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懂事?懂事與否跟什麼相關?


胖丁小時候非常懂事。

那年暮春全家出門踏青,她和姑姑嬸嬸表哥表姐們坐一個車,十幾年前的麵包車,位子都是對面坐,像坐馬車似的。車開了一會兒,坐在對面的表姐開始撕包裝袋,胖丁聞到一陣香味兒,她知道表姐開始吃零食了,很可能是巧克力,於是胖丁把頭扭到一邊去,神色如常地看著窗外。不一會兒,車廂里熊孩子的哭鬧聲此起彼伏,大致是因為表姐手上的巧克力太香,惹得全車小孩都想搶來吃一口,再之後,局面就失控了。

好幾年以後,胖丁的媽媽還在為這一幕而驕傲。在滿車讓人戳心戳肺的哭鬧聲里,只有胖丁心如止水,始終扭頭看著窗外的風景,在一團混亂中面不改色,折服了現場所有大人。他們在狹小的車廂里費勁地推搡著自己的小孩,連哄帶罵,三句里總帶上一句:你看人家胖丁妹妹……

媽媽把胖丁的修養歸功於自己良好的家教,只有一次她面露困惑地問女兒:你那時候那麼小,怎麼嘴巴一點也不饞的?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胖丁都是懂事的典範。她是獨生子女,爸媽是雙職工。胖丁早就習慣了自己跟自己玩,她一不動煤氣,二不碰插座,三也沒要求過買玩具,最喜歡的大概是看書。爸媽覺得看書總是好的,就常帶她去書店,也沒有人教過她,漸漸地這孩子居然能認字了,兩三歲就對著電視新聞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牛、間、新、聞」。

此外她天生似乎高雅內斂,和表兄妹一起去百貨商場,別人都圍著變形金剛奧特曼芭比娃娃,她卻從來沒表達過對這些昂貴玩具的興趣。問她想買啥,女孩兒想了會兒說,那就買幾本書吧。

這樣性情的孩子,讀書時自然省心。什麼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做之類的從來沒發生過,成績也優秀得不得了,從來沒有補課或者請家長之類的事情發生過,很快她就長成了人憎鬼厭的別人家孩子。此外,胖丁對自己的優秀總是懶懶的,甚至小心翼翼的,好像那不是樂趣而是負擔——長大以後才知道,這也是別人家孩子的特徵之一。

那時候,為了一顆巧克力大打出手的表哥表姐們也都長大了。有一回年三十,他們商量著偷點壓歲錢出來——那個年代,小孩子的壓歲錢都是要被沒收的。胖丁很驚奇:為啥要偷錢?表哥說:可以去遊戲廳打遊戲呀。胖丁搖搖頭,家裡人是嚴厲禁止她去那種地方的,其實也不是完全沒去過,她去過一兩次,每次20分鐘,由媽媽全程在身邊監督。玩遊戲不是沒有快感,但更多的是焦慮和煎熬。此外對於懂事的胖丁來說,還充斥著一種隱隱約約的、難以描述的感受,她一度將這種感受冠以「人生的常態」之名。

於是胖丁再也沒去過那裡,直到遊戲廳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表姐說,不去遊戲廳,還可以買零食呀,麥麗素啊,咪咪蝦條啊,爆炸糖啊……你知道十元錢能買多少這種零食,簡直吃也吃不光哦。

胖丁搖頭說不要,就像三歲時那樣一點也不犯饞。

最後這錢偷沒偷成,所有人印象都已經不深了。大家只記得那個深冬的下午,胖丁絞盡腦汁在想,偷到了錢能拿去幹嘛。

所以胖丁這個人是個戇囡呀。表哥說,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想過,真的有人可以整個童年沒有因為零花錢、電視機、遊戲廳、不做作業這種事情和父母鬥智斗勇過。

然後就是成長、升學,從世俗意義上來說,懂事給她帶來了豐厚的回饋,她比任何一個表兄妹都要優秀。不過歲月竟然也漸漸地,抹平了這種差距,比如表哥,他和人合夥開了工作室開發遊戲,常常幾個月不眠不休,不修邊幅但精神亢奮。家裡人漸漸接受了這個設定,誰能想到玩遊戲這麼不務正業的愛好居然也能搗鼓出花兒來。

迷茫的是胖丁。她察覺到生活的規則正以一種她所困惑的方式在改變,打個比方說,愛情。在經歷了一兩段不知道錯誤出在哪裡的愛情之後,胖丁感覺有點不會愛了。這樣一個懂事的女孩,不作、不物質、不鬧著要陪伴,把愛情縮減為最質樸、最清淡的模式,可最後總是變得無話可講,漸行漸遠。

她不是沒有徹夜不眠、細細剖析這一切。在戀愛之初,她亦有過臉紅心跳、歡喜雀躍,然而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古井,波瀾很快就平息下去了,她的指尖輕觸情詩,一個字一個字地念,想知道愛情究竟是什麼: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不,她從來沒有這種感覺。

面對愛情,她不作、不物質、不求陪伴,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正如她本心中不好奇、不進取、不熱情,對於這個世界,她保守、淡漠而疏離,時常感到茫茫無邊的失望和厭倦。只有世俗的、單一的標準能夠令她安心,而選擇和多元就意味著麻煩——在聽從本心之前,她已經先把本心給丟了。

