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富論看不懂怎麼辦?

經濟學專業大一,還沒開專業課想提前了解下,但是方發現很難懂。 到底學經濟學該怎麼入門阿


看不懂有啥奇怪的。現代經濟學者,不僅是學生,能硬著頭皮讀完國富論的都有限。即使讀完了,也多是一知半解。

時代的變遷,經濟背景的變化,主要經濟議題的改變,使得現代人很難進入亞當斯密那個年代,去理解國富論。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讀不懂就別讀,換點通俗易懂又有趣的初級讀物。最好能夠貼近現實生活,有助於理解經濟現象和現實經濟的運行模式。至於國富論,了解大致的經濟思想(看不見的手、自由貿易),以及那個經典的制針工廠案例(分工),足夠了。

經濟學往前進步了二百多年,不必在這麼古典的讀物上花費這麼多的精力。關心關心現實世界多好。


把《國富論》當成經濟學入門教材,我個人其實認為不太合適。

這個東西當年寫的時候,是當帝王術寫的,簡單說道理,解釋,給論據,然後提出主張,涉及方方面面,是給治國的人看的。

樸素的經濟原理在裡面,但是他寫這個東西,有點想當國師的意思(想起馬前卒……)

你學經濟學入門就去看這個東西是比較頭疼。


實名反對 得票最高的 @劉梟 的回答

《國富論》對於 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是一本 用文言文翻譯的外國經濟書籍,看不懂實屬正常

而對於經濟學專業學生,學完昆曼《經濟學原理》,再回頭閱讀《國富論》,這時候就成了一本用原始樸素的語言,對現代經濟原理進行模糊和探索描述的圖書,內容更淺顯易懂,深度也沒有現在的圖書深入 ,而且圖書篇幅不長,英文中文對照32開版本1000多頁,換成現在流行的16開大學教材中文版最多一本300頁左右的圖書,

怎麼可能得出 「現代經濟學者,不僅是學生,能硬著頭皮讀完國富論的都有限。即使讀完了,也多是一知半解。」 這樣的結論???

從頭開始

篇一:什麼是社會分工

篇四:一般等價物貨幣

篇五:商品價值與交換價值

。。。。。

篇三:國債 END

。。。。。

對於學完經濟學原理的人而言,更加像是人文讀物,而不是學術讀物;一開始看,發現後面內容和自己學習過的重複度高,而且觀點和現在理論比已經落後,只能拿來類比現象做例子,肯定會變成速讀,而非精讀的;棄坑人多也是肯定

對於沒有學習過經濟學的人,文字對白並不淺顯易懂


國富論還是比較老,聽老師給你講個大概就差不多了。經濟學還是從現代微觀開始讀起,讀過宏觀、貨幣金融、國際經濟,然後再回去看國富論、資本論這些比較好。


看完《國富論》的表示,不知道為什麼你會看不懂。

如果中文版看不懂,就去看英文版吧。沒給你開玩笑,英文的語言結構天然比漢語更明確,大不了看慢一點兒,就按照初中英語老師教你的方法,一句話一句話邊劃分句子成分邊看,總能看懂。

至於經濟學怎麼學的問題,這就是個大問題啦。建議你從會計開始學,從了解一個實在、具體的經濟學個體的情況開始。很多人啊,上來就往抽象的方向走,不明白這些抽象概念後面對應的實在現象是什麼,學到最後也就只知道各種堆積概念。等到了那個地步,神仙都救不了你了。



拿一本經濟學的基礎書來說吧,譬如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經典作品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我們會選這一本做例子,因為這不光只是一本教科書,或是為經濟學家寫的書,這也是一本為一般讀者所寫的書),如果你堅持要了解每一頁的意義,才肯再往下讀,那你一定讀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細微的重點時,就會錯過斯密說得那麼清楚的一些大原則:關於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潤與利息種種因素,市場在定價中的角色,壟斷專賣的害處,自由貿易的理由等等。這樣你在任何層次的閱讀都不可能很好。(摘自《如何閱讀一本書》)


才大一,看不懂是因為你高中的時候接觸的都不是這樣的理論,這樣的寫法,當然還有這樣的翻譯。大一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不要緊,硬著頭皮就看下去,這是個鍛煉的過程,對於一個學科的經典書籍和一流書的硬啃,會讓你在達到一定的量之後,加上課程的學習而豁然開朗,到時候你看於那些二流三流和一些文章就很容易。就像去學中醫的剛開始背內經和湯頭歌,內經很難懂,但是到一定程度之後就能明白其中的奧妙。不要急,慢慢來


我覺得你是看錯了版本。

http://wapwenku.baidu.com/view/5df513dc6f1aff00bed51eeb.html?ssid=0from=844buid=0pu=usm%400%2Csz%401320_1001bd_page_type=1baiduid=BAFE853D0B5DC600EC0F5B8D84F1D057tj=wenkuala_2_0_10_l1

