領的奴隸騎兵(馬穆路克)打敗。結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被殺,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當時的蘇丹被其馬穆路克軍官推翻,故法國以大筆贖金贖迴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與他的士兵才能被釋放回國。

第八次十字軍東征

(1270年)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領導,進軍突尼西亞。十字軍在突尼西亞登陸不久,路上發生傳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繼承人腓力三世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軍東征以撤退收場。

第九次十字軍東征

(1271年—1272年),由英格蘭的愛德華王子領導,趕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經無力回天。他在阿卡簽定了停戰協議,於1272年返回英格蘭繼承王位。

至此,十字軍東征時代基本完結了。

歷史點評:十字軍遠征持續了將近200年,羅馬教廷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不僅完全落空,而且由於其侵略暴行和本來的罪惡面目,使教會的威信大為下降。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為是天主教的暴行,儘管如此,十字軍東征使西歐直接接觸到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這種接觸,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開闢了道路。

————————分割線——————

相比之下那個時候的伊斯蘭教則看起來要「人道」一些,尤其是庫爾德人薩拉丁。

與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時不同,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後沒有殺一個人,沒有燒一棟房子。根據受降時簽訂的協議,耶路撒冷每個男人要繳納10第納爾贖金,每個女人繳納5第納爾,兒童1第納爾﹔無力繳納的人則成為奴隸。薩拉丁免去了7000窮人的贖金。薩拉丁的弟弟向薩拉丁要了1000名奴隸,隨即將他們釋放。耶路撒冷主教也隨即效仿,向他要了700名奴隸然後釋放。最後,薩拉丁自己宣布釋放了所有戰俘,不要一分贖金。

在十字軍佔領期間,阿克薩清真寺被改為聖殿騎士團的總部,磐石清真寺成了教堂。薩拉丁將它們恢復為清真寺。磐石清真寺金頂上的十字架被拆除,宣禮的聲音再次回蕩在阿克薩清真寺的上空。有人向他建議拆毀耶路撒冷的聖墓大教堂,薩拉丁沒有同意。相反,他將耶路撒冷的聖地向所有宗教開放。


教皇說了,殺異教徒不算殺人。


綠軍這兩天在西征 地方也大致還是些地方。。騎士堡壘前幾天還戰了一場 翻個牆去YOUTUBE看看,十字軍也就這模樣


大家不能用現在的眼光看待歷史,在那個亂世,屠城是很正常的是,就想法國大革命時期,殺個人根本不算什麼一樣。況且戰爭都是殘酷的,不管是十字軍還是穆斯林,現在還是中世紀,畢竟伊斯蘭人只出了一個薩拉丁。但是諸位要想想十字軍東征帶來的好處,它使得地中海貿易得到復興,為後來的文藝復興有著推動性的作用。


凡是宗教戰爭,都很殘忍,別說對綠教了,天主教屠殺新教等異端時,就已經沒人性了。


一群人在貌似有理的討論伊斯蘭世界當時有多野蠻,卻全然忘記了偉大的百年翻譯運動和伊斯蘭世界在當時世界上唯一的人文薈萃之地。不要忘了當時十字軍煽動人民參加十字軍的一個借口是中東的富庶以流著奶和蜜的大地為最。


很殘酷,不過戰爭一般都挺殘酷。。

但十字軍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宗教狂熱,打宗教戰爭,和isis一樣。

所以屠殺就會更多,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止是佔領,還有順便殺光異教徒,為屠殺而屠殺才是最可怕的。比如耶路撒冷的屠城,還有歐洲本土對猶太人的屠殺。


十字軍東征使愚昧的歐洲開始走出文明的復興,但代價是雄偉的東羅馬帝國的衰亡,文明是不會忽然覺醒與進步,被稱頌的文藝復興是站在東羅馬帝國的血下崛起的。讓我想起了兒皇帝石敬瑭輕飄飄的將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為遼國的雄偉墊起基石,作為代價是長達數百年漢人的血淚輓歌,

直至朱元璋驅除蒙古,燕雲十六州終於回到了漢人手中,漢人還能崛起,羅馬人卻永遠的成為了過去。


推薦比爾.華納博士的《我們因何而恐懼》


十字軍東征?還是回到國內歷史上吧。我國歷史上屠城的事也不少啊。比如回亂。再說屠城。屠村。你得從歷史角度考慮。屠城很正常啊,不正常嗎?只是現代文明而已。歷史的看客。。。回亂??


宗教只是一個借口


新月軍:願真主保佑我們。

十字軍:願上帝保佑我們。

結果十字軍八次東征只贏了一次。


和以往每場戰爭同樣殘酷


跟蠻族入侵差不多


這部歷史一直沒有好好體現出來


推薦閱讀:

真正支持十字軍東征的動力是什麼?
哪些電影可以幫助我了解歐洲的近代歷史(尤其是16-19世紀)?
歐洲有人信佛嗎?那他們所看的佛經是如何翻譯成英文的?意思會被曲解嗎?
如何評價近年歐洲英法荷奧丹匈希等國的極右和反歐盟傾向?
歐洲為何會有百年戰爭八十年戰爭這種長期的戰爭?

TAG:歷史 | 宗教 | 歐洲 | 十字軍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