以罪惡感鑄成的繩索將她的慾望牢牢束縛住了,那種如大火一般的慾望,可以讓人在玩遊戲時如痴如醉,吃零食時狼吞虎咽,可以提煉生活最純粹的美好,感受愛情最純粹的熾熱,征服生命最奇險的成就。慾望可以讓她歡喜如狂,儘管也要冒著痛不欲生之險——而慾望的實質,就是生之本能。

胖丁是一個虛構的他人,她有我的影子,但更確切地說,這是我對身邊同類的觀察和歸納。我常思索和詢問,像我們這類人,在孩童時代抵禦「本我」的動力究竟是什麼,而許多人的說法是,那是因為在懵懂之歲便產生了「將一切享樂視為罪惡」的自覺。如今,這種「懂事症候群」一直波及成年,或許也是某些都市病的原因之一。

或許是直到看見我的朋友、心理諮詢師 @陳諾 寫下的一番話,我才意識到擺脫困局的方向。她說——

現代人的生活大多本末倒置。原本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的生活,為了更好地滿足本我的慾望,所以去爭取金錢,從而發展出一系列努力的目標,並配套以嚴格的超我以督促目標的進程。到最後,卻成為目標的奴隸,為了實現目標,而不斷地提升超我,反而壓抑和拋棄了本我的自己。

如果說本我是一頭力大無窮的象,超我就是騎在象身上的那個人。很多時候大象只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走,忽略人的指令。但是作為一個理智、成熟的人來說,他不能和大象比力氣,也不應該過分鞭打大象,他得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引導大象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並在大象蠻橫不聽話的時候,輕輕地拍拍它,表示理解和尊重。


大人定義孩子的懂事,一般是以下兩個方向:

1 放棄孩子的天真和任性,早早學會察言觀色和口是心非。

2 無條件聽大人的話。

一般來說,懂事這個詞都是在要侵犯對方權益的時候用的。

比如,沒有家長會說:孩子,你要懂事,乖乖跟爸爸去遊樂場啊。

而一般都是用在下面的情形:把壓歲錢交出來,乖,你要懂事。

在社會上所說的:「你要懂事」,基本跟上面是一個道理。

聽到這四個字,請立即豎起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戒心

對方十有八九是要開始侵犯你的利益了。

以上。


媽媽經常說我小時候很懂事。

我三歲那年,她剛從深圳回來,家裡坐吃山空。她說她那時是個很要面子的女人,所以她很怕,我跟她去超市的時候,會像別人家熊孩子一樣,坐在地上哭著鬧著要買玩具。於是她就和我事先拉鉤:「媽媽帶你去超市玩,但是媽媽的錢只夠買吃的,不夠買玩具,所以你不能哭著讓媽媽給你買玩具哦。」我點點頭。媽媽說,我後來每次跟她去超市,就真的只是在玩具區留戀地呆上一會兒,走前看兩眼,什麼話都不講。

有一次,超市新到了一個特別可愛的洋娃娃,穿著粉紅色的紗質蓬蓬裙,綠色的眼睛會眨呀眨,順滑的頭髮可以梳成不同的髮型。我對她說:「媽媽,那個洋娃娃真好看」。媽媽很緊張,她很怕我會跟她說想買那個,她一方面不忍心拒絕我的要求,另一方面,也真的不捨得那一百塊錢。可是,「你什麼也沒說,就拖著愣在那的我走了。」媽媽後來總是提起那幾年,用不知是心酸還是欣慰的口吻。

她說她有些後悔,因為她知道我有多麼喜歡那個洋娃娃,可是那時候她一想到我還要上幼兒園,身體不好總是生病偶爾去趟醫院也要花很多錢,就不捨得把錢花在一個在她看來沒什麼用的洋娃娃身上。

其實我一直很感激我的母親,這些年來生活酸甜苦辣,她用很多言傳身教的方式,教會我去如何正確對待一些暫時還無法得到的心愛之物。我也似乎過早地就明白了,一生中永遠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得到從來不是理所當然,得不到才是常態,喜歡的玩具一樣,喜歡的人也一樣。如果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應該靠自己努力去得到。

前幾天的時候,我去學校邊上的超市買生活用品。路過玩具區,有一個小男孩指著一個熊大的玩偶,對一個穿著工人服的女人說:「媽媽,你看,熊大哎。」那位媽媽看了一眼標價,說:「媽媽去給你買牛奶喝吧。」男孩子嘟著嘴巴,眼睛裡盛滿了熟悉的渴望,最後還是一言不發地跟著他媽媽離開了玩具區。

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站在洋娃娃邊上的一個小女孩,走到那裡挑了一個熊大玩偶,在收銀台外面等到了那個小男孩。他媽媽特別不好意思,忙著拒絕,小男孩也不敢要,我說我覺得他好可愛好聰明特別喜歡他,他媽媽笑得很開心。而他終於捧著玩偶,像得到了全世界。

看著他蹦蹦跳跳遠去,我心裡很滿足,我知道他以後的生活里會產生更多慾望,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他遲早要面臨能力和慾望的困局,但至少這一刻他不用去面對求而不得的遺憾。

我突然知道這些年心頭若隱若現的遺憾從何而來了,或許那個小女孩的心中也曾經盼望有一位從天而降的天使,把洋娃娃擺在她床頭,可是她從來沒有等到,於是她慢慢學會了懂事。不過沒關係,她現在可以去當別人的天使了。


我一向是討厭"懂事"這個詞的。充滿著道德式的綁架和對個人利益的侵佔與個性的抹殺。

也許這個詞本身只是個中性詞,但我見到的使用這個詞的語境都讓我反感至極。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常見到很多父母得意洋洋的對別人炫耀自己兒女的「懂事」,諸如,我家孩子我從來不關心他的學習,他都懂事的自己去完成。或者,我工作特別繁忙,我家孩子什麼都自己做,特別懂事。看上去他們都是由衷的在為有這樣的兒女而感到自豪和滿意。但是,請問,你關注過您家孩子是什麼樣的心理感受呢?