僅供參考。


不過,就算是胡長明的能理解清楚也很不錯了。

其實你可以先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


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繼續讀下去,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很快你會讀到你看得懂的地方。集中精神在這個部分。繼續這樣讀下去。將全書讀完,不要被一個看不懂的章節、註解、評論或參考資料阻撓或泄氣。如果你讓自己被困住了,如果你容許自己被某個頑固的段落綁住了,你就是被打敗了。在大多數情況里,你一旦和它糾纏,就很難脫困而出。在讀第二遍的時候,你對那個地方的了解可能會多一些,但是在那之前,你必須至少將這本書先從頭到尾讀一遍才行。

  你從頭到尾讀了一遍之後的了解—就算只有50%或更少—能幫助你在後來重讀第一次略過的部分時,增進理解。就算你不重讀,對一本難度很高的書了解了一半,也比什麼都不了解來得要好些—如果你讓自己在一碰上困難的地方就停住,最後就可能對這本書真的一無所知了。
如果你堅持要了解每一頁的意義,才肯再往下讀,那你一定讀不了多少。在你努力去了解那些細微的重點時,就會錯過斯密說得那麼清楚的一些大原則:關於成本中包含的薪水、租金、利潤與利息種種因素,市場在定價中的角色,壟斷專賣的害處,自由貿易的理由等等。這樣你在任何層次的閱讀都不可能很好。

-----------轉自如何閱讀一本書


讀《國富論》已經是6年前的事情了。

現在想起來印象最深刻的思想大概如下:

市場——每個人追求自己的私利,經濟社會自己會運轉流暢。

分工——同樣資源和技術條件下能夠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

貿易——這樣才能加深分工的深度和廣度,因為貿易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產業分工;

自由——國家干預(包括不適當的財稅貨幣政策)對分工和自由貿易的負面影響。

還有一些理論性的東西,價值、價格、成本等等概念。

重要的是,學習斯密觀察經濟社會的角度和推理的方式方法。


不要為了看書而看書,這和飲鴆止渴沒區別,看一本書就要心平氣和的去讀,不懂得,就緩一緩,不要焦急,也不要糾結於讀了有什麼用,也不要急於去摘抄定理概念之內的。一本書存在的好與壞也不要在未讀之前就急於評價,任何好與壞的說法都是片面的。關鍵在自己如何理解。

和流水一樣緩緩敞過,不激流勇進,也不需要驚濤駭浪,遇到石頭溝壑輕輕柔柔的漫過。

如此,自然而然就會看懂。

國富論我還只看到分工和勞動分配,書可以理解,但要舉一反三,我自慚愧,讀過一遍後,你就會知道你需要進一步積累的是歷史和地理。

粗通歷史地理之後,你再看一遍,多少就會流暢許多。不懂的依然無需焦慮。有些問題是自然而然。

歷史和地理之後你又會覺得語言是門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畢竟翻譯過來的,都是別的嘴裡的,難免不純粹


打蛇打七寸,讀書讀要點。《國富論》中最關鍵、最重要的一點是就亞當斯密提出了一種全然不同的新概念。亞當斯密將資本比擬成一種能量,這種能量能像水一樣流動並尋求自我增殖。想通了這一點,很多自相矛盾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當然,亞當斯密也提醒了資本在自我增殖的過程中會加大人的異化,而馬克思正是以此為出發點來批評資本主義。至於《國富論》所總結的一般規律,後世已經總結得很好了,以現在的視角來看價值不大。


國富論的英文全名是: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a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來來來 你這麼理解他:憑啥你國就能這麼有錢啊。

然後帶著這個問題去看,整本書就是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心中有方向,就不會迷失在文字遊戲裡面了


讀不懂,慢慢讀。

剛看了幾頁,說了下分工的優勢,以及分工產生的原因,以及為什麼只有人類才會通過分工統治世界。


作者提出了財富的概念 使人們擁有更多的可支配的物品 而後作者提出了系統的實現富裕的方式 分工 市場規模 人口 自由貿易等等 在當時那個年代是有突破性的 作者這本書很多地方寫的很啰嗦 很多地方用現在的觀點看也有問題 閱讀這書需要有一些基礎 像是供求關係


個人把《國富論》當成第一本經濟讀物。看這本書不是為了把這本書全部讀懂,而是相比較實現社會中的一些社會現象(如貨幣通縮等)問題上,刨根問底看看書上能不能找到本質的源頭


表達的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因為知乎上有人推薦這本書,就買來看了,看了一點,對於我來說太難懂了。


如果讀者能聯繫實際。或者有實際做企業的經驗。那從開頭的勞動的分工。就能看出這本書好壞


推薦閱讀:

《國富論》這類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用?
怎樣評價奈特的風險不確定性與利潤?
《資本論》誰的譯本最好?
從心理學和經濟學角度來分析,「免費」造成什麼影響?
考上了上財數量經濟學碩博,現在我應該做什麼?

TAG:經濟學 | 亞當·斯密AdamSmith | 國富論書籍 |