恰好,我是他們最信任的老師,他們的心理狀態都能坦誠的向我展露,我卻看到了他們孩子的小心翼翼,在本該天真的年紀,去揣測大人的心意,去謹小慎微,甚至戰戰兢兢的去承擔很多本不該由他們去承受的壓力或者事務。被父母架上了懂事的道德光環後,更加不敢多去奢求本該屬於他們的自由與快樂。很多孩子甚至充滿了被拋棄和討好父母的感覺,似乎只有不斷的去奉獻不斷的去「懂事」才能得到父母的肯定與認同,才能擺脫被拋棄的恐懼感。

而我多麼想抱著這些孩子,讓他們明白,你們得到愛和關心這是應該的啊,是你們天生該享有的,親愛的寶貝,我不需要你去討好,去逼著自己早熟懂事才能換取父母的愛和關心。

而懂事的含義我更希望用包容和體諒來代替,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素養啊,我們在家庭的成長中可以從父母那學到關心,學到包容,學會在別人需要的時候展示出我們的善意,而不是靠一味的自我犧牲。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享受他們本有的童年,去自由而心智健全的成長,去從心底自然的學會關心與善良,而不是在小小年紀承受他們本不該有的"懂事"。


這是前兩天拍的照片,我一大早送孩子去奶奶家,一開始他以為是我要帶他去玩,很開心,慢慢的他發現路線不對,表情就變了。這真的不是一個3歲不到的孩子該有的神情……

那一年,我和前夫離婚,帶著剛滿一歲的兒子

回娘家,幾乎近身出戶。又恰巧工作不穩定,有大半年時間都入不敷出。過年那會兒兒子1歲半,正是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和老媽在超市買年貨,轉眼的功夫孩子不見了,我在超市裡急得到處找,最後在零食區看到他正蹲在地上看貨架最下層的玩具(裝糖的玩具)我走過去問他:你是喜歡這個嗎?兒子點點頭,我說:你要是喜歡就挑一個吧?媽媽給你買好嗎?兒子興奮得伸手去拿玩具,剛拿了一半又放回去了,我又問:怎麼不拿了?不喜歡嗎?兒子還不會說話,只是蹲在哪裡看著玩具,不肯走也不肯拿。我又對他說:沒關係寶貝,你真喜歡媽媽給你買。說完我自己伸手去拿,結果兒子拉著我的手說:媽媽,我不要了,好貴呀!然後拉我走了……一直到現在,他逛超市都不會主動要求買東西。

兒子出生後就一直和我住,我哪怕是面試都帶著他一起去,雖然我不富有,但是我們很快樂,家裡一直歡聲笑語,我所有的業餘時間幾乎都在陪他,我會經常問他:兒子,媽媽好看嗎?他會害羞的回答:好看。他喜歡我穿紅色的衣服,喜歡我留長頭髮,無論吃什麼都會和我分享。每次出門看到路邊有鮮花都要去采兩朵送給我,別人送他吃的小零食他都不捨得吃,說那是給我媽媽的。

以前問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他會直接回答喜歡或不喜歡,現在他依然會回答喜歡,但不喜歡的,他學會了沉默。

因為工作,我不得不把他送到前夫家托他奶奶照顧,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我生活,他姑姑和我說剛來那兩天還挺開心的,後來就變得沉默了,雖然大部分也會玩的很開心。我周末帶他回家過,剛到樓下,兒子就對我說:媽媽,這才是我的家,你不要把我送走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我看著他,眼淚不停的流,兒子也哭著說:我不想去爸爸家,這裡才是我的家,媽媽你別送我走……

孩子的姑姑總是和我說,你家的看起來特別董事,你看看別人家的,這個歲數還什麼都不懂呢?

我心想:這才是最讓我心疼的,他才兩歲半,為什麼要董事?我情願他活得像個兩歲半的孩子……


參閱我在Quora上的這個回答 ( Maxwell Wang"s answer to What are statements that 5-year-olds make? ):

My kid is four. My wife one day ordered him to stand by the wall since he made some mistake.

That night, his mom was reading a story for him. He pointed out that she wrongly pronounced a word. My wife said: "Order me to stand by the wall, since I made a mistake."

My son said: "No, you don"t have to, because I can teach you."


當大多數同齡人還在極力拓展趨利避害的本能的時候,這個世界上總有些孩子已經開始感受到規則和規範其背後的內在價值,並開始以極大的努力去不自知地遵循,直到他們開始正視其中的矛盾,發覺其背後的機理。而在這之前的狀態,可以稱之為「懂事」,亦或是「體制內優秀」。

我覺得大家討論的懂事,很多時候是屬於這個情況。

說幾個我自己的例子。

我曾經有一個還挺別緻的八音盒,是一個綠色小山的形狀,山頂有小房子一間,可以用來上弦。上弦之後聲音清越,又有穿山公路插入山中旋轉。現在已經找不見了,不過當時它還擺放在我的書櫃中,而我還沒有用一隻玻璃質的透明小豬將公路卡死致其不能旋轉。總之,這個綠色的小山是我童年一個陰影般的存在,我只要看著它,心裡就會立刻充滿了混雜感恩的愧疚,直恨不得鼻頭一酸大哭一場。

這主要是因為我媽媽是一個極其嘮叨的人,總是在相同的情境下不斷撈起陳年的老故事。而她曾經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像我講述她是如何在一個不尋常的下午面,經過心理鬥爭終於下決心掏出三十多塊錢買下一個並不如何高檔的八音盒的故事。據說當時我在商場里很少見的堅持己見,非要不可,以至於開始涎皮賴臉。那是一個阿迪耐克還是名牌,麥當勞還是奢侈品的時代,而三十多塊錢大概相當於我媽三分之一的月工資。我爸也在場,在粗暴的反對後,不善爭辯的父親(再一次^^)負氣而走,而我媽媽也終於因為從前並沒有為我出過什麼血的原因而一咬牙買下了八音盒。

當然,她一遍遍說的動機是為了像我說明她出於對我的愛可以做任何事情,這是她早年一個極其令人肉麻的惡習。而這至於我則是另一回事,我似乎很快就認識到了「節儉」、「簡樸」、」積蓄「後面的內在價值。當幾乎所有其他孩子還在計算如何才能從父母處取得更多的零用錢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計算父母的工資平均到每天有多少,今天花了多少,能結餘多少,面對一筆大開銷,則是計算多久能賺回來,以及某物相當於父母多少天的工資。表現的節儉可以得到父母的寵愛,這個可以理解,但我當時所做的,已經遠遠超出了要寵的必要限度了。

實際上直到我一次在外出就餐的時候很嚴肅的向父母表達了我們這麼胡吃海喝下去將會難以為繼的憂慮之前,我爸都還繼續編造一些諸如自己的同事家中貧困吃不起肉直到單位分了塊牛肉才能給兒子吃一頓土豆燉牛肉自己還捨不得吃只能吃些土豆之類的腦殘小故事。我以為這只是由於父親一繫世代務農,他自己也出生在國營農場,所以不自覺地輸出一些小農的價值觀念。所以小時候的我對於」節儉「有別於非自身利益的追求,實際上完全是在偶然的環境下不經意養成的。

對」金錢「和」花銷「的禁慾很容易推廣到對」玩樂「,」休閑「,」女人「,」性「的禁慾,這幾乎沒有什麼難度。以至於我的少年時代雖然沒有半點宗教背景和革命色彩,仍然充滿了濃濃的禁慾氣息。

(於是當我爸指著我的手機簡訊質問我到底有沒有碰過她的時候,我還真的認真思索了一下這個」碰「字到底應該是怎麼定義的.......)

後來,當自然科學和歷史文化輕易的把權威從我父母手中轉移到學校之後,我又常常因為社會上種種規範得不到遵循而大為光火。比如」隨地吐痰「,那時候的確是不可理解為何有這樣的一條道德準則而身邊的很多成年人居然可以視若無物。還有曾經有一陣子有規定出台禁止餐廳收取"開瓶費",我也幾乎想在年夜飯的時候和服務員來個玉石俱焚。

後來我矯枉過正,對一切權威都不屑一顧,這又是後話了......

故事講煩了。」懂事「的孩子往往」體制內優秀「,但當體制發生改變,或者權威的來源不再唯一的時候,他們的轉彎半徑往往很大,靈敏度比較低。

當從另一個方面講,既然他們能理解道德的概念,他們是不是也就有機會脫離趨利避害的本性,在一個更為抽象的世界遨遊呢?

困,句子妥妥的越來越短,睡去了。。。。。

=========反正沒人看的分割線================================

我一直懷疑,對規則的內在價值有所感受,是一個人開始獨立思考的起點。

人遵守法律/道德一般有兩個出發點,一個是忌憚違法/失德的後果,這其中也包括在群體中相對地位的變化,另一個則類似於「絕對道德」,是真的從心裡認為這樣做對/不對,並願意看到包括自己在內的整個群體都採用這樣的行為方式。

(哎? 怎麼聞到了一股不專業的刺鼻氣味......)

前者是大都數兒童最先學會的策略,即聽父母的話,就不會挨打有糖吃。這種策略沒有什麼內在矛盾,實現起來相對簡單,因為只有跪倒在強力面前就好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看出哪種力量才是最強的力量,能帶給你最好的獎賞/最壞的懲罰。實際上很多人是終生持有這種策略的。

後者的起因則比較模糊。有可能是由於長時間生活在同一個環境內,所以趨利避害的計算總是得出一樣的結果,最後習慣成自然,計算的步驟早已被忽略,只留下對所有問題的簡單結論。當然也有可能出於某種原因,一部分人開始思索法律/道德的目的,在具體的現實生活之外又看見了抽象的概念。總之,這些都會將矛盾呈現在他們面前,不同的價值在不同的情境下發生碰撞。到了這一步,如果他們抓住這個機會,選擇了直面而不是逃避,那他們就離「不讓自己的生命屈從於他人的意志之下」不遠了。

我想像一個人第一次得到所謂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的時刻,肯定比吸了大麻都high.......然而我並沒有吸過,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下。


一直被稱為懂事的姑娘。

今天情緒不好,就當我是來發泄的好了。

小時候懂事,

爸媽在睡覺我已經爬起來上學了,從小住校,在外面吃早餐午餐晚餐,自己料理生活一切,自己要求去上晚自習,自己要求去住校因為學習效率更高。

小時候懂事,

家裡來客人了去招呼,讓表演就表演,每次被要求出去吃飯,然後依此跟桌子上的每個人敬酒。

再大一點了,

跟爸媽出去赴飯局是常事,喝酒是常事,喝了十幾杯白酒暈乎乎的還要跟桌子上的叔叔阿姨嘻嘻哈哈的聊天是常事。上大學前的宴席腳不沾地的表演敬酒演講陪客人,我一下凳子都沒做,一口飯都沒吃。然而即便如此這時候我還沒有成年。

有次連著幾天發燒,到中午燒到40度,打電話給我媽,我媽說既然上午去過醫院了下午的化學補習班你還是去一下吧。我說好。

我在所有人看來都很懂事,但這種懂事是錯誤的,我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因為不想讓他們不高興,到最後,稍有不好倒變成不懂事了。

談戀愛,

我是個極度懂事的姑娘,我努力去體諒男友的一切,去理解,去包容。

我的初戀並沒有珍惜我,在我的所謂大度之下劈腿了。

我的現任男友我一直很愛他,也努力去理解他,他也一直很感激我的懂事。但今天,我還是覺得自己的所謂懂事也許讓他不那麼在乎我的感受了。

所謂懂事,最後竟然會成為你愛的人的武器,而這武器,還是你親手交給他們的。

懂事都是被逼的,真的,因為得不到足夠的愛所以只好懂事來爭取。你越懂事,即使那個人再聖人,也會漸漸習以為常,你的懂事,便不再是一件珍貴的東西了。

不是說懂事不好,只是如果可以重新來過,寧願做個不那麼懂事的姑娘。


小時候家裡條件並不好

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因為說得好像現在條件就好了似的

母親總是跟我說我小時候特別懂事。

因為我知道父親總是熬夜在準備一個叫什麼註冊會計師的考試,他不能總是陪我玩,每次都是給我一本書讓我躺在房間的床上看,他在書房裡讀書。所以我時常可以回憶起這樣的畫面,父親在書桌前讀書一本接著一本,我看著父親的背影睡著了。

每次當我睡著以後我都能感覺到父親抱著我給我給我蓋被子,我不哭不鬧不說話,因為我喜歡躺在父親的臂彎里的感覺。

小時候母親和我的身體不太好,總是住院。記得有一次母親早晨起床 突然很不舒服,然後就昏倒了。那天本來是要出去郊遊的,車子已經在樓下等了。我看到父親發了瘋一樣把母親抱上車子。我拿起客廳的包包,因為我知道那裡面有醫保卡有存摺還有葯,雖然我不知道是幹嘛的,但是我知道很有用。每次去醫院都要用。路上父親叫了警察一路響著警笛闖紅燈送到了醫院。他跟我說待在車上不要動。於是我就不動。期間有兩個叔叔過來跟我說話,我說我媽媽在急診,車子我不會開,我爸爸也在裡面,你不要和我說話。

後來父親說他看到我一個人待在車子裡面一邊看他的注會書一邊往急診里看的時候

他哭了。

小時候,媽媽和我有個約定

每次去超市,只要媽媽捏我的手,我就知道這件東西太貴了我不能買

於是每次媽媽都捏捏我的手,我就說,哦,這個看上去好像也沒那麼好嘛,我不想要了。

後來有一次和媽媽去逛街,媽媽習慣性地捏我的手

我說媽幹嘛咱們現在有錢了

我媽說,哈哈習慣了,你小時候可懂事兒了。每次我都想哭覺得辜負孩子了。

那天我和我媽買了好多東西

我媽說,小時候虧欠你的,現在給你補上

其實我一直想說

媽,你知道么。你捏我手的時候,你的表情可萌了。

媽媽我愛你。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所以我要懂事

我不哭不鬧,我看書讀報,我要給爸爸媽媽掙面子

當然,爸爸為了我放棄了很多機會

這是我曾經說過很多次的

你爸爸年輕時候做過什麼讓你崇拜的事? - 陳思宇的回答

記得那個時候母親公司里有幾個剛畢業的年輕人

二十多歲正是血氣方剛偷雞摸狗的歲數

他們經常出去打牙祭,總會帶上我

他們說我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我不哭也不鬧從不會讓他們難堪

他們總是給我點一些家裡面爸媽不讓我吃的東西

比如醬爆田螺

現在回想起來,好像那一盤田螺頂他們好幾天的工資吧

他們知道我愛玩

總是偷偷帶我去買玩具

我小時候玩具是最多的,都不是爸媽買的

是他們給我買了各種遙控車,各種飛機各種輪船

然後剪撲克牌給我做玩具車的車牌號

我現在還記得他們的車牌號是 K88888

他們說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小時候不會吞東西

總是把很苦的藥片嚼碎了再咽下去

總是在打針的時候不哭也不鬧只是狠狠地咬著自己的嘴巴

他們問我為什麼

我說我怕爸媽不捨得我他們會心疼

他們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千萬不記得了

現在他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小事業,有時候會自嘲自己是個企業家

他們總說我好懂事好堅強,他們好喜歡那個堅強的小男孩

後來我去北京上了大學

開始慢慢地自己也有了一些進賬

有一次在7-11遇到一個小男孩,看樣子並不像富貴人家的孩子

想買一瓶酸奶,差一塊錢

一直盯著貨架在看

我順手拿了一瓶酸奶去結了賬

遞給小朋友說

來,誇大哥哥真帥我就送你

我看到了小朋友發自內心的笑

真暖

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

原來我可以幫助別人了

原來我可以讓他們不必那麼懂事兒了

真好

後來,我就養成了送陌生人小禮物的習慣

在奶茶店,在便利店,在超商

只要你誇大哥哥真帥啊

每次我看著那些小男孩小女孩

我都想起我小時候面對貨架時拮据而又要強的心

我想幫幫這些懂事兒的孩子

雖然他們有時候會叫我叔叔

我總是忘不掉那個懂事的小男孩兒

我總是忘不掉爸爸媽媽有時候略顯愧疚的表情

我總是忘不掉他們的朋友談起我的童年時的驕傲的語氣

就好像我是他們的孩子

四處給大家做著宣傳

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

和爸媽

想家了,快點兒結束吧

我要離開高雄

我想回家

祝福你

希望你可以,不必那麼懂事兒

祝福你可以,滿懷愛意得回憶你的那些懂事的歲月

說句俗的

願每個人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以上


可能不得不承認,長久以來,「懂事」這個詞在傳統家教的語境里,是一枚煙霧彈,一塊金令牌,一份授權書。在需要的時候拉它到檯面,能讓晚輩雲里霧裡,受到驚嚇,進而自我譴責。甚至可以說:觀念輸出的合法性,高接受度的達成,如何不費心的最優解,這麼多本需要無數時間摸索和平衡的教育實踐難題,被這句咒語一下子全解決了

——再頑劣的孩童少年,都會在被判決到「懂事對立面」後有所猶豫:有的怕了,有的後來更逆反了,更多的,是含混地點頭,繼續似懂非懂,終於在多次不乖後被掛上「累教不改」的罪狀。 這個詞,家長屢試不爽,孩子無法反駁。

當然了,並不是說這詞一定帶有服從的意味或暗示,但必須知道,這一表述本身是模糊的,語義不穩定的,也是很可能摻雜私人情緒的。同樣,也不是說「明事理」就完全不重要,但得清楚催熟助長和權益剝奪就只有一線之隔。據我觀察,大部分時候,大部分家長,都在錯誤場合使用了它。

——不然,我們很難解釋:為什麼在訓斥時聽到「懂事」的頻度最高,而且,還往往和「聽話」二字一唱一和,成對出現。

這裡偏袒孩子,為他們撐腰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從不犯錯,也不是在談論什麼弱者正義,而只是因為:現狀以及過去的情況一直都是,家庭是最容易出現「侵犯」的地方。這種侵犯很細碎,很隱秘,基本無處伸張。不管是暴力,還是冷處理,還是看上去最輕微的「幾分鐘教教你做人」,都在常年累月間構成了家庭里或明或暗的「侵犯-被侵犯關係」的一角。

我是覺得,這個詞的高頻出現也許是家長作為孩子「人生指揮者」存在的一個證據。在指導和被指導的親子聯繫中,溫性的理解、互動和平等是缺失的。

這裡不否認,少數家長確實技藝高超,用詞得體,分寸火候,拿捏嫻熟,能夠讓「懂事」二字承載它真正應該承載的、明確的、對當下孩子身心有益的東西。但,更多的家長,就想當然些,吐了口舌之快,沒規範性,更達不成良性反饋。

「記著打招呼問好給叔叔敬酒哦,不要不懂事。」

「叫了你表現乖點別吵著要這要那,怎麼還這麼不懂事。」

「隔離家老王的孩子從來不恰瞎看什麼漫畫書,你看人家多懂事。」

「......,真是不懂事啊。」

諸如上面的話,很難不讓人懷疑:

這到底是單純的事理教育或美德教育,還是纏了一層包裝紙的「別讓我出醜,別惹我煩,給我掙點面子,全按我說的辦」。

有時候,強加的意願,喜好,心情,被悄悄塞進來了。

有時候,成人世界的交往邏輯,也被像添加劑一樣堆在一個句子里。

——那麼:貪玩,好奇,和夥伴瘋,沒禮數,玩具零食麵前的不剋制......這些種種表現,到底是「學壞的苗頭」,還是「孩童天性」?應該引導還是...取締之?用大人的行事體系比著去套孩子世界的邏輯,到底用處多大?——我覺得這些問題想明白了,「懂事」這個表達(是的,通篇都不認為這個詞本身指代的意義有什麼錯)背後更深層次的教育論弊病就根除了不少。

不是要家長們放任。該指方向的時候,請盡情當好路標牌,啟明燈。

不過,每次教育前,請多想想的方式目的作用靶點

更請剝離掉雜亂的個人喜惡、成人政治和不必要的火氣。

對了還有:

如果孩子覺得累了,那就讓他慢點成人吧,相信我沒想像那麼可怕,甚至可能更好些。即使咱做家長的心急,望子女都成龍成鳳,甚至「恨鐵不成鋼,都是為他好」。但,子女的成長終究不是軍備競賽,不是面子工程,更不是打怪升級呀。

完整的童年,幾乎是真正明事理的前決條件。而用培養基、用人生導師模式武裝出來的那份懂事態,多半只會重蹈將老輩的價值喜惡和自保的江湖規矩當全部人生事理」的覆轍。


似乎只有小孩子才會被誇懂事。「寶寶長大了,真懂事。」好像是一句家長的口頭禪。

我小的時候是很不懂事的。我記得有一次媽媽的一個戰友從鄭州來到帝都,想和我媽媽見一面。媽媽的戰友嫁給了一個飛行員,我記得我媽媽和我說一個月工資應該有3000+,那是17,8年前的物價,我媽和我爸作為部隊上的幹部工資都不過千。可是客從遠方來,總要盡地主之誼。因為我媽不認路,所以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坐計程車,我覺得不用被擠還可以一直有座位簡直舒服極了。下車以後我們到了一個特別明亮寬敞的建築面前,裡面燈火輝煌,和外面漆黑的夜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穿過酒店大堂去坐電梯,一路上看到畫鼻煙壺的,賣字畫的,簡直就是一個我沒有見過的世界。

在房間見到了珠光寶氣的阿姨和她驕傲的,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兒。那個阿姨一直在說"真對不起,都是我女兒住不慣旅館才住的這裡,讓你們跑這麼遠。"那個女孩看了我一眼就去看電視了。那個眼神我想我一直忘不掉。寒暄過後我媽說邀請他們吃烤鴨,我媽說我不餓就不用去了。我不明白這話的含義加上路途奔波餓的前心貼後背,開始和我媽鬧。那個阿姨於是說給他女兒訂披薩,我們出去吃吧。

在烤鴨店裡我媽看到動輒上百的菜牌有點不知所措,不過還是咬牙點了半隻烤鴨和兩個菜。我從來沒在飯店裡吃過烤鴨,覺得簡直是珍饈美味,開始狼吞虎咽的吃飯,桌上的菜幾乎被我包圓了。那個阿姨問我吃沒吃飽再點點她來買單,我媽趕緊說我吃飽了並且一直看著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於是一會說吃飽了一會說沒吃飽。最後我媽說晚上吃多了不消化對吧?我沒有再說話。

送阿姨回賓館的路上路過一家麵包店,到現在我都記得是肉鬆的香味。我執意要買,那個阿姨走過來跟我說你買吧,阿姨買單。我剛想答應,我媽堅定的說絕對不可以要你的錢,我來給孩子買。我媽回頭悄悄跟我說買了就不夠錢打車了,天色太晚沒有公交車了。一晚上的壓抑終於爆發了,我從麵包店沖了出去沿著人行道暴走,哭得不成樣子。我媽跟戰友簡單話別以後追了過來,沒有任何責備我的話,只是跟著我走了一段然後跟我說再走就回不了家了,趕緊停下來。我媽一把摟著我跟我說我知道你特別想吃那個麵包可是媽媽沒帶那麼多錢,你能原諒媽媽嗎?

我哭著說那你可以讓阿姨給我買啊?為什麼不讓我要?我媽說我告訴你,咱們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再有人願意給你花錢也是人家的錢,不是你的,你不能養成要別人的錢的習慣,記住了嗎?

那年我還沒有上學,可是當晚發生的事情我真的永遠忘不了,是關於貧富差距,關於自尊心,關於潤物細無聲的母愛。5,6年後家庭變故,我媽媽和一個做生意的叔叔在一起。從認識他的第一天,我從來沒有伸手要過他的任何東西。認識了男朋友也一樣,他為我花的錢我總是約一個數然後通過一些機會變成禮物還給他。

現在我的生活和幼時已經是雲泥之別了,認識我的人都把我當做白富美或者住在雲上的人。可是只有我自己記得,小時候的那個晚上是我懂事的開始。

飛行員在現在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吃香了,而且阿姨的女兒經常抱怨為什麼沒有把他生在北京。可能她還沒有懂事兒吧。


懂事,有時候是因為沒有人包容你的任性,沒有人在乎你的脾氣。如果吵鬧只會讓父母頭疼,那就會變得可懂事兒了。

我有位女朋友,在父母眼裡特別懂事兒,特別乖。

但她一開始不是這樣的。小時候是在外婆家長大,外婆特別疼她,惹了事有人罩著,被人欺負有人幫出頭,那些年她過的瀟洒自在,野的不行。偷人家雞蛋砸人家狗,下河上樹掏鳥窩,打架罵人翻牆頭。那時候她可一點也不懂事,因為她不明白乾嘛要懂事,反正怎樣都有人疼。

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她被接回父母家,城裡就沒有外婆那種農村熱鬧了。周圍也沒有多少小夥伴可以玩了,可能從小跟父母沒建立什麼深厚感情,彼此都很陌生。也沒人願意慣著她。

有天媽媽接她放學回家,她指著門口的小賣部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那個,你給我買吧。」媽媽說:「那玩意有什麼好吃的,吃了對身體不好,不要吃了。」經過了幾次失望,她再也沒有問媽媽要過零食。

爸爸媽媽都很忙,周末怕她出去被壞人帶走,把她鎖在家裡。她就在家看電視,一看就是一天。慢慢也習慣了,開始不喜歡跟別人說話了。

有天媽媽又要去上班了,她拖著媽媽的衣角不讓媽媽走,說自己總是一個人在家沒有人陪她玩,她的哭聲太大,把還在睡覺的爸爸吵醒了,狠狠地挨了一頓揍。以後她再也不逼著爸媽陪她了。

即使爸媽在家她也是自己一個人玩,因為小孩子玩的東西爸媽覺得太幼稚,不想陪她玩。

有時候爸媽答應好的第二天要出去玩,可是經常當天有事。她哭鬧著說大人總是說話不算話,這時候父母會嚇唬她說,再哭鬧就不要她了。她很害怕這句話,很害怕真的沒人要她了。她想回到外婆那裡去。

她不哭不鬧了,因為她害怕,如果讓爸媽不省心了,他們就不要她了。

媽媽逢人便說自己的閨女可懂事了。

但是她長大了之後,並沒有真的變成一個父母所認為的聽話的人。她在背地裡仍然喜歡說髒話,喜歡跟人勾肩搭背。只有在父母面前才會做做樣子。我以為她真的不怕了,不怕有人離開她了。直到有天我倆因為一件小事吵架。

我氣壞了,摔門就走。在外面吹了冷風好好冷靜了一下,想回去跟她好好說話。回到房間我看到她一個人縮在牆角,頭埋在胸口不停地在哭。我走過去想問問她還好么,她摟著我說,以後一定好好聽話,再也不惹我生氣了。那一刻我心疼得像被人在胸口狠狠踢了一腳。

現在我也特別討厭「懂事」這個詞。真挺討厭的。


每次我看到那些一把年紀還肆意妄為不懂事的大人,都會由衷的感慨,他們之前的人生到底是有多麼的順遂。

所謂的懂事,就是在小小年紀意識到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意識到除了需要考慮「自己」以外還有「你們」要考慮,甚至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個「他們」需要考慮;意識到有些東西現在得不到,但也許將來能得到,而有些東西可能一輩子都得不到,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得到。

我從來沒有吵著鬧著要買玩具買零食要大人帶我出去玩;小時候經常生病,打針掛鹽水從來不哭不鬧不亂動;給我的零花錢從來不亂花,也就買買文具買買書;學習成績很好,沒讓大人操過心。

當自己是個孩子的時候,被大人們誇懂事,會覺得特別驕傲,覺得自己長大了,和那些個不懂事的小屁孩不是一路的,但當我現在長大了,說真的,特別心疼那個懂事的自己。

從任性變成懂事,是個變成更好的自己的過程,同時也是個不可逆的過程。早慧懂事的小朋友那些年錯過的無所顧忌任性撒嬌,就像青春期錯過了的初戀一樣,回不來了。


昨天去做義工,晚上回來的時候知道路過和平廣場,於是有計劃性的拿了幾個氣球打算賣給小朋友。

我在寒風中佇立了半天,身邊路過了很多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看著氣球。

他們扯了扯大人的衣袖,最後只看到大人的怒目而視然後諾諾的抽回來手。

我就突然莫名有點心酸。心酸的不知道說些什麼,不是因為我的創業失敗,不是因為寒風刺骨,只是因為,我看著這些孩子的眼睛,實在太純粹太懂事了。

我現在很怕懂事的孩子,他們知道父母不會買給他,所以就不會去要,不會去買,不會像我們小時候不給一樣就哭得死乞白賴,只會默默的看。

懂事的孩子嗎?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沒有一個懂得自己的父母,意味著沒有一個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那麼童年又得到了什麼呢?

不要讓孩子擔負你自己貧窮的罪惡,一個玩具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買就買了!

我鄭重的在這跟我兒子說,

以後你絕不能隨便「懂事」,信不信我抽死你。

此致敬禮!


懂事意味著不喜歡麻煩別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別人覺得自己不是麻煩,是個好相處的人。

懂事就是不敢向別人提要求。因為擔心他做不到,會沒面子。所以,默默壓抑住了自己的需求。

懂事就是處處忍讓,處處壓抑。有些事情我並不想做,因為懂事,因為不想讓別人為難,所以,默默忍了。

懂事,意味著很小的時候,沒有受到父母的寵愛。所以長大後,也收不到別人的疼愛。

我的懂事,都是對別人好。別人的需求,永遠在我的需求之上。

什麼時候,希望我的懂事,可以讓我,對自己好一點~~

好吧~寫到忍不住流淚~缺愛的童年啊~真是一輩子的傷痛!

哭去了~55555


好開心。

從來不需要我孩子懂事,他只需要做對的事。

剩下的,爸爸做牛做馬為他解決。


所謂懂事,就是知道了某種遊戲規則,並且遵守規則。是否懂事跟參與度有關,也跟個性有關。有的人用的時間少,有的人不太敏感。有的人很快就認可了規則,有的人接受的慢。


順從。

跟你願不願意取悅別人有關。


本來懂事包含很多內容,比如禮貌、善良、堅強等等等~~

但是對很多家長來說,懂事只有一個含義:不違背家長的意志,俗稱,聽話。


懂得你本不需要懂的事叫做懂事

小時候摔倒了,明明很痛,就是不能哭,因為不哭才叫「懂事」。看到可口的糖果,漂亮的娃娃,明明很想要,卻不能要,因為不亂花錢才叫「懂事」。

上學後周末要去上各種輔導班,每天做做不完的題,也想丟掉書本跑出去和小夥伴瘋,可是不行,因為成績優異才叫「懂事」。不能打遊戲,不能留奇怪的髮型,不許早戀,因為這些都是不「懂事」。

喜歡文學,可是最後還是學了金融,因為這樣比較「懂事」。

想做自由職業者,最後還是去考公務員,因為這樣比較「懂事」。

5歲的懂事是不哭不鬧

10歲的懂事是品學兼優

20歲的懂事是出人頭地

30歲的懂事是成家立業

我們一直活得很「懂事」

懂事到連「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都成為了一種冒險

如果能重來一遍,我願用我所有的懂事,換一個「任性」的人生


推薦閱讀:

出生在富裕家庭 vs 家裡一夜暴富的小孩,在性格和行為上有什麼區別?
有錢人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長大了有什麼區別?
母親旅途中總是挑刺,快要崩潰了,求指引?
一個人如何可以確定他在社會中的位置?
爸媽就春節回誰家的問題吵起來了,我該怎麼勸?

TAG:家庭 | 家庭教育 | 家庭關係 | 